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戰高要(下)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符一整晚都沒睡好,翌日清晨,紅著眼,點齊八千大軍,集中了全軍所有鎧甲和弩箭,準備做最後一次嚐試。
如果打下來了,就釘在高要峽,召集士燮那邊的大軍來會合,再思索下一步的動向。
如果打不下來,就撤軍迴端溪迴廣信,沿鬱水層層布防,層層阻擊。
之後再催一催士燮那邊三個太守。
彼其娘之!又是士燮那老兒!
若不是那老小子阻撓,九真和日南的精銳邊軍怎麽會不來?
不就是拿你士家的一個後輩立了威嘛,竟然拿軍國大事來報複?
若說那紅雞賊和士燮沒聯係,打死朱符他都不信。
隻能等戰後再找他算賬了。
士燮也不能說是被冤枉的,畢竟他也是有意拖延,但如果追責,還真沒他什麽幹係。
邊軍是真的不能動,至少朱符這個沒有都督交州諸軍事職責的交州刺史,是決然沒有資格把邊軍調離邊境。
同樣的,一州刺史調集郡守,這種缺乏上下關係的約束,全看私人關係了。士燮向來和朱符也沒什麽交情,憑什麽屁顛屁顛地聽憑調遣?
拖拖拉拉才是正常反應,反而如果是太熱情,天子就會懷疑了,是不是這個一州刺史和大郡太守存在勾結?
鬱林和合浦兩郡離得近,給朱符他爹一個麵子,說要出兵三千,實際上也隻到了兩千,別問,問就體,全是東漢的體製出了問題。
為了提振士氣,朱符將兜鍪抱在懷中,邁步來到高要城北三百步外的高台上,準備親自擂鼓助戰。
錘子一下接一下地掄起,朱符發髻上綁著的紅頭巾也隨之上下飛舞。
經過兩次攻城,朱符軍也熟悉了朱雀軍的戰法,棘手的隻有那些飛石罷了。
可輜重裏的各種木板,如車輛,都被拆下來鋪壕溝了,沒剩下啥東西來格擋。
這兩日間,朱符派人從周圍鄉裏拆了不少門板,還把本地豪強招來,讓他們貢獻木桌床板甚至是樓板。
為什麽不讓百姓貢獻呢,是朱符愛民嗎?
非也,百姓壓根沒有,睡草榻,用土桌,幾千年了,一直是這樣湊合過來的。
故此,那些沒有大盾的士兵,現在都扛著一塊大木板。
聽到主帥親自擂出的鼓聲,下麵的士兵個個躍躍欲試。
這個時代的特色如此,人與人之間的鴻溝巨大,交州刺史這麽尊貴的身份,還親自給前線將士擂鼓助威,不少鄉裏來的士兵甚至有股以死報效的心思。
為朱使君效死!
城北城牆上還是一如既往地守備鬆散,與城東的龜殼不同,城北隻有寥寥數個臨時用木板搭起的避箭樓。
看起來又和昨日一樣,一衝就下。朱嗣思襯著,今日換他先登,他吸取朱威的教訓,直接安排三十個屯,共計三千人,排成縱隊,同時登城。
既能讓敵人分身乏術,也能用散開的隊形減少飛石的殺傷。
隨著中軍令旗一揮,朱嗣就領著三十個縱隊往前衝。
一路上忐忑不安,時刻提防著飛石襲來。但一直跑到離牆根還有四五十步遠的位置,那一直擔憂著的飛石破空聲終於姍姍來遲。
三千先登部隊為了自身性命安危,紛紛舉起手中的盾牌門板床板,一邊小跑,一邊繃緊手臂肌肉,祈求能平安度過這一波攻擊。
似乎是三千人一起的祈求得到了蒼天的迴應,奇跡般的,三千先登部隊沒有一個人被飛石砸中。
當他們互相從周圍的同袍臉上看到劫後餘生的慶幸之後,也同時產生了一個疑惑:飛石哪去了?
大膽的士兵,就探出頭,然後看到了令他們一生都難以忘記的情景:二三十顆麵盆大的石頭,掠過了他們的頭頂,直奔後方朱使君的擂鼓台而去!
上次一百五十步砸破弩陣就已經很誇張了,現在這朱雀黃巾還要三百步取大帥首級?
莫非這幫黃巾真的會什麽仙法?那怎麽嶺北的黃巾就旋生旋滅,而嶺南的黃巾卻讓他們感覺到無法戰勝?
是交州的郡兵比不上中原的嗎?
應當不是吧?
中原兵可拿羌蠻一點辦法沒有,我們交州兵可是打得百越蠻南中蠻服服帖帖的。
莫非這就是那些從傷兵營迴來的同袍說的,他們朱雀黃巾是黎庶的軍隊,是來替天行道來給窮苦人撐腰的,是黃天庇佑的正義之師?
朱使君待我等不薄,我等都願意為活的朱使君赴死,但如果是死的朱使君呢?
擂鼓台上一片狼藉,二三十顆一二十斤的飛石把擂鼓台上凡是能立起來的東西,都給砸倒了。
朱家親兵不顧危險,一邊叫喊唿喚,一邊在破碎的木地板中深一腳淺一腳地衝到平台中央去找朱符。
眾人七手八腳地將背麵朝上的朱符翻過身來,發現朱符居然還活著,隻是因為沒戴兜鍪,被一塊碎石砸到了腦門,鮮血橫流。
樣子看著嚇人,但實則無甚大礙,隻是昏了過去。
還沒等眾人慶幸,第二輪飛石又來了,大夥隻好一齊抬著朱符往遠離城牆的方向逃去。
可前方的三千先登部隊不知道朱符還活著,他們隻看到擂鼓台那一陣哭爹喊娘,各路旌旗倒下一片,然後一群人唿啦一聲逃離了戰場。
周圍的後備隊也不知道朱符死活,那幫子親兵搶的是活人還是屍體呢?怎麽還一個個得要逃離戰場?
然後就聽得第二輪飛石襲來,便不再理會軍官的命令,後備隊也撒丫子跑散了。
與此同時,第四旅從北門正麵掩殺而出,周榮率領第一旅從西門殺出,包抄而來;鄭彥的水軍也帶著陸戰隊和第三旅直奔朱符水寨而去,此時水寨的精銳已經被抽調進先登部隊了,留守的水兵,連帆都不敢升開,就直接上岸逃命去了。
隨著各支部隊或是在田野間抓住大部逃兵,或是接受之前放迴的傷兵的投誠,抑或是追著那些朱家忠臣進了北麵的山裏,總之,由新任交州刺史朱符組織而起的,第一次圍剿部隊,
灰飛煙滅了。
……
高要縣的群眾基礎相較番禺縣各有優劣。
番禺都是老鄉,這幾年和定海還要和李弎的農民軍多有接觸,雖然不信他們的實力能頂住大漢朝廷的清剿,但對他們的人品還是相當信任的,故而除了不敢分豪族的地,幹什麽都很配合,甚至心裏盼著李大將軍和韋小郎君能成事。
高要人則是隔壁縣,定海鎮的名頭也是如雷貫耳,不少買來的,種在地裏的高產稻種,曲轅犁,獨輪小推車,還有送給各個鄉裏的蔡侯紙上記載的新式混合堆肥法,都表達著定海那邊的善意。
但他們是隔壁郡,隔壁縣的亂軍,跑到高要縣來,攻破了縣城,引來了刺史的大軍討伐,然後把縣城西麵和北麵的田地搞得一團糟,這算是外麵闖來的禍患。
但好巧不巧,朱符這幾天在縣裏強征木板,惹出了不少矛盾,更有豪族為了保住自家名貴的桌案和床鋪,強買了黎庶家的棺材拆成板子,上去交差了,更有甚者,直接明搶。
後來朱雀軍清掃鄉裏的時候,這些鄉裏的惡霸豪族,就被當作典型處理了,然後就拿他們的宅子當衛生院,當小學,當巡邏鋪,成為高要農村地區的新據點。
朱雀軍還是沒能抓住朱符,鑽山林,走小道的本事,除了一些老同道和老黃巾外,還真比不過朱符身邊的老兵油子。
但不要緊,周榮給下遊傳訊後,繼續溯鬱水而上,一日之內攻破端溪縣,兵臨廣信城。
朱雀軍的紅旗一出現,廣信城內就出來一支車隊,滿載錢糧和軍資,還有朱符帶來的十幾匹戰馬,另外附帶著士武的信,直奔城外的碼頭。
周榮收下了物資,掃了一眼信後,告訴使者,士君的心意我們收到了,同時錢總管希望士君早日到定海來一趟,商議一下交州的未來。
說完,留下一隊新兵駐紮碼頭,然後按照士武給的支持朱符的豪族名單,分兵挨個上門去算賬,這些豪族的塢堡,在投石機麵前已經是不堪一擊了,所以沒花多少時間,周榮就把這些土豪給打了。
第二天,李弎和朱雀軍總部來到了廣信城外,並且開始在原本是被清算的豪族的土地,位於鬱水和漓水交匯的白雲山山腳下,開始修築城堡,來控製這個向西通往鬱林牂牁,向西北通往始安零陵的交通要地。
廣信事了之後,周榮帶領第一旅迴到番禺,同時讓大部分民兵複員,休養生息,準備明年的春耕,李弎則繼續衝著鬱林郡和合浦郡的那些士武名單上的豪族算賬去了。
與此同時,鄭彥也帶著水軍和陸戰旅,轉向了合浦郡半島上的徐聞縣。
徐聞縣耕種條件好,一年能夠三熟,在和士燮撕破臉前,去交趾大規模搞地盤就不考慮了,徐聞成了最好的替代品。
至於徐聞縣在不在士武的名單,不好意思,在蒼梧地麵還給韋家的老朋友一些麵子,在其餘地方,我們可是黃巾誒,是造了大漢反的反賊!
如果打下來了,就釘在高要峽,召集士燮那邊的大軍來會合,再思索下一步的動向。
如果打不下來,就撤軍迴端溪迴廣信,沿鬱水層層布防,層層阻擊。
之後再催一催士燮那邊三個太守。
彼其娘之!又是士燮那老兒!
若不是那老小子阻撓,九真和日南的精銳邊軍怎麽會不來?
不就是拿你士家的一個後輩立了威嘛,竟然拿軍國大事來報複?
若說那紅雞賊和士燮沒聯係,打死朱符他都不信。
隻能等戰後再找他算賬了。
士燮也不能說是被冤枉的,畢竟他也是有意拖延,但如果追責,還真沒他什麽幹係。
邊軍是真的不能動,至少朱符這個沒有都督交州諸軍事職責的交州刺史,是決然沒有資格把邊軍調離邊境。
同樣的,一州刺史調集郡守,這種缺乏上下關係的約束,全看私人關係了。士燮向來和朱符也沒什麽交情,憑什麽屁顛屁顛地聽憑調遣?
拖拖拉拉才是正常反應,反而如果是太熱情,天子就會懷疑了,是不是這個一州刺史和大郡太守存在勾結?
鬱林和合浦兩郡離得近,給朱符他爹一個麵子,說要出兵三千,實際上也隻到了兩千,別問,問就體,全是東漢的體製出了問題。
為了提振士氣,朱符將兜鍪抱在懷中,邁步來到高要城北三百步外的高台上,準備親自擂鼓助戰。
錘子一下接一下地掄起,朱符發髻上綁著的紅頭巾也隨之上下飛舞。
經過兩次攻城,朱符軍也熟悉了朱雀軍的戰法,棘手的隻有那些飛石罷了。
可輜重裏的各種木板,如車輛,都被拆下來鋪壕溝了,沒剩下啥東西來格擋。
這兩日間,朱符派人從周圍鄉裏拆了不少門板,還把本地豪強招來,讓他們貢獻木桌床板甚至是樓板。
為什麽不讓百姓貢獻呢,是朱符愛民嗎?
非也,百姓壓根沒有,睡草榻,用土桌,幾千年了,一直是這樣湊合過來的。
故此,那些沒有大盾的士兵,現在都扛著一塊大木板。
聽到主帥親自擂出的鼓聲,下麵的士兵個個躍躍欲試。
這個時代的特色如此,人與人之間的鴻溝巨大,交州刺史這麽尊貴的身份,還親自給前線將士擂鼓助威,不少鄉裏來的士兵甚至有股以死報效的心思。
為朱使君效死!
城北城牆上還是一如既往地守備鬆散,與城東的龜殼不同,城北隻有寥寥數個臨時用木板搭起的避箭樓。
看起來又和昨日一樣,一衝就下。朱嗣思襯著,今日換他先登,他吸取朱威的教訓,直接安排三十個屯,共計三千人,排成縱隊,同時登城。
既能讓敵人分身乏術,也能用散開的隊形減少飛石的殺傷。
隨著中軍令旗一揮,朱嗣就領著三十個縱隊往前衝。
一路上忐忑不安,時刻提防著飛石襲來。但一直跑到離牆根還有四五十步遠的位置,那一直擔憂著的飛石破空聲終於姍姍來遲。
三千先登部隊為了自身性命安危,紛紛舉起手中的盾牌門板床板,一邊小跑,一邊繃緊手臂肌肉,祈求能平安度過這一波攻擊。
似乎是三千人一起的祈求得到了蒼天的迴應,奇跡般的,三千先登部隊沒有一個人被飛石砸中。
當他們互相從周圍的同袍臉上看到劫後餘生的慶幸之後,也同時產生了一個疑惑:飛石哪去了?
大膽的士兵,就探出頭,然後看到了令他們一生都難以忘記的情景:二三十顆麵盆大的石頭,掠過了他們的頭頂,直奔後方朱使君的擂鼓台而去!
上次一百五十步砸破弩陣就已經很誇張了,現在這朱雀黃巾還要三百步取大帥首級?
莫非這幫黃巾真的會什麽仙法?那怎麽嶺北的黃巾就旋生旋滅,而嶺南的黃巾卻讓他們感覺到無法戰勝?
是交州的郡兵比不上中原的嗎?
應當不是吧?
中原兵可拿羌蠻一點辦法沒有,我們交州兵可是打得百越蠻南中蠻服服帖帖的。
莫非這就是那些從傷兵營迴來的同袍說的,他們朱雀黃巾是黎庶的軍隊,是來替天行道來給窮苦人撐腰的,是黃天庇佑的正義之師?
朱使君待我等不薄,我等都願意為活的朱使君赴死,但如果是死的朱使君呢?
擂鼓台上一片狼藉,二三十顆一二十斤的飛石把擂鼓台上凡是能立起來的東西,都給砸倒了。
朱家親兵不顧危險,一邊叫喊唿喚,一邊在破碎的木地板中深一腳淺一腳地衝到平台中央去找朱符。
眾人七手八腳地將背麵朝上的朱符翻過身來,發現朱符居然還活著,隻是因為沒戴兜鍪,被一塊碎石砸到了腦門,鮮血橫流。
樣子看著嚇人,但實則無甚大礙,隻是昏了過去。
還沒等眾人慶幸,第二輪飛石又來了,大夥隻好一齊抬著朱符往遠離城牆的方向逃去。
可前方的三千先登部隊不知道朱符還活著,他們隻看到擂鼓台那一陣哭爹喊娘,各路旌旗倒下一片,然後一群人唿啦一聲逃離了戰場。
周圍的後備隊也不知道朱符死活,那幫子親兵搶的是活人還是屍體呢?怎麽還一個個得要逃離戰場?
然後就聽得第二輪飛石襲來,便不再理會軍官的命令,後備隊也撒丫子跑散了。
與此同時,第四旅從北門正麵掩殺而出,周榮率領第一旅從西門殺出,包抄而來;鄭彥的水軍也帶著陸戰隊和第三旅直奔朱符水寨而去,此時水寨的精銳已經被抽調進先登部隊了,留守的水兵,連帆都不敢升開,就直接上岸逃命去了。
隨著各支部隊或是在田野間抓住大部逃兵,或是接受之前放迴的傷兵的投誠,抑或是追著那些朱家忠臣進了北麵的山裏,總之,由新任交州刺史朱符組織而起的,第一次圍剿部隊,
灰飛煙滅了。
……
高要縣的群眾基礎相較番禺縣各有優劣。
番禺都是老鄉,這幾年和定海還要和李弎的農民軍多有接觸,雖然不信他們的實力能頂住大漢朝廷的清剿,但對他們的人品還是相當信任的,故而除了不敢分豪族的地,幹什麽都很配合,甚至心裏盼著李大將軍和韋小郎君能成事。
高要人則是隔壁縣,定海鎮的名頭也是如雷貫耳,不少買來的,種在地裏的高產稻種,曲轅犁,獨輪小推車,還有送給各個鄉裏的蔡侯紙上記載的新式混合堆肥法,都表達著定海那邊的善意。
但他們是隔壁郡,隔壁縣的亂軍,跑到高要縣來,攻破了縣城,引來了刺史的大軍討伐,然後把縣城西麵和北麵的田地搞得一團糟,這算是外麵闖來的禍患。
但好巧不巧,朱符這幾天在縣裏強征木板,惹出了不少矛盾,更有豪族為了保住自家名貴的桌案和床鋪,強買了黎庶家的棺材拆成板子,上去交差了,更有甚者,直接明搶。
後來朱雀軍清掃鄉裏的時候,這些鄉裏的惡霸豪族,就被當作典型處理了,然後就拿他們的宅子當衛生院,當小學,當巡邏鋪,成為高要農村地區的新據點。
朱雀軍還是沒能抓住朱符,鑽山林,走小道的本事,除了一些老同道和老黃巾外,還真比不過朱符身邊的老兵油子。
但不要緊,周榮給下遊傳訊後,繼續溯鬱水而上,一日之內攻破端溪縣,兵臨廣信城。
朱雀軍的紅旗一出現,廣信城內就出來一支車隊,滿載錢糧和軍資,還有朱符帶來的十幾匹戰馬,另外附帶著士武的信,直奔城外的碼頭。
周榮收下了物資,掃了一眼信後,告訴使者,士君的心意我們收到了,同時錢總管希望士君早日到定海來一趟,商議一下交州的未來。
說完,留下一隊新兵駐紮碼頭,然後按照士武給的支持朱符的豪族名單,分兵挨個上門去算賬,這些豪族的塢堡,在投石機麵前已經是不堪一擊了,所以沒花多少時間,周榮就把這些土豪給打了。
第二天,李弎和朱雀軍總部來到了廣信城外,並且開始在原本是被清算的豪族的土地,位於鬱水和漓水交匯的白雲山山腳下,開始修築城堡,來控製這個向西通往鬱林牂牁,向西北通往始安零陵的交通要地。
廣信事了之後,周榮帶領第一旅迴到番禺,同時讓大部分民兵複員,休養生息,準備明年的春耕,李弎則繼續衝著鬱林郡和合浦郡的那些士武名單上的豪族算賬去了。
與此同時,鄭彥也帶著水軍和陸戰旅,轉向了合浦郡半島上的徐聞縣。
徐聞縣耕種條件好,一年能夠三熟,在和士燮撕破臉前,去交趾大規模搞地盤就不考慮了,徐聞成了最好的替代品。
至於徐聞縣在不在士武的名單,不好意思,在蒼梧地麵還給韋家的老朋友一些麵子,在其餘地方,我們可是黃巾誒,是造了大漢反的反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