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李敖在此立言,非是欺騙後輩們這張圖的存在的真實性,我是親眼見到了的。同時聲明,請後輩們原諒我的吝嗇,我是輕易不會把這張圖拿給你們看的。
我了留下此手記,不為招質疑猜忌,不為惹無賴,隻為載下梧桐樹,引得真鳳來;替前輩尋找有緣人,傳遞他的天書,我有心拋出他的連三易,坐等後世天才取得。
但我想人可知天道,所以能調節自身長短以行人道。這話說得很有分量。人是應該依道而隨時調節自身的長短。這話開拓了想就是同時要調整自身所處狀況的難易,高下,長短,音聲,前後,恆。而調節的方法,不外乎是把有無得比例加以調整。正如前輩的話: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聖人處無。這個心態要建立在一個人所處外界的難易,高下,長短,音聲,前後,這些對立麵自身都是恆定的,自身不可能相互轉化外,是靠外力去推動它的轉化,而這一點,隻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的理論成立才能理解其玄妙。
0-1-2-3-4-5-6-萬萬,就是我們傳統中的道德經,我以為這揭示的是物質文明,被稱之為東方文化,以道德經著稱。這種意識裏,隻見道生一,以後就見不到道了,隻見三,人們意識裏就是三生萬物,隻崇拜萬物了。
0--‘0,1’--00,01,10,11--000,001,010,011,100,101,110,111--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1111....
這揭示的是欲望文明,被稱之為西方文化,以聖經著稱。這種意識裏人們崇拜的是欲望帶來的快感,但人們在滿足欲望的同時,同樣感謝他們的‘上帝’。
道----一一---二二----三三---萬物萬物,這是前輩心目中的道德經,尚無名稱,這稱之為天尊文明,以後可能會重新以‘天尊’著稱,這個意識是唯道是從,是一種物質和欲望的完美結合,人們在創造物質滿足欲望的同時,宣揚的是‘知足常樂’的思想。時時刻刻不忘‘道---0’帶給人們的歡樂和滿足。
依據天尊‘道者反之動’的原理,拜物者得到他應得的反麵欲望-----就是欲望的不滿足,思想混亂,糊糊塗塗,混混噩噩;拜欲者得到它的反麵物質-----就是物質的極大豐富,精神的無比空虛;拜道者的到他的反麵還是道------就是從欲道到物道,再從物道到欲道,看物不是物是心靈欲望的滿足,看欲不是欲是創造物質的享受。
……
最近修煉,再次麵臨困境,身上有種難言的痛苦感存在,粘附。身上的痛苦不怕,可怕的是我心裏一直痛苦,要不要把下麵的故事告訴後輩們。我猶豫了,告訴後輩們吧,有違前輩的再三叮嚀,不告訴後輩們吧,折磨的我是夜不能寐,食不知味,修煉不進;這
因為這個故事前輩反複交代過,這關乎到飛升者命運,飛升者族人安危,本應該是說給那些不朽級的上位者聽的,不關乎我這小人物的事。隻是以我身份,說出來也不過是讓人輕慢而已,還會認為我是天尊老祖的信徒……
前輩透漏給我,說不到萬不得已,不可道破。這可叫我怎麽辦呢?是說還是不說?為了不再折磨我,請後輩們向我立誓,你們永遠不做危害飛升者安危和有損飛升族人民族大義的事,我就說了。你們保證你在心裏已經發過誓言了,那你就接著往下看吧……”
李玄看到這裏,微微沉吟,隨即當下心中做了一番保證,大概就是飛升者不觸犯他的底線,他不會動手之類的話,隨後繼續沉浸在觀看其中。
“這一次前輩深沉的對我說‘李敖,你敢保證不把我說的話告訴別人嗎?’我說‘我可以保證。’前輩說,‘那你把下麵這段話記到你的心裏去,照此話做事,可永保你太平。’我肅然起敬。下麵是前輩的話;
國寡民:使有什伯,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於其食,美於其服;安於其居,樂於其俗。鄰國相望,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到這裏,後輩諸君讀到這裏可能會迷惑,是我開悟了嗎?不是。是我吃錯藥了嗎?也不是。那我為什麽要誓死永記,謹以此心報答前輩呢?我說說我的感受。我隻是個粗人,不懂很多的大道理,但我知道知恩圖報,我要感謝前輩,是他讓我第一次看到這麽一段我從沒看到的話。我經常看到的都是這樣一段話呀。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怎麽會是他說的呢?
國寡民:使有什伯,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於其食,美於其服;安於其居,樂於其俗。鄰國相望,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裏前輩把‘小國寡民’的小弄丟了,這還了得,他把‘小’放到哪裏了?下麵我將為你揭曉一個天大的秘密。
過了幾天,我問前輩這個問題,我說‘前輩,小國寡民,可以不要小,那麽你把小弄丟了?’他笑笑說,‘沒有呀。現在我再給你揭開一個天大的秘密,說是天大,這裏指的是它真的是指的天的大秘密。’接著前輩又說‘記著這麽一句話吧,會對你永遠都有幫助的。’下邊這句這就是前輩說的永遠可以幫助我的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小。’
他居然把‘小國寡民’的‘小’放到這裏了,還用來指責天道。這不是反了天嗎?我嚇得是膽戰心驚。老天!這可不敢和別人說,這說了是要遭天譴、被法則抹殺的吧。就這樣戰戰兢兢了幾天,我什麽事也做不成,也不願做。我把這個實力並不強的老前輩告訴我的話反反複複的想。我是想來想去,想去想來,有一天我是靈感一到,立馬知曉。真是蒼天不負有心人呀。這不答案就在眼前嗎,蒼天真是不近人情,每一個小小的事情,蒼天都要把它藏得密密實實,有意不讓人知道。可是人就是奇怪,天越不要人知道,人偏偏想去知道。可是世間萬事萬物又不是那麽好得到的。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頭來知道的隻是小小的一點。這不是天有意和人對著幹嘛。恍然之間,我想起了前輩以前問我的那段‘天之道和人之道’的話。我趕緊去找我的筆記,看到我當時的記錄是這樣的;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同時看到的還有前輩的解釋的話,前麵我已經透露給了後輩們,你們自己可以找到。)
看到這一段,我真的是有點欣喜若狂了,前輩呀前輩,我算服了你。你是怎麽知道的?更讓我喜極而泣的是,我這一章筆記裏還同時記者這麽一段話: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wu四聲)狎其所居,無(wu四聲)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我真的嚇傻了,苦思良久,終於明白了,天不可欺呀,真的是人在做,天在看。看來人與天和睦相處是多麽的迫在眉睫吧。
故事的大概前邊也透露完了,這次該說出來的也基本上說完了,為了對得起前輩,也為了對得起我的良知,我敢保證,我和前輩的談話,我能想起的都交代了,絕無保留,就在我戰戰兢兢講完上邊這個故事以後,我是一點也沒有隱瞞。這裏又想起了天尊的一句話:‘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同時又想起了前輩的一句話:‘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國、寡、民:使有什伯,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於其食,美於其服;安於其居,樂於其俗。鄰國相望,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我了留下此手記,不為招質疑猜忌,不為惹無賴,隻為載下梧桐樹,引得真鳳來;替前輩尋找有緣人,傳遞他的天書,我有心拋出他的連三易,坐等後世天才取得。
但我想人可知天道,所以能調節自身長短以行人道。這話說得很有分量。人是應該依道而隨時調節自身的長短。這話開拓了想就是同時要調整自身所處狀況的難易,高下,長短,音聲,前後,恆。而調節的方法,不外乎是把有無得比例加以調整。正如前輩的話: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聖人處無。這個心態要建立在一個人所處外界的難易,高下,長短,音聲,前後,這些對立麵自身都是恆定的,自身不可能相互轉化外,是靠外力去推動它的轉化,而這一點,隻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的理論成立才能理解其玄妙。
0-1-2-3-4-5-6-萬萬,就是我們傳統中的道德經,我以為這揭示的是物質文明,被稱之為東方文化,以道德經著稱。這種意識裏,隻見道生一,以後就見不到道了,隻見三,人們意識裏就是三生萬物,隻崇拜萬物了。
0--‘0,1’--00,01,10,11--000,001,010,011,100,101,110,111--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1111....
這揭示的是欲望文明,被稱之為西方文化,以聖經著稱。這種意識裏人們崇拜的是欲望帶來的快感,但人們在滿足欲望的同時,同樣感謝他們的‘上帝’。
道----一一---二二----三三---萬物萬物,這是前輩心目中的道德經,尚無名稱,這稱之為天尊文明,以後可能會重新以‘天尊’著稱,這個意識是唯道是從,是一種物質和欲望的完美結合,人們在創造物質滿足欲望的同時,宣揚的是‘知足常樂’的思想。時時刻刻不忘‘道---0’帶給人們的歡樂和滿足。
依據天尊‘道者反之動’的原理,拜物者得到他應得的反麵欲望-----就是欲望的不滿足,思想混亂,糊糊塗塗,混混噩噩;拜欲者得到它的反麵物質-----就是物質的極大豐富,精神的無比空虛;拜道者的到他的反麵還是道------就是從欲道到物道,再從物道到欲道,看物不是物是心靈欲望的滿足,看欲不是欲是創造物質的享受。
……
最近修煉,再次麵臨困境,身上有種難言的痛苦感存在,粘附。身上的痛苦不怕,可怕的是我心裏一直痛苦,要不要把下麵的故事告訴後輩們。我猶豫了,告訴後輩們吧,有違前輩的再三叮嚀,不告訴後輩們吧,折磨的我是夜不能寐,食不知味,修煉不進;這
因為這個故事前輩反複交代過,這關乎到飛升者命運,飛升者族人安危,本應該是說給那些不朽級的上位者聽的,不關乎我這小人物的事。隻是以我身份,說出來也不過是讓人輕慢而已,還會認為我是天尊老祖的信徒……
前輩透漏給我,說不到萬不得已,不可道破。這可叫我怎麽辦呢?是說還是不說?為了不再折磨我,請後輩們向我立誓,你們永遠不做危害飛升者安危和有損飛升族人民族大義的事,我就說了。你們保證你在心裏已經發過誓言了,那你就接著往下看吧……”
李玄看到這裏,微微沉吟,隨即當下心中做了一番保證,大概就是飛升者不觸犯他的底線,他不會動手之類的話,隨後繼續沉浸在觀看其中。
“這一次前輩深沉的對我說‘李敖,你敢保證不把我說的話告訴別人嗎?’我說‘我可以保證。’前輩說,‘那你把下麵這段話記到你的心裏去,照此話做事,可永保你太平。’我肅然起敬。下麵是前輩的話;
國寡民:使有什伯,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於其食,美於其服;安於其居,樂於其俗。鄰國相望,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到這裏,後輩諸君讀到這裏可能會迷惑,是我開悟了嗎?不是。是我吃錯藥了嗎?也不是。那我為什麽要誓死永記,謹以此心報答前輩呢?我說說我的感受。我隻是個粗人,不懂很多的大道理,但我知道知恩圖報,我要感謝前輩,是他讓我第一次看到這麽一段我從沒看到的話。我經常看到的都是這樣一段話呀。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怎麽會是他說的呢?
國寡民:使有什伯,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於其食,美於其服;安於其居,樂於其俗。鄰國相望,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裏前輩把‘小國寡民’的小弄丟了,這還了得,他把‘小’放到哪裏了?下麵我將為你揭曉一個天大的秘密。
過了幾天,我問前輩這個問題,我說‘前輩,小國寡民,可以不要小,那麽你把小弄丟了?’他笑笑說,‘沒有呀。現在我再給你揭開一個天大的秘密,說是天大,這裏指的是它真的是指的天的大秘密。’接著前輩又說‘記著這麽一句話吧,會對你永遠都有幫助的。’下邊這句這就是前輩說的永遠可以幫助我的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小。’
他居然把‘小國寡民’的‘小’放到這裏了,還用來指責天道。這不是反了天嗎?我嚇得是膽戰心驚。老天!這可不敢和別人說,這說了是要遭天譴、被法則抹殺的吧。就這樣戰戰兢兢了幾天,我什麽事也做不成,也不願做。我把這個實力並不強的老前輩告訴我的話反反複複的想。我是想來想去,想去想來,有一天我是靈感一到,立馬知曉。真是蒼天不負有心人呀。這不答案就在眼前嗎,蒼天真是不近人情,每一個小小的事情,蒼天都要把它藏得密密實實,有意不讓人知道。可是人就是奇怪,天越不要人知道,人偏偏想去知道。可是世間萬事萬物又不是那麽好得到的。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頭來知道的隻是小小的一點。這不是天有意和人對著幹嘛。恍然之間,我想起了前輩以前問我的那段‘天之道和人之道’的話。我趕緊去找我的筆記,看到我當時的記錄是這樣的;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同時看到的還有前輩的解釋的話,前麵我已經透露給了後輩們,你們自己可以找到。)
看到這一段,我真的是有點欣喜若狂了,前輩呀前輩,我算服了你。你是怎麽知道的?更讓我喜極而泣的是,我這一章筆記裏還同時記者這麽一段話: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wu四聲)狎其所居,無(wu四聲)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我真的嚇傻了,苦思良久,終於明白了,天不可欺呀,真的是人在做,天在看。看來人與天和睦相處是多麽的迫在眉睫吧。
故事的大概前邊也透露完了,這次該說出來的也基本上說完了,為了對得起前輩,也為了對得起我的良知,我敢保證,我和前輩的談話,我能想起的都交代了,絕無保留,就在我戰戰兢兢講完上邊這個故事以後,我是一點也沒有隱瞞。這裏又想起了天尊的一句話:‘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同時又想起了前輩的一句話:‘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國、寡、民:使有什伯,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於其食,美於其服;安於其居,樂於其俗。鄰國相望,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