“不過是請女公子移居定海,正好坐實兩家的聯盟關係,主公不必猶豫。”謀士張昭勸解道,他是徐州彭城國人。


    “況且趙府君允諾,女公子在華府的待遇不會低於韋交州,主公不必憂慮。”謀士張紘也勸解道,他是徐州廣陵人。


    一眾從徐州投奔孫策的謀士都在勸說孫策同意,唯有孫策的好友,揚州廬江人周瑜,代表揚州武人的立場,在反駁這群淮泗文人集團。


    “諸位如此樂意接受華府的饋贈,為何不留在徐州圖謀出路?徐州向來是和華府沆瀣一氣慣了,主公絕不可以受其擺布!”周瑜正色道。


    張昭反駁道:


    “不接受又能如何?大將軍又不會援助主公糧餉,偏將軍打造攻城兵器也至少需要一兩個月,我軍一萬有五,糧草如何支撐得住?”


    周瑜說道:


    “堅持就一定有辦法,揚州富庶,何愁尋不來糧草?”


    張紘冷笑一聲,說道:


    “哼,當年孫破虜為何在中原站不住腳跟,公瑾莫非忘了不成?”


    周瑜急道:


    “我周公瑾作為揚州本地大族,尚且不怕暫且得罪些許豪強,諸公何以恐懼如此?借些糧草罷了,以後總歸是要還的。”


    雙方愈吵愈烈,孫策不能不管,周瑜,包括新投奔他的蔣欽、周泰這群揚州武人,是目前孫策軍中的中堅力量,可他們畢竟出身不高,難以維係統治,就連世家出身的周瑜,也是背離家族,孤身一人來投效的。


    所以孫策日後想在揚州建立穩固的統治局麵,就必須依賴於張昭這群徐州淮泗文人。


    就跟陶謙治理徐州類似,總要依靠揚州人一樣,隻不過孫策反過來,陶謙是外武內文,孫策是外文內武。


    外地武人和本地文人,結果陶謙沒能在徐州混出名堂來,雖然主要原因還是華府過度幹涉,可終究還是不如孫家用本地出身不高的武人來牢牢掌控軍權,再用外地名士壓製本地豪族這一模式的效果好。


    到了今天這種中央權力崩潰的時代,這些封疆大吏如果想要站穩腳跟,必須用些帝王心術,否則就成了劉表這種傀儡代言人,沒得自主權,這也是為什麽劉表拉攏劉備的原因,本地勢力過於強盛。


    孫策一拍桌案,朗聲道:


    “子布,公瑾,莫要再爭了,吾意已決,送吾妹去華府。”


    “主公英明!”一眾謀士恭維道,其餘武將則有些悶悶不樂,就像和親一樣,哪個血氣方剛的武夫都會覺得是奇恥大辱。


    孫策點點頭,滿意道:


    “甚好,還請諸位計算好各營所需糧草,公瑾,你與我一起往壽春走一趟。”


    周瑜跟在孫策出了軍帳,等到遠離了那些淮泗文人,才語重心長地和孫策說道:


    “伯符,華府從來不是什麽大善人,你從他們那裏拿得多了,他們往後必定會連本帶利地吃迴去,這就是他們的商賈本性,今日他們能要走小妹,明日恐怕就敢要走土地、人口。”


    孫策深以為然,隻是無奈道:


    “軍情緊急,複興在望,每個孫家人都得作出犧牲,小妹她會明白的,至於以後,以後我們強盛了,自然有底氣和華府討價還價,我叫公瑾來,還是想讓公瑾為我參詳一下另一件事。”


    說著,孫策從胸前掏出一封書信,遞給周瑜,周瑜邊瀏覽,孫策邊解釋:


    “這是趙伯達轉交給我一份韋子萊的名單,趙伯達答應,隻要我們完成了上麵任意一條目標,華府都會贈送對應的物資,以作酬謝。”


    這封“韋恩的名單”,就是華府給孫策提供的一份任務書。


    孫策這把刀,準備在江東地區如何施展,華府是有期待的。


    比如:


    幹掉逃亡江東笮融,此人從徐州開始就和華府作對已久,殺了他能換1000領兩檔鎧;


    幹掉嚴白虎,這個山匪頭子,長期和華府爭奪山越百姓,能換2000領明光鎧;


    幹掉吳郡太守許貢,他多次出麵,組織江東商賈和華府產生貿易摩擦,能換1000領明光鎧;


    江東四大家族,也是和華府多有貿易摩擦,一個家主的人頭,值整整三十萬石稻穀,鏟除一個家族,則可以換一百萬石稻穀!


    等等任務,寫了兩麵紙。


    看得向來穩重的周瑜心中都頗不寧靜,緩緩道:


    “韋子萊這是想把我們當刀使啊。”


    孫策輕笑一聲,說道:


    “然也,可他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孫策也不想被人當刀子使,奈何韋恩出乎意料的大方,殺幾個就能殺出上萬甲士,世上焉有這種好事?


    周瑜權衡片刻,然後建議道:


    “這樣,伯符,我們挑著做,比如笮融、嚴白虎這種自尋死路之輩,殺了也就殺了,而許貢還有四大家族,不到萬不得已,不必動他們,既然華府急著要他們的人頭,想必他們也是能給華府造成不小麻煩的人,你留在手裏,日後還有大用。”


    孫策輕歎一聲,向來好幽默、玩笑的他,已經好長時間都沒有笑容了,今天終於在周瑜麵前流露出一絲苦笑,說道:


    “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了,陸康陸季寧,他的人頭我不得不要借來用一用了。父親當年能隨心所欲地宰殺國之蠹蟲,我卻還得看著迴報,權衡利弊,思襯哪些能殺,哪些不能殺,真是愧對父親啊。”


    周瑜聽聞也是無比悵然,但還是給孫策鼓勁道:


    “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伯符,日後一旦成就王霸之業,陸家也好,許貢也罷,還不是任你處置?暫且隱忍一段時日吧。”


    ……


    韋恩也沒想到,當時周榮所說,吳裘這群外交委員不會虧待自家同道的意思是這個。


    既然韋恩覺得對封建舊軍閥的女兒感到很為難,那就讓她在華府長大,和華府的孩子一塊生活,從娃娃抓起,這就不必擔憂三觀問題了。


    韋恩也想過幹脆當作沒這迴事,創業階段的曆史文件,不承認它的現實效應不就得了?


    想來想去也不行,那樣就有綠毛嫌疑,是個汙點毒點。


    宣稱這種東西吧,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何況孫堅的遺產,著實也不少。


    其實看在孫堅為華府的變革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份上,華府很願意幫孫堅養這個女兒,甚至連兒子也願意養,隻是孫策不可能答應罷了。


    所以韋恩和吳裘,外加寥寥幾位華府大本營委員,來到定海港口迎接孫尚香。


    “子萊,莫要多想,今天就是個外交活動,以後的事我們外交委員會管了,你隻是來拿宣稱的。”吳裘也在安撫著韋恩。


    正如吳裘所說的那樣,韋恩確實是有些心理包袱,畢竟對方隻有七歲啊,當年被孫堅口頭上“出賣”也才三歲吧,到了七歲,又被長兄給賣了。


    而這一次,是真的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闐西奧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闐西奧德並收藏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