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胡軫帶著近兩萬騎卒逃迴了伊闕關,董卓趕緊收攏了在雒陽附近忙著搞拆遷的各支部隊,然後先暫且加強伊闕關和大穀關兩處關隘的防守。


    西涼軍收攏後,雒陽城以東的百姓於是幸免於難,而雒陽城以西,函穀關以東之間六十裏土地,已經被燒成了一片白地,而雒陽城內也近乎是十室九空,百姓被搬遷一空。


    胡軫手下那近兩萬騎卒已經是喪膽之師,逢人就說雒陽之前傳的預言是真的,孫武轉世的孫堅戰無不勝,交州人真的得到了仙師真傳,能施展掌中雷,伍子胥複仇故事,恐怕將再度上演啊。


    胡軫也沒有辦法,隻得嚴守伊闕關,將手下士卒關在營盤裏,不讓其出去亂說進而影響友軍士氣,但為時已晚,伊闕關駐軍現在也是軍心動搖,別說依托險關主動出戰了,連守城都有困難。


    好在孫堅沒有急著攻城,而是分兵掃蕩雒陽盆地以南各地:司隸校尉所屬的新成縣,豫州的輪氏縣和陽城縣。


    孫堅尤其重視輪氏、陽城兩縣,掃平了這兩縣,那就占據了潁水,孫堅這個豫州刺史就能直接借著潁水這條水路,將豫州的人力物力全部匯聚到討董前線。


    袁術起兵這一年也不是光吃吃喝喝了,宴席之中,袁術擺平了汝南袁氏各位族老,讓他們認同袁術,支持袁術,同時還拉攏了汝南地區的黃巾首領劉辟、何儀、何曼,徹底將汝南郡拉到了自己手下。


    劉辟等人,黃邵來到青徐之後就和他聯係過,但這些人故土難舍,不願意前往青徐之地,更不要說遠赴交州,現如今正好袁術拉攏,劉辟等人便順水推舟,領了袁術的封賞洗白上岸,帶著數千人馬也到了袁術帳下。


    另外,袁術也寫信給陳王劉寵,字裏行間的暗示就是陳王如果有大誌,袁紹身邊的那些鼠輩靠不住,唯有我袁公路有這個膽氣,也有這個實力助你劉寵一臂之力,現在到了討董的最後時刻,能不能立下這不世功名,全在此一戰。


    先借我幾萬兵馬,事成之後,我袁公路當丞相,你劉寵當大將軍,如果陳王還想更進一步,請見麵詳談。


    於是陳王劉寵心動了,難得有盟主級的諸侯請他出兵,真是求之不得。


    於是劉寵便讓陳國相駱俊率陳國軍三萬,西進潁川陽城,和孫堅會師。


    由此,孫堅的前線實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其中孫堅收編整訓的本部精銳兵馬四萬,南陽部曲兩萬,陳國軍三萬,紀靈的袁氏守備部隊兩萬,還有交州軍一萬人,合計十二萬大軍,虎踞崇高山以南,威脅伊闕關、大穀關和轘轅關三個關口。


    孫堅親自領軍主攻伊闕關,李肆帶著交州軍盯住大穀關,而轘轅關便交給駱俊,任務也是守住側翼,不讓西涼軍殺出。


    董卓方麵則不容樂觀,河東的白波賊起事作亂,隱隱有斷絕還在雒陽的西涼集團西歸之路的風險。


    董卓無奈,隻得讓弟弟左將軍董旻,率領北軍精銳和河洛士卒三萬人前往河東郡平叛,同時董卓還不放心,讓徐榮充當董旻的副手。


    因為先前的雒陽拆遷行動,董卓已經三令五申要照顧河洛士卒的家屬,但還是鬧出不少矛盾,弄得河洛軍和西涼軍起了離心離德的苗頭,正好派到河東去,將兩軍分開。


    分開之後,董卓當前能調動的軍力就變得不夠看了,手裏的四萬西涼兵還有一萬並州兵,接近半數都在胡軫那,聽胡軫以及軍中各將的奏表說,這兩萬多人俱是魂飛魄散,無膽再戰。


    於是董卓手裏真正的可用之兵已經不足三萬,根本無力和擁兵十幾萬的孫堅抗衡,董卓隻得加緊安排撤軍,讓胡軫帶著一萬多士氣低沉的西涼兵先去澠池-函穀關一帶駐防,保住退路。


    同時抽調呂布手下的五千並州兵迴防雒陽,董卓親自率領近三萬西涼兵斷後。


    伊闕關位於龍門山下,伊水河旁,地勢極其險要,孫堅都沒有空間布置攻城兵器,於是試探了幾天後,孫堅決定率軍轉向李肆所負責的大穀關。


    李肆和石敏學也沒閑著,每天組織大黃弩和大穀關城頭對射,同時開掘地道,準備用一棺材火藥把大穀關的城牆給送上天。


    結果孫堅的主力來了,李肆也樂得省下一棺材火藥,高高興興地把陣地讓給孫堅,等著孫堅用他的三板斧攻城。


    等到孫堅手下的先登虎士們,推著楯車攀上城牆後,才發現大穀關守軍不過千餘人,交州軍就和這千餘人熱火朝天地對射了好幾天。


    孫堅事後大笑著當麵調侃李肆道:


    “記得當年朱雀軍拿一座空城去唬朱車騎未成,今日反而被大穀關這座空城給唬住了,真是風水輪流轉呐,哈哈哈!”


    李肆無言以對,隻能陪著一起傻笑,要是孫堅知道交州軍原本還打算對這一千人用上一棺材寶貴的火藥,李肆真怕孫堅會笑死。


    又是一日下城,孫堅再次為自己這個攻城專家的名頭,添上了一份輝煌的戰績。


    進入大穀關休整一日後,孫堅統領七萬大軍兵進雒陽,董卓聽聞孫堅放棄伊闕關,而轉向大穀關,昨日就已經趕到了大穀關以北,孫堅大軍一入關,正好在帝陵附近迎麵撞上董卓的三萬西涼軍。


    這雒南陵區共有六座帝陵,分屬長眠於此的東漢六位帝王,分別是明帝顯節陵、章帝敬陵、和帝慎陵、殤帝康陵、質帝靜陵和桓帝宣陵。


    新喪的靈帝被安置到孟津那邊去了,不然雒南陵區還能更熱鬧一些。


    於是在大漢六位先帝的注視下,孫堅和董卓於此地展開決戰。


    一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另一邊則是戰功赫赫的列侯,兩位帝國顯貴之間的對決,足以讓地下的先帝們側目,當然,前提他們的眼珠子還能動。


    是日,空氣潮濕,大地上籠罩著一層薄霧。


    孫堅正麵排出五個萬人大陣,從左至右依次交由韓當,黃蓋,孫賁,朱治,李肆統領,同時孫堅領著親衛虎士,親自來到孫賁的大陣中,準備衝在全軍的最前麵,而程普則領著剩下兩萬人為後備。


    韓當所部左翼萬人,都是一路追隨孫堅的荊州老卒,還有千餘遊騎輔助,很擅長應對西涼騎兵的側翼威脅。


    李肆所部萬人不必多說,由兩千以前在孔伷手下的豫州兵,和交趾殘存的千餘狼兵,身著重甲頂在正麵,三千龍騎全副武裝,隨時準備運動到最佳的突擊位置展開進攻,另外還有四千民兵弓弩手在步兵線後掩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闐西奧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闐西奧德並收藏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