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青坐下沉思片刻,提筆寫:
治法:扶陽止汗,調和營衛。
組方:桂枝加附子湯.....
顧青還沒有寫完,倪辰潔皺了皺眉道:“怎麽又是桂枝加附子湯?
我以前服用麻黃湯後,其他醫生給我開的就是此方,一樣無效。”
李憬解釋:“那位醫生的思路其實是對的,出現效果不佳有兩個原因,一,劑量不夠;二,藥材有問題。
那時已經是壞病,且已出現大汗亡陽之勢,亂世用重典,重症用重劑。
可對方卻開出3克附子,9克桂枝芍藥炙甘草,當然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所以,你屬於第一個。”
顧青恍然大悟:“難怪,我覺得那時用桂枝加附子湯,應當一劑就能大效,為何卻無效呢,原來是劑量不夠。”
倪辰潔依然眉心緊鎖:“昨天見李院長開過此方兩次,一次是給一個乳汁不同者,一次是給一個乳汁不止者。
現在,我這個疑似中風後遺症,以前服用過此方無效,現在你們又給我開此方。
難道,你們蘇南醫院的醫生,都隻會開著這一個方?”
顧青解釋道:“中醫,可以百病一方,稱為異病同治;也可以百方一病,稱為同病異治。
我們隻看病人的脈證症方,是否對應,而不是去看病人是什麽病名。
你的脈證症,完全符合此方。
桂枝湯證若虛的程度更重,出現汗出不止,皮膚濕冷,惡寒,手足拘攣痛,舌淡脈沉細或沉遲時,就可用之。
也就是說,此方在桂枝湯證基礎上,又兼見因陽虛而漏汗之症,可能是太陽中風誤汗而致,此時,隻需要扶陽止汗,調和營衛,病症自然好轉或消退。
本來就有汗的病人,該用桂枝湯者,往往都是比較偏虛,比較白胖白胖的,卻用了麻黃湯來發汗......”
倪辰潔打斷道:“我以前確實是無汗的。”
李憬問:“你可能是沒有出汗,但你是否經常感覺皮膚濕潤、掌心、腳底、腋窩濕潤?是否感覺陰囊潮濕?”
倪辰潔思索片刻道:“這個倒是。”
顧青道:“那也算是汗的一種,有些人不動很難出汗,甚至有些人運動也不會明顯出汗,但手掌心、背心、腋窩、陰囊等部位會出現濕潤,也算是有汗。
這種人,單靠問診,非常容易誤診。
而你,恰好是那個運氣不太好的人,不過,隻要人沒事,一切皆有可能。”
倪辰潔再次問道:“我為何會出現屈伸苦難?”
顧青解釋:“剛才已經告訴過你,這些奇奇怪怪的症狀,都是津液不足導致,是不是要問為何會出津液不足?當然是你的汗水流出太多。
你初發感冒,本屬營衛不和所致的外感風寒表虛證。
惡風、發熱,汗出、頭痛,脈象應當是浮緩的,當用桂枝湯,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前醫卻給你用了無汗、脈浮緊、用於表實證的麻黃湯。
導致發汗太過,不僅病沒好,反而身上的汗不止,且伴有惡風怕冷,這是汗出太過傷了陽氣。
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症狀,其實並非中風後遺症,而是體液水汗水流失,津液不足導致。
所以,隻要扶陽止汗,調和營衛,病症自然好轉或消退。
院長,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
李憬點點頭:“普通太陽證,被誤下而成的表陽虛證,已入陰證,這些症狀的形成,主要因為被大發汗陽氣不足。固不住陰液,導致汗漏不止。
源頭還是陽不足,隻要把陽給他培補起來,陽氣就能固住........
一般汗漏不止比較嚴重者,可加點龍骨,給他固攝一下子,浮小麥也行。
此患者因各種原因,導致現在特別虛,可以按照年老體衰的老年人看待,桂枝加附子湯與玉屏風散合方,補虛的同時,加強益氣固表止汗。”
顧青提筆繼續寫:
治法:扶陽止汗,調和營衛、益氣固表。
方劑:桂枝加附子湯原方原量:桂桂枝45g、芍藥45g、甘草45g、生薑(切)45g、大棗12枚、附子15g。防風9g,黃芪9g、白術12g。
李憬點點頭道:“不錯,此方配合針灸,應當三次內,就能明顯改善。”
倪辰潔猶豫不決,疑惑地看著李憬與顧青,眼神中流露出一絲遲疑。
顧青將處方箋遞過去,倪辰潔的手卻不自覺地往後縮了縮,仿佛那張紙像是會咬人一般。嘴唇微微顫動,欲言又止,想要說些什麽,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口。
李憬笑道:“怎麽?不相信?”
倪辰潔猶豫片刻,決定實話實說:“不是不想相信,我是真的怕了,真的不知道怎麽辦。”
顧青滿臉不悅:“既然不相信我們,那來這裏有何意義?”
倪辰潔苦著臉道:“我其實是有點相信你們的,你們是唯一沒有看西醫的檢查報告,也是唯一不用問,就知道詳細的症狀,還知道我病理轉變的過程。
可是,幾個不同的病,卻都開出這個方劑,並且以前我服用過此方無效,這種情況下,讓我如何去相信?”
“你到底看不看啊,不看就滾蛋,我們還排著隊等著呢。”
“就是,囉囉嗦嗦,如果我是李院長,早就一腳把你踢到南天門之外。”
此時,一個女子走進來:“這位大哥,你完全可以相信李主任。你還記得我嗎?
我是昨天承蒙李主任開方的那個乳汁不止的,效果太好了,昨晚到今天,完全止住了,我今天來複診,問問還要不要繼續調理。”
“不錯,我也建議你相信李主任。我是昨天那個乳汁不通者,今天早上也來了,過來複診,希望李主任給我再調理調理。”另外一個女子也出聲勸說。
倪辰潔一咬牙,伸手接過顧青手中的處方箋,說道:“好,謝謝諸位,謝謝李院長,謝謝幾位醫生。
我再相信一次中醫,按照這個處方拿十五天的中藥,如果還是沒有改善或繼續加重,我不會再相信中醫!”
治法:扶陽止汗,調和營衛。
組方:桂枝加附子湯.....
顧青還沒有寫完,倪辰潔皺了皺眉道:“怎麽又是桂枝加附子湯?
我以前服用麻黃湯後,其他醫生給我開的就是此方,一樣無效。”
李憬解釋:“那位醫生的思路其實是對的,出現效果不佳有兩個原因,一,劑量不夠;二,藥材有問題。
那時已經是壞病,且已出現大汗亡陽之勢,亂世用重典,重症用重劑。
可對方卻開出3克附子,9克桂枝芍藥炙甘草,當然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所以,你屬於第一個。”
顧青恍然大悟:“難怪,我覺得那時用桂枝加附子湯,應當一劑就能大效,為何卻無效呢,原來是劑量不夠。”
倪辰潔依然眉心緊鎖:“昨天見李院長開過此方兩次,一次是給一個乳汁不同者,一次是給一個乳汁不止者。
現在,我這個疑似中風後遺症,以前服用過此方無效,現在你們又給我開此方。
難道,你們蘇南醫院的醫生,都隻會開著這一個方?”
顧青解釋道:“中醫,可以百病一方,稱為異病同治;也可以百方一病,稱為同病異治。
我們隻看病人的脈證症方,是否對應,而不是去看病人是什麽病名。
你的脈證症,完全符合此方。
桂枝湯證若虛的程度更重,出現汗出不止,皮膚濕冷,惡寒,手足拘攣痛,舌淡脈沉細或沉遲時,就可用之。
也就是說,此方在桂枝湯證基礎上,又兼見因陽虛而漏汗之症,可能是太陽中風誤汗而致,此時,隻需要扶陽止汗,調和營衛,病症自然好轉或消退。
本來就有汗的病人,該用桂枝湯者,往往都是比較偏虛,比較白胖白胖的,卻用了麻黃湯來發汗......”
倪辰潔打斷道:“我以前確實是無汗的。”
李憬問:“你可能是沒有出汗,但你是否經常感覺皮膚濕潤、掌心、腳底、腋窩濕潤?是否感覺陰囊潮濕?”
倪辰潔思索片刻道:“這個倒是。”
顧青道:“那也算是汗的一種,有些人不動很難出汗,甚至有些人運動也不會明顯出汗,但手掌心、背心、腋窩、陰囊等部位會出現濕潤,也算是有汗。
這種人,單靠問診,非常容易誤診。
而你,恰好是那個運氣不太好的人,不過,隻要人沒事,一切皆有可能。”
倪辰潔再次問道:“我為何會出現屈伸苦難?”
顧青解釋:“剛才已經告訴過你,這些奇奇怪怪的症狀,都是津液不足導致,是不是要問為何會出津液不足?當然是你的汗水流出太多。
你初發感冒,本屬營衛不和所致的外感風寒表虛證。
惡風、發熱,汗出、頭痛,脈象應當是浮緩的,當用桂枝湯,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前醫卻給你用了無汗、脈浮緊、用於表實證的麻黃湯。
導致發汗太過,不僅病沒好,反而身上的汗不止,且伴有惡風怕冷,這是汗出太過傷了陽氣。
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症狀,其實並非中風後遺症,而是體液水汗水流失,津液不足導致。
所以,隻要扶陽止汗,調和營衛,病症自然好轉或消退。
院長,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
李憬點點頭:“普通太陽證,被誤下而成的表陽虛證,已入陰證,這些症狀的形成,主要因為被大發汗陽氣不足。固不住陰液,導致汗漏不止。
源頭還是陽不足,隻要把陽給他培補起來,陽氣就能固住........
一般汗漏不止比較嚴重者,可加點龍骨,給他固攝一下子,浮小麥也行。
此患者因各種原因,導致現在特別虛,可以按照年老體衰的老年人看待,桂枝加附子湯與玉屏風散合方,補虛的同時,加強益氣固表止汗。”
顧青提筆繼續寫:
治法:扶陽止汗,調和營衛、益氣固表。
方劑:桂枝加附子湯原方原量:桂桂枝45g、芍藥45g、甘草45g、生薑(切)45g、大棗12枚、附子15g。防風9g,黃芪9g、白術12g。
李憬點點頭道:“不錯,此方配合針灸,應當三次內,就能明顯改善。”
倪辰潔猶豫不決,疑惑地看著李憬與顧青,眼神中流露出一絲遲疑。
顧青將處方箋遞過去,倪辰潔的手卻不自覺地往後縮了縮,仿佛那張紙像是會咬人一般。嘴唇微微顫動,欲言又止,想要說些什麽,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口。
李憬笑道:“怎麽?不相信?”
倪辰潔猶豫片刻,決定實話實說:“不是不想相信,我是真的怕了,真的不知道怎麽辦。”
顧青滿臉不悅:“既然不相信我們,那來這裏有何意義?”
倪辰潔苦著臉道:“我其實是有點相信你們的,你們是唯一沒有看西醫的檢查報告,也是唯一不用問,就知道詳細的症狀,還知道我病理轉變的過程。
可是,幾個不同的病,卻都開出這個方劑,並且以前我服用過此方無效,這種情況下,讓我如何去相信?”
“你到底看不看啊,不看就滾蛋,我們還排著隊等著呢。”
“就是,囉囉嗦嗦,如果我是李院長,早就一腳把你踢到南天門之外。”
此時,一個女子走進來:“這位大哥,你完全可以相信李主任。你還記得我嗎?
我是昨天承蒙李主任開方的那個乳汁不止的,效果太好了,昨晚到今天,完全止住了,我今天來複診,問問還要不要繼續調理。”
“不錯,我也建議你相信李主任。我是昨天那個乳汁不通者,今天早上也來了,過來複診,希望李主任給我再調理調理。”另外一個女子也出聲勸說。
倪辰潔一咬牙,伸手接過顧青手中的處方箋,說道:“好,謝謝諸位,謝謝李院長,謝謝幾位醫生。
我再相信一次中醫,按照這個處方拿十五天的中藥,如果還是沒有改善或繼續加重,我不會再相信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