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征服東歐平原
紅警:從明末開啟星辰大海 作者:雨城無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國安部的老林認真盯著屏幕,看著上麵一片綠油油的圓點眉開眼笑。
以前外國人路過警犬的警戒範圍,隻要不是敵對狀態,一般都會在屏幕上呈現粉色圓點。
隻有對大明友好或者有好感的,才會跟自家國民一樣變成白色。
沒曾想法國購物團人均綠點,隻有路易十三顏色最淺,但再淺也是綠色。
他們對大明的愛,看來真不是嘴上說說那麽簡單。
路易十三想要普通工業品還好說,可電視、電台節目就得找各方麵專家好好研究一下了。
朱逢春還真沒想著現在就給他們搞意識宣傳那套,之前國內對於收音機和電視機還處於管控狀態,新政府嚴禁這些東西外流。
而且就算外國人買走也會因為電力缺失成為擺設。
此時國內電台和電視節目有許多重要訊息,不太適合讓外國人觀看。
如果此時放開限購,就有必要為他們增加一套專屬的電視節目。
這就是為什麽要禁止外國人進入國內,現在的大明可是名副其實的寶藏之地。
不僅地麵不允許進入,凡是飛國外的航班都不允許在國內領空直航,一般都會降落在巴城和瀛洲的提維島。
現在全國都在修建公路、鐵路網,有的省份還在新建城市和軍用設施。
在外國人的衛星上天以前,國內會一直如同遊戲裏那樣,隱藏在戰爭迷霧中。
而在澳門香港等開放區域,外國人能看到的都是國安部審查過的。
巴城那麽繁華,廣場連個播放電視新聞的大屏幕都沒有。
隻留了一塊長條屏,用於24小時滾動播出商務部發出的采購信息。
可以說,此時全球各國信息隻對大明單向透明。
國內老百姓基本上隔天就能得知東歐戰場情況,比俄國沙皇消息還要靈通。
山西陝西的貨商從新聞中得知明軍有大量繳獲,早已聞風而動,乘坐飛艇趕往巴拉賓草原。
隨著戰線遷移,喀什已經不再是西北最遠機場。
更北方的東歐平原上,喀山就像是大明楔進去的釘子,已經成為一座重要城市。
政工幹部們在這裏發起農奴解放運動,順著蜿蜒的伏爾加河向周邊城鎮蔓延。
他們跟隨戰鬥部隊,已經到了下諾夫哥羅德。
這座城市原本就是莫斯科公國的邊境哨所,為強化防禦能力,1508年莫斯科大公瓦西裏三世下令建造了石質堡壘和克裏姆林宮。
而如今,為了再次加強它的防禦能力,新任總督布爾加科夫·尼古拉·阿納托利耶維奇讓城裏的農奴繼續加高城牆,並將48門新式火炮平均分布於四麵城牆之上。
那可是集合了整個下諾夫哥羅德地區的武器工匠所打造的超級銅炮。
炮身長 3 米,可發射24磅炮彈,整炮全重約7 噸,射程達到驚人的3700米。
隻可惜他一直未找到破解明國人空中進攻的方法,24磅炮太過笨重,很難調整角度跟進射擊。
那些9磅以下的小炮倒是可以修改炮架,使之轉動靈活。
但其威力又太低,根本無法對一兩千米高空上的敵人造成有效傷害。
布爾加科夫也已經得知明軍擁有各種機械造物,於是早早命人堅壁清野固守城池。
下諾夫哥羅德原本就有4萬餘人,現在加上沿途召集的哥薩克和農奴,總人數已經超過6萬。
城中能動的男人都被強行征召,並被安排輪番看守城牆。
女人們也沒閑著,無論是生火造飯還是運送守城物資和彈藥,為了自家男人都積極配合。
安德烈招募的30萬灰色牲口也正在趕赴下諾夫哥羅德,據說還有從丹麥人那裏購置的明國12磅火炮。
按照以往經驗,隻要再堅持3個月,天氣就會轉冷,到時候缺衣少食的明國人自然會退走。
布爾加科夫所做一切就是為了不給明軍留下一粒糧食,也不給他們留下填護城河的炮灰。
若非旁邊就是伏爾加河,他還會讓人把所有村莊的水井都堵上。
可他哪裏知道,明軍根本不靠繳獲過日子!
瀛洲的流水線工廠,無論是武器還食物,都在滿負荷生產。
除了迫擊炮彈是供應在東歐戰場,槍彈和軍用口糧都遠銷西歐,用在了神羅戰場。
布爾加科夫自作聰明的遷走百姓,反倒幫了明軍大忙。
朱逢春要的就是留地不留人。
喀山那邊以突厥語韃靼人為主,樣貌也是亞洲人居多,稍作改造溯本清源後還能接著用。
再往西就行不通了,那些都是東正教的鐵杆信徒,比之伊教徒也不遑多讓。
根本不可能讓他們放下信仰。
殺之有傷天和,任其留在原地又會留有後患......
現在布爾加科夫主動將他們遷走,沈泉求之不得。
“閣下,明國人送來了勸降信。”
布爾加科夫接過來掃了一眼,上麵用中俄雙語寫著:“敬告俄方總督,半個小時內投降方能讓城中百姓安然無恙。
倘若執意抵抗,那麽等待這座城市便唯有毀滅。”
布爾加科夫將勸降信丟在一旁,“告訴士兵們,準備戰鬥!”
他深知信上所言非虛,但如果他敢投降,自己和麾下的士兵同樣不會有好下場。
到時候不僅沙皇不會再接納他,明國人也一定會把他當成奴隸。
這個時代的白奴,可是奧斯曼帝國和薩菲波斯的暢銷品!
若不是明軍距離太遠,他就直接下令開炮了,隻有這樣才能向沙皇證明自己和家族的忠誠。
約定的時間轉眼就到,城外的明軍很快便有了動作。
幾個炮營前進到3000米內,開始設置炮位。
等到布爾加科夫看清楚他們的動作,趕忙下令先一步開炮射擊。
作為守軍,他有地利優勢,早在安裝大炮時就已經校準過射擊諸元。
這些炮手隻需按照背熟的表格裝藥填彈,就能準確命中射程內的敵人。
轟轟轟!轟轟轟!
雙方幾乎同時開炮,城牆上十幾發鐵彈砸向大明炮兵陣地,連續彈跳兩次後犁出了好幾道血路。
甚至幾十米外的步兵也跟著倒了黴,被砸死砸傷十多個。
而布爾加科夫所在的炮台很快就被炮火所淹沒。
由於得知歐洲軍隊很喜歡把炮彈和火藥放在一起,尤其是在城牆這種狹小區域,拿燃燒爆破彈一轟一個準!
轟隆隆!
幾道火焰騰空而起,正是黑火藥殉爆所釋放的煙花。
城牆和炮位活著的士兵渾身是火,但無論怎麽撲打也無法使其熄滅。
當下也顧不得其他,幾個火人紛紛往城外護城河裏跳。
以前外國人路過警犬的警戒範圍,隻要不是敵對狀態,一般都會在屏幕上呈現粉色圓點。
隻有對大明友好或者有好感的,才會跟自家國民一樣變成白色。
沒曾想法國購物團人均綠點,隻有路易十三顏色最淺,但再淺也是綠色。
他們對大明的愛,看來真不是嘴上說說那麽簡單。
路易十三想要普通工業品還好說,可電視、電台節目就得找各方麵專家好好研究一下了。
朱逢春還真沒想著現在就給他們搞意識宣傳那套,之前國內對於收音機和電視機還處於管控狀態,新政府嚴禁這些東西外流。
而且就算外國人買走也會因為電力缺失成為擺設。
此時國內電台和電視節目有許多重要訊息,不太適合讓外國人觀看。
如果此時放開限購,就有必要為他們增加一套專屬的電視節目。
這就是為什麽要禁止外國人進入國內,現在的大明可是名副其實的寶藏之地。
不僅地麵不允許進入,凡是飛國外的航班都不允許在國內領空直航,一般都會降落在巴城和瀛洲的提維島。
現在全國都在修建公路、鐵路網,有的省份還在新建城市和軍用設施。
在外國人的衛星上天以前,國內會一直如同遊戲裏那樣,隱藏在戰爭迷霧中。
而在澳門香港等開放區域,外國人能看到的都是國安部審查過的。
巴城那麽繁華,廣場連個播放電視新聞的大屏幕都沒有。
隻留了一塊長條屏,用於24小時滾動播出商務部發出的采購信息。
可以說,此時全球各國信息隻對大明單向透明。
國內老百姓基本上隔天就能得知東歐戰場情況,比俄國沙皇消息還要靈通。
山西陝西的貨商從新聞中得知明軍有大量繳獲,早已聞風而動,乘坐飛艇趕往巴拉賓草原。
隨著戰線遷移,喀什已經不再是西北最遠機場。
更北方的東歐平原上,喀山就像是大明楔進去的釘子,已經成為一座重要城市。
政工幹部們在這裏發起農奴解放運動,順著蜿蜒的伏爾加河向周邊城鎮蔓延。
他們跟隨戰鬥部隊,已經到了下諾夫哥羅德。
這座城市原本就是莫斯科公國的邊境哨所,為強化防禦能力,1508年莫斯科大公瓦西裏三世下令建造了石質堡壘和克裏姆林宮。
而如今,為了再次加強它的防禦能力,新任總督布爾加科夫·尼古拉·阿納托利耶維奇讓城裏的農奴繼續加高城牆,並將48門新式火炮平均分布於四麵城牆之上。
那可是集合了整個下諾夫哥羅德地區的武器工匠所打造的超級銅炮。
炮身長 3 米,可發射24磅炮彈,整炮全重約7 噸,射程達到驚人的3700米。
隻可惜他一直未找到破解明國人空中進攻的方法,24磅炮太過笨重,很難調整角度跟進射擊。
那些9磅以下的小炮倒是可以修改炮架,使之轉動靈活。
但其威力又太低,根本無法對一兩千米高空上的敵人造成有效傷害。
布爾加科夫也已經得知明軍擁有各種機械造物,於是早早命人堅壁清野固守城池。
下諾夫哥羅德原本就有4萬餘人,現在加上沿途召集的哥薩克和農奴,總人數已經超過6萬。
城中能動的男人都被強行征召,並被安排輪番看守城牆。
女人們也沒閑著,無論是生火造飯還是運送守城物資和彈藥,為了自家男人都積極配合。
安德烈招募的30萬灰色牲口也正在趕赴下諾夫哥羅德,據說還有從丹麥人那裏購置的明國12磅火炮。
按照以往經驗,隻要再堅持3個月,天氣就會轉冷,到時候缺衣少食的明國人自然會退走。
布爾加科夫所做一切就是為了不給明軍留下一粒糧食,也不給他們留下填護城河的炮灰。
若非旁邊就是伏爾加河,他還會讓人把所有村莊的水井都堵上。
可他哪裏知道,明軍根本不靠繳獲過日子!
瀛洲的流水線工廠,無論是武器還食物,都在滿負荷生產。
除了迫擊炮彈是供應在東歐戰場,槍彈和軍用口糧都遠銷西歐,用在了神羅戰場。
布爾加科夫自作聰明的遷走百姓,反倒幫了明軍大忙。
朱逢春要的就是留地不留人。
喀山那邊以突厥語韃靼人為主,樣貌也是亞洲人居多,稍作改造溯本清源後還能接著用。
再往西就行不通了,那些都是東正教的鐵杆信徒,比之伊教徒也不遑多讓。
根本不可能讓他們放下信仰。
殺之有傷天和,任其留在原地又會留有後患......
現在布爾加科夫主動將他們遷走,沈泉求之不得。
“閣下,明國人送來了勸降信。”
布爾加科夫接過來掃了一眼,上麵用中俄雙語寫著:“敬告俄方總督,半個小時內投降方能讓城中百姓安然無恙。
倘若執意抵抗,那麽等待這座城市便唯有毀滅。”
布爾加科夫將勸降信丟在一旁,“告訴士兵們,準備戰鬥!”
他深知信上所言非虛,但如果他敢投降,自己和麾下的士兵同樣不會有好下場。
到時候不僅沙皇不會再接納他,明國人也一定會把他當成奴隸。
這個時代的白奴,可是奧斯曼帝國和薩菲波斯的暢銷品!
若不是明軍距離太遠,他就直接下令開炮了,隻有這樣才能向沙皇證明自己和家族的忠誠。
約定的時間轉眼就到,城外的明軍很快便有了動作。
幾個炮營前進到3000米內,開始設置炮位。
等到布爾加科夫看清楚他們的動作,趕忙下令先一步開炮射擊。
作為守軍,他有地利優勢,早在安裝大炮時就已經校準過射擊諸元。
這些炮手隻需按照背熟的表格裝藥填彈,就能準確命中射程內的敵人。
轟轟轟!轟轟轟!
雙方幾乎同時開炮,城牆上十幾發鐵彈砸向大明炮兵陣地,連續彈跳兩次後犁出了好幾道血路。
甚至幾十米外的步兵也跟著倒了黴,被砸死砸傷十多個。
而布爾加科夫所在的炮台很快就被炮火所淹沒。
由於得知歐洲軍隊很喜歡把炮彈和火藥放在一起,尤其是在城牆這種狹小區域,拿燃燒爆破彈一轟一個準!
轟隆隆!
幾道火焰騰空而起,正是黑火藥殉爆所釋放的煙花。
城牆和炮位活著的士兵渾身是火,但無論怎麽撲打也無法使其熄滅。
當下也顧不得其他,幾個火人紛紛往城外護城河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