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關東兵威應聲止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華雄的突擊來得快,去得也快。
當連人帶馬渾身浴血,鎧甲甲頁之間還插著不少箭矢的呂布迴到華雄麵前說孫堅來了的時候,華雄沒有半點懷疑,迅速帶著一部分掠奪而來的輜重撤軍,同時還對主動請纓留下來阻擊孫堅的呂布感謝再三。
畢竟董相國當時的軍令就是,把孔伷的頭顱帶迴來,速去速迴,不要戀戰。
得知孔伷墜馬後,華雄部下搜尋沒多久,就在一處草叢中把瑟瑟發抖的豫州刺史孔伷給逮住了,華雄十分嚴謹地按照軍令,將孔伷的腦袋砍下裝盒,任務完成,不必再橫生枝節。
撤退後華雄沒有直接迴雒陽,而是在雒陽八關之一的轘轅關焦急地等候呂布,當看見呂布和他的八百親兵狼狽而歸時,他才終於放心和呂布一起迴雒陽複命。
董卓如何高興,華呂二人得了何等賞賜,賈詡又如何深藏功與名,暫且不提,倒是關東諸侯聽聞孔伷軍潰敗身死的消息後,一個個噤若寒蟬,其餘三路大軍的行動不約而同地停下。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袁術,畢竟南陽就在潁川隔壁,交州北伐軍的遊騎在四處招攬流民時,突然就發現了不少豫州的潰兵。
仔細詢問後,李肆當機立斷,帶上千餘龍騎兵,拉著幾百平板拖車就前往打掃戰場,得到的武器、軍糧數不勝數,同時還收編了六千逃卒潰兵,暫時充當輔兵,平日裏負責幹一些雜活,隨著北伐軍收流民的攤子鋪的越來越大,所需的勞力也越來越多。
等到把那片荒草地徹底收拾幹淨後,北伐軍這才通知袁術。
袁術中接到這份情報的時候,宴席開得正歡,卻當場就沒了繼續尋歡作樂的心思,立馬趕走了舞女,就地和席間的心腹、賢良們商討對策,最後得出一個統一的意見,那就是讓北上的孫堅迴收,保住魯陽大營不失。
孫堅在一天後接到了袁術的急報,權衡一番,然後派給士鋆三千人,外加士鋆本部的三千交趾狼兵總共六千人迴援魯陽,自己則親率三四萬大軍繼續堅守梁城。
孫堅判斷,倘若此時貿然撤軍,萬一半路上被西涼騎兵截住,也落不得好,不如依靠堅城,釘在西涼軍的咽喉之處,以觀後效。
最晚接到消息的是位於河內的王匡,當他到了黃河北岸和南岸的賈詡隔河對峙時,才知道孔伷那一路大軍已經全軍覆沒,當場就沒了繼續前進的信心。
奈何自己已經到了西涼軍眼皮子底下,想跑都晚了。
騎虎難下的局麵中,王匡隻好命人加緊挖掘壕溝,加固營寨,防止西涼軍主動渡河北上。
而接到信息不早不晚的酸棗群雄們,聽說孔伷已經被打敗了,先是一驚,後又一喜,原本已經被提上議程的出兵被順理成章地推遲,就連最激進的奮武將軍曹操也覺得,還是先將手裏的新兵好生操練一番再打仗,不能步了孔伷的後塵。
就這樣,孔伷一死,關東諸侯停下了繼續進兵的動作,雒陽也脫離了一日三驚的危局。
董卓對此十分滿意,借消滅關東反賊孔伷的功勞,提拔華雄為羽林中郎將,李儒加錄尚書事。
呂布多次無怨無悔地勇擔重任,董卓對其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欣賞與信任,直接加封呂布兼任了相國府中的司馬,秩千石,位比太尉,負責相國府日常的護衛工作。
為了扭轉董卓被交州赤賊所敗壞的名聲,那天晚上賈詡除了提議先滅一路諸侯外,還建議李儒也效仿赤賊,組織大量的西涼、關東和並州士人,在雒陽城內日夜宣講前漢七王之亂故事,說大破叛逆孔伷的華雄華將軍,就相當於當年勇冠三軍,攻破齊趙的鄃侯欒布。
更厲害的絳侯周亞夫還沒有出手,關東反賊就已經被嚇破了膽,可見關東反賊聯盟著實可笑。
在李儒和他手下們的不懈努力之下,京城百姓也越發認可董卓這個新權臣,直接表現就是越來越多的百姓響應募兵。
原本因為擔心董卓名聲不好,現在聽慣了七王之亂、欒布、周亞夫的故事,都覺得董相國是個可以力挽狂瀾的大忠臣。
當兵就當董相國的兵,既能為國消滅叛賊,還能在戰場上搏個功名。
至於先前西涼兵在雒陽城內的暴行,那都是丁原、袁紹等人搞的破壞,偽裝成西涼兵來詆毀董相國的,不信的話你就去問那日負責保護百姓和賊兵廝殺的相府司馬呂布,看看他怎麽說。
呂布還能怎麽說?難道說自己先和劫掠的西涼軍幹了一場,然後嫌丁原對我的賞賜不夠,於是便賺了他的人頭改投董相國這種實話嗎?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隻能順著李儒的意思把責任都推到丁原和袁紹頭上。
丁原已經是個死人,死人不會辯解;袁紹是反賊首領,為袁紹辯護的都是反賊同黨。
於是乎,華府在雒陽城內輕輕扇動了一下蝴蝶翅膀,沒能改變宦官、何進等人的結局,卻保住了河南尹二百多萬百姓的性命,曆史上這些人半數都死在了西遷長安的路上。
那麽,代價是什麽呢?
代價就是,賈詡、李儒學會了深入基層的輿論宣傳,渲染出一幅忠臣輔弼,克定關東七王之亂的形勢,然後董卓憑此在河南之地暫時站穩了腳跟,有了遠超之前的戰爭潛力。
至於說董卓坐大,難以鉗製這一後果,華府絲毫不擔心。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在外部強大的壓力之下,西涼兵還會克製一二,如今外部壓力驟然減小,西涼匪軍的暴虐本性就會得到釋放,屆時,雒陽百姓現在怎麽支持董卓,到時候都會十倍百倍地變成憎恨還迴去。
無論賈詡、李儒再怎麽口燦蓮花,也改變不了眼前活生生的事實。
可似乎是老天擔心西涼兵放鬆墮落,還沒來得及享受幾天孔伷兵敗身死帶來的輕鬆勁兒,新的壓力又來了。
孫堅動兵了,西出梁城,直奔雒陽八關最南邊的廣成關殺來。
那日孫堅在派出斥候仔細探查孔伷那邊的情況後,發現突襲的孔伷的隻不過是一支奇兵,打完即走,顯然是為了震懾關東諸侯,使關東諸侯放棄繼續緊逼從而來爭取董卓自己的準備時間。
所以,董卓其實也是準備不足的。
孫堅必須抓住這個戰機,盡管他也一樣,準備不充分。
這個比爛局,孫堅願意賭,賭輸了還有其他諸侯幾十萬大軍繼續作戰;倘若萬一,萬一賭贏了呢?
那就是,上可報君恩,下可遂壯誌,從此以後,天下地上再也沒有任何人能拴住他孫堅這頭猛虎!
當連人帶馬渾身浴血,鎧甲甲頁之間還插著不少箭矢的呂布迴到華雄麵前說孫堅來了的時候,華雄沒有半點懷疑,迅速帶著一部分掠奪而來的輜重撤軍,同時還對主動請纓留下來阻擊孫堅的呂布感謝再三。
畢竟董相國當時的軍令就是,把孔伷的頭顱帶迴來,速去速迴,不要戀戰。
得知孔伷墜馬後,華雄部下搜尋沒多久,就在一處草叢中把瑟瑟發抖的豫州刺史孔伷給逮住了,華雄十分嚴謹地按照軍令,將孔伷的腦袋砍下裝盒,任務完成,不必再橫生枝節。
撤退後華雄沒有直接迴雒陽,而是在雒陽八關之一的轘轅關焦急地等候呂布,當看見呂布和他的八百親兵狼狽而歸時,他才終於放心和呂布一起迴雒陽複命。
董卓如何高興,華呂二人得了何等賞賜,賈詡又如何深藏功與名,暫且不提,倒是關東諸侯聽聞孔伷軍潰敗身死的消息後,一個個噤若寒蟬,其餘三路大軍的行動不約而同地停下。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袁術,畢竟南陽就在潁川隔壁,交州北伐軍的遊騎在四處招攬流民時,突然就發現了不少豫州的潰兵。
仔細詢問後,李肆當機立斷,帶上千餘龍騎兵,拉著幾百平板拖車就前往打掃戰場,得到的武器、軍糧數不勝數,同時還收編了六千逃卒潰兵,暫時充當輔兵,平日裏負責幹一些雜活,隨著北伐軍收流民的攤子鋪的越來越大,所需的勞力也越來越多。
等到把那片荒草地徹底收拾幹淨後,北伐軍這才通知袁術。
袁術中接到這份情報的時候,宴席開得正歡,卻當場就沒了繼續尋歡作樂的心思,立馬趕走了舞女,就地和席間的心腹、賢良們商討對策,最後得出一個統一的意見,那就是讓北上的孫堅迴收,保住魯陽大營不失。
孫堅在一天後接到了袁術的急報,權衡一番,然後派給士鋆三千人,外加士鋆本部的三千交趾狼兵總共六千人迴援魯陽,自己則親率三四萬大軍繼續堅守梁城。
孫堅判斷,倘若此時貿然撤軍,萬一半路上被西涼騎兵截住,也落不得好,不如依靠堅城,釘在西涼軍的咽喉之處,以觀後效。
最晚接到消息的是位於河內的王匡,當他到了黃河北岸和南岸的賈詡隔河對峙時,才知道孔伷那一路大軍已經全軍覆沒,當場就沒了繼續前進的信心。
奈何自己已經到了西涼軍眼皮子底下,想跑都晚了。
騎虎難下的局麵中,王匡隻好命人加緊挖掘壕溝,加固營寨,防止西涼軍主動渡河北上。
而接到信息不早不晚的酸棗群雄們,聽說孔伷已經被打敗了,先是一驚,後又一喜,原本已經被提上議程的出兵被順理成章地推遲,就連最激進的奮武將軍曹操也覺得,還是先將手裏的新兵好生操練一番再打仗,不能步了孔伷的後塵。
就這樣,孔伷一死,關東諸侯停下了繼續進兵的動作,雒陽也脫離了一日三驚的危局。
董卓對此十分滿意,借消滅關東反賊孔伷的功勞,提拔華雄為羽林中郎將,李儒加錄尚書事。
呂布多次無怨無悔地勇擔重任,董卓對其展現出無與倫比的欣賞與信任,直接加封呂布兼任了相國府中的司馬,秩千石,位比太尉,負責相國府日常的護衛工作。
為了扭轉董卓被交州赤賊所敗壞的名聲,那天晚上賈詡除了提議先滅一路諸侯外,還建議李儒也效仿赤賊,組織大量的西涼、關東和並州士人,在雒陽城內日夜宣講前漢七王之亂故事,說大破叛逆孔伷的華雄華將軍,就相當於當年勇冠三軍,攻破齊趙的鄃侯欒布。
更厲害的絳侯周亞夫還沒有出手,關東反賊就已經被嚇破了膽,可見關東反賊聯盟著實可笑。
在李儒和他手下們的不懈努力之下,京城百姓也越發認可董卓這個新權臣,直接表現就是越來越多的百姓響應募兵。
原本因為擔心董卓名聲不好,現在聽慣了七王之亂、欒布、周亞夫的故事,都覺得董相國是個可以力挽狂瀾的大忠臣。
當兵就當董相國的兵,既能為國消滅叛賊,還能在戰場上搏個功名。
至於先前西涼兵在雒陽城內的暴行,那都是丁原、袁紹等人搞的破壞,偽裝成西涼兵來詆毀董相國的,不信的話你就去問那日負責保護百姓和賊兵廝殺的相府司馬呂布,看看他怎麽說。
呂布還能怎麽說?難道說自己先和劫掠的西涼軍幹了一場,然後嫌丁原對我的賞賜不夠,於是便賺了他的人頭改投董相國這種實話嗎?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隻能順著李儒的意思把責任都推到丁原和袁紹頭上。
丁原已經是個死人,死人不會辯解;袁紹是反賊首領,為袁紹辯護的都是反賊同黨。
於是乎,華府在雒陽城內輕輕扇動了一下蝴蝶翅膀,沒能改變宦官、何進等人的結局,卻保住了河南尹二百多萬百姓的性命,曆史上這些人半數都死在了西遷長安的路上。
那麽,代價是什麽呢?
代價就是,賈詡、李儒學會了深入基層的輿論宣傳,渲染出一幅忠臣輔弼,克定關東七王之亂的形勢,然後董卓憑此在河南之地暫時站穩了腳跟,有了遠超之前的戰爭潛力。
至於說董卓坐大,難以鉗製這一後果,華府絲毫不擔心。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在外部強大的壓力之下,西涼兵還會克製一二,如今外部壓力驟然減小,西涼匪軍的暴虐本性就會得到釋放,屆時,雒陽百姓現在怎麽支持董卓,到時候都會十倍百倍地變成憎恨還迴去。
無論賈詡、李儒再怎麽口燦蓮花,也改變不了眼前活生生的事實。
可似乎是老天擔心西涼兵放鬆墮落,還沒來得及享受幾天孔伷兵敗身死帶來的輕鬆勁兒,新的壓力又來了。
孫堅動兵了,西出梁城,直奔雒陽八關最南邊的廣成關殺來。
那日孫堅在派出斥候仔細探查孔伷那邊的情況後,發現突襲的孔伷的隻不過是一支奇兵,打完即走,顯然是為了震懾關東諸侯,使關東諸侯放棄繼續緊逼從而來爭取董卓自己的準備時間。
所以,董卓其實也是準備不足的。
孫堅必須抓住這個戰機,盡管他也一樣,準備不充分。
這個比爛局,孫堅願意賭,賭輸了還有其他諸侯幾十萬大軍繼續作戰;倘若萬一,萬一賭贏了呢?
那就是,上可報君恩,下可遂壯誌,從此以後,天下地上再也沒有任何人能拴住他孫堅這頭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