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共同的困境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堅陣亡,群龍無首,麾下將士也無心再戰。
孫賁傷心過度,不能理事,於是交由孫堅的妻弟,偏將軍吳景暫代軍務,然後和韓當、黃蓋等人一起,匆忙之間隻找來一張馬革,裹著孫堅的遺體,放棄已經拿下的小半個襄陽城,乘船北返南陽。
尚在宛城的冉春,在昨日的宴席之間喝多了,當時孫堅格外大方,聽濤酒跟不要錢似的請大家喝,還親自下場勸酒,毫無身段架子。
冉春一時貪杯,醉得不省人事,一直睡到晌午才醒。
一醒就暗歎喝酒誤事,從華府走私來的藥品都還沒來得及交割,便從院子裏的廚房隨便吃了點冷食後,就跑去找孫堅了。
哪知孫堅的中軍大帳裏,坐的居然是程普。
“程將軍?不知孫將軍何在?”
“我家主公有恙,命我暫代軍務,冉守備有何事,都可以與我說。”
“哦,無甚鳥……大事。”冉春腦袋還是有些暈暈乎乎的,嘴巴都差點管不住。
“就是,我帶來的藥品還未同貴軍交割,不知孫將軍是何症狀,在下略懂一些醫理,可用華府的靈丹妙藥,前去為將軍診治一二。”
“些許小病,就不必勞煩冉守備,主公靜養兩天,想必就會痊愈。”
冉春點點頭,說道:“那好,煩請程將軍派一名軍吏隨我去交割藥品。”
還未等程普安排,營帳之外突然出現陣陣喧嘩,似是有不少人在嚎哭。
程普聞聲皺眉,對冉春表達了歉意,然後起身掀開簾門向外走,對左右吼道:
“成何體統!去查查何人在營內哭喊!”
不一會兒,左右衛兵迴報,程普聽完也急匆匆地往外衝去。
冉春很是納悶,一個人留在孫堅的中軍大帳也不是個事,於是也往外走去。
走到大帳之外,冉春就此發誓,以後定要戒酒,太他娘的誤事了,一夜醒來,人尚且是迷迷糊糊的,居然看到孫賁、徐琨、韓當、朱治四員孫家大將抬著一副擔架,擔架上蓋著一塊白布,周圍將校都是如喪考妣的模樣,剛剛跑出去的程普,也全身無力地被身邊之人架著,然後自己哭喊著:
“天妒英才啊,主公!”
孫堅這是喝死了?
……
孫堅被黃祖父子射死在襄陽城內,袁術也是痛失一臂,可爭霸天下的腳步卻不能停,其餘諸侯可沒時間來為孫堅默哀。
於是袁術那邊很快就來了新的任命,讓孫賁接替孫堅,統領孫堅的遺部,領軍轉移至淮南。
孫賁拒絕了袁術的重任,委托吳景、程普二人把軍隊帶到淮南去,孫賁自己,則領著同輩的孫家親戚和親衛,抬著孫堅的棺槨上船,準備把孫堅送迴江東老家安葬,並且通知尚在壽春的孫堅家眷,準備在老家吳郡富春會合。
作為華府長久以來的老朋友,準盟友,孫堅的隕落著實是對變革事業一次不小的打擊,華府痛失左膀。
與此同時,華府另一位老朋友、準盟友,華府的右臂——泰山軍,也將麵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泰山軍攻取青州後,收獲金銀財寶無數,分到各將校、士卒手裏後,明顯發現,青州此地,豪族無能,官吏無為,民生凋敝了十幾年了,直到最近幾年,在華府的援助下,青徐黃巾開始蠶食青州的治理權後,生產才慢慢恢複。
可恢複也隻是恢複一些基礎產業,例如種出的糧食更多了,打出的鐵器更多了。
所以暴富的泰山軍遇到了一個問題,就是低端的生產力,無法滿足泰山軍猛漲的消費能力和享樂欲望。
試想一個山間流民,有天突然成了萬元戶,該怎麽享受呢,總不能從每餐吃一碗飯,變成每餐幹五碗十碗吧?
經貿首席趙伯達抓住了商機,給泰山軍帶來了炒菜,還有其他滿足口腹之欲的享受,於是鐵鍋、細鹽、香料、調料、蔗糖、美酒等商品行銷青州,原本青州豪族藏在家中的財富,就這樣一船船地換成了華府特產。
而這些世人所珍視的財寶,在華府手裏可不怎麽受待見,甚至很多都不會運迴華府,而是在臨近的徐州、兗州、冀州就脫手賣掉,換迴人口和糧食。
也因為這種新產生的貿易關係,泰山軍和華府的關係再度迴暖,臧霸都不好繼續和華府切割,他本身就是個意見領袖,路線舵手,底下數百泰山將軍有了想法,臧霸就因勢利導,調動大家的情緒,讓大家都覺得,他臧霸就是那個最懂他們的頭領。
既然臧霸當了這個泰山共主,那他就得解決全軍所麵臨的問題。
和劉表一樣的問題——貿易逆差。
五十多萬士卒,個個待遇都比農夫、工匠高,再加上搶來的戰利品,揮霍起來完全不心疼,因而很快就坐吃山空。
搞得援青團黃邵都有意見,說華府這是在腐蝕泰山軍。
郝宇直接懟了一句,貧窮不是大同理想~紅軍,甚至所有華府百姓都是吃這麽好的,憑啥要泰山軍的兄弟姐妹們過苦日子啊,都是為了變革而不惜性命的義士,華府可不能厚此薄彼。
黃邵也沒法反駁,指導員說的沒毛病,冒著掉腦袋的風險造反是為了啥,不就是為了過上好日子嗎,可為什麽華府人民就能保持鬥誌,堅持信念,而泰山軍眼看著一天比一天墮落呢?
黃邵是無能為力的。
而臧霸卻想不到這些,他隻覺得形勢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但他首先要解決的是,泰山軍馬上就沒幾天好日子過了,三百萬人口,養五十萬士兵,這不要青州老鄉的命嗎?
解甲歸田是不可能解甲歸田的,這一輩子都不可能解甲歸田,不說這五十萬大軍是臧霸在亂世立足的根基,就單說士卒們在軍營裏過慣了奢華的生活,難道還會願意迴到田野,迴到礦場,去過那些清貧日子嗎?
由儉入奢易爾,由奢入儉難也。
節流不了,就想想如何開源吧。
自古以來,青州就是靠著鹽鐵之利而富甲天下的。
可現在,產鐵量最大的是華府,產鹽量最大的也是華府,青州連一個零頭都比不上人家,沒辦法靠著傳統行業來彌補虧空。
可人家華府收原材料啊。
臧霸於是就想著要把青州的礦山、鐵匠場做大,臧霸可沒有什麽提升生產效率的辦法,他就會兩招——擴大規模,延長工時。
可礦工和工匠又不答應了,說什麽不能壓榨勞動者,同時趙伯達也傳話了,如果臧霸對青州的勞動人民不好的話,華府就隻能遺憾地將臧霸視為背叛變革的敵人了。
泰山諸將也頗有微詞,當初說好要和農夫、勞工同甘共苦的,現在卻又要反過來盤剝他們?這讓泰山諸將的臉麵往哪擱啊,這事要是幹了,大家都不敢迴去見鄉親父老了。
沒辦法,泰山軍高層一合計,隻得繼續往外麵打,等把周邊冀州、兗州、豫州、徐州的財富搶來,並且囊括整整兩千萬人口,那時應該就能做到收支平衡。
孫賁傷心過度,不能理事,於是交由孫堅的妻弟,偏將軍吳景暫代軍務,然後和韓當、黃蓋等人一起,匆忙之間隻找來一張馬革,裹著孫堅的遺體,放棄已經拿下的小半個襄陽城,乘船北返南陽。
尚在宛城的冉春,在昨日的宴席之間喝多了,當時孫堅格外大方,聽濤酒跟不要錢似的請大家喝,還親自下場勸酒,毫無身段架子。
冉春一時貪杯,醉得不省人事,一直睡到晌午才醒。
一醒就暗歎喝酒誤事,從華府走私來的藥品都還沒來得及交割,便從院子裏的廚房隨便吃了點冷食後,就跑去找孫堅了。
哪知孫堅的中軍大帳裏,坐的居然是程普。
“程將軍?不知孫將軍何在?”
“我家主公有恙,命我暫代軍務,冉守備有何事,都可以與我說。”
“哦,無甚鳥……大事。”冉春腦袋還是有些暈暈乎乎的,嘴巴都差點管不住。
“就是,我帶來的藥品還未同貴軍交割,不知孫將軍是何症狀,在下略懂一些醫理,可用華府的靈丹妙藥,前去為將軍診治一二。”
“些許小病,就不必勞煩冉守備,主公靜養兩天,想必就會痊愈。”
冉春點點頭,說道:“那好,煩請程將軍派一名軍吏隨我去交割藥品。”
還未等程普安排,營帳之外突然出現陣陣喧嘩,似是有不少人在嚎哭。
程普聞聲皺眉,對冉春表達了歉意,然後起身掀開簾門向外走,對左右吼道:
“成何體統!去查查何人在營內哭喊!”
不一會兒,左右衛兵迴報,程普聽完也急匆匆地往外衝去。
冉春很是納悶,一個人留在孫堅的中軍大帳也不是個事,於是也往外走去。
走到大帳之外,冉春就此發誓,以後定要戒酒,太他娘的誤事了,一夜醒來,人尚且是迷迷糊糊的,居然看到孫賁、徐琨、韓當、朱治四員孫家大將抬著一副擔架,擔架上蓋著一塊白布,周圍將校都是如喪考妣的模樣,剛剛跑出去的程普,也全身無力地被身邊之人架著,然後自己哭喊著:
“天妒英才啊,主公!”
孫堅這是喝死了?
……
孫堅被黃祖父子射死在襄陽城內,袁術也是痛失一臂,可爭霸天下的腳步卻不能停,其餘諸侯可沒時間來為孫堅默哀。
於是袁術那邊很快就來了新的任命,讓孫賁接替孫堅,統領孫堅的遺部,領軍轉移至淮南。
孫賁拒絕了袁術的重任,委托吳景、程普二人把軍隊帶到淮南去,孫賁自己,則領著同輩的孫家親戚和親衛,抬著孫堅的棺槨上船,準備把孫堅送迴江東老家安葬,並且通知尚在壽春的孫堅家眷,準備在老家吳郡富春會合。
作為華府長久以來的老朋友,準盟友,孫堅的隕落著實是對變革事業一次不小的打擊,華府痛失左膀。
與此同時,華府另一位老朋友、準盟友,華府的右臂——泰山軍,也將麵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泰山軍攻取青州後,收獲金銀財寶無數,分到各將校、士卒手裏後,明顯發現,青州此地,豪族無能,官吏無為,民生凋敝了十幾年了,直到最近幾年,在華府的援助下,青徐黃巾開始蠶食青州的治理權後,生產才慢慢恢複。
可恢複也隻是恢複一些基礎產業,例如種出的糧食更多了,打出的鐵器更多了。
所以暴富的泰山軍遇到了一個問題,就是低端的生產力,無法滿足泰山軍猛漲的消費能力和享樂欲望。
試想一個山間流民,有天突然成了萬元戶,該怎麽享受呢,總不能從每餐吃一碗飯,變成每餐幹五碗十碗吧?
經貿首席趙伯達抓住了商機,給泰山軍帶來了炒菜,還有其他滿足口腹之欲的享受,於是鐵鍋、細鹽、香料、調料、蔗糖、美酒等商品行銷青州,原本青州豪族藏在家中的財富,就這樣一船船地換成了華府特產。
而這些世人所珍視的財寶,在華府手裏可不怎麽受待見,甚至很多都不會運迴華府,而是在臨近的徐州、兗州、冀州就脫手賣掉,換迴人口和糧食。
也因為這種新產生的貿易關係,泰山軍和華府的關係再度迴暖,臧霸都不好繼續和華府切割,他本身就是個意見領袖,路線舵手,底下數百泰山將軍有了想法,臧霸就因勢利導,調動大家的情緒,讓大家都覺得,他臧霸就是那個最懂他們的頭領。
既然臧霸當了這個泰山共主,那他就得解決全軍所麵臨的問題。
和劉表一樣的問題——貿易逆差。
五十多萬士卒,個個待遇都比農夫、工匠高,再加上搶來的戰利品,揮霍起來完全不心疼,因而很快就坐吃山空。
搞得援青團黃邵都有意見,說華府這是在腐蝕泰山軍。
郝宇直接懟了一句,貧窮不是大同理想~紅軍,甚至所有華府百姓都是吃這麽好的,憑啥要泰山軍的兄弟姐妹們過苦日子啊,都是為了變革而不惜性命的義士,華府可不能厚此薄彼。
黃邵也沒法反駁,指導員說的沒毛病,冒著掉腦袋的風險造反是為了啥,不就是為了過上好日子嗎,可為什麽華府人民就能保持鬥誌,堅持信念,而泰山軍眼看著一天比一天墮落呢?
黃邵是無能為力的。
而臧霸卻想不到這些,他隻覺得形勢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但他首先要解決的是,泰山軍馬上就沒幾天好日子過了,三百萬人口,養五十萬士兵,這不要青州老鄉的命嗎?
解甲歸田是不可能解甲歸田的,這一輩子都不可能解甲歸田,不說這五十萬大軍是臧霸在亂世立足的根基,就單說士卒們在軍營裏過慣了奢華的生活,難道還會願意迴到田野,迴到礦場,去過那些清貧日子嗎?
由儉入奢易爾,由奢入儉難也。
節流不了,就想想如何開源吧。
自古以來,青州就是靠著鹽鐵之利而富甲天下的。
可現在,產鐵量最大的是華府,產鹽量最大的也是華府,青州連一個零頭都比不上人家,沒辦法靠著傳統行業來彌補虧空。
可人家華府收原材料啊。
臧霸於是就想著要把青州的礦山、鐵匠場做大,臧霸可沒有什麽提升生產效率的辦法,他就會兩招——擴大規模,延長工時。
可礦工和工匠又不答應了,說什麽不能壓榨勞動者,同時趙伯達也傳話了,如果臧霸對青州的勞動人民不好的話,華府就隻能遺憾地將臧霸視為背叛變革的敵人了。
泰山諸將也頗有微詞,當初說好要和農夫、勞工同甘共苦的,現在卻又要反過來盤剝他們?這讓泰山諸將的臉麵往哪擱啊,這事要是幹了,大家都不敢迴去見鄉親父老了。
沒辦法,泰山軍高層一合計,隻得繼續往外麵打,等把周邊冀州、兗州、豫州、徐州的財富搶來,並且囊括整整兩千萬人口,那時應該就能做到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