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請王歸位!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弎歎了一口氣,道:“一開始我們是想積蓄實力的,但是交州瘟疫橫行,我們收容流民,四處救濟,百姓看我們泡的草藥水真能救人,於是都傳我們是大賢良師派來救世的。”
坐韋恩邊上的一個個子不高的青年,他是負責商貿經營的趙伯達,剛剛一直看著沒說話,現在開口道:“百姓靠近我們,總不至於把他們推開吧。”
韋恩點頭表示同意。
這黃巾的大帽子扣在他們頭上,想摘也摘不掉了。自下而上的浪潮,他們想躲也躲不開。
趙伯達繼續說道:“不過我們也留了一手,畢竟大漢的軍隊還是太強了。李弎負責領導起義軍,和定海鎮保持距離,我們繼續充當鄉間的豪強,暫時還和交州各家沒有直接衝突,他們隻當李弎是我們養的宗賊。”
宗賊就是一種世家豪強的逃稅組織,大量人口當山賊路匪,不用交稅,而實際上則是受各個世家豪強掌握,平時為匪,亂世為兵,也是世家豪強投子世間的資本。
“看樣子隻能殺官造反受招安了。”韋恩說著,將身子靠迴椅背上。
他認同這種做法,畢竟現在自身力量還是太弱小了
“然後我們主要的經濟情況大致如下,定海這邊開墾了水田五萬五千畝,田獨那邊也有五千畝,種的是經過我們花費七年時間對占城稻選優雜交改良的水稻,畝產目前隻有220斤,相較於東漢普遍的畝產160斤已經提升37.5%,進步巨大。
孫順正在帶隊繼續改良水稻。好在交州水熱條件好,能一年兩熟,等於一年每畝能收440斤穀,瓊崖島上還能種三季稻,一年每畝能收660斤穀。
然後組織形式,基本都是組織流民開荒,形成集體村社,實行糧食配給製,人均660斤糧食,再留夠一部分軍糧,其餘全部外銷,均價在30錢每石,也就是30公斤。這是財政收入的大頭,再加上一些土特產的貿易,我們的年利潤有8千萬錢。
同時我們的勞動力充足,每天都在清理珠三角的樹林和沼澤地,耕地麵積增加的很快。”
錢散補充道:“可以從劉宏那買四個太守。”
靈帝劉宏那賣官,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兩千石的太守,價格就是兩千乘一萬,兩千萬錢。
“勉強算得上是富可敵國的。”
韋恩隱約記得,東漢朝廷的年收入也就幾十億,但一般的豪商都是動輒收入上億,這是因為東漢放任民間經營,連鹽鐵都放棄官營,故而經常出現這種富可敵國的場麵。
趙伯達接著皺眉道:“主公,餘糧征集製豈能長久,你可知道,東漢其他地方的田稅都是三十稅一?”
“嘶~”韋恩倒吸一口涼氣,合著大漢三十稅一,我們定海三一稅,而且那一是留給自己的?這算哪門子解放?這草台班子豈不是要玩呐?
“主公莫聽那趙伯達那廝危言聳聽。”說話的是一名女青年,模樣倒挺英氣,就是膚色黝黑,像是經過了太陽長期暴曬。她是水軍統領,鄭彥鄭濟平。
她接著說道:“那些百姓經過一層層盤剝,人均吃的糧食隻有四五百斤,一個個餓的皮包骨頭,得了瘟疫還沒得治,咱們還有魚肉配給,還幫著把孩童管了,還有誰不樂意的?”
韋恩附和地點點頭。確實如此,看來在朝廷大軍來之前,還不會完蛋。
趙伯達搖搖頭,緩緩說道:“現在樂意,可不代表以後樂意,溫飽滿足了,更多的需求就來了,到時候怎麽辦?就算這些大人一直感激我們救他們於水火,但那些孩子,都是在溫飽中成長的,當他們長大了,他們必然會要求更多。我們理想主義者,當為長遠考慮。
而且那些懂點曆史的,都說我們是暴秦之政,秦在漢人之間的名聲可謂是過街老鼠,會造成百姓對我們的誤解,非常不利於團結群眾。”
韋恩又點了點小腦殼,這趙大說的,也好有道理。
錢散一抬手,製止了爭論道:“這事兒吵了六七年了,至今還沒個定論,正好現在主公能理事了,到時候開個民主會,討論出個結果。”
“我們有百分之一個東漢的收入,隻要養幾千分之一的人口,這種生活質量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明眼人自然會看出我們的先進與優越,而且我們自己的基礎教育,也不是為了培養白眼狼的,以後的事不用太擔心。”韋恩說道。
優越都是比出來的,當鄰居家都吃不上飯,治不了病的時候,你能吃飽,還有肉,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鄭彥附和道:“就是,我就說主公是個能拿主意的,你趙大不過就是擔心你那生意做不大罷了。”
“什麽叫我的生意?除了基礎糧食,我有多拿一分錢?這些商品我不出手掉,你鄭彥還有李弎的軍隊拿什麽養?孫順的各個育種、冶煉項目怎麽推進?”趙伯達有些激動地說道。
外頭的人看到趙伯達這一幕,一定會感到很陌生,平時趙伯達總是和和氣氣的,從沒見他紅過臉,今天這樣子算是來了真性情。
鄭彥自知說過了,也不言語,趙伯達卻繼續道:“我們內部消費少的幾乎可以忽略,全靠著外貿,是個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所以我認為得鬆動餘糧征集製,不然到時候交州世家看中了我們這塊肥肉,斷了我們的貿易,我們怎麽辦?我們可沒有足夠的人才來維係更大規模的計劃模式。”
韋恩有些頭疼,合著還是隨時要完?
李弎大手掌一拍桌子,喝道:“趙大,你當咱們兩千正規軍,加上遊擊區上萬農民軍是紙糊的嗎?”
趙伯達冷笑一聲道:“哼,七年過去了,整個交州四五十萬戶,一兩百萬人口,隻有不到十萬人在咱們這邊,你不是紙糊的,誰是紙糊的?”
“對呀,生意做這麽大,怎麽基本盤這麽小?”韋恩疑惑道。
什麽富可敵國都是假的,虛的,支持大事業的百姓才是靠得住的基本盤。
錢散開口道:“一是我們同道內部變革熱情不高,缺少去主動擴大控製區的能力,二則是交州本土勢力還是很強的,交州相較於餓殍遍野的嶺北,已經算得上是世外桃源,他們嚴格地控製手下的百姓,百姓一般感謝我們,卻很少響應我們。”
“沒錯,要不是交州那幾家堵著,我們的大米賣到荊州去,每石起碼能賣60錢。而且奢侈品交易也基本被他們壟斷了。”趙伯達補充道。
“還不是惦記著你那點買賣。”
“你......”
那幾人又接著吵了起來,韋恩卻陷入了思考。
不一會,他站到了椅子上,然後神情堅定地跳上台麵。
八位長老看著韋恩那小身體上了桌子,神色無不一變,不約而同地停下了爭吵,轉頭等著看這個主公有什麽見解。
“所以目前的困境主要是,我們這團星星之火,燒不動交州這潭死水?”
坐韋恩邊上的一個個子不高的青年,他是負責商貿經營的趙伯達,剛剛一直看著沒說話,現在開口道:“百姓靠近我們,總不至於把他們推開吧。”
韋恩點頭表示同意。
這黃巾的大帽子扣在他們頭上,想摘也摘不掉了。自下而上的浪潮,他們想躲也躲不開。
趙伯達繼續說道:“不過我們也留了一手,畢竟大漢的軍隊還是太強了。李弎負責領導起義軍,和定海鎮保持距離,我們繼續充當鄉間的豪強,暫時還和交州各家沒有直接衝突,他們隻當李弎是我們養的宗賊。”
宗賊就是一種世家豪強的逃稅組織,大量人口當山賊路匪,不用交稅,而實際上則是受各個世家豪強掌握,平時為匪,亂世為兵,也是世家豪強投子世間的資本。
“看樣子隻能殺官造反受招安了。”韋恩說著,將身子靠迴椅背上。
他認同這種做法,畢竟現在自身力量還是太弱小了
“然後我們主要的經濟情況大致如下,定海這邊開墾了水田五萬五千畝,田獨那邊也有五千畝,種的是經過我們花費七年時間對占城稻選優雜交改良的水稻,畝產目前隻有220斤,相較於東漢普遍的畝產160斤已經提升37.5%,進步巨大。
孫順正在帶隊繼續改良水稻。好在交州水熱條件好,能一年兩熟,等於一年每畝能收440斤穀,瓊崖島上還能種三季稻,一年每畝能收660斤穀。
然後組織形式,基本都是組織流民開荒,形成集體村社,實行糧食配給製,人均660斤糧食,再留夠一部分軍糧,其餘全部外銷,均價在30錢每石,也就是30公斤。這是財政收入的大頭,再加上一些土特產的貿易,我們的年利潤有8千萬錢。
同時我們的勞動力充足,每天都在清理珠三角的樹林和沼澤地,耕地麵積增加的很快。”
錢散補充道:“可以從劉宏那買四個太守。”
靈帝劉宏那賣官,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兩千石的太守,價格就是兩千乘一萬,兩千萬錢。
“勉強算得上是富可敵國的。”
韋恩隱約記得,東漢朝廷的年收入也就幾十億,但一般的豪商都是動輒收入上億,這是因為東漢放任民間經營,連鹽鐵都放棄官營,故而經常出現這種富可敵國的場麵。
趙伯達接著皺眉道:“主公,餘糧征集製豈能長久,你可知道,東漢其他地方的田稅都是三十稅一?”
“嘶~”韋恩倒吸一口涼氣,合著大漢三十稅一,我們定海三一稅,而且那一是留給自己的?這算哪門子解放?這草台班子豈不是要玩呐?
“主公莫聽那趙伯達那廝危言聳聽。”說話的是一名女青年,模樣倒挺英氣,就是膚色黝黑,像是經過了太陽長期暴曬。她是水軍統領,鄭彥鄭濟平。
她接著說道:“那些百姓經過一層層盤剝,人均吃的糧食隻有四五百斤,一個個餓的皮包骨頭,得了瘟疫還沒得治,咱們還有魚肉配給,還幫著把孩童管了,還有誰不樂意的?”
韋恩附和地點點頭。確實如此,看來在朝廷大軍來之前,還不會完蛋。
趙伯達搖搖頭,緩緩說道:“現在樂意,可不代表以後樂意,溫飽滿足了,更多的需求就來了,到時候怎麽辦?就算這些大人一直感激我們救他們於水火,但那些孩子,都是在溫飽中成長的,當他們長大了,他們必然會要求更多。我們理想主義者,當為長遠考慮。
而且那些懂點曆史的,都說我們是暴秦之政,秦在漢人之間的名聲可謂是過街老鼠,會造成百姓對我們的誤解,非常不利於團結群眾。”
韋恩又點了點小腦殼,這趙大說的,也好有道理。
錢散一抬手,製止了爭論道:“這事兒吵了六七年了,至今還沒個定論,正好現在主公能理事了,到時候開個民主會,討論出個結果。”
“我們有百分之一個東漢的收入,隻要養幾千分之一的人口,這種生活質量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明眼人自然會看出我們的先進與優越,而且我們自己的基礎教育,也不是為了培養白眼狼的,以後的事不用太擔心。”韋恩說道。
優越都是比出來的,當鄰居家都吃不上飯,治不了病的時候,你能吃飽,還有肉,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鄭彥附和道:“就是,我就說主公是個能拿主意的,你趙大不過就是擔心你那生意做不大罷了。”
“什麽叫我的生意?除了基礎糧食,我有多拿一分錢?這些商品我不出手掉,你鄭彥還有李弎的軍隊拿什麽養?孫順的各個育種、冶煉項目怎麽推進?”趙伯達有些激動地說道。
外頭的人看到趙伯達這一幕,一定會感到很陌生,平時趙伯達總是和和氣氣的,從沒見他紅過臉,今天這樣子算是來了真性情。
鄭彥自知說過了,也不言語,趙伯達卻繼續道:“我們內部消費少的幾乎可以忽略,全靠著外貿,是個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所以我認為得鬆動餘糧征集製,不然到時候交州世家看中了我們這塊肥肉,斷了我們的貿易,我們怎麽辦?我們可沒有足夠的人才來維係更大規模的計劃模式。”
韋恩有些頭疼,合著還是隨時要完?
李弎大手掌一拍桌子,喝道:“趙大,你當咱們兩千正規軍,加上遊擊區上萬農民軍是紙糊的嗎?”
趙伯達冷笑一聲道:“哼,七年過去了,整個交州四五十萬戶,一兩百萬人口,隻有不到十萬人在咱們這邊,你不是紙糊的,誰是紙糊的?”
“對呀,生意做這麽大,怎麽基本盤這麽小?”韋恩疑惑道。
什麽富可敵國都是假的,虛的,支持大事業的百姓才是靠得住的基本盤。
錢散開口道:“一是我們同道內部變革熱情不高,缺少去主動擴大控製區的能力,二則是交州本土勢力還是很強的,交州相較於餓殍遍野的嶺北,已經算得上是世外桃源,他們嚴格地控製手下的百姓,百姓一般感謝我們,卻很少響應我們。”
“沒錯,要不是交州那幾家堵著,我們的大米賣到荊州去,每石起碼能賣60錢。而且奢侈品交易也基本被他們壟斷了。”趙伯達補充道。
“還不是惦記著你那點買賣。”
“你......”
那幾人又接著吵了起來,韋恩卻陷入了思考。
不一會,他站到了椅子上,然後神情堅定地跳上台麵。
八位長老看著韋恩那小身體上了桌子,神色無不一變,不約而同地停下了爭吵,轉頭等著看這個主公有什麽見解。
“所以目前的困境主要是,我們這團星星之火,燒不動交州這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