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像孫子那樣一歲多一點的孩子,量子力學也好,牛頓力學也罷,都是一樣的玄學。他們的世界既是一張白紙,也是一個宇宙啊!


    對於世界或者宇宙而言,不管是咿呀學語的嬰幼兒,還是像我們這種已年過花甲的灰發老人,其實都是一樣的。世界到底是什麽?宇宙什麽時候有,什麽時候無呢?我和孫子都會問這樣一個低能兒童和低能老人才會有的問題。就像大一點的孩子他們可能還會問這樣的問題,“我是從哪兒來的啊?我們要去哪裏啊?”一樣,我們都是問題學生。


    其實,人一輩子都沒有弄清楚這兩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小問題,太糾結啊!人一輩子都在不斷地有意無意地探索這兩個看似簡單又無聊的不是問題的問題,即使那些似乎看通透了人生的哲學家,或者得道高僧,或者愚人,或者智者,或者智障人士,或者縱情聲色欲海的所謂灑脫者們,他們都時有時無地探討或者變相探討這兩個問題。不僅如此,正是這些不由自主的探討內驅力使得人生有了酸甜苦辣都美味而值得人們代代薪火相傳。再不僅如此,時代在不斷輪番變遷著,過往已經糊塗或者通透了的這兩個問題又會變著花樣來到思考人生的思考者麵前,搔首弄姿,誘惑你我再出發,在思考,以至於無窮。


    不過,唯物史觀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人首先是物質的,然後才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馬克思哲學早已對人的產生和消亡做出了準確的思考和定義,人從物質來,然後迴歸到物質。人類的精神源自物質基礎,源自生產勞動和社會關係。這樣的空前絕後的界定已經是擲地有聲的鐵律。任何現代或者未來的科學都將無法超越這樣的對人的科學界定。


    但是,作為唯物主義者,我們去看看包括彭羅斯先生在內的靈魂科學研究者他們是否能突破這樣的界定。或者說,到頭來,這些所謂的理論最終的歸宿還能不能證實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與意識的關係。


    要弄清楚量子靈魂論,必須知道什麽是量子。


    關於量子,我多少知道一點點兒。


    我最早知道量子是從電視節目裏的新聞報道,具體是什麽時候的新聞報道我記不清楚了,但我記得那則新聞聯播節目上播報過,說我國已經鑄造出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的量子計算機。我記得那台機器的名字“祖衝之二號”。這台量子計算機計算速度比傳統電子計算機的最快機型快一億倍。但運行環境要求很高,必須保持在極低溫下運行。我似乎記得量子計算機的運行原理與電子計算機基本相同,但是電子計算機的計算單元是一個平麵通電開關即0和1的關係,而量子計算機的計算單元則是多層級的立體單元。我來打一個比方,電子計算機就像遠古時代的茅草房,隻有一層,而量子計算機是現代建築中動輒上十上百的連體樓盤。現代電子計算機隻能是單門獨院的單間,而量子計算機則是很多棟樓中擁有成套的樓層相連的樓棟體。


    那這樣多的計算單元體他們的容納空間肯定不是電子,電子是由質量的,也就是說電子是有重量的,電子的運行需要電流驅動,這個驅動就是靠電壓,電壓在正負極中產生壓差而導致電子流在電路中運行而產生動能,電子計算機的計算速度要求越高,需要的電子運行量就越大,需求計算單元就越多,因而運行條件就越高,包括溫度等。


    但是量子的出現卻從根本上解決了電子需要電壓差來驅動的問題,因為量子的質量很低很低。這樣說吧,電子無法用常用的重量單位來計量,人們後來發現了納米這術語,納米不僅僅是指長度,更是指質量。現代運行速度最快的電子計算機的電子質量是6納米,而量子的最大質量為1納米。不要小看這個5納米的質量差,那可是地與天單位差異。因此量子的發現是當代物理科學的裏程碑。它的出現或者被發現,按照目前很多科學家的預測,將引發第五次工業革命。


    那麽我們這裏說了這麽多關於量子和量子計算機的問題,這個與靈魂有什麽幹係?難不成我們人類的靈魂是一台量子計算機嗎?


    我在網上看了很多關於彭羅斯先生的物理與數學的研究簡介,對於彭羅斯定律和奇點多少有些皮毛理解。但是有關宇宙循環論和量子靈魂論的理解還是比較模糊。


    我沒有渠道,也沒有基礎性的知識和思辨能力去弄清楚這些問題,因而即使是彭羅斯先生善心大發,要破格收我為他的關門弟子,一個六十出頭的文科退休老師,我也不敢去他的課堂,我聽不懂他的課。


    所以,唉,所以嘛, 我,我,我還得故伎重演,期望明天的學生,也就是那個首腦小隊,能夠在展示中教會我這濫竽充數的所謂愛老師。但願我今晚不要做更噩的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被不在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德華1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德華18並收藏我被不在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