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與鬼鬥,其樂無窮:捉鬼降妖篇 (2)


    南陽郡人宋定伯,年輕的時候,夜裏走路碰到一個鬼。宋定伯問他,對方說:“我是鬼。”然後反問,“你又是誰?”宋定伯欺騙鬼說:“我也是鬼。”鬼問:“你想到哪裏去呀?”宋定伯說:“想到宛市去。”鬼說:“我也要到宛市去。”於是他們就結伴而行。


    走了幾裏路後,鬼提議說:“步行太慢,咱們輪流地背著走,怎麽樣?”定伯說:“太好了。”鬼就先背定伯走了幾裏,鬼說:“你太重,或者不是鬼吧?”定伯說:“我是新鬼,所以身體重些。”定伯於是又背著鬼走,鬼絲毫沒有重量。像這樣交替背了兩三次。定伯又說:“我是新鬼,不知道鬼會有什麽害怕忌諱的。”鬼迴答說:“隻是不喜歡人的唾沫。”


    走著走著,他們遇到了一條河。定伯叫鬼先渡,定伯聽鬼渡河,完全沒有聲音。定伯自己渡河時,發出了嘩嘩的聲音。鬼又問:“為什麽你過河有聲音呢?”定伯說:“我剛死,不熟悉渡水,不要見怪啊。”


    快到宛市的時候,定伯就背起鬼放在肩頭上,緊緊捉牢。鬼大聲喊叫,聲音咋咋地。求定伯放開他,讓他下來,定伯不再聽他的話,徑直到宛市中把鬼從肩頭放到地上,鬼變作一頭羊,定伯就賣了它,擔心它又變成鬼,就向它吐唾沫。宋定伯賣鬼得了一千五百文錢,才離開了宛市。當時有人說:“宋定伯賣鬼,得了一千五百錢。”


    經典溯源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鬼問:“汝複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數裏。鬼言:“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裏。鬼言:“卿太重,不是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複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定伯複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惡忌。”鬼答言:“唯不喜人唾。”於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渡,聽之了然無水音。定伯自渡,漕漼作聲。鬼複言:“何以有聲。”定伯曰:“新死,不習渡水故爾。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伯便擔鬼至肩上,急執之。鬼大唿,聲咋咋然,索下,不複聽之。經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當時有言:“定伯賣鬼,得錢千五。”


    鬼話歪批


    鬼厚道,反而吃了大虧。定伯的機智,讓人欽歎。人與鬼形貌近似,區別在哪裏呢?鬼自己道出了秘密:鬼沒有重量;鬼蹚水無聲;鬼怕人的唾沫。古人的想象真令人拍案叫絕。人死後靈魂遊離軀體,如煙如影,自然無重量、無聲音了。


    宋大賢鬥鬼


    出處:《太平廣記》(出《法苑珠林》)


    閱讀環境:廁所


    恐怖係數:★★★★


    隋朝時,南陽郡(今河南湖北兩省交界一帶)西郊有一處亭樓,人們都不敢在那裏停留過夜,否則就會有禍事發生。


    本縣人宋大賢從不害怕妖魔鬼怪,曾經住宿在亭子裏。夜裏,他正坐在那裏彈琴,忽然有一個鬼從樓梯下麵走上來,和宋大賢說話。那鬼怒目切齒,樣子很可怕。宋大賢仍舊彈琴,並不害怕。鬼便離去,到外麵去找了一個死人頭迴來,對宋大賢說:“難道你能睡著嗎?”於是就把死人頭扔到宋大賢眼前。宋大賢說:“很好。我夜裏睡覺沒有枕頭,正想弄個這個玩意兒。”


    過了很久,鬼又迴來,一見麵就對大賢說:“喂,你敢和我徒手搏鬥嗎?”大賢說:“好。”話音未落,鬼正站在麵前,大賢猛地把鬼攔腰抱住,倒提起來。鬼大聲唿號,要求速死,大賢隨即將它打死。天亮後一看,原來是隻老狐狸。


    從此以後,這個亭舍再沒有鬼怪作祟了。


    經典溯源


    隋南陽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則有禍。邑人宋大賢以正道自處,嚐宿亭樓,夜坐鼓琴。忽有鬼來登梯,與大賢語。聹目磋齒,形貌可惡。大賢鼓琴如故,鬼乃去,於市中取死人頭來還,語大賢曰:“寧可少睡耶?”因以死人頭投大賢前。大賢曰:“甚佳。吾暮臥無枕,正欲得此。”鬼複去,良久乃還。曰:“寧可共手搏耶?”大賢曰:“善。”語未竟,在前。大賢便逆捉其腰。鬼但急言死。大賢遂殺之。明日視之,乃是老狐也。自此亭舍更無妖怪。


    鬼話歪批


    血淋淋的死人頭朝你滾過來,你還能談笑自如嗎?大賢真大膽!


    鬼怪花招再多,也是外強中幹。與鬼鬥,其樂無窮!


    森林巨人


    出處:《聊齋誌異》


    閱讀環境:公車上


    恐怖係數:★★★


    濟南長山的舉人李質君到青州去,途中遇到六七個人,聽這幾個人講話的口音像是河北人。仔細一看,發現他們兩頰都有瘢痕,如銅錢那樣大。李質君感到很奇怪,就問他們因為什麽病才出現這樣的怪現象。


    這六七個客人說:前些年他們客居雲南,天晚迷路,誤進了大山中。那裏溝壑路絕,山岩高聳,無法走出來。於是,他們把馬係在樹上,解下了衣裝,靠著樹休息。到了深夜,老虎、豹子、老鷹、山雕,不住地號叫。眾人抱膝相對,不敢睡覺。忽然他們看見一個非常高大的人走過來,有一丈多高。眾人縮成一團,趴在地上不敢喘氣。巨人來了以後,用手把馬弄死後便吃,不大一會兒,六七匹馬全被他吃光了。


    不久,巨人又折下樹上的長枝條,抓住眾人的頭,用枝條穿過他們的兩腮,如同把魚串成一串那樣。穿完後,他提著眾人走了幾步,樹枝發出了要折斷的聲音,巨人好像怕他們掉下去,就把樹枝的兩頭扭彎,並用巨石壓住。眾人見他走遠,才抽出佩刀,自己砍斷穿腮的樹枝,忍著傷痛,拚命奔跑。沒跑幾步,眾人望見那個巨人又領著一個人來了。他們急忙躲在草叢裏。隻見後麵的那個人更高大,他在樹下來往巡視,似乎有所求而得不到。最後,他發出可怕的叫聲,顯得怒氣衝衝,大概是責罵那個小巨人欺騙了自己,便用巴掌打他的耳光。小巨人畢恭畢敬地彎著腰,接受訓斥,不敢爭辯。不一會兒,他們一起走了。


    這時,眾人才驚惶失措地出來,在荒山野嶺中跑了很久,遠遠地看見山頭上有燈火,就一起向那裏跑去。到了以後,隻見一個男子住在石室中。眾客人進來圍著他求拜,並把遭受的困苦告訴了他。男子拉他們坐下,說:“你們說的這東西十分可恨,隻是我也製服不了它們。等我妹妹迴來,咱們可以與她商量商量。”不多久,一個女子扛著兩隻老虎從外麵進來,問客人因何來到這裏,眾客人跪下磕頭,把原因告訴了她。女子說:“早就知道這兩個東西是孽障,沒想到兇頑到這種程度!我這就把他們除掉。”隻見她從石室中拿出銅錘,約有三四百斤重。女子剛出門,眾人就看不見她了。男子便煮了虎肉款待他們。肉還沒熟,女子就迴來了,對眾人說:“那兩個東西看見我就想逃跑,我追了它們幾十裏路,斬斷了他們一根指頭才迴來。”說著,她把那根斷指扔在地上。這根斷指比一般人的小腿骨還長。眾人非常害怕,問這家人姓什麽,他們也不迴答。


    過了一會兒,虎肉熟了,眾客人疼痛得不想吃,女子取出藥粉給他們一塗,疼痛頓時止住了。天亮後,女子送眾人到樹下,行李尚在。他們背著行李走了十幾裏路,經過昨天夜裏與巨人相鬥的地方時,女子便指給客人看,隻見石窪中的殘血還存有一盆多。眾客人出了山,女子才返迴去。


    經典溯源


    長山李孝廉質君詣青州,途中遇六七人,語音類燕。審視兩頰俱有瘢,大如錢,異之,因問何病之同。客曰:舊歲客雲南,日暮失道,入大山中,絕壑巉岩,不可得出。因共係馬解裝,傍樹棲止。夜深,虎豹鴞鴟,次第嗥動,諸客抱膝相向,不能寐。忽見一大人來,高以丈許。客團伏莫敢息。大人至,以手攫馬而食,六七匹頃刻都盡;既而折樹上長條,捉人首穿腮,如貫魚狀,貫訖,提行數步,條毳折有聲。大人似恐墜落,乃屈條之兩端,壓以巨石而去。客覺其去遠,出佩刀自斷貫條,負痛疾走。見大人又導一人俱來,客懼,伏叢莽中。見後來者更巨,至樹下,往來巡視,似有所求而不得。已乃聲啁啾,似巨鳥鳴,意甚怒,蓋怒大人之紿己也。因以掌批其頰。大人傴僂順受,不敢少爭。俄而俱去。


    諸客始倉皇出,荒竄良久,遙見嶺頭有燈火,群趨之。至則一男子居石室中。客入環拜,兼告所苦。男子曳令坐曰:“此物殊可恨,然我亦不能鉗製。待舍妹歸,可與謀也。”無何,一女子荷兩虎自外入,問客何來,諸客叩伏而告以故。女子曰:“久知兩個為孽,不圖兇頑若此!當即除之。”於石室中出銅錘,重三四百斤,出門遂逝。男子煮虎肉餉客。肉未熟,女子已返,曰:“彼見我欲遁,追之數十裏,斷其一指而還。”因以指擲地,大於胚骨焉。眾駭極,問其姓氏,不答。少間,肉熟,客創痛不食;女以藥屑遍糝之,痛頓止。天明,女子送客至樹下,行李俱在。各負裝行十餘裏,經昨夜鬥處,女子指示之,石窪中殘血尚存盆許。出山,女子始別而返。


    鬼話歪批


    一口氣連吃幾匹馬,將人像小魚一樣串起來,巨人雖殘暴,卻被一個小女子製伏。正是人外有人,龐然大物未必可怕。假如在今天,這些巨人極有可能被關進籠子裏,供人類研究、參觀。因此他們很少現身,隻留下幾個腳印,讓人琢磨著玩。


    吹氣退鬼


    出處:《子不語》


    閱讀環境:燈下


    恐怖係數:★★★★


    陳鵬年還未做官時,和同鄉一個叫李孚的很要好。一個秋天的晚上,他乘著月色去李孚家閑聊。李孚家裏清貧,說:“我剛才讓妻子弄點酒菜,發現家裏沒有酒了。你稍等一會兒,我出去買酒,迴來咱們一同賞月。”李孚走後,陳鵬年便拿起李的詩卷翻看。過了一會兒,門外有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婦女推門進來,見陳在座,便離去了。陳以為是李家的什麽親戚,因為與自己不熟而迴避。於是側身坐著,給這個婦人讓出地方來。那婦人果然又出現了,陳發現那婦人袖中藏有物件,進門時藏在門檻下麵,然後轉身走進內室。陳起了疑心,就走到門檻下察看,發現是一條臭烘烘、沾滿血跡的繩子。他立刻明白那婦人是個吊死鬼,急忙把繩子藏在自己的靴子裏,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鬼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並收藏古代鬼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