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反映了成人對兒童認識上有誤區。他們不相信孩子的天性是向善的,他們的思維有一個錯誤前提,認為孩子是沒有自控力的,離開了成人的監督,給出自由的條件,孩子就會完全失去約束,就會墮落。還有家長說,我的孩子和你的不一樣,我的孩子愛耍小聰明,要是替他寫一次作業,他以後不知道會有多少借口來讓我代寫呢。如果你的孩子真的表現出這樣,那麽問題不是出在你替他寫作業上,也不是在孩子自身的天性中,而是在前麵較長的一段時間裏,家長和孩子相處的一些細節出了問題。每家的細節各不相同,但性質差不多,肯定都是因為家長操作不當,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經常性地製造了他的負罪感,讓孩子不懂得自愛,他才越來越變得像個小無賴,每天把心思用於偷奸耍滑上。
一個始終被尊重的孩子,一定是個懂得自尊自愛的人,他絕不可能利用家長的善意去做任何讓他感到羞恥的事情。
教育全在細節中。替孩子寫作業這事,就是家長和孩子相處中千萬個細節中的一種,如果在細節處理上做不好,結果可能會完全相反。細節處理水平,還是取決於家長的教育理念。
有一位家長,他的孩子已上小學四年級,平時總是不喜歡寫作業,家長一方麵覺得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另一方麵又總擔心孩子學得不紮實,天天嚴格地檢查孩子的作業。我對他講了替孩子寫作業的事,他迴家照著做。
孩子最不喜歡英語這門課,他就準備從英語上來幫助孩子。他對孩子說,這些英語單詞不用按老師的要求寫十遍,凡你會寫的,隻寫一個,不會的,寫三個。這樣孩子就把幾個不會的寫了三遍,其餘的寫了一遍。孩子為此非常高興。
過了一會兒,他又來考孩子,想看看剛才不會寫的,寫了三遍是不是記住了。結果,孩子還是有兩個不會。他有些生氣,說剛剛寫過怎麽這麽快就忘了呢,於是讓孩子把這兩個單詞每個寫10遍。孩子有些不高興,說你不是說隻寫三遍嘛,怎麽又變成10遍了。孩子拗不過家長,隻好氣乎乎地寫了10遍。
再過一會兒,父親又去檢查,剛剛寫過的單詞孩子又寫錯了。父親很生氣,忍不住質問孩子,這兩個單詞你都寫了十幾遍了,怎麽還沒記住呢?每個再寫20遍!
孩子這時的情緒已經非常抵觸了。家長沒理會孩子的情緒,想他寫二十多遍,怎麽都該記住了。令家長想不到的是,過了一會兒再去檢查時,孩子還是寫不出來。他怒不可遏,覺得不可思議,一氣之下就要求孩子把這兩個單詞每個寫50遍,說不信你就記不住。
孩子不幹了,這樣算下來,作業量比原來的每個單詞寫10遍還多呢。父子倆因此大鬧一場。到了這種地步,替孩子寫作業變得比不替還糟糕。
事後他向我抱怨說,你那個方法對我的孩子不適用。我的孩子不像你的孩子那麽懂事,你的孩子能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我的不能。真的是孩子不一樣嗎?不是!
我坦率地對他說,這不能單方麵責怪孩子。其實,首先是你沒樹立起對這種做法的信心。你在一開始就缺少誠意,與其說你是想幫助孩子,不如說你隻是想用這種方法來試探一下孩子。試試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能像別人的孩子那樣,家長一改變,他就能跟上趟。所以你在幫他寫完作業後,就要檢查他記沒記住。同時,你在潛意識中,還把自己替孩子寫作業看成是對他的恩惠,要求孩子立即用令人滿意的效果來迴報你,他辜負了你的期望,沒記住,你就生氣,接下來就再次動用懲罰手段,讓他一遍又一遍地寫。原本你替孩子寫作業是為了讓孩子擺脫不合理作業的役使之苦,到頭來卻又把作業變迴為“刑役”。這樣,你的行為就前後矛盾了,孩子被你搞糊塗了。他不僅對學習增加一層厭惡,也對家長的行為增加一層憤恨。他會更不想學習,更不聽家長的話。
這位家長一下子很難接受我的分析和對他的批評,堅持說,孩子和孩子不一樣,你的孩子用心,適合這種方法;我那孩子,就是不用心,不適合這種方法。
我說,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是不一樣。你的孩子在過去那麽長時間裏,一直是在作業的壓迫下和家長的監督下苦苦掙紮,他已習慣了和作業對立,和家長對立。現在家長突然改變,前期心理工作如果做得不到位的話,孩子肯定會有些無所適從,對學習缺少信心,也缺少一下就能學會的能力。你必須要有很大的耐心修複他的心理,等待他慢慢改變。
家長還是有些氣憤地說,可我的孩子怎麽就那麽笨呢,為什麽寫那麽多遍還記不住?我看還是他不用心!
我說,一個單詞寫了幾十遍還是記不住,這其實和孩子笨不笨沒關係,而是和他的情緒有關。厭惡感會把所有的記憶通道都堵死。好多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孩子,為什麽一到學習上就愚笨得厲害,原因就在這裏。從表麵上看,這些孩子確實對學習不用心,但孩子用不用心,不是憑空來的。“用心”就像“用力”一樣,也需要一些生長基礎,也要有一個成長和積澱過程。即使是成年人,想對一個什麽東西“用心”,前提也必須是不討厭、不排斥這個東西。一個人怎麽可能既討厭一個東西,又去對它“用心”呢?
我看家長不吱聲了,似乎有所思悟,就繼續對他說,你隻有先淡化孩子對作業的厭倦情緒,慢慢培植他對學習的自信和好感,然後才可能談用心不用心。你的孩子已經四年級,對學習的厭倦情緒已積聚了好長時間,所以改造也會是個比較長的過程,年級越高這個過程越長。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孩子用三年形成的壞毛病,你想用三天改變,那是不可能的。
我建議這位家長換一種做法,隻是單純地從減輕孩子學習負擔入手,幫忙僅限於幫忙,不附帶任何其它條件;不要因為家長幫忙了,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把當天寫的單詞全部掌握。允許他有些東西暫時學不會,允許他在作業中有錯誤。做家長的,一定要理解孩子。就這件事來說,那兩個單詞寫過了還不會,這時候孩子內心其實是很羞愧且很自卑的。家長要體諒孩子的心,告訴孩子不要著急,不會的可以再寫兩遍,如果還掌握不了,就先放兩天再說,慢慢來。然後從他的表現和作業中找到可以表揚的東西,給予肯定,比如誇他的作業比平時寫得整齊,說他作業的正確率比平時高等,總之讓孩子不時地從學習中體驗到一種愉悅的情緒,這樣慢慢緩解他對作業的厭惡。
替孩子寫作業,不是家長幫孩子進行學習舞弊;而是以理性對抗學校教育中的一些錯誤,以不得已的方式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自由時間,讓孩子生活得更快樂一些,並教給孩子實事求是地麵對學習。它是保護孩子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所以家長要首先從內心完全接受這件事,非常坦然,然後才去做。如果你自己心裏缺少誠意,心存疑慮,有負罪感,那你在做的時候就會給孩子傳達一個不良刺激,讓孩子覺得這是在投機取巧,產生負罪感。人對某種習俗或常規的挑戰,沒有正義感墊底是不可能的。你絕不可能在孩子麵前隱藏你的疑慮,孩子比雷達還靈,能從你的眼神、語氣中捕捉到你所有的真實態度。
圓圓上小學時迴家給我講一件事,聽起來像個笑話。
有個同學發現班裏另一個同學的語文生字本一行隻有8個字,而自己的是一行10個字,就迴家抱怨說,人家的媽媽會買本兒,你怎麽買時候不看看每行有幾個字。她媽媽說我知道啊,買的時候人家就問是要一行8個字的還是10個字的,我就買了10個字的,這不是為了讓你多寫兩個字記得牢嗎。
多寫兩個字,家長認為占便宜了,孩子認為吃虧了。圓圓說有的同學向老師反映這個問題,要求用一行8個字作業本兒的同學,也要按每字10個的數量來寫,但老師覺得那樣得有兩個字寫到下一行,一行行推下來會顯得很亂,不整齊,就還是按行數寫。她班裏好多同學因此煞費苦心地到處找一行8個字的本兒——孩子們被逼得把心思都用這裏了。
三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幾乎古今中外所有偉大的教育家都在兒童教育上提出個別對待,差異化教學的思想。但在實際的學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中小學,很少能看到有哪個教師在作業上不搞一刀切。一刀切確實是比較省心省力氣,但不同的孩子卻不得不接受被相同的模子來裁切的痛苦。這是當前我國中小學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卻多年來堂而皇之地盛行著,很少有教師或家長考慮到它的不妥。
不能苛求社會為每個孩子提供一種完美的教育;但作為家長,有責任為我們獨有的孩子營造一個盡可能良好的教育環境。家長們如果有辦法能讓孩子從繁重的負擔中解放出來,當然更好。比如通過努力,促進校方進行教學改革;或通過某種影響力,促進政策性解決等。如果做不到這些,替孩子寫作業不失為一種立竿見影的方法。“替孩子寫作業”表麵上看是件被逼上梁山的無奈之舉,其實更主要地是一種教育意識,一種思維方式。即在孩子的學習中,家長應該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幫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難。不同的孩子身處不同的學校,遇到不同的老師,會產生不同的困難。沒有一種普遍適用的方法,但一定有一些有效的方法。隻要你實事求是地去幫助孩子,很多辦法自然會出來。
最後要提醒的一點是,無論你用什麽辦法,都要注意,不要弄巧成拙,不要因為家長的做事不慎,給孩子惹麻煩。比如替寫作業被老師發現,引起老師的反感,給孩子臉色看,這就得不償失了。
替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每次孩子寫什麽,哪些剩下由我來寫,這事一定是由孩子自己來做決定,我從不代替圓圓進行判斷。
孩子天生有善惡觀,而人的天性就是趨善避惡的。一個心地純潔、有自尊心的孩子,絕不可能利用別人的善意去弄虛作假
在孩子的中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一定要注意給孩子留出自由安排的時間,切不可讓寫作業、練琴、上課外班等這些事把孩子的時間占滿。要讓孩子每天都有自由安排的時間。
一個單詞寫了幾十遍還是記不住,這其實和孩子笨不笨沒關係,而是和他的情緒有關。厭惡感會把所有的記憶通道都堵死。好多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孩子,為什麽一到學習上就愚笨得厲害,原因就在這裏。
孩子用不用心,不是憑空來的。“用心”就像“用力”一樣,也需要一些生長基礎,也要有一個成長和積澱過程。即使是成年人,想對一個什麽東西“用心”,前提也必須是不討厭、不排斥這個東西。一個人怎麽可能既討厭一個東西,又去對它“用心”呢?
人對某種習俗或常規的挑戰,沒有正義感墊底是不可能的。
不寫“暴力作業”
人可以使自己適應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質來適應的;人自身能適應充滿不信任和敵意的文化,但他對這種適應的反應是變得軟弱和缺乏獨創性;人自身能適應壓抑的環境,但在這種適應中,人發生了神經病。
兒童當然也能適應暴力作業,但暴力作業中含有的奴役、敵意、壓抑,會全麵地破壞兒童人格與意誌的完整和健康。
被罰寫作業,是許多人在上學時遭遇到的,尤其在小學階段。
圓圓上小學四年級時,有一天數學老師突然在課堂上搞小測驗,要求學生們默寫一條前兩天講過的定理。那條定理大約有二、三十個字,老師並沒有提前布置背誦,課堂上突然測驗,又要求一字不能錯,隻要有一字與原文不符,就罰當晚把定理抄寫十遍。結果班裏的同學全軍覆沒,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錯,所以大家當天的數學作業,除了常規的一些內容外,還多了抄寫十遍定理這一項。
圓圓晚上迴家寫作業時對我講了這事,表現出對抄寫十遍定理很發愁。
我看了她在測驗中寫出來的內容,對照書上的定理,隻有幾個字與原文不符,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出入,而且能感覺出來圓圓是理解這條定理的。我想,數學老師有必要這樣懲罰孩子們嗎?這條定理從教材來看並沒提出背誦要求,教材編寫者肯定也會考慮,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重在理解,會應用才是目的。
一個始終被尊重的孩子,一定是個懂得自尊自愛的人,他絕不可能利用家長的善意去做任何讓他感到羞恥的事情。
教育全在細節中。替孩子寫作業這事,就是家長和孩子相處中千萬個細節中的一種,如果在細節處理上做不好,結果可能會完全相反。細節處理水平,還是取決於家長的教育理念。
有一位家長,他的孩子已上小學四年級,平時總是不喜歡寫作業,家長一方麵覺得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另一方麵又總擔心孩子學得不紮實,天天嚴格地檢查孩子的作業。我對他講了替孩子寫作業的事,他迴家照著做。
孩子最不喜歡英語這門課,他就準備從英語上來幫助孩子。他對孩子說,這些英語單詞不用按老師的要求寫十遍,凡你會寫的,隻寫一個,不會的,寫三個。這樣孩子就把幾個不會的寫了三遍,其餘的寫了一遍。孩子為此非常高興。
過了一會兒,他又來考孩子,想看看剛才不會寫的,寫了三遍是不是記住了。結果,孩子還是有兩個不會。他有些生氣,說剛剛寫過怎麽這麽快就忘了呢,於是讓孩子把這兩個單詞每個寫10遍。孩子有些不高興,說你不是說隻寫三遍嘛,怎麽又變成10遍了。孩子拗不過家長,隻好氣乎乎地寫了10遍。
再過一會兒,父親又去檢查,剛剛寫過的單詞孩子又寫錯了。父親很生氣,忍不住質問孩子,這兩個單詞你都寫了十幾遍了,怎麽還沒記住呢?每個再寫20遍!
孩子這時的情緒已經非常抵觸了。家長沒理會孩子的情緒,想他寫二十多遍,怎麽都該記住了。令家長想不到的是,過了一會兒再去檢查時,孩子還是寫不出來。他怒不可遏,覺得不可思議,一氣之下就要求孩子把這兩個單詞每個寫50遍,說不信你就記不住。
孩子不幹了,這樣算下來,作業量比原來的每個單詞寫10遍還多呢。父子倆因此大鬧一場。到了這種地步,替孩子寫作業變得比不替還糟糕。
事後他向我抱怨說,你那個方法對我的孩子不適用。我的孩子不像你的孩子那麽懂事,你的孩子能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我的不能。真的是孩子不一樣嗎?不是!
我坦率地對他說,這不能單方麵責怪孩子。其實,首先是你沒樹立起對這種做法的信心。你在一開始就缺少誠意,與其說你是想幫助孩子,不如說你隻是想用這種方法來試探一下孩子。試試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能像別人的孩子那樣,家長一改變,他就能跟上趟。所以你在幫他寫完作業後,就要檢查他記沒記住。同時,你在潛意識中,還把自己替孩子寫作業看成是對他的恩惠,要求孩子立即用令人滿意的效果來迴報你,他辜負了你的期望,沒記住,你就生氣,接下來就再次動用懲罰手段,讓他一遍又一遍地寫。原本你替孩子寫作業是為了讓孩子擺脫不合理作業的役使之苦,到頭來卻又把作業變迴為“刑役”。這樣,你的行為就前後矛盾了,孩子被你搞糊塗了。他不僅對學習增加一層厭惡,也對家長的行為增加一層憤恨。他會更不想學習,更不聽家長的話。
這位家長一下子很難接受我的分析和對他的批評,堅持說,孩子和孩子不一樣,你的孩子用心,適合這種方法;我那孩子,就是不用心,不適合這種方法。
我說,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是不一樣。你的孩子在過去那麽長時間裏,一直是在作業的壓迫下和家長的監督下苦苦掙紮,他已習慣了和作業對立,和家長對立。現在家長突然改變,前期心理工作如果做得不到位的話,孩子肯定會有些無所適從,對學習缺少信心,也缺少一下就能學會的能力。你必須要有很大的耐心修複他的心理,等待他慢慢改變。
家長還是有些氣憤地說,可我的孩子怎麽就那麽笨呢,為什麽寫那麽多遍還記不住?我看還是他不用心!
我說,一個單詞寫了幾十遍還是記不住,這其實和孩子笨不笨沒關係,而是和他的情緒有關。厭惡感會把所有的記憶通道都堵死。好多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孩子,為什麽一到學習上就愚笨得厲害,原因就在這裏。從表麵上看,這些孩子確實對學習不用心,但孩子用不用心,不是憑空來的。“用心”就像“用力”一樣,也需要一些生長基礎,也要有一個成長和積澱過程。即使是成年人,想對一個什麽東西“用心”,前提也必須是不討厭、不排斥這個東西。一個人怎麽可能既討厭一個東西,又去對它“用心”呢?
我看家長不吱聲了,似乎有所思悟,就繼續對他說,你隻有先淡化孩子對作業的厭倦情緒,慢慢培植他對學習的自信和好感,然後才可能談用心不用心。你的孩子已經四年級,對學習的厭倦情緒已積聚了好長時間,所以改造也會是個比較長的過程,年級越高這個過程越長。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孩子用三年形成的壞毛病,你想用三天改變,那是不可能的。
我建議這位家長換一種做法,隻是單純地從減輕孩子學習負擔入手,幫忙僅限於幫忙,不附帶任何其它條件;不要因為家長幫忙了,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把當天寫的單詞全部掌握。允許他有些東西暫時學不會,允許他在作業中有錯誤。做家長的,一定要理解孩子。就這件事來說,那兩個單詞寫過了還不會,這時候孩子內心其實是很羞愧且很自卑的。家長要體諒孩子的心,告訴孩子不要著急,不會的可以再寫兩遍,如果還掌握不了,就先放兩天再說,慢慢來。然後從他的表現和作業中找到可以表揚的東西,給予肯定,比如誇他的作業比平時寫得整齊,說他作業的正確率比平時高等,總之讓孩子不時地從學習中體驗到一種愉悅的情緒,這樣慢慢緩解他對作業的厭惡。
替孩子寫作業,不是家長幫孩子進行學習舞弊;而是以理性對抗學校教育中的一些錯誤,以不得已的方式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自由時間,讓孩子生活得更快樂一些,並教給孩子實事求是地麵對學習。它是保護孩子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所以家長要首先從內心完全接受這件事,非常坦然,然後才去做。如果你自己心裏缺少誠意,心存疑慮,有負罪感,那你在做的時候就會給孩子傳達一個不良刺激,讓孩子覺得這是在投機取巧,產生負罪感。人對某種習俗或常規的挑戰,沒有正義感墊底是不可能的。你絕不可能在孩子麵前隱藏你的疑慮,孩子比雷達還靈,能從你的眼神、語氣中捕捉到你所有的真實態度。
圓圓上小學時迴家給我講一件事,聽起來像個笑話。
有個同學發現班裏另一個同學的語文生字本一行隻有8個字,而自己的是一行10個字,就迴家抱怨說,人家的媽媽會買本兒,你怎麽買時候不看看每行有幾個字。她媽媽說我知道啊,買的時候人家就問是要一行8個字的還是10個字的,我就買了10個字的,這不是為了讓你多寫兩個字記得牢嗎。
多寫兩個字,家長認為占便宜了,孩子認為吃虧了。圓圓說有的同學向老師反映這個問題,要求用一行8個字作業本兒的同學,也要按每字10個的數量來寫,但老師覺得那樣得有兩個字寫到下一行,一行行推下來會顯得很亂,不整齊,就還是按行數寫。她班裏好多同學因此煞費苦心地到處找一行8個字的本兒——孩子們被逼得把心思都用這裏了。
三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幾乎古今中外所有偉大的教育家都在兒童教育上提出個別對待,差異化教學的思想。但在實際的學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中小學,很少能看到有哪個教師在作業上不搞一刀切。一刀切確實是比較省心省力氣,但不同的孩子卻不得不接受被相同的模子來裁切的痛苦。這是當前我國中小學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卻多年來堂而皇之地盛行著,很少有教師或家長考慮到它的不妥。
不能苛求社會為每個孩子提供一種完美的教育;但作為家長,有責任為我們獨有的孩子營造一個盡可能良好的教育環境。家長們如果有辦法能讓孩子從繁重的負擔中解放出來,當然更好。比如通過努力,促進校方進行教學改革;或通過某種影響力,促進政策性解決等。如果做不到這些,替孩子寫作業不失為一種立竿見影的方法。“替孩子寫作業”表麵上看是件被逼上梁山的無奈之舉,其實更主要地是一種教育意識,一種思維方式。即在孩子的學習中,家長應該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幫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難。不同的孩子身處不同的學校,遇到不同的老師,會產生不同的困難。沒有一種普遍適用的方法,但一定有一些有效的方法。隻要你實事求是地去幫助孩子,很多辦法自然會出來。
最後要提醒的一點是,無論你用什麽辦法,都要注意,不要弄巧成拙,不要因為家長的做事不慎,給孩子惹麻煩。比如替寫作業被老師發現,引起老師的反感,給孩子臉色看,這就得不償失了。
替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每次孩子寫什麽,哪些剩下由我來寫,這事一定是由孩子自己來做決定,我從不代替圓圓進行判斷。
孩子天生有善惡觀,而人的天性就是趨善避惡的。一個心地純潔、有自尊心的孩子,絕不可能利用別人的善意去弄虛作假
在孩子的中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一定要注意給孩子留出自由安排的時間,切不可讓寫作業、練琴、上課外班等這些事把孩子的時間占滿。要讓孩子每天都有自由安排的時間。
一個單詞寫了幾十遍還是記不住,這其實和孩子笨不笨沒關係,而是和他的情緒有關。厭惡感會把所有的記憶通道都堵死。好多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孩子,為什麽一到學習上就愚笨得厲害,原因就在這裏。
孩子用不用心,不是憑空來的。“用心”就像“用力”一樣,也需要一些生長基礎,也要有一個成長和積澱過程。即使是成年人,想對一個什麽東西“用心”,前提也必須是不討厭、不排斥這個東西。一個人怎麽可能既討厭一個東西,又去對它“用心”呢?
人對某種習俗或常規的挑戰,沒有正義感墊底是不可能的。
不寫“暴力作業”
人可以使自己適應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質來適應的;人自身能適應充滿不信任和敵意的文化,但他對這種適應的反應是變得軟弱和缺乏獨創性;人自身能適應壓抑的環境,但在這種適應中,人發生了神經病。
兒童當然也能適應暴力作業,但暴力作業中含有的奴役、敵意、壓抑,會全麵地破壞兒童人格與意誌的完整和健康。
被罰寫作業,是許多人在上學時遭遇到的,尤其在小學階段。
圓圓上小學四年級時,有一天數學老師突然在課堂上搞小測驗,要求學生們默寫一條前兩天講過的定理。那條定理大約有二、三十個字,老師並沒有提前布置背誦,課堂上突然測驗,又要求一字不能錯,隻要有一字與原文不符,就罰當晚把定理抄寫十遍。結果班裏的同學全軍覆沒,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錯,所以大家當天的數學作業,除了常規的一些內容外,還多了抄寫十遍定理這一項。
圓圓晚上迴家寫作業時對我講了這事,表現出對抄寫十遍定理很發愁。
我看了她在測驗中寫出來的內容,對照書上的定理,隻有幾個字與原文不符,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出入,而且能感覺出來圓圓是理解這條定理的。我想,數學老師有必要這樣懲罰孩子們嗎?這條定理從教材來看並沒提出背誦要求,教材編寫者肯定也會考慮,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重在理解,會應用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