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圖發現,他居然拽不動男人,他可是一名中級層次的天工,力氣雖然不如肉坦,但是掄起數百斤的錘子也是不在話下,現在居然拽不動一個成年男人?
陳政安搭手,發現對麵居然沉重如山嶽,在兩人的合力之下紋絲不動。
男人雖然身體強壯,但個頭並不高,充其量不會超過兩百斤,而眼下,對方的體重何止兩百,數倍,十倍都有可能!
其他人見狀,紛紛上來幫忙,幾名天工合力,可以輕鬆掀翻重卡,但是卻仍然拉不動山澗之中的男人。
“是腿,我的腿動不了。”
男人大聲哭喊,就在剛剛,銀化已經蔓延到了他的腰,半截身體已經全部變成了銀色。
“來不及了…”隊伍中唯一的女性張了張嘴,艱難的吐出一句話,宣告了男人的最終結局。
男人在絕望中變成了一尊銀塑,永遠的留在了山澗之中。
阿巴圖雙眼猩紅,雙手握拳,悲憤交加。
“下遊的溪水沒有問題,說明問題不是出在溪水。”陳政安盯住銀霜木林,似有所覺,呢喃道:“銀霜木…這裏的溪水難道已經變成了銀霜之水…”
“銀霜之水…這裏的溪水受到銀霜之木的影響,已經變成了銀霜之水…”
阿巴圖訥訥道:“不可能…不可能天然形成銀霜之水啊…”
所謂銀霜之水,就是鍛造煉器的過程中最後冷卻定型時用到的冷卻液,以特殊手法加工銀霜木而來,自然狀態下,很難形成銀霜之水。
異化的銀霜之木長滿山澗,不知不覺間影響了整個山澗的生態環境,除了銀霜之外,其他元素在這裏都會被同化。
盡管阿巴圖否認,但隊伍中的其他天工這時也發現了端倪,眼前的溪水,似乎真的就是銀霜之水。
這是他們每一個人,日常用到的東西,根本不會認錯。
這裏的銀霜之木,品質非常高,竟然在天然狀態下產生出銀霜之水!
他們沒有時間為男人感到難過,所有人都被發現銀霜之水的喜悅籠罩,他們來尋找銀霜木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製成銀霜之水。
眼前的山澗,銀霜木森森,銀霜水潺潺,是絕佳的鍛造煉器之地。
他們每個人背上都背著一個大包,當初被蜂妖追殺的時候也沒有丟下,現在正好派上了用場。
包裏,裝的都是煉器鍛造需要用到的工具,甚至還有人隨身攜帶了鍛造爐!
這些工具隨身攜帶的時候都是縮小版,拿出來之後全部變迴正常大小,幾名天工的背包都暗藏玄機,看起來隻是普通背包的大小,實際上裏麵可用空間非常大。
陳政安有些眼熱,天工的神異之處在於化腐朽為神奇,化不可能為可能,這種背包類似於傳說中的芥子須彌,雖然無法做到內藏無限空間,也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類似的效果。
“聽聞鬼市有一種小玩意,叫做芥子膠囊,那才是真正做到了便捷攜帶一片空間的程度。”
阿巴圖從悲傷中緩過神,看到幸存的隊友們幹勁十足,十分欣慰。
他沒有忘記這次來的目的,也拿出了自己的工具。
作為中級覺醒者,他的裝備比起其他幾人又要更加精良,他綁在腰上的幾個獸皮袋子,除了裝有武器,還裝著他的各類工具。
陳政安曾聽說過芥子膠囊,但從未見過,見阿巴圖提起,不由好奇的問:“真的有芥子膠囊這種東西?”
據說芥子膠囊內部有一方空間,而實際卻隻有膠囊大小,可以大範圍儲物。
他曾經去過幾處鬼市,打聽過芥子膠囊,但得到的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沒有人真正見過。
阿巴圖肯定的道:“芥子膠囊真實存在,我曾有幸在鬼市那位煙爺的手上見過一次。這種精密的小玩意,我現在雖然造不出來,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等我進入更高層次,一定可以做到。”
阿巴圖準備好材料,起爐,生火,開始準備鍛造,他的動作嫻熟,如行雲流水,他沒有選擇使用冶具,而是選擇掄起大錘,使用最古老的方式鍛造。
這一次,阿巴圖目的明確,就是鍛造出一件防具,為了接下來的探索做準備。
旁觀阿巴圖鍛造,陳政安對於天工的領悟又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聽著鐵錘敲打的聲音,似乎有什麽東西在這一刻得到了升華。
一件鐵衣成型。
阿巴圖將其直接放進溪流之中,燒紅的鐵衣落入銀霜之水中,噗嗤噗嗤冒著水泡,因為高溫,周圍的水溫升高,冒出白色的水蒸氣。
經過銀霜之水的降溫,鐵衣徹底完成。
外觀來看,這件鐵衣和黎國古代的甲子衣類似,唯一不同的是,這件鐵衣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心意變化大小,平時可以變成巴掌大小,十分輕便。
其他幾名天工也陸陸續續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他們是初級覺醒者,對於煉器和製造的功夫遠不如阿巴圖,幾人先後把成品扔入小溪,等到溫度降下,品質穩定之後才取出。
他們的作品各有千秋,但無一例外,都具有殺傷性。
“山河兄弟,你有什麽需要鍛造的東西,趁著這個機會,我幫你打出來。”阿巴圖熱情的問。
陳政安看過他的鍛造過程之後,蠢蠢欲動,心裏有什麽東西豁然貫通,急切的需要驗證。
陳政安認真的道:“不瞞老兄,我現在有些感悟,不知道方不方便借鍛造台一用?”
阿巴圖樂見其成,他也好奇,陳政安的實踐力是否和他的理論知識一樣出眾。
陳政安心裏已經有了構思,學著阿巴圖的手法,將一眾材料按次序扔進鍛造台,掄起錘子開始按照想要的樣子打造。
敲打的聲音乒乒乓乓,從最初的雜亂無章漸漸變得有了規律,隨著錘子敲打,他的動作出現一種奇妙的律動。
阿巴圖臉上的表情由最初的淡然變為驚訝,最後變為震驚。
其他的幾名天工嘴巴大張,全部呆愣在原地。
沒有人比他們更熟悉這種律動,這是天工在打磨鍛造的時候和器物產生的共鳴,被稱為器音。
可是陳政安是劍客啊!
他怎麽可能打出器音?!
陳政安搭手,發現對麵居然沉重如山嶽,在兩人的合力之下紋絲不動。
男人雖然身體強壯,但個頭並不高,充其量不會超過兩百斤,而眼下,對方的體重何止兩百,數倍,十倍都有可能!
其他人見狀,紛紛上來幫忙,幾名天工合力,可以輕鬆掀翻重卡,但是卻仍然拉不動山澗之中的男人。
“是腿,我的腿動不了。”
男人大聲哭喊,就在剛剛,銀化已經蔓延到了他的腰,半截身體已經全部變成了銀色。
“來不及了…”隊伍中唯一的女性張了張嘴,艱難的吐出一句話,宣告了男人的最終結局。
男人在絕望中變成了一尊銀塑,永遠的留在了山澗之中。
阿巴圖雙眼猩紅,雙手握拳,悲憤交加。
“下遊的溪水沒有問題,說明問題不是出在溪水。”陳政安盯住銀霜木林,似有所覺,呢喃道:“銀霜木…這裏的溪水難道已經變成了銀霜之水…”
“銀霜之水…這裏的溪水受到銀霜之木的影響,已經變成了銀霜之水…”
阿巴圖訥訥道:“不可能…不可能天然形成銀霜之水啊…”
所謂銀霜之水,就是鍛造煉器的過程中最後冷卻定型時用到的冷卻液,以特殊手法加工銀霜木而來,自然狀態下,很難形成銀霜之水。
異化的銀霜之木長滿山澗,不知不覺間影響了整個山澗的生態環境,除了銀霜之外,其他元素在這裏都會被同化。
盡管阿巴圖否認,但隊伍中的其他天工這時也發現了端倪,眼前的溪水,似乎真的就是銀霜之水。
這是他們每一個人,日常用到的東西,根本不會認錯。
這裏的銀霜之木,品質非常高,竟然在天然狀態下產生出銀霜之水!
他們沒有時間為男人感到難過,所有人都被發現銀霜之水的喜悅籠罩,他們來尋找銀霜木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製成銀霜之水。
眼前的山澗,銀霜木森森,銀霜水潺潺,是絕佳的鍛造煉器之地。
他們每個人背上都背著一個大包,當初被蜂妖追殺的時候也沒有丟下,現在正好派上了用場。
包裏,裝的都是煉器鍛造需要用到的工具,甚至還有人隨身攜帶了鍛造爐!
這些工具隨身攜帶的時候都是縮小版,拿出來之後全部變迴正常大小,幾名天工的背包都暗藏玄機,看起來隻是普通背包的大小,實際上裏麵可用空間非常大。
陳政安有些眼熱,天工的神異之處在於化腐朽為神奇,化不可能為可能,這種背包類似於傳說中的芥子須彌,雖然無法做到內藏無限空間,也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類似的效果。
“聽聞鬼市有一種小玩意,叫做芥子膠囊,那才是真正做到了便捷攜帶一片空間的程度。”
阿巴圖從悲傷中緩過神,看到幸存的隊友們幹勁十足,十分欣慰。
他沒有忘記這次來的目的,也拿出了自己的工具。
作為中級覺醒者,他的裝備比起其他幾人又要更加精良,他綁在腰上的幾個獸皮袋子,除了裝有武器,還裝著他的各類工具。
陳政安曾聽說過芥子膠囊,但從未見過,見阿巴圖提起,不由好奇的問:“真的有芥子膠囊這種東西?”
據說芥子膠囊內部有一方空間,而實際卻隻有膠囊大小,可以大範圍儲物。
他曾經去過幾處鬼市,打聽過芥子膠囊,但得到的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沒有人真正見過。
阿巴圖肯定的道:“芥子膠囊真實存在,我曾有幸在鬼市那位煙爺的手上見過一次。這種精密的小玩意,我現在雖然造不出來,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等我進入更高層次,一定可以做到。”
阿巴圖準備好材料,起爐,生火,開始準備鍛造,他的動作嫻熟,如行雲流水,他沒有選擇使用冶具,而是選擇掄起大錘,使用最古老的方式鍛造。
這一次,阿巴圖目的明確,就是鍛造出一件防具,為了接下來的探索做準備。
旁觀阿巴圖鍛造,陳政安對於天工的領悟又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聽著鐵錘敲打的聲音,似乎有什麽東西在這一刻得到了升華。
一件鐵衣成型。
阿巴圖將其直接放進溪流之中,燒紅的鐵衣落入銀霜之水中,噗嗤噗嗤冒著水泡,因為高溫,周圍的水溫升高,冒出白色的水蒸氣。
經過銀霜之水的降溫,鐵衣徹底完成。
外觀來看,這件鐵衣和黎國古代的甲子衣類似,唯一不同的是,這件鐵衣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心意變化大小,平時可以變成巴掌大小,十分輕便。
其他幾名天工也陸陸續續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他們是初級覺醒者,對於煉器和製造的功夫遠不如阿巴圖,幾人先後把成品扔入小溪,等到溫度降下,品質穩定之後才取出。
他們的作品各有千秋,但無一例外,都具有殺傷性。
“山河兄弟,你有什麽需要鍛造的東西,趁著這個機會,我幫你打出來。”阿巴圖熱情的問。
陳政安看過他的鍛造過程之後,蠢蠢欲動,心裏有什麽東西豁然貫通,急切的需要驗證。
陳政安認真的道:“不瞞老兄,我現在有些感悟,不知道方不方便借鍛造台一用?”
阿巴圖樂見其成,他也好奇,陳政安的實踐力是否和他的理論知識一樣出眾。
陳政安心裏已經有了構思,學著阿巴圖的手法,將一眾材料按次序扔進鍛造台,掄起錘子開始按照想要的樣子打造。
敲打的聲音乒乒乓乓,從最初的雜亂無章漸漸變得有了規律,隨著錘子敲打,他的動作出現一種奇妙的律動。
阿巴圖臉上的表情由最初的淡然變為驚訝,最後變為震驚。
其他的幾名天工嘴巴大張,全部呆愣在原地。
沒有人比他們更熟悉這種律動,這是天工在打磨鍛造的時候和器物產生的共鳴,被稱為器音。
可是陳政安是劍客啊!
他怎麽可能打出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