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南中科技靠考古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也就是說,郯城的包圍,不會解除?”陶謙語氣變得重了些,三千萬都花出去了,賊兵還不能退?倘若先帝還活著,這些錢都能買來一個半太守。
陳登平靜道:
“使君,管承也是有他的難處的,不過管承也答應了,郯城裏麵需要什麽物資,他都能讓手下按正常價格販來,同時每天如果不下雨,從辰時至午時,泰山軍會開放三道跨過壕溝的橋梁,供人員進出,不過他有言在先,如果使君利用這個機會突襲,他毫不畏懼,隻是以後會將郯城繼續困死,滴水不得入郯城。”
王朗怒了,一捶桌案,厲聲道:
“陳元龍,你妄食漢祿!竟然在這裏為黃巾賊寇大放厥詞!”
陳登不動聲色,隻是望向陶謙,冷靜道:
“使君,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曹孟德能勝臧宣高,則管承必然退保青州老家,可勝敗無常,況且兗州三十大軍對戰,耗費數載時間都不足為奇,而郯城內的吃喝用度又能堅持多久?”
王朗拍案起身,戟指陳登,吼道:
“陳元龍!下邳陳氏世代公卿,怎麽出了你這樣的軟骨頭?我……”
眼見王朗的怒氣越發不可收拾,陶謙趕緊製止道:
“景興,夠了,吾意已決,暫且應下管承的條件,等待曹孟德與臧宣高決出勝負,元龍,你且稍待半刻,我寫書信一封與笮融,從他那支取錢財。”
拿到書信後,陳登走出了城,在泰山軍的士卒護送下走過了兩道壕溝,等渡過圍城河,陳登迴首望了一眼郯城,然後歎了一口氣,上馬離去。
先等曹操和臧霸決出勝負再說?
陶恭祖啊陶恭祖,知道我們徐州世家為什麽不認你嗎?
曹操和臧霸無論哪個人勝了,焉有你陶謙在徐州的容身之處?
……
“趙老板,咱們這樣是不是有些太和稀泥了?”郝宇問道。
“郝同道,如果韋恩在這裏,他會做怎樣的決定?”趙伯達沒有迴答,而是又提出了一個新問題。
“韋恩?那他肯定巴不得管承和徐州各方勢力往死裏打,打出來的流民全部打包送到南方去。”郝宇說道。
“是啊,你看我們促成的秘密合約,是不是比韋恩厚道些?”趙伯達說道。
“怎麽能跟韋恩那個黑心腸學?先是石敏學被韋恩帶壞,如今連趙老板你也要學壞嗎?”郝宇不解道。
趙伯達搖搖頭,說道:
“我一個人怎麽會變,變的是我們這個集體,從前大夥得過且過,現在都拿變革當自己畢生為之奉獻的事業,所以華府的行事作風也隨之改變,變得更加主動進取。
而外部勢力同樣也變化得太快了,梁丘一戰,讓曹操從中原盟主變成中原共主,其實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老黃那也傳來消息,臧霸拿虎豹騎沒辦法,西路軍兇多吉少,那曹操出兵徐州,也是早晚的事情,紅軍已經開始準備救援西路軍了。”
“所以就讓管承聯合徐州世家,各自保存實力,再共同抵禦曹操?”郝宇問道。
“嗯,是的。”
郝宇反對道:
“管承那家夥我可太了解了,隻要輸給曹操一次,絕對會跑路,完全靠不住,徐州世家也肯定看不上這個人。徐州這幾家人也是真的陰,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明知道亂世來了,自己卻不敢站到台前,非得找個明主。”
趙伯達說道:
“要不然怎麽會有那句話,沒有千年的王朝,卻有千年的世家,這就是他們成百上千年的生存智慧。賭贏了就是從龍功臣,輸了也是桶蘸對象,更別說還有幾頭下注的了,要不是陳瑂看我們華府裏麵已經沒位置了,說不定就認了韋恩當主公。
暫時先這樣吧,你還有更好的解決策略嗎,大不了,把劉備弄來徐州,這下徐州世家總看得上了吧,孫堅一死,我們對天下局勢的影響力幾乎腰斬,是時候啟用劉玄德這個備胎,來統合徐州散亂的力量。”
被同道念叨的“黑心腸”韋恩沒有打噴嚏,他正戴著一頂草帽,穿著短褐,在建伶孟氏的莊園內,教授南中農夫代田法。
“平地一般深耕要深要達兩寸,現在南中耕牛不足,那就先用代田法,把田地開成一條條的堆起的壟和凹下去的溝,第一年把莊稼種在壟上,第二年把壟上的土推至溝中,形成新的壟,然後就種在新的壟上,代田法一舉多得,堆起來的土堆相當於平白多了半寸的深耕土,既能節省耕地費的力氣,還能恢複地力,南中雨期集中,種壟上也不怕水淹……”
韋恩一邊說著,還要一邊在地裏演示,農夫們聽得很仔細,不明白的還會反複詢問。
代田法也不是什麽先進的技術,漢武帝時期農學家趙過就發明了,並且推行全國。
當時南中新附,大多是自治,且人少地多,刀耕火種,漫撒漫種,很粗放地弄一弄就有的吃,所以南中人不願意聽勸農官的去折騰。百姓不聽,勸農官也懶得多事,所以南中地區,耕種技術便落後於中原。
後來不少漢人被遷徙進了南中,帶來了這些技術,可漸漸他們也地發現,南中的土地是真的肥沃,隨便弄弄也能豐收,所以也懶得折騰了,久而久之,這些漢人竟然也忘掉了三百年前的古代科技。
可人多地少的情況不會一直維持,到了東漢末年,南中的人地關係已經是非常緊張,三天兩頭起動亂,以至於後來諸葛亮派人再次把古代耕種技術傳入南中,有的部族竟然拿諸葛亮當神仙拜。
南中有兩個大姓,一個是味縣雍氏,是西漢什邡侯雍齒的後代,坐鎮後世曲靖之地,守著雲南的門戶。
另外一個是孟氏,孟氏分兩支,一個是朱提(昭通)孟氏,一個是建伶(晉寧)孟氏。前者和傳統漢家豪族沒什麽差別,而後者則和當地夷族百姓相融合,在漢、夷兩族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韋恩在益州郡沒有做什麽其他事,成天就是帶兵去滇池附近各個漢夷聚落裏傳播遠古科技,深受滇池百姓歡迎。
交州牧天天不辭辛勞地往基層跑,益州郡守也不好坐在城裏享福,堅持陪著韋恩跑了十來天後,今日卻沒有征兆地缺席了。
給孟氏莊園的農夫們講完代田法,韋恩坐到一棵樹下乘涼,問近衛金兌:
“太守今天咋沒來?這幾天他老殷勤了。”
陳登平靜道:
“使君,管承也是有他的難處的,不過管承也答應了,郯城裏麵需要什麽物資,他都能讓手下按正常價格販來,同時每天如果不下雨,從辰時至午時,泰山軍會開放三道跨過壕溝的橋梁,供人員進出,不過他有言在先,如果使君利用這個機會突襲,他毫不畏懼,隻是以後會將郯城繼續困死,滴水不得入郯城。”
王朗怒了,一捶桌案,厲聲道:
“陳元龍,你妄食漢祿!竟然在這裏為黃巾賊寇大放厥詞!”
陳登不動聲色,隻是望向陶謙,冷靜道:
“使君,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曹孟德能勝臧宣高,則管承必然退保青州老家,可勝敗無常,況且兗州三十大軍對戰,耗費數載時間都不足為奇,而郯城內的吃喝用度又能堅持多久?”
王朗拍案起身,戟指陳登,吼道:
“陳元龍!下邳陳氏世代公卿,怎麽出了你這樣的軟骨頭?我……”
眼見王朗的怒氣越發不可收拾,陶謙趕緊製止道:
“景興,夠了,吾意已決,暫且應下管承的條件,等待曹孟德與臧宣高決出勝負,元龍,你且稍待半刻,我寫書信一封與笮融,從他那支取錢財。”
拿到書信後,陳登走出了城,在泰山軍的士卒護送下走過了兩道壕溝,等渡過圍城河,陳登迴首望了一眼郯城,然後歎了一口氣,上馬離去。
先等曹操和臧霸決出勝負再說?
陶恭祖啊陶恭祖,知道我們徐州世家為什麽不認你嗎?
曹操和臧霸無論哪個人勝了,焉有你陶謙在徐州的容身之處?
……
“趙老板,咱們這樣是不是有些太和稀泥了?”郝宇問道。
“郝同道,如果韋恩在這裏,他會做怎樣的決定?”趙伯達沒有迴答,而是又提出了一個新問題。
“韋恩?那他肯定巴不得管承和徐州各方勢力往死裏打,打出來的流民全部打包送到南方去。”郝宇說道。
“是啊,你看我們促成的秘密合約,是不是比韋恩厚道些?”趙伯達說道。
“怎麽能跟韋恩那個黑心腸學?先是石敏學被韋恩帶壞,如今連趙老板你也要學壞嗎?”郝宇不解道。
趙伯達搖搖頭,說道:
“我一個人怎麽會變,變的是我們這個集體,從前大夥得過且過,現在都拿變革當自己畢生為之奉獻的事業,所以華府的行事作風也隨之改變,變得更加主動進取。
而外部勢力同樣也變化得太快了,梁丘一戰,讓曹操從中原盟主變成中原共主,其實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老黃那也傳來消息,臧霸拿虎豹騎沒辦法,西路軍兇多吉少,那曹操出兵徐州,也是早晚的事情,紅軍已經開始準備救援西路軍了。”
“所以就讓管承聯合徐州世家,各自保存實力,再共同抵禦曹操?”郝宇問道。
“嗯,是的。”
郝宇反對道:
“管承那家夥我可太了解了,隻要輸給曹操一次,絕對會跑路,完全靠不住,徐州世家也肯定看不上這個人。徐州這幾家人也是真的陰,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明知道亂世來了,自己卻不敢站到台前,非得找個明主。”
趙伯達說道:
“要不然怎麽會有那句話,沒有千年的王朝,卻有千年的世家,這就是他們成百上千年的生存智慧。賭贏了就是從龍功臣,輸了也是桶蘸對象,更別說還有幾頭下注的了,要不是陳瑂看我們華府裏麵已經沒位置了,說不定就認了韋恩當主公。
暫時先這樣吧,你還有更好的解決策略嗎,大不了,把劉備弄來徐州,這下徐州世家總看得上了吧,孫堅一死,我們對天下局勢的影響力幾乎腰斬,是時候啟用劉玄德這個備胎,來統合徐州散亂的力量。”
被同道念叨的“黑心腸”韋恩沒有打噴嚏,他正戴著一頂草帽,穿著短褐,在建伶孟氏的莊園內,教授南中農夫代田法。
“平地一般深耕要深要達兩寸,現在南中耕牛不足,那就先用代田法,把田地開成一條條的堆起的壟和凹下去的溝,第一年把莊稼種在壟上,第二年把壟上的土推至溝中,形成新的壟,然後就種在新的壟上,代田法一舉多得,堆起來的土堆相當於平白多了半寸的深耕土,既能節省耕地費的力氣,還能恢複地力,南中雨期集中,種壟上也不怕水淹……”
韋恩一邊說著,還要一邊在地裏演示,農夫們聽得很仔細,不明白的還會反複詢問。
代田法也不是什麽先進的技術,漢武帝時期農學家趙過就發明了,並且推行全國。
當時南中新附,大多是自治,且人少地多,刀耕火種,漫撒漫種,很粗放地弄一弄就有的吃,所以南中人不願意聽勸農官的去折騰。百姓不聽,勸農官也懶得多事,所以南中地區,耕種技術便落後於中原。
後來不少漢人被遷徙進了南中,帶來了這些技術,可漸漸他們也地發現,南中的土地是真的肥沃,隨便弄弄也能豐收,所以也懶得折騰了,久而久之,這些漢人竟然也忘掉了三百年前的古代科技。
可人多地少的情況不會一直維持,到了東漢末年,南中的人地關係已經是非常緊張,三天兩頭起動亂,以至於後來諸葛亮派人再次把古代耕種技術傳入南中,有的部族竟然拿諸葛亮當神仙拜。
南中有兩個大姓,一個是味縣雍氏,是西漢什邡侯雍齒的後代,坐鎮後世曲靖之地,守著雲南的門戶。
另外一個是孟氏,孟氏分兩支,一個是朱提(昭通)孟氏,一個是建伶(晉寧)孟氏。前者和傳統漢家豪族沒什麽差別,而後者則和當地夷族百姓相融合,在漢、夷兩族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韋恩在益州郡沒有做什麽其他事,成天就是帶兵去滇池附近各個漢夷聚落裏傳播遠古科技,深受滇池百姓歡迎。
交州牧天天不辭辛勞地往基層跑,益州郡守也不好坐在城裏享福,堅持陪著韋恩跑了十來天後,今日卻沒有征兆地缺席了。
給孟氏莊園的農夫們講完代田法,韋恩坐到一棵樹下乘涼,問近衛金兌:
“太守今天咋沒來?這幾天他老殷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