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救徐州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觀被曹昂和呂布攜手擊敗,自己領著西部的兩萬殘兵分散退進太行山,固守上黨郡,曹呂兩軍都是騎兵,也沒有追進山裏,故而圍剿孫觀軍的戰事就暫告一段落了。
曹昂收下了河內郡和清河以南的魏郡,袁紹也收迴了冀州的其他地盤,同時信守承諾地把五千匹戰馬送給了曹昂,曹昂自己留下了兩千匹,補充軍中損失,剩下的都往後方送去,之後雙方都開始了安民工作。
孫觀留在東部的殘兵沒法跟著孫觀一起進太行山,幾個頭領一商量,推舉後麵過來的青州留守管亥為首,畢竟管亥在泰山軍傾覆之際,做出“忠義難兩全,遂棄家投琅琊”一事,讓北路諸將都打心底欽佩。
麵對虎視眈眈的曹袁聯軍,管亥也自知不敵,再次開了個民主會,決定東投劉備,這個當年在北海戲耍過自己的老對手。
東投劉備也不是管亥他們被劉備打服了,劉備確實有本事,有勇有謀,可再有本事又如何,他平原相劉備,能比衛將軍曹操還有本事?當年打服臧霸軍的曹操,管亥都沒有投,可投奔劉備他願意。
無他,劉備是個好官,真正的愛民如子,泰山軍做鄰居的,親眼所見,做不得假。
而且劉備身邊的文武都是草莽出身,泰山軍諸將和他們一直都處得來。
所以喜從天降,劉備收獲了六千泰山精兵。
有了這新加入的六千精兵,劉備救援徐州的底氣就更足了。
自從收到了陶謙的求救信後,劉備就在發愁,曹操這麽強,他要怎麽救徐州。
劉備沒想過不去救,當年陶謙和他在中原一起跟曹操對抗過,如今陶謙被曹操圍了,他覺得南下徐州,義不容辭。
至於和曹操的舊交情,沒辦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劉備一無所有了,他還是願意跟著曹操幹的,隻是現在,劉備背負的東西還很多。
徐州世家也有寫信給劉備,說他目前所處的平原國,北與公孫瓚隔絕,西、南被曹操包圍,向東則是大海,希望劉備能領軍南下徐州,抵禦曹操,徐州士民願意供給軍費。
沒辦法,曹軍的新兵都是新招的中原饑民,第一次來到徐州,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富庶的人家,加上軍官自己也想搶點好東西迴去,所以曹軍的軍紀就拉到了當前徐州地區的下限。
紅水軍,不說行俠仗義,但路見不平絕對會拔刀相助;泰山軍管承所部,百姓的分毫不去,跟大戶也是搞製度性利益輸送;最差的,陶謙手下的丹陽軍,也隻是來搶蛋糕,分蛋糕的。
可曹軍倒好,來了徐州就零元購,人家等不及分蛋糕,就喜歡砸桌子,然後把散落一地的珍饈使勁地往自己兜裏劃拉。
沒辦法,徐州人自己又打不過,隻得繼續找保鏢。
管承膽子小,不敢跟衛將軍硬碰硬;陶謙沒本事,被圍在孤城一兩年;韋恩吧,徐州人怕他反客為主,別人不清楚,徐州世家可是很懂華府的,自己能把錢掙了,還要啥中間商?
所以找來找去,就找上了劉備,這個在河北、山東聲名鵲起的宗室諸侯。
劉備還收到了韋恩的信,先前所謂的韋劉儒道之爭的話題,已經被大儒子弟劉備給徹底終結了,起因是劉備發現韋恩,或者說是韋恩的代筆,連《黃帝四經》都沒讀過,盡談些老莊左道,也大言不慚地說什麽要複興黃老之學。
就好比一個隻翻過幾頁《稻米曉夫選集》的人,臉不紅心不跳地說自己是大同主義者一樣。
碰上劉備這種能和大儒辯幾句經的,新一代融匯古今兩派經學的“翹楚”,韋恩複興黃老學派的偽裝就露餡了。
好在劉備會做人,不去主動揭韋恩的短,隻是以後不再提什麽學派,轉而專注於民生時事。
韋恩的信和徐州世家的大同小異,除了地緣環境和兵器糧餉,韋恩還提了一嘴,說徐州世家在找靠譜主公,亂世之中的前台代言人,劉備如果有意願,不妨去試試。
劉備本就被孤立在平原,朝不保夕,既然徐州各方勢力都邀請他南下,劉備便下了決定,南下徐州!
先和臧霸商議一番軍事通行權,劉備以讓出平原國為籌碼,讓臧霸同意放開青徐之間的道路,供劉備的軍隊通行。
劉備帶著關羽,張飛,簡雍,管亥等將領,統帥大軍一萬,向郯城開拔。
趙雲也在軍中,原時空裏,趙雲看似是為兄長守孝了六年,實則不然,給親爹守孝都不要六年。主要是趙雲為人正直,劉備還是別部司馬的時候,趙雲請假迴鄉,等到守孝結束了,劉備都成國相、州牧了,這個時候趙雲再去投奔,自己覺得有些攀龍附鳳,不好意思去投奔劉備,直到後來劉備落魄投奔袁紹,趙雲才重歸劉備麾下。
這一次,由於孫觀也參與進來,河北同樣打成了一鍋粥,趙雲的家鄉也不安寧,劉備擔心趙雲,於是借著華府的貿易網絡,給趙雲寫過幾封信,請他趕緊迴來。拿到信的趙雲不再糾結,果斷地迴到了平原,君臣二人得以提前重逢。
除了趙雲,劉備走在青州的半道上,還得到了程遠誌的投效,當年黃巾大起義時,程遠誌就被劉關張打敗過,因為鄉民求情說程遠誌是個義士,劉備沒殺程遠誌。現如今,臧霸屈辱地降曹,程遠誌看不過去,又聽說了曹軍在徐州的所作所為,更加堅定了程遠誌反水的心。
原本程遠誌是想上泰山的,跟著勳晗、白皋他們繼續變革,結果劉備路過了,說是去救援徐州。相比起枯守群山,程遠誌還是更傾向於打出去,又見管亥也在劉備帳下,於是程遠誌也帶了三千本部,投靠了劉備。
軍力再次得到了加強,劉備自然是大喜過望,這些投靠他的老泰山軍,不論是軍事素養,還是軍紀軍規,都是值得稱道的,來的越多越好。
等到曹操接到情報,劉備率領了一萬多人,來到徐州和他為敵,隻是送去了一句口信:
“當年你我各為其主,如今我已是一方君主,玄德卻還是他人帳下的馬前卒,何苦來哉?玄德若是投奔我曹孟德,操又豈會虧待故友?”
然後不待劉備迴複,曹操直接分出三萬人,由夏侯惇統領,去和劉備對練,夏侯惇也不失曹操的期盼,和當世“名將”劉備打得有來有迴,好不熱鬧。
夏侯惇和劉備兩人的水平曹操都清楚,找著個同水平的好對手不容易,正好讓夏侯惇鍛煉鍛煉,最好能把軍事上的短板彌補一二。
曹操也知道劉備帳下有近萬泰山兵,所以大手一揮,給了夏侯惇三萬人,這樣短時間內,應當是萬無一失的。
曹昂收下了河內郡和清河以南的魏郡,袁紹也收迴了冀州的其他地盤,同時信守承諾地把五千匹戰馬送給了曹昂,曹昂自己留下了兩千匹,補充軍中損失,剩下的都往後方送去,之後雙方都開始了安民工作。
孫觀留在東部的殘兵沒法跟著孫觀一起進太行山,幾個頭領一商量,推舉後麵過來的青州留守管亥為首,畢竟管亥在泰山軍傾覆之際,做出“忠義難兩全,遂棄家投琅琊”一事,讓北路諸將都打心底欽佩。
麵對虎視眈眈的曹袁聯軍,管亥也自知不敵,再次開了個民主會,決定東投劉備,這個當年在北海戲耍過自己的老對手。
東投劉備也不是管亥他們被劉備打服了,劉備確實有本事,有勇有謀,可再有本事又如何,他平原相劉備,能比衛將軍曹操還有本事?當年打服臧霸軍的曹操,管亥都沒有投,可投奔劉備他願意。
無他,劉備是個好官,真正的愛民如子,泰山軍做鄰居的,親眼所見,做不得假。
而且劉備身邊的文武都是草莽出身,泰山軍諸將和他們一直都處得來。
所以喜從天降,劉備收獲了六千泰山精兵。
有了這新加入的六千精兵,劉備救援徐州的底氣就更足了。
自從收到了陶謙的求救信後,劉備就在發愁,曹操這麽強,他要怎麽救徐州。
劉備沒想過不去救,當年陶謙和他在中原一起跟曹操對抗過,如今陶謙被曹操圍了,他覺得南下徐州,義不容辭。
至於和曹操的舊交情,沒辦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劉備一無所有了,他還是願意跟著曹操幹的,隻是現在,劉備背負的東西還很多。
徐州世家也有寫信給劉備,說他目前所處的平原國,北與公孫瓚隔絕,西、南被曹操包圍,向東則是大海,希望劉備能領軍南下徐州,抵禦曹操,徐州士民願意供給軍費。
沒辦法,曹軍的新兵都是新招的中原饑民,第一次來到徐州,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富庶的人家,加上軍官自己也想搶點好東西迴去,所以曹軍的軍紀就拉到了當前徐州地區的下限。
紅水軍,不說行俠仗義,但路見不平絕對會拔刀相助;泰山軍管承所部,百姓的分毫不去,跟大戶也是搞製度性利益輸送;最差的,陶謙手下的丹陽軍,也隻是來搶蛋糕,分蛋糕的。
可曹軍倒好,來了徐州就零元購,人家等不及分蛋糕,就喜歡砸桌子,然後把散落一地的珍饈使勁地往自己兜裏劃拉。
沒辦法,徐州人自己又打不過,隻得繼續找保鏢。
管承膽子小,不敢跟衛將軍硬碰硬;陶謙沒本事,被圍在孤城一兩年;韋恩吧,徐州人怕他反客為主,別人不清楚,徐州世家可是很懂華府的,自己能把錢掙了,還要啥中間商?
所以找來找去,就找上了劉備,這個在河北、山東聲名鵲起的宗室諸侯。
劉備還收到了韋恩的信,先前所謂的韋劉儒道之爭的話題,已經被大儒子弟劉備給徹底終結了,起因是劉備發現韋恩,或者說是韋恩的代筆,連《黃帝四經》都沒讀過,盡談些老莊左道,也大言不慚地說什麽要複興黃老之學。
就好比一個隻翻過幾頁《稻米曉夫選集》的人,臉不紅心不跳地說自己是大同主義者一樣。
碰上劉備這種能和大儒辯幾句經的,新一代融匯古今兩派經學的“翹楚”,韋恩複興黃老學派的偽裝就露餡了。
好在劉備會做人,不去主動揭韋恩的短,隻是以後不再提什麽學派,轉而專注於民生時事。
韋恩的信和徐州世家的大同小異,除了地緣環境和兵器糧餉,韋恩還提了一嘴,說徐州世家在找靠譜主公,亂世之中的前台代言人,劉備如果有意願,不妨去試試。
劉備本就被孤立在平原,朝不保夕,既然徐州各方勢力都邀請他南下,劉備便下了決定,南下徐州!
先和臧霸商議一番軍事通行權,劉備以讓出平原國為籌碼,讓臧霸同意放開青徐之間的道路,供劉備的軍隊通行。
劉備帶著關羽,張飛,簡雍,管亥等將領,統帥大軍一萬,向郯城開拔。
趙雲也在軍中,原時空裏,趙雲看似是為兄長守孝了六年,實則不然,給親爹守孝都不要六年。主要是趙雲為人正直,劉備還是別部司馬的時候,趙雲請假迴鄉,等到守孝結束了,劉備都成國相、州牧了,這個時候趙雲再去投奔,自己覺得有些攀龍附鳳,不好意思去投奔劉備,直到後來劉備落魄投奔袁紹,趙雲才重歸劉備麾下。
這一次,由於孫觀也參與進來,河北同樣打成了一鍋粥,趙雲的家鄉也不安寧,劉備擔心趙雲,於是借著華府的貿易網絡,給趙雲寫過幾封信,請他趕緊迴來。拿到信的趙雲不再糾結,果斷地迴到了平原,君臣二人得以提前重逢。
除了趙雲,劉備走在青州的半道上,還得到了程遠誌的投效,當年黃巾大起義時,程遠誌就被劉關張打敗過,因為鄉民求情說程遠誌是個義士,劉備沒殺程遠誌。現如今,臧霸屈辱地降曹,程遠誌看不過去,又聽說了曹軍在徐州的所作所為,更加堅定了程遠誌反水的心。
原本程遠誌是想上泰山的,跟著勳晗、白皋他們繼續變革,結果劉備路過了,說是去救援徐州。相比起枯守群山,程遠誌還是更傾向於打出去,又見管亥也在劉備帳下,於是程遠誌也帶了三千本部,投靠了劉備。
軍力再次得到了加強,劉備自然是大喜過望,這些投靠他的老泰山軍,不論是軍事素養,還是軍紀軍規,都是值得稱道的,來的越多越好。
等到曹操接到情報,劉備率領了一萬多人,來到徐州和他為敵,隻是送去了一句口信:
“當年你我各為其主,如今我已是一方君主,玄德卻還是他人帳下的馬前卒,何苦來哉?玄德若是投奔我曹孟德,操又豈會虧待故友?”
然後不待劉備迴複,曹操直接分出三萬人,由夏侯惇統領,去和劉備對練,夏侯惇也不失曹操的期盼,和當世“名將”劉備打得有來有迴,好不熱鬧。
夏侯惇和劉備兩人的水平曹操都清楚,找著個同水平的好對手不容易,正好讓夏侯惇鍛煉鍛煉,最好能把軍事上的短板彌補一二。
曹操也知道劉備帳下有近萬泰山兵,所以大手一揮,給了夏侯惇三萬人,這樣短時間內,應當是萬無一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