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王城覆滅
紅警:從明末開啟星辰大海 作者:雨城無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朗的聲音傳來:“有的,不過它被歸為‘修行’一類,無法僅靠傳輸獲得,其中還包括引導氣血的國術及內功修行。
都需要獲得傳授後在現實中進行修煉,指揮官要把下一項換成槍鬥術嗎?”
朱逢春搖頭:“不用了,我現在學了也用不上,以後再說吧。”
當今世界他哪有使槍鬥術的機會,還不如練一手好書法。
都是當皇帝的人了,寫的字還跟狗爬一樣......
時間過得飛快,當朱逢春再次睜開眼睛時,發現自己已經迴到了現實世界。
他活動了一下身體,感受著體內澎湃的力量,心中充滿了期待。
本想給虐他千百遍的徐朗一個腦瓜崩,又硬生生的忍住了。
“現在幾點了?”
徐朗迴道:“晚上八點,食堂那邊留了飯菜,先去吃些東西吧。”
就在朱逢春安心吃飯的時候,朝鮮半島的李氏王城已經是火光衝天。
有了新式火槍火炮,滿清大軍以多鐸的兩白旗為主力,一路攻城拔寨。
僅用不到三天就來到朝鮮王城,他們進軍速度太快,成功將王公貴族都堵在這裏,其自身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多鐸將王城團團圍住,逼迫李倧下令從全國調運二十萬石糧食,否則就下令攻城,城破後雞犬不留!
李倧和大臣們都快嚇傻了,趕忙命百餘官吏出城籌糧。
多鐸命人仔細查勘,確認不是貴族後就痛快放行。
這些官員也是給力,從各州府衙糧庫乃至各地上平倉,僅三天就籌到十多萬石糧草,並發動當地百姓民夫起運。
可那些糧草還沒運到漢城,就被聞訊趕來的清軍截下,連帶著民夫、牲口和大車一起趕往遼東。
糧草有了,可多鐸又讓李倧上繳黃金十萬兩,白銀五十萬兩,否則立即攻城。
這下李倧再傻也知道是在劫難逃了,因為別說是他,整座王城都沒這麽多的金銀。
李倧隻得一邊命人去大明求救,一邊拖延時間,又下令在全城搜捕集金汁、菜油、滾木、擂石,想要據城死守。
哪知多鐸看管太嚴,竟從信使身上搜出信件,登時大怒下令攻城。
在韃子炮火連番轟擊下,大軍不到一個時辰就攻入漢城,多鐸下令不封刀,大掠三天!
除了年輕女子,就連國王李倧、世子李淏也被闖入王宮的亂軍砍死,王妃趙氏、世子妃張氏皆被擄走。
隻有李倧第三子李?因在江華島而躲過這一劫,接到消息後倉惶乘船逃竄,想要前往大明避難。
可還未過延平就被清軍追上,一陣砍殺後直接溺死在海裏。
至此朝鮮國主李氏一脈被滿清終結!
多鐸將朝鮮搶了個一幹二淨,獲得黃金三萬餘兩,白銀二十餘萬兩。
若不是時間不夠,他甚至都想去山裏掃蕩一遍。
最後還是阿巴泰勸住了他,言道山裏都是些窮鬼,頂多找到些皮貨,不如早歸。
又有傳言全羅道和慶尚道出現了傳染極為酷烈的疫病,嚇得二人連忙收兵。
臨走前多鐸下令,從漢城到開城用殺戮硬生生劃出一條百餘裏的隔離帶。
黃台吉在盛京又接到消息,由於先前入關大敗,消息傳迴蒙古後,西邊諸部出現不穩跡象。
以前韃子統治蒙古,是將他們劃分為八旗蒙古、內蒙古和外蒙古三種。
蒙古諸部雖說已經投降滿清,在私底下仍與明朝不斷貿易,其中交易的大頭就是戰馬。
滿清的管理策略就是分而治之,通過劃分領地、聯姻、賞賜等方式強化控製,同時利用蒙古各部之間的矛盾維持自身優勢地位。
這種做法在打順風仗的時候還能壓製的住,但同時也給那些部落積攢了不少怨氣。
此番大敗,不僅滿清八旗主力損失過萬,就連蒙八旗也死傷七八千。
這些可都是追隨黃台吉的蒙八旗主力,若不從其他地方找補迴來,往後怕是地位不保。
草原上的關係就是這麽簡單直接,軍隊實力就代表了地盤和勢力。
可他們又能從哪裏找補?還不是迴來以武力收編諸部?
於是就有人提前串聯,想要先下手為強。
還有人提議去聯絡準噶爾的巴圖爾琿台吉共同抵抗滿清,隻不過應者寥寥。
因為此時準噶爾遠沒達到康麻子時期那麽強盛,那時候黃台吉和多爾袞一直忙於平定內亂,根本無暇他顧。
造成漠西蒙古諸部互相吞並,這才給了噶爾丹機會。
黃台吉收到內應傳來的消息不禁大喜,真是剛瞌睡就有人送來枕頭。
他任命豪格為大將軍,與阿拜率領正藍旗和蒙古八旗共2萬人(加上包衣)正式開啟西征。
其中正藍旗7500人為新式火器兵,隨軍一同帶來的還有90門12磅龍炮。
大軍浩浩蕩蕩,出發不久就被蒙古各部探得消息。
聽說滿清來了兩萬八旗兵,還從大明皇帝那裏買到許多新式火器,各部落更加人心惶惶。
濟南城外那一戰早已傳遍大江南北,他們同大明邊軍交易販馬,消息也靈通的很。
加上本身又與滿清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拿到的都是第一手資料。
幾位台吉愁的直揪頭發,實在搞不懂大明皇帝為什麽要把這麽厲害的火器賣給滿清。
往西走是不可能了,現在準噶爾隻怕也自身難保。
大家商量許久,又有人提到:為什麽不學先祖,遷到長城附近向大明請求內附呢?
以前是大明邊軍打不過清軍,如今世道反過來了,咱們的效忠目標為什麽不跟著變過來呢?
大明火器厲害的緊,新皇帝有錢又有糧,咱們哪怕是給皇帝放牧養馬,也總比跟著滿清饑一頓飽一頓的要好吧?
反正大家一直都是腳踏兩隻造船,哪家的船穩就上誰的船唄!
眾台吉稍一思量,覺得有理,隨即派遣使者到京城尋求援助並上表內附。
同時下令收拾家當備足糧草,趕著牛羊馬匹準備南遷。
他們從阿拉善等地向東南方向行進,經過巴彥淖爾、包頭,來到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的長城防線,原定目標是雁門關。
等清軍來到烏蘭察布並得到消息時,蒙古人早已到了朔州。
都需要獲得傳授後在現實中進行修煉,指揮官要把下一項換成槍鬥術嗎?”
朱逢春搖頭:“不用了,我現在學了也用不上,以後再說吧。”
當今世界他哪有使槍鬥術的機會,還不如練一手好書法。
都是當皇帝的人了,寫的字還跟狗爬一樣......
時間過得飛快,當朱逢春再次睜開眼睛時,發現自己已經迴到了現實世界。
他活動了一下身體,感受著體內澎湃的力量,心中充滿了期待。
本想給虐他千百遍的徐朗一個腦瓜崩,又硬生生的忍住了。
“現在幾點了?”
徐朗迴道:“晚上八點,食堂那邊留了飯菜,先去吃些東西吧。”
就在朱逢春安心吃飯的時候,朝鮮半島的李氏王城已經是火光衝天。
有了新式火槍火炮,滿清大軍以多鐸的兩白旗為主力,一路攻城拔寨。
僅用不到三天就來到朝鮮王城,他們進軍速度太快,成功將王公貴族都堵在這裏,其自身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多鐸將王城團團圍住,逼迫李倧下令從全國調運二十萬石糧食,否則就下令攻城,城破後雞犬不留!
李倧和大臣們都快嚇傻了,趕忙命百餘官吏出城籌糧。
多鐸命人仔細查勘,確認不是貴族後就痛快放行。
這些官員也是給力,從各州府衙糧庫乃至各地上平倉,僅三天就籌到十多萬石糧草,並發動當地百姓民夫起運。
可那些糧草還沒運到漢城,就被聞訊趕來的清軍截下,連帶著民夫、牲口和大車一起趕往遼東。
糧草有了,可多鐸又讓李倧上繳黃金十萬兩,白銀五十萬兩,否則立即攻城。
這下李倧再傻也知道是在劫難逃了,因為別說是他,整座王城都沒這麽多的金銀。
李倧隻得一邊命人去大明求救,一邊拖延時間,又下令在全城搜捕集金汁、菜油、滾木、擂石,想要據城死守。
哪知多鐸看管太嚴,竟從信使身上搜出信件,登時大怒下令攻城。
在韃子炮火連番轟擊下,大軍不到一個時辰就攻入漢城,多鐸下令不封刀,大掠三天!
除了年輕女子,就連國王李倧、世子李淏也被闖入王宮的亂軍砍死,王妃趙氏、世子妃張氏皆被擄走。
隻有李倧第三子李?因在江華島而躲過這一劫,接到消息後倉惶乘船逃竄,想要前往大明避難。
可還未過延平就被清軍追上,一陣砍殺後直接溺死在海裏。
至此朝鮮國主李氏一脈被滿清終結!
多鐸將朝鮮搶了個一幹二淨,獲得黃金三萬餘兩,白銀二十餘萬兩。
若不是時間不夠,他甚至都想去山裏掃蕩一遍。
最後還是阿巴泰勸住了他,言道山裏都是些窮鬼,頂多找到些皮貨,不如早歸。
又有傳言全羅道和慶尚道出現了傳染極為酷烈的疫病,嚇得二人連忙收兵。
臨走前多鐸下令,從漢城到開城用殺戮硬生生劃出一條百餘裏的隔離帶。
黃台吉在盛京又接到消息,由於先前入關大敗,消息傳迴蒙古後,西邊諸部出現不穩跡象。
以前韃子統治蒙古,是將他們劃分為八旗蒙古、內蒙古和外蒙古三種。
蒙古諸部雖說已經投降滿清,在私底下仍與明朝不斷貿易,其中交易的大頭就是戰馬。
滿清的管理策略就是分而治之,通過劃分領地、聯姻、賞賜等方式強化控製,同時利用蒙古各部之間的矛盾維持自身優勢地位。
這種做法在打順風仗的時候還能壓製的住,但同時也給那些部落積攢了不少怨氣。
此番大敗,不僅滿清八旗主力損失過萬,就連蒙八旗也死傷七八千。
這些可都是追隨黃台吉的蒙八旗主力,若不從其他地方找補迴來,往後怕是地位不保。
草原上的關係就是這麽簡單直接,軍隊實力就代表了地盤和勢力。
可他們又能從哪裏找補?還不是迴來以武力收編諸部?
於是就有人提前串聯,想要先下手為強。
還有人提議去聯絡準噶爾的巴圖爾琿台吉共同抵抗滿清,隻不過應者寥寥。
因為此時準噶爾遠沒達到康麻子時期那麽強盛,那時候黃台吉和多爾袞一直忙於平定內亂,根本無暇他顧。
造成漠西蒙古諸部互相吞並,這才給了噶爾丹機會。
黃台吉收到內應傳來的消息不禁大喜,真是剛瞌睡就有人送來枕頭。
他任命豪格為大將軍,與阿拜率領正藍旗和蒙古八旗共2萬人(加上包衣)正式開啟西征。
其中正藍旗7500人為新式火器兵,隨軍一同帶來的還有90門12磅龍炮。
大軍浩浩蕩蕩,出發不久就被蒙古各部探得消息。
聽說滿清來了兩萬八旗兵,還從大明皇帝那裏買到許多新式火器,各部落更加人心惶惶。
濟南城外那一戰早已傳遍大江南北,他們同大明邊軍交易販馬,消息也靈通的很。
加上本身又與滿清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拿到的都是第一手資料。
幾位台吉愁的直揪頭發,實在搞不懂大明皇帝為什麽要把這麽厲害的火器賣給滿清。
往西走是不可能了,現在準噶爾隻怕也自身難保。
大家商量許久,又有人提到:為什麽不學先祖,遷到長城附近向大明請求內附呢?
以前是大明邊軍打不過清軍,如今世道反過來了,咱們的效忠目標為什麽不跟著變過來呢?
大明火器厲害的緊,新皇帝有錢又有糧,咱們哪怕是給皇帝放牧養馬,也總比跟著滿清饑一頓飽一頓的要好吧?
反正大家一直都是腳踏兩隻造船,哪家的船穩就上誰的船唄!
眾台吉稍一思量,覺得有理,隨即派遣使者到京城尋求援助並上表內附。
同時下令收拾家當備足糧草,趕著牛羊馬匹準備南遷。
他們從阿拉善等地向東南方向行進,經過巴彥淖爾、包頭,來到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的長城防線,原定目標是雁門關。
等清軍來到烏蘭察布並得到消息時,蒙古人早已到了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