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地動山搖後,西城區守衛城牆的哥薩克指揮官納紮耶夫迴過神來,不可置信的望著南麵衝天而起的煙塵。


    城牆下人群越聚越多,高喊著讓他放開城門逃命。


    這時北麵城牆有個渾身是血的士兵跑了過來,大聲道:“長官,那些疣太人叛變了!他們打開了東城門,將韃靼人放了進來,此刻正在攻打克裏姆林宮!”


    “上帝啊,請您懲罰那些無恥的混蛋!”


    “我早就說過,應該把所有疣太人都看管起來,他們對於沙皇和俄國沒有絲毫忠誠!”


    “......”


    納紮耶夫卻沒心情去責怪任何人,他用望遠鏡看著南麵湧進來的明軍心急如焚。


    對著還在抱怨的屬下怒斥道:“現在不是爭吵的時候,敵人已經攻破兩座城門,我不相信這裏的城外是安全的!


    所以城門絕不允許打開,所有預備隊登上城牆,讓那些老東西和女人退迴去,把戰場預留出來。


    如果她們再敢向前,就給我開槍!”


    這個命令就像是火上澆油,不僅下麵的百姓極為憤怒,就連周圍的民兵也非常不滿。


    他們大部分人沒有上過戰場,對接下來的戰鬥沒有絲毫預見性判斷。


    大家隻知道這次輸定了,還不如放開城門讓百姓們逃跑,能逃掉一個是一個,總比全當了奴隸要好。


    再說下麵可都是他們的親人,誰敢對著自己的家人開槍?


    看著正在逼近潰兵和炮火,暴亂一觸即發。


    納紮耶夫急切大喊:“快散開!不要再堵在這裏,聚集的人群隻會招來敵人的炮彈!”


    “你瘋了嗎,為什麽不讓我們走?難道你要讓女人和孩子為這座城市陪葬?”


    “城外樹林裏肯定有明國人埋伏,你們真以為能跑得掉嗎?敵人馬上就要衝過來了,你們站在這裏死得更快!”


    他可不相信敵軍士兵會放過這些老弱婦孺。


    在他眼中,明國人和韃靼人沒有任何不同,隻會燒殺搶掠。


    “敵人衝過來了!火槍兵列隊,第一排準備發射!”


    下諾夫哥羅德的民兵隻訓練了20天,他們連行進隊列都不會。


    布爾加科夫針對實際情況,讓教官團著重教導他們熟練裝彈和排隊射擊。


    此刻正是以實戰驗證訓練成果的時候。


    飛艇上的觀察員將西城亂象報告給指揮部,向前延伸的彈幕隨即停止。


    明軍當然不是老好人,隻是沒必要將那些婦孺扯入戰火。


    而且那些7噸重的火炮很難在城牆上掉頭,敵人小口徑火炮又少的可憐,對上明軍手中的391型後裝步槍根本占不到任何優勢。


    士兵們從街道鑽入兩旁民居,倚靠著石頭或木牆跟高處的敵軍互相對射。


    沙俄火繩槍射速非常緩慢,士兵們一分鍾勉強射出兩發彈丸。


    即便這樣,打到三百米外也沒了準頭,殺傷力更是小的可憐。


    子彈打在木牆和木窗上劈啪作響,卻無法將其穿透。


    反觀明軍,由於步槍射速更快,他們無需排隊射擊,可以更加悠閑地躲在障礙物後,向城牆上的俄軍瞄準。


    隻要有人露頭射擊,就有一半的幾率會被射中。


    下麵的百姓早已跑的沒影,下諾夫哥羅德的民兵不時從高處慘叫著栽落下來。


    這就使得其他人更加提心吊膽,好多人不敢探出身去瞄準,開始提前幾百年發明信仰射擊。


    越來越多的士兵半蹲著身體,雙手舉高對著下方胡亂開槍,氣的納紮耶夫破口大罵。


    可他也不敢露頭,剛才報信的那個小夥子指揮兩門4磅炮還擊。


    隻露出半個腦袋,就被下麵飛來的子彈掀開頭蓋骨,紅的白的濺了他一身。


    沒過多久,明軍後方有炮兵小隊趕來支援,4門迫擊炮依次排列,瞄準了對麵城牆。


    嗵!嗵!嗵!嗵!


    ......


    連續三發速射,將西城門上炸得人仰馬翻,納紮耶夫也步了布爾加科夫後塵。


    沒了軍官指揮,幸存下來的民兵很快舉起白旗。


    直到沈泉的臨時指揮部搬進克裏姆林宮,城內零星抵抗才漸漸消失,整場戰役宣告結束。


    這裏的克裏姆林宮跟莫斯科那座可沒任何關係。


    “克裏姆林”一詞在俄語中意為“內城”,指城市與城堡融為一體、行政與軍事融為一體的建築形式。


    自1320年,伊凡一世開始用橡樹圓木和石灰石建造克裏姆林,並以複雜精美的雕刻作為裝飾,每個屋頂都建成圓拱形。


    也是從伊凡一世開始,大規模石頭砌築的克裏姆林才開始被稱為“宮”。


    這座“克裏姆林宮”是一百年前修建的,城牆內坐落著當時一同修建的天使長米迦勒大教堂。


    教堂內還安放著抗擊波蘭入侵的庫茲馬·米寧陵墓。


    此刻就有十幾個疣太人,躬身彎腰引領沈泉等人參觀教堂。


    “尊貴的將軍大人,在主的見證下,請允許我們向大明皇帝陛下效忠!


    隻要您能為我們提供庇護,我代表諾夫哥羅德所有疣太人向您保證,定會全力配合閣下對本地的管理。”


    約瑟夫帶著猶太小帽,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沈泉的表情,似乎是想要從他那裏探知大明對於疣太人的態度。


    可惜他這種做法注定徒勞無功。


    上輩子沈泉他們打外國佬,打到一半想要談判的是他們,再到最後想要同歸於盡的還是他們。


    疣太人注定無法融入任何國家和民族。


    朱皇帝也早有指令,不肯放棄信仰、又無法通過警犬認證的疣太人,要麽滾,要麽死!


    其實不僅是大明,此時歐洲的貴族精英階層,包括俄國沙皇都對疣太人極為排斥。


    無論走到哪,隻會放貸的他們都是二等人。


    在上個世紀,沙俄就下令禁止疣太人移民俄國。


    原本生活在沙俄土地上的,也都被扔到西伯利亞殖民開荒。


    像下諾夫哥羅德這樣的城市,對疣太人非常防範。


    不僅規定隻能生活在固定的疣太街區,還在許多行業中對他們進行限製,以避免他們過多幹預國家經濟。


    當地疣太人成年後就需要服兵役,當然隻能做大頭兵,永遠不會成為高級軍官。


    米哈伊爾的本意是想讓他們在重壓下融入當地,哪曾想即便如此,疣太人也緊抱著自己的法典不肯屈服。


    也難怪彼得大帝即位後說,\"我寧願接收穆斯林,也不接收疣太人!我不能讓他們來敗壞沙俄社會\"。


    而這個疣太人所說的“幫助管理”,還是俄國包稅製那套東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警:從明末開啟星辰大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城無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城無雪並收藏紅警:從明末開啟星辰大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