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後,單鴻暉就夏舟交接完利豐樓的情況,開始準備前往洛京開啟新?的征程。


    單鴻暉已經決定用?香水來打開洛京商鋪的知名度,雲煦澤就把香水工坊的所有存貨交給了他,等單鴻暉到?了洛京,雲煦澤還會派人定期給他送貨。


    因為貨物價值連城,雲煦澤特意派了幾十個親兵護送他們。


    而夏舟接手利豐樓後,也?沒有隻?坐享其成,他親自帶人去了巴州,安排開分店的事。


    雲煦澤對?自己選的這兩個人很滿意,不僅有能力,而且很聰明懂分寸,不用?擔心?他們因為一些蠅頭小利就生間隙。


    等夏舟和單鴻暉都離開高平,年味已經漸漸散去,各個店鋪陸陸續續重新?開業,官吏們也?都到?公署上值。


    蔣晟陽新?婚燕爾,但古代沒有蜜月這個概念,他隻?是趁著過年體驗了一次婚假,但還是和其他人同一天上值。


    永昭三十一年,王府商議的第一件事便是書院的選址。


    因為事關高平,竇林鑫和朱隆也?被雲煦澤召來議事。


    因為前世?的大學很多都在城郊,雲煦澤率先提議建在城外,但被所有人否決了。


    今後書院對?於?高平肯定很重要,而且雲煦澤還打算在書院建一個藏書閣,如此一來,書院更加重要,若是建在城外,沒有城牆的保護,萬一出點什麽事,隻?怕鞭長莫及。


    雲煦澤心?知他忽略了兩個時代的不同,放棄了建在城外的打算,如此一來,隻?能建在城內。


    高平城的布局早已固定,不管建在哪裏,都會很麻煩,因為得讓原本的住戶搬離自己住了許久的地?方。


    幾人商量了許久,最終選擇將書院建在永成坊。


    永成坊在城內的西北方向,之所以會選在永成坊,主?要是因為永成坊位置不好,相?對?來說,這裏的住戶並不多,比較好拆遷。


    但也?隻?是相?比其他坊住戶比較少,同樣需要官府一家家去通知,做好補償措施。


    雲煦澤沉吟道:「等書院建成,可以允諾原住戶出一人免試入學,同時不需要交任何費用?。」


    免費的東西沒人珍惜,雲煦澤沒打算免除學生的費用?,除了費用?,還需要一定考核才能成功入學。


    竇林鑫苦笑:「百姓們還不一定願意去書院呢,這個條件不一定能打動他們。」


    搬遷的事需要郡衙的官吏去說服,竇林鑫就是主?要負責人,他現在比誰都頭疼。


    因為雲煦澤是個講規矩的人,他的手下就得跟著一起講規矩,大家族慣用?的手段顯然?不能用?。


    金旭堯道:「竇郡丞暫且寬心?,王爺已經命人放出消息,過不了多久百姓們就會爭著進書院,到?時候郡衙再去說搬遷的事,應該會很順利。」


    竇林鑫聽言輕鬆一些,不是把重擔都壓在郡衙身上就行。


    隨後眾人由討論學生入學的年齡限製。


    蔣晟陽道:「王府承諾凡是從?書院畢業的學生都可以安排活計,那學生的年紀不能太小,不如以十四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大康朝規定,男子從?十四開始服力役,每年一個月。


    雲煦澤幾乎第一時間想到?力役,道:「再加一條:凡是書院的學生,在書院讀書時,可免除家中所有人的力役。」


    章豐釗曾說想要讓百姓心?甘情願地?送孩子去書院,就得讓他們看到?其中的利益。


    還有什麽比免除力役更直接的好處嗎?


    李浩成道:「如此一來,百姓們為了進書院怕是要擠破腦袋了。」


    從?一開始他們就知道這書院是為普通百姓建的,和各大家族沒有關係。


    竇林鑫更輕鬆了,他幾乎可以肯定這次拆遷不會再有阻礙。


    祝雲平問道:「那上限應該定為多少歲?」


    高濟才道:「不如定為二十,男子二十及冠,及冠後就會成家立業,應該沒心?思再到?書院學藝。」


    金旭堯卻不認同:「下官覺得不應該有上限,隻?要能通過入學考核,多大年紀的學生都可以入學。我們不能保證少年郎就更有能力,應該給每個願意學藝的人機會。」


    蔣晟陽也?道:「高大人忽略了一件事,尋常百姓不會等到?及冠後再成親,他們通常十幾歲便會娶親。」


    高濟才苦笑:「是下官考慮不周。」


    雲煦澤比較認同金旭堯的話?,道:「那就不設上限,隻?以十四為限。」


    有雲煦澤拍板,入學年齡這事就算定下。


    隨後進行下一個議題,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學院的先生要去哪裏找。


    按照雲煦澤的設想,書院分為三大課程——墨學,農學和醫學。


    墨學的人最多,因為凡是手工業者都可以尊墨子為師。


    但想要找到?熟讀墨家典籍的先生可不容易。


    農學就更難了,高平遍地?都是會種?地?的農夫,但其中正兒八經度過農書的寥寥無幾,百姓種?地?更多靠的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經驗。


    百姓的經驗雖然?更實用?,但他們不能教學生,因為他們說不出子醜寅卯,更無法將他們的經驗用?於?改革。


    仔細一想,反倒是醫學課程的先生更好找,因為凡是能出診的大夫,都是熟讀醫術的,他們都有教學生的能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靠基建實現民富國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斯遇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斯遇雨並收藏靠基建實現民富國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