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陵州有百萬陵越人,不用擔心兵源的問題,而且陵州人隻需要訓練一段時間就能成?兵力,比偷偷招募大康百姓要劃算很多。


    正是因為如此,吳王才會派人去陵州抓陵越人青壯。


    本?來這事進行?得很順利,那些陵越人雖然?桀驁不馴,但頭腦簡單,隻要讓他們吃飽飯,就會變得很聽話,確實是很好的兵源。


    但這一切都在雲煦澤就藩高平後被破壞。


    雲煦澤把陵越人遷往南夷島,導致吳王府抓陵越人的事受挫,後來又被人查到一些蛛絲馬跡,吳王謹慎慣了,直接斷了和陵州的聯繫,藉此來明哲保身。


    本?以?為事情已經?過去了,但直到今日?,吳王才知道永昭帝怕是早就查到他身上了,隻是沒聲張。


    怪不得他覺得永昭帝對他冷淡了很多,他之前還以?為是雲煦澤分潤了永昭帝的寵愛,現?在看來是永昭帝對他失望了。


    吳王苦澀地笑笑,道:「幾位先生覺得父皇突然?對城外私兵出手?,意欲何為?」


    幾個幕僚對視一眼:「私兵全軍覆沒,沒留活口,說明皇上沒想追究王爺,或許隻是想藉此敲打王爺。」


    吳王垂眸:「本?王聽說十郎已經?從高平出來,相?信不日?就會到達洛京。父皇明明早就知道本?王養私兵,卻選擇在此時出手?,莫不是想替十郎掃清障礙?」


    幕僚謹慎地開口:「或許有這種可能。」


    吳王臉色很不好看:「父皇還真是看重十郎,他還沒到洛京呢,就急著幫他掃清障礙,用這種方式告訴本?王無緣儲君之位,父皇還真是殘忍啊。」


    吳王越說越覺得不甘:「本?王養私兵是犯了大忌,可本?王從無謀反之心,父皇明知道這一點,還是把私兵都滅了,不給本?王一點機會。」


    永昭帝是盛世明君,吳王跟在永昭帝身邊,太清楚永昭帝的能耐,他心裏?一點謀反的心思都不敢有。


    他會養私兵,隻是未雨綢繆,想著萬一哪一日?永昭帝突然?駕崩,他手?裏?有兵也能更快控製局勢,免得被人牽著鼻子走。


    吳王雖然?總是結交大臣,但他時刻謹守本?分,從不和掌握兵權的大臣來往。


    也正是如此,他在軍中沒有一點人脈,隻能自己養私兵來增加安全感。


    同樣都是兒?子,為什麽待遇差距這麽大?


    吳王很不甘心!


    幕僚道:「王爺,現?在說這些沒有意義,皇上已經?出手?警告您,您就得有所動?作。」


    吳王看向他們:「本?王要做什麽?」


    幕僚一字一句道:「自請就藩!」


    「不可能!」


    吳王毫不猶豫地否認:「父皇還沒立儲,本?王不甘心就這麽放棄。」


    幕僚苦口婆心地勸道:「王爺,若是沒有謹王,皇上可能還會原諒您養私兵一事,如今謹王如日?中天,滿朝文武都默認他的地位,就連最開始反對的丞相?都沒再說什麽,謹王的地位已經?是板上釘釘,您這時候不去就藩,等謹王登基,他怕是不會放您離開。」


    吳王臉色鐵青。


    他自懂事起就謹言慎行?,把儲君當?成?自己的囊中之物,明明都快成?功了,半路卻殺出個程咬金。


    他甚至對雲煦澤動?手?的機會都沒有。


    雲煦澤把壽安坊經?營成?鐵板一塊,連隻蒼蠅都飛不進去,再加上對永昭帝的敬畏,讓吳王始終沒機會對雲煦澤的動?手?。


    到了現?在,他已經?徹底沒機會。


    吳王知道這一點,但他不願意承認。


    幕僚繼續勸道:「等到了封地,王爺便是封地的王,總比在洛京自由些。隻要您不犯錯,即便謹王登基,也不能拿您怎麽樣。」


    吳王咬牙道:「讓本?王想想。」


    他還是不甘心,可不甘心又能如何,他光明正大贏不了雲煦澤,使用陰謀詭計又沒有把握。


    吳王府那麽多人,他若是陰謀敗露,牽連的是數百人的性命。


    最終,吳王頹然?地嘆了口氣。


    ......


    興德宮


    在得知私兵被滅的次日?,吳王便進了宮,跪在永昭帝麵前,泣聲道:「兒?得父皇看顧近三十年,一直在父皇膝下安於享樂,致封地百姓於不顧,兒?愧對封地百姓,請父皇準兒?就藩,以?彌補兒?的過錯。」


    永昭帝垂眸看他:「怎麽突然?想去封地了?不是要留在洛京孝順朕嗎?」


    這是吳王一直以?來用的藉口。


    吳王道:「兒?前幾日?陪辭兒?讀書?,方才恍然?大悟,兒?孝順父皇是小義,造福百姓才是大義,兒?得父皇多年教導,不願讓父皇失望。」


    失望?


    永昭帝看著吳王,暗暗嘆氣,其實吳王的性格一直沒變,隻是永昭帝從前對他有奢望,總覺得他長大些便會改變。


    永昭帝有些意興闌珊,淡淡道:「既然?五郎如此明禮,朕便答應你,擇日?去封地就藩。」


    「就藩的一切事宜都由太府寺負責,朕會吩咐他們為你準備好。」


    「謝父皇。」


    父子二人心照不宣地沒提私兵的事。


    永昭帝私底下滅了吳王的私兵,就是不想聲張。


    而吳王自請就藩,就是在告訴永昭帝,他自願退出儲君之爭,不會再生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靠基建實現民富國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斯遇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斯遇雨並收藏靠基建實現民富國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