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幹吧,大長秋!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操的酒被嚇醒了一半,但瞧見對麵一副人畜無害的士人打扮,自己反倒將其錯怪成刺客,當下臉上有些掛不住,於是嘴上笑嗬嗬,雙手則用力撥開護衛,示意他們無需緊張。
然後曹操隻身邁步上前,朗聲大笑著賠罪。
盡管一時之間,曹操還沒想起自己在南海有什麽故人,這個嘉禾亭侯又是誰,但不妨礙曹操擺出一副熱切的模樣。
宮桐拱手又是一禮,麵色焦急地問道:“素聞孟德公豪俠仗義,不懼強權,是海內外有名的忠義之士,可如今大將軍何進獨攬朝政大權,還掌握天下兵馬,匯集於京師雒陽,令天下百姓無不疑懼,孟德公何故參與其中?”
聽到這裏,曹操的酒全嚇醒了,先是扭頭望了望街道兩頭有無可疑之人,然後才語氣凝重道:“君鷓可是錯怪了大將軍,大將軍的所作所為,全都是為了國家,為了這大漢天下。”
曹操嘴上打著馬虎眼,心裏卻也在打鼓,自己身在局中,完全沒想到何進對付宦官的種種舉動,居然已經到了讓地方郡縣感覺何進要圖謀不軌的地步?
是啊,軍政大權一手掌握,所有政敵悉數鏟除,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更進一點,行王莽故事?
不太可能,本朝應當對外戚專權之事早已習以為常。
曹操還在思索著,宮桐則追著說道:“孟德公,凡事論跡不論心,大將軍如此舉動,很難不讓人懷疑啊?如果是隻要鏟除宦官,有京中禁軍足矣,何須再讓那袁本初兄弟四處調集外軍?由此可見,袁校尉是已經做好了製衡大將軍的準備,孟德公你也要早做打算啊。”
曹操麵不改色地說道:“君鷓兄,操還有要事忙碌,無暇多陪,改日,改日操再請君鷓兄飲酒。”
曹操說完,帶著護衛們拔腿便走。
這等辛密之事,是絕不可能和陌生人在大街上細說的。
騎在馬上,曹操心裏頗不平靜,他原以為袁本初因為一腔熱血與忠心,從而盡心輔佐大將軍,沒想到他似乎還是有所保留?
也是,如果不保留反而奇怪,太傅袁隗名義上是和大將軍何進並列的輔政大臣,不做點準備是不可能的。那前將軍董卓董仲穎,本就是袁家故吏,看樣子他的西涼軍確實為袁家之後手。
曹操被自己的拳拳報國之誌,還有自年少起長久以來的友情給蒙住了雙眼,宮桐簡單一提醒,曹操立刻就將局勢看得更清。
哎~
歎了一口氣,曹操繼續催馬前行,三十四歲的他其實也明白,一個人不可能一心為公,這都是人之常情,是絕難改變的。
走著走著,他突然拉住了韁繩。
身邊的護衛統領驚道:“主公?何故勒馬?可是剛剛那群南海人有問題?”
曹操搖搖頭,但隨即又點點頭,麵帶微笑著說道:“無事,我想起南海太守,嘉禾亭侯是何人了。”
“是誰?”
“不就是先前請降的交州黃巾和獻上高產稻種的南海鄉豪嘛,當忠臣也當得這般像,真是有趣的緊呐,哈哈哈。”曹操說完,坐在馬上哈哈大笑。
邊上另一魁梧護衛疑惑道:“原來是他們,可如果他們不是忠臣,怎麽會給雒陽送來幾十萬石交州大米,還有高產的稻種和新式堆肥法呢?我看河洛百姓之間,很多誇讚他們的。”
“安民啊,這就是彼輩鄉豪的生存之道,和忠心半點關係沒有。”曹操心思瞬間通暢,當下揚起馬鞭,催動馬匹揚長而去。
曹操不會和宮桐等人深入交流,可現在有人卻急切地渴望聽到宮桐的計策。
自從掌兵的蹇碩和董重被誅殺後,宦官集團們算是徹底成為了砧板上的魚肉。
一眾太監整日聚在一起討論怎麽辦怎麽辦,卻始終拿不出一個主意。
正當大家都焦頭爛額之時,趙忠想起了幾個月前他接見的那個南海主簿,那人早就預料到了今日的情形,而且又是個士人,總比他們這些宦官有主意吧?
所以宮桐就被秘密帶進了宮城。
見到一眾中常侍、大小黃門,宮桐還要行禮,趙忠就抬手打住,說道:“宮主簿,這裏都是自己人,無需多禮,你有什麽計策就快點說出來吧。”
宮桐清了清嗓子,朗聲道:“桐有上、中、下三策,可解諸公困境。”
原本因為無計可施而神情萎頓的一眾太監們,一聽這話,又好似煥發了生機,當即為首的張讓客客氣氣地說道:“還請宮先生快快講來!”
宮桐悠悠道:“上策,煩請諸公請來太後懿旨,指派宦官進入西園軍各層級為監軍,一應軍官兵權交與宦官,然後兵分兩路,一路起兵攻殺袁隗一家,當前局勢,看似是何進在掌握,其實全部都是袁家在操縱,滅了袁家,各種問題迎刃而解;
第二路直取何進中軍,奪其兵權,然後依先帝遺詔,擁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拜左將軍皇甫嵩為大將軍,節製天下兵馬,召其班師,再圖安定。桐隨行十餘人,都是戰陣高手,精於騎射,可為破陣先鋒。”
宮桐的話說完,屋內二十多個大小太監沒一個說話的,宮桐的話對他們衝擊太大了,一心對付自己的不是何進,而是袁隗那老兒?
好像也沒錯,那何進確實三番幾次地都想放過他們。
但是直接起兵攻伐,這些太監們可沒這個膽子。
眾人麵麵相覷,最後趙忠隻好開口道:“宮主簿啊,起兵還是太冒險了,那樣我們不就成了叛逆嗎?可以說說你的中策。”
宮桐佯裝急切,說道:“大長秋!都什麽時候了?敵強我弱,當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除去敵首,方有活路!”
“失敗才是叛逆,成功就是挽天傾!”宮桐見太監們還是猶豫,發自內心地吼了一嗓子。
理是這個理沒錯,但沒有一個太監敢接話,於是宮桐隻好繼續說自己的中策:“連夜遷都西狩,帶皇帝、太後前往長安,依靠皇甫嵩大軍,與關東諸侯對抗。皇甫嵩此人,愚忠,隻要大義在手,其必俯首帖耳。”
趙忠猶豫了一會兒,然後繼續問道:“下策何解?”
“召集家人親信,固守宮城,與何進談判,不求富貴,隻求一個平安的保證,此乃下策。”宮桐聲音低沉道。
出乎意料的,一眾大太監紛紛意動,紛紛附和道:“下策好啊下策好啊,就依下策!總比和大將軍刀兵相見來得安全。”
趙忠看了看神情有些失望的宮桐開口道:“忠多謝宮主簿獻策,還請宮主簿於宮內稍微歇息幾日,待宮內事了,再出宮去,事後忠必有厚報!”
然後曹操隻身邁步上前,朗聲大笑著賠罪。
盡管一時之間,曹操還沒想起自己在南海有什麽故人,這個嘉禾亭侯又是誰,但不妨礙曹操擺出一副熱切的模樣。
宮桐拱手又是一禮,麵色焦急地問道:“素聞孟德公豪俠仗義,不懼強權,是海內外有名的忠義之士,可如今大將軍何進獨攬朝政大權,還掌握天下兵馬,匯集於京師雒陽,令天下百姓無不疑懼,孟德公何故參與其中?”
聽到這裏,曹操的酒全嚇醒了,先是扭頭望了望街道兩頭有無可疑之人,然後才語氣凝重道:“君鷓可是錯怪了大將軍,大將軍的所作所為,全都是為了國家,為了這大漢天下。”
曹操嘴上打著馬虎眼,心裏卻也在打鼓,自己身在局中,完全沒想到何進對付宦官的種種舉動,居然已經到了讓地方郡縣感覺何進要圖謀不軌的地步?
是啊,軍政大權一手掌握,所有政敵悉數鏟除,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更進一點,行王莽故事?
不太可能,本朝應當對外戚專權之事早已習以為常。
曹操還在思索著,宮桐則追著說道:“孟德公,凡事論跡不論心,大將軍如此舉動,很難不讓人懷疑啊?如果是隻要鏟除宦官,有京中禁軍足矣,何須再讓那袁本初兄弟四處調集外軍?由此可見,袁校尉是已經做好了製衡大將軍的準備,孟德公你也要早做打算啊。”
曹操麵不改色地說道:“君鷓兄,操還有要事忙碌,無暇多陪,改日,改日操再請君鷓兄飲酒。”
曹操說完,帶著護衛們拔腿便走。
這等辛密之事,是絕不可能和陌生人在大街上細說的。
騎在馬上,曹操心裏頗不平靜,他原以為袁本初因為一腔熱血與忠心,從而盡心輔佐大將軍,沒想到他似乎還是有所保留?
也是,如果不保留反而奇怪,太傅袁隗名義上是和大將軍何進並列的輔政大臣,不做點準備是不可能的。那前將軍董卓董仲穎,本就是袁家故吏,看樣子他的西涼軍確實為袁家之後手。
曹操被自己的拳拳報國之誌,還有自年少起長久以來的友情給蒙住了雙眼,宮桐簡單一提醒,曹操立刻就將局勢看得更清。
哎~
歎了一口氣,曹操繼續催馬前行,三十四歲的他其實也明白,一個人不可能一心為公,這都是人之常情,是絕難改變的。
走著走著,他突然拉住了韁繩。
身邊的護衛統領驚道:“主公?何故勒馬?可是剛剛那群南海人有問題?”
曹操搖搖頭,但隨即又點點頭,麵帶微笑著說道:“無事,我想起南海太守,嘉禾亭侯是何人了。”
“是誰?”
“不就是先前請降的交州黃巾和獻上高產稻種的南海鄉豪嘛,當忠臣也當得這般像,真是有趣的緊呐,哈哈哈。”曹操說完,坐在馬上哈哈大笑。
邊上另一魁梧護衛疑惑道:“原來是他們,可如果他們不是忠臣,怎麽會給雒陽送來幾十萬石交州大米,還有高產的稻種和新式堆肥法呢?我看河洛百姓之間,很多誇讚他們的。”
“安民啊,這就是彼輩鄉豪的生存之道,和忠心半點關係沒有。”曹操心思瞬間通暢,當下揚起馬鞭,催動馬匹揚長而去。
曹操不會和宮桐等人深入交流,可現在有人卻急切地渴望聽到宮桐的計策。
自從掌兵的蹇碩和董重被誅殺後,宦官集團們算是徹底成為了砧板上的魚肉。
一眾太監整日聚在一起討論怎麽辦怎麽辦,卻始終拿不出一個主意。
正當大家都焦頭爛額之時,趙忠想起了幾個月前他接見的那個南海主簿,那人早就預料到了今日的情形,而且又是個士人,總比他們這些宦官有主意吧?
所以宮桐就被秘密帶進了宮城。
見到一眾中常侍、大小黃門,宮桐還要行禮,趙忠就抬手打住,說道:“宮主簿,這裏都是自己人,無需多禮,你有什麽計策就快點說出來吧。”
宮桐清了清嗓子,朗聲道:“桐有上、中、下三策,可解諸公困境。”
原本因為無計可施而神情萎頓的一眾太監們,一聽這話,又好似煥發了生機,當即為首的張讓客客氣氣地說道:“還請宮先生快快講來!”
宮桐悠悠道:“上策,煩請諸公請來太後懿旨,指派宦官進入西園軍各層級為監軍,一應軍官兵權交與宦官,然後兵分兩路,一路起兵攻殺袁隗一家,當前局勢,看似是何進在掌握,其實全部都是袁家在操縱,滅了袁家,各種問題迎刃而解;
第二路直取何進中軍,奪其兵權,然後依先帝遺詔,擁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拜左將軍皇甫嵩為大將軍,節製天下兵馬,召其班師,再圖安定。桐隨行十餘人,都是戰陣高手,精於騎射,可為破陣先鋒。”
宮桐的話說完,屋內二十多個大小太監沒一個說話的,宮桐的話對他們衝擊太大了,一心對付自己的不是何進,而是袁隗那老兒?
好像也沒錯,那何進確實三番幾次地都想放過他們。
但是直接起兵攻伐,這些太監們可沒這個膽子。
眾人麵麵相覷,最後趙忠隻好開口道:“宮主簿啊,起兵還是太冒險了,那樣我們不就成了叛逆嗎?可以說說你的中策。”
宮桐佯裝急切,說道:“大長秋!都什麽時候了?敵強我弱,當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除去敵首,方有活路!”
“失敗才是叛逆,成功就是挽天傾!”宮桐見太監們還是猶豫,發自內心地吼了一嗓子。
理是這個理沒錯,但沒有一個太監敢接話,於是宮桐隻好繼續說自己的中策:“連夜遷都西狩,帶皇帝、太後前往長安,依靠皇甫嵩大軍,與關東諸侯對抗。皇甫嵩此人,愚忠,隻要大義在手,其必俯首帖耳。”
趙忠猶豫了一會兒,然後繼續問道:“下策何解?”
“召集家人親信,固守宮城,與何進談判,不求富貴,隻求一個平安的保證,此乃下策。”宮桐聲音低沉道。
出乎意料的,一眾大太監紛紛意動,紛紛附和道:“下策好啊下策好啊,就依下策!總比和大將軍刀兵相見來得安全。”
趙忠看了看神情有些失望的宮桐開口道:“忠多謝宮主簿獻策,還請宮主簿於宮內稍微歇息幾日,待宮內事了,再出宮去,事後忠必有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