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眾人聞言,皆露出驚詫之色,仿佛見到了奇異的天象。


    曉夢,那可是仙門天宗的無上宗主,自幼年便力挫六大長老,被譽為萬古罕見的天驕。


    如今閉關十年,其修為深邃如淵,無人能測。


    她何需他人庇護?唯有張真人,才配得上此話。


    一個小丫頭口出狂言,要守護曉夢大師,實乃……


    然而,曉夢卻淡然點頭,接受了端木蓉的善意。


    “曉夢多謝師姐。”


    扶蘇起身,再次向張三豐躬身行禮。


    “今日得以見識張真人的通天妙法,扶蘇三生有幸。”


    “曉夢大師得遇明師,實乃可喜可賀之事。”


    “扶蘇敬獻佳釀,祝張真人收得非凡弟子。”


    說罷,他舉杯向張三豐致意,一飲而盡。


    “貧道乃世間異人,公子厚愛,貧道心領,不需迴禮。”


    張三豐淡然道,未施還禮,徑自品茗一杯。


    眾人皆心知肚明,像張三豐這樣的世外高人,本就應如此豁達。


    即便天子不召而至,公子敬酒不舉,這才是真正的世外神仙。


    扶蘇的目光轉至伏念身上。


    “久聞小聖賢莊盛名,適才急於見識張真人妙法,尚未能仔細遊覽貴莊。”


    既有張三豐在此,原先的計劃不得不改,但扶蘇也不想空手而歸,決定至少要好好參觀一番這赫赫有名的小聖賢莊。


    伏念聞言,立刻起身。


    “公子請隨我來。”


    眾人遂離開劍道館,步入小聖賢莊的後院。


    眼前,小橋流水,霧氣繚繞,花葉相伴,精致的建築隱匿其間,如詩如畫。


    周浩傑


    扶蘇不禁讚歎:


    “小聖賢莊果真不負天下儒宗之名,氣象萬千。”


    這時,一隻仙鶴自遠方飛來,清唳一聲,翩翩起舞,落在院內最高樓閣之上。


    扶蘇望向樓閣。


    “詩雲:鶴鳴九皋,聲聞於天,乃召喚賢士之音。”


    “如我所料不錯,此樓必是賢才雲集之地。”


    伏念拱手。


    “公子見解獨到,此樓正是小聖賢莊的藏書閣。”


    張三豐微笑頷首。


    眾人隨即走向藏書閣。


    進入藏書閣,中央大廳開闊通透,直抵閣頂,高達百丈。


    四周擺滿書架,分層無數,堆滿各種典籍。


    這個世界的許多事物都有所變化。


    小聖賢莊的書架上,擺放的是紙質書,而非竹簡。


    如此海量的典籍,小聖賢莊的藏書之豐富,令人驚歎。


    扶蘇感歎:


    “孔子雲:文采斐然。”


    “果真沒有騙我。”


    伏念向眾人介紹:


    “這是儒家曆代先賢的典籍。”


    “這裏是道家的經典。”


    “這些是農業和蠶桑之書。”


    ……


    張三豐拿起一本道家典籍,覽閱片刻,眉頭微蹙。


    原來,這些書上的文字,他竟無法理解。


    應該是秦統一前六國的文字。


    扶蘇拿起一本書,麵色驟變。


    “伏念先生,始皇帝平定六國後,推行同文同書的政令。”


    “下令立即廢除六國原有文字,統一使用秦國小篆。”


    “這點,伏念先生應當知曉吧?”


    伏念拱手。


    “是,伏念清楚。”


    扶蘇麵色微變,輕輕放下手中的書。


    “那麽,為何藏書閣中的典籍,還是六國原有的文字?”


    此言一出,藏書閣內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


    不尊皇命,便是大逆不道。


    大秦帝國的統治下,絕不容許任何人或勢力淩駕於帝國之上,違背帝令。


    對於張三豐這樣的高人,扶蘇可以容忍。


    但何時,小聖賢莊也開始無視帝國的命令了?


    大秦初立,以鐵血手腕治理天下。


    任何反抗大秦統治者,均被無情鎮壓。


    秦法嚴厲無比。


    六國初並,移風易俗,同文同書,同軌,成為大秦首要國策。


    而小聖賢莊的做法,無疑是公然違抗帝國法令。


    依照秦法,小聖賢莊上上下下,都將犯下重罪。


    伏念拱手,躬身一禮。


    “儒家設立藏書閣,是希望成為華夏一族文化的寶庫。”


    “各朝各代的經典,都能完整傳承。”


    “以追思先賢功績,福澤後代。”


    扶蘇冷笑。


    “伏念先生,可知始皇帝推行同文的用意?”


    伏念心頭一震。


    “始皇帝深思熟慮,伏念不敢妄自揣測。”


    扶蘇瞥了他一眼,放下書,踱了幾步。


    “文由心生,文字各異,說明人心不一。”


    “對帝國而言,便是最大的威脅。”


    “楚莊王問鼎,亂戰延續百年。”


    “根源在於人心紛亂。”


    “始皇帝洞察此理,故製定國策,以期天下同心。”


    “這才是徹底解決天下紛爭,福澤百姓的唯一道路。”


    “除此以外,皆為細枝末節。”


    扶蘇目光如炬,緊盯著伏念。


    眼中閃過一絲銳利。


    顏路與張良互換憂慮的眼神,荀況的眼底也掠過一絲憂慮。


    此事非同小可,觸及了大秦最忌諱之事。


    就在此時,張三豐開口。


    “伏念先生,貧道對貴莊藏書閣中的書甚感興趣。”


    “這些都是六國的精髓,其中亦有不少道家典籍。”


    “貧道的武當山,也有一座藏書閣,正在搜集各地典籍。”


    “貧道有一不情之請,不知可否請貴莊弟子將閣中書籍悉數抄寫一份,送至貧道的武當山。”


    “抄錄所需費用,自然由貧道承擔。”


    此言一出,無疑替伏念解了圍。


    伏念長舒一口氣。


    “傳播知識,本是小聖賢莊立莊之本,張真人之請,伏念怎敢不應。”


    “伏念即刻令莊中弟子,將所有藏書抄寫一份,送往武當。”


    扶蘇麵色微變,隨即意味深長地看了伏念一眼。


    “張真人求書,此事乃大秦之幸,小聖賢莊務必用心抄寫。”


    一場危機,在無形中化解。


    伏念連忙拱手。


    “多謝公子教誨,此事伏念定會仔細辦理。”


    扶蘇將書放迴原處。


    “願伏念大俠助我一臂之力。”


    “聖賢莊,自古以來便是世間尊崇之地。”


    “我祈盼貴莊能引領眾生,以古篆為日常生活之用。”


    “如此,便能成為帝國修道者的典範。”


    “儒家之道,原為人間教化,帝王不行儒,儒亦可行於帝王之心。”


    “伏念兄,此乃天賜之機。”


    伏念躬身致意,沉默未答。


    扶蘇緊握的雙拳微微顫抖。


    空氣陡然凝重,風無聲無息地起。


    楚南公輕咳幾聲,趙高行禮迴應。


    “殿下行程艱巨,此時天色已晚,還請早日休憩。”


    扶蘇鬆開拳頭,迴禮道:“張真人,扶蘇就此別過。”


    他行禮後,退出藏書閣,步入馬車,離聖賢莊而去。


    馬車內,扶蘇開口問:“趙高,你身為武道大家,如何看待張真人之武技?”


    趙高騎馬隨行,目光中流露出難以言喻的複雜。


    “殿下,未曾見過有人以內力操控水滴至如此境地。”


    “以鄙人所知,此乃超越內力範疇之能。”


    “竊以為,張真人已臻修真之境,超脫武學,登峰造極。”


    “吾輩凡夫俗子,不宜與仙人較量。”


    扶蘇麵色數變,心中一凜,輕歎一聲。


    “我太過自負,麵對仙人,當懷敬畏之心。”


    ……


    聖賢莊,藏書閣。


    伏念再次向張三豐行禮,感激不盡。


    “幸得張真人庇護,聖賢莊方免於無妄之災。”


    張三豐望向閣中浩瀚典籍。


    “始皇壯誌淩雲,吾能護你一時,難以護你一世。”


    “為何對扶蘇提議的日常使用古篆,伏念兄並未應允?”


    伏念輕歎:“實則聖賢莊平日講學,弟子多用古篆。”


    “然而聖賢莊乃研習之地,治學須通史。”


    “世人皆可棄舊語言文字,唯有聖賢莊需探古賢經典,文化,須熟知其理。”


    “若棄之不顧,不過數載,曆史之脈將斷。”


    張三豐豁然開朗。


    聖賢莊作為學術研究之所,確有其獨特性。


    學者不可與常人同待。


    然而秦國律法無情,一刀切地強求。


    無怪乎伏念不願接受。


    “張真人遠道而來,如不嫌棄,願留莊中歇息。”


    張三豐微微點頭:“貧道正是此意,隻恐打擾諸位清修。”


    他瞥一眼藏書閣中的書,輕歎:“遺憾貧道不識六國文字,雖典籍滿目,卻無緣閱讀。”


    張良微笑:“張真人,這些書,我莊皆已譯成通用文字。”


    “譯文存於樓中,真人欲觀,可上樓查閱。”


    張三豐聞言大悅,念頭一動,身形飄浮半空。


    藏書閣七層,張三豐飄至二樓。


    他取書一冊,細讀起來。


    此處文字,果然為大陸通行之字。


    …… ...


    典籍中的內容,張三豐前所未見。


    百家爭鳴,各有其道。


    許多經典散失於曆史長河,唯有聖賢莊尚存。


    張三豐一時沉浸其中,如癡如醉。


    身體透出道韻,七彩光環環繞周身。


    “此乃何物?”


    伏念、顏路、張良均感震驚。


    荀況摸了摸胡須:“聖人之言,蘊含大道,下筆即成天成之道韻。”


    “文字光芒萬丈,字字浮空,天地為之明淨。”


    “聖人之道,全載於書中。”


    “我等凡胎,難窺其妙。”


    “唯有張真人能洞察其精妙,引得聖人之道共鳴。”


    言語間,讚不絕口。


    是稀有機遇,鮮有人得。


    荀況年輕時有幸一遇,因此在儒家獨樹一幟。


    不料,張三豐隨意翻閱典籍,竟有如此造化。


    然而轉念一想,荀況心領神會。


    張三豐對“道”的領悟已達高境。


    自然比他人更能看出書中的聖人之道。


    張良仍有疑惑:“張真人所閱,非我莊弟子抄錄之書?”


    伏念搖頭:“非也,那裏放置的並非抄本,而是聖賢親著之原著。”


    他的神色充滿敬仰。


    樓上,張三豐感到書中文字仿佛活了過來。


    它們靜謐地述說著它們的道。


    刹那間,張三豐眼前的景象變幻不定。


    他身上的氣息與書中的氣息交融,使太極之道更上一層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張三豐自帶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無的而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無的而是並收藏重生張三豐自帶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