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孫傳庭
紅警:從明末開啟星辰大海 作者:雨城無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旁邊還有幾位村民和孩童好奇地張望著,對這個巨大的機械怪物充滿了好奇。
三人牽著毛驢走到跟前,卻被工人們勸住,不讓靠近。
這時有個壯漢將他們招唿到一旁:“這位大哥,你們是哪個村的?”
孫傳庭笑道:“我等不是本地人,是從德州過來訪友的。”
一聽是從德州來的,壯漢臉色閃過一絲不自然,又很快掩下:“原來不是找人打井的,大哥若是想訪友,不如往府城去看看。之前此地遭了兵災,朱皇帝來了後,有點本事的都搬到府城去了。你那朋友若有命活,估麽著也在府城。”
孫傳庭看他模樣與口音像是本地人,與那些忙碌的人穿著打扮明顯不同,便問道:“這位兄弟,我從山西來,不知這裏的變化。你可願為我說說,那些都是什麽人,在做什麽?”
壯漢幹笑一聲,道:“那是官府水利部門的幹部,在給俺們村打井,過些天就要給地澆水了,打完這口井,他們還要趕去前麵的趙莊。俺就是個土老百姓,其他的也弄不懂。”
孫傳庭哈哈一笑:“那我就站在這裏觀瞧可好?”
壯漢看他身後兩人隱隱作護衛狀,知道不是普通來路,便道:“那有啥不行的,隻要你們別太靠前,若被那些鐵家夥砸到了,定會傷筋動骨。”
此時鑽井機土層開完孔已經到達岩石層,泥土與碎屑隨著氣壓被帶出地麵,堆積在一旁形成小土堆。
幾名操作員協作下護壁管,這樣既能防止塌方,還可以隔開地表水。
接著下入打石頭鑽頭,隨著操作員控製,緩緩鑽入地下,發出有節奏的撞擊聲。
操作室內,一位技術員正全神貫注盯著儀表和屏幕,通過對講機與地麵手持找水儀的隊友溝通。
隨著鑽頭到達水源,又深入十幾米作為沉澱區。
一股股地下水噴湧而出,將剛才的土堆衝走。四周圍觀百姓臉上盡是欣喜之色,歡唿不已。
以往打一口深水井,不僅費錢,就連時間都是論年。
如今官府掏錢,不到一天時間就將水井打好,他們怎能不開心!
技術員將水泵係好通上電,又把工具和車輛都收拾妥當,婉拒了百姓們遞過來的水果和雞蛋,笑著告辭離去。
孫傳庭看著他們之間其樂融融的樣子,甚是疑惑。
他叫住剛才那漢子:“官府之人打井不要錢嗎?”
漢子笑道:“幹部們說,打井錢朱皇帝付過了。不止是打井,他們在下個月還要組織百姓修啥‘水力工程’都是給雇錢的。還說咱山東往後幾十年都會有災情,有了這些,就能讓老百姓旱澇保收。”
看孫傳庭皺眉沉思,似是不太相信。
他接著道:“朱皇帝那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不光免了咱百姓的田賦,還取消了所有苛捐雜稅!他老人家肯花錢辦的事,定然不會是誆人。”
聽到這些,孫傳庭心中大震,看他極力維護的樣子,不由笑道:“是啊,我在山西就聽說了朱皇帝是個好人,必然不會騙鄉親們。”
三人接著上路,經過多方打問,確認朱逢春是真的免了百姓的稅賦,就連一些公共設施建設都會給百姓付工錢。
從朱皇帝帶人來到濟南,從未發生過任何軍隊搶掠平民的事件,反而在用各種方式給他們塞錢!
在孫傳庭看來,讀書認字也給錢,那不就是明擺著給人送錢嗎?
若是放在江南,那些士子還不樂瘋了!?
隨著越來越靠近府城,就見到許多正在施工的新路。
他先認真觀看民夫施工過程,又研究了一番完工路麵,發現堅如磬石,心中大為驚喜。
有此神器,便可鋪設新的馳道,貫通東西南北,無論軍民,都會因此而受益!
前麵一些官道上開始有巡查兵士。他們帶著一隻大黑犬,穿著極其另類的軍服,但看起來卻是那麽的精神、利索。
見得多了,就逐漸發現他們與大明本地人的不同,那就是頭發。
隻要是留得短髪,就必定是從“瀛洲”仙島過來的。
他們的精神麵貌也能明顯看出來與中原百姓不同,即便見到所謂的‘官員幹部’,也不會特意加上尊稱,更不會叩頭施禮。
濟南府的城門口隻有兩名站崗的士兵。
他們手握奇怪兵器,對過往的人視而不見,也不收取入門稅,就那樣直勾勾的盯著遠方,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個假人。
進了城門,三人還在告示欄上見到了蓋有“天子玉璽”的告文。
其中明確規定了跪禮的使用範圍,往後百姓們不僅見官不跪,平時就算見到皇帝也不需要跪拜!
孫傳庭已經震驚的麻木了,不明白這究竟是個什麽道理?
就連那天上飛來飛去的巨舟,都沒這些事關禮法的‘大事’更讓他在意。
難道朱皇帝就如此不在意天子的威儀嗎?
這時有個少年郎從遠處街道邁著輕快的步伐跑來,嘴裏喊著:“賣報~賣報啦~最新的《瀛洲日報》!
大明海軍明日出發前往爪哇島巴城,慰問巴城子民。屆時將開放戰艦公共區域,所有人都可持身份證登艦參觀!
今日報紙就有戰艦照片嘍~”
“賣報賣報~最新的瀛洲日報!第四批南洋糧食運抵青島港口,糧價繼續下跌,已與官方收購價持平......”
孫傳庭讓人攔住賣報少年,由於沒有新幣,隻好多付了一倍的銅錢,從他手中購得一份《瀛洲日報》。
第一版封麵除了報刊名,就是一幅非常顯眼的巨大畫作。那是一艘由鋼鐵建造的巨艦,人站在上麵顯得極為渺小。
此種繪製技法從未見過,畫的非常寫實,巨舟猶如浮在眼前。
隻是這些對他來說太過遙遠,他連續翻動,終於找到想要看的。
上麵已以連載的形式,記錄了建文帝逃亡海外後發生的一係列故事。
前麵的不知講了什麽,這篇剛好講到“護國公”陳近南的生平,在太子朱文奎十六歲那年將權利交接,奏請親政。
直到兩年後病逝被追封,演繹了一場君臣與師徒的典範。
孫傳庭看的熱淚縱橫,長歎一聲:“生平不識陳近南,縱稱英雄也枉然。”
兩名親衛卻體會不到他此時心情,他們都盯著首頁巨幅照片猛吞口水。
三人牽著毛驢走到跟前,卻被工人們勸住,不讓靠近。
這時有個壯漢將他們招唿到一旁:“這位大哥,你們是哪個村的?”
孫傳庭笑道:“我等不是本地人,是從德州過來訪友的。”
一聽是從德州來的,壯漢臉色閃過一絲不自然,又很快掩下:“原來不是找人打井的,大哥若是想訪友,不如往府城去看看。之前此地遭了兵災,朱皇帝來了後,有點本事的都搬到府城去了。你那朋友若有命活,估麽著也在府城。”
孫傳庭看他模樣與口音像是本地人,與那些忙碌的人穿著打扮明顯不同,便問道:“這位兄弟,我從山西來,不知這裏的變化。你可願為我說說,那些都是什麽人,在做什麽?”
壯漢幹笑一聲,道:“那是官府水利部門的幹部,在給俺們村打井,過些天就要給地澆水了,打完這口井,他們還要趕去前麵的趙莊。俺就是個土老百姓,其他的也弄不懂。”
孫傳庭哈哈一笑:“那我就站在這裏觀瞧可好?”
壯漢看他身後兩人隱隱作護衛狀,知道不是普通來路,便道:“那有啥不行的,隻要你們別太靠前,若被那些鐵家夥砸到了,定會傷筋動骨。”
此時鑽井機土層開完孔已經到達岩石層,泥土與碎屑隨著氣壓被帶出地麵,堆積在一旁形成小土堆。
幾名操作員協作下護壁管,這樣既能防止塌方,還可以隔開地表水。
接著下入打石頭鑽頭,隨著操作員控製,緩緩鑽入地下,發出有節奏的撞擊聲。
操作室內,一位技術員正全神貫注盯著儀表和屏幕,通過對講機與地麵手持找水儀的隊友溝通。
隨著鑽頭到達水源,又深入十幾米作為沉澱區。
一股股地下水噴湧而出,將剛才的土堆衝走。四周圍觀百姓臉上盡是欣喜之色,歡唿不已。
以往打一口深水井,不僅費錢,就連時間都是論年。
如今官府掏錢,不到一天時間就將水井打好,他們怎能不開心!
技術員將水泵係好通上電,又把工具和車輛都收拾妥當,婉拒了百姓們遞過來的水果和雞蛋,笑著告辭離去。
孫傳庭看著他們之間其樂融融的樣子,甚是疑惑。
他叫住剛才那漢子:“官府之人打井不要錢嗎?”
漢子笑道:“幹部們說,打井錢朱皇帝付過了。不止是打井,他們在下個月還要組織百姓修啥‘水力工程’都是給雇錢的。還說咱山東往後幾十年都會有災情,有了這些,就能讓老百姓旱澇保收。”
看孫傳庭皺眉沉思,似是不太相信。
他接著道:“朱皇帝那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不光免了咱百姓的田賦,還取消了所有苛捐雜稅!他老人家肯花錢辦的事,定然不會是誆人。”
聽到這些,孫傳庭心中大震,看他極力維護的樣子,不由笑道:“是啊,我在山西就聽說了朱皇帝是個好人,必然不會騙鄉親們。”
三人接著上路,經過多方打問,確認朱逢春是真的免了百姓的稅賦,就連一些公共設施建設都會給百姓付工錢。
從朱皇帝帶人來到濟南,從未發生過任何軍隊搶掠平民的事件,反而在用各種方式給他們塞錢!
在孫傳庭看來,讀書認字也給錢,那不就是明擺著給人送錢嗎?
若是放在江南,那些士子還不樂瘋了!?
隨著越來越靠近府城,就見到許多正在施工的新路。
他先認真觀看民夫施工過程,又研究了一番完工路麵,發現堅如磬石,心中大為驚喜。
有此神器,便可鋪設新的馳道,貫通東西南北,無論軍民,都會因此而受益!
前麵一些官道上開始有巡查兵士。他們帶著一隻大黑犬,穿著極其另類的軍服,但看起來卻是那麽的精神、利索。
見得多了,就逐漸發現他們與大明本地人的不同,那就是頭發。
隻要是留得短髪,就必定是從“瀛洲”仙島過來的。
他們的精神麵貌也能明顯看出來與中原百姓不同,即便見到所謂的‘官員幹部’,也不會特意加上尊稱,更不會叩頭施禮。
濟南府的城門口隻有兩名站崗的士兵。
他們手握奇怪兵器,對過往的人視而不見,也不收取入門稅,就那樣直勾勾的盯著遠方,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個假人。
進了城門,三人還在告示欄上見到了蓋有“天子玉璽”的告文。
其中明確規定了跪禮的使用範圍,往後百姓們不僅見官不跪,平時就算見到皇帝也不需要跪拜!
孫傳庭已經震驚的麻木了,不明白這究竟是個什麽道理?
就連那天上飛來飛去的巨舟,都沒這些事關禮法的‘大事’更讓他在意。
難道朱皇帝就如此不在意天子的威儀嗎?
這時有個少年郎從遠處街道邁著輕快的步伐跑來,嘴裏喊著:“賣報~賣報啦~最新的《瀛洲日報》!
大明海軍明日出發前往爪哇島巴城,慰問巴城子民。屆時將開放戰艦公共區域,所有人都可持身份證登艦參觀!
今日報紙就有戰艦照片嘍~”
“賣報賣報~最新的瀛洲日報!第四批南洋糧食運抵青島港口,糧價繼續下跌,已與官方收購價持平......”
孫傳庭讓人攔住賣報少年,由於沒有新幣,隻好多付了一倍的銅錢,從他手中購得一份《瀛洲日報》。
第一版封麵除了報刊名,就是一幅非常顯眼的巨大畫作。那是一艘由鋼鐵建造的巨艦,人站在上麵顯得極為渺小。
此種繪製技法從未見過,畫的非常寫實,巨舟猶如浮在眼前。
隻是這些對他來說太過遙遠,他連續翻動,終於找到想要看的。
上麵已以連載的形式,記錄了建文帝逃亡海外後發生的一係列故事。
前麵的不知講了什麽,這篇剛好講到“護國公”陳近南的生平,在太子朱文奎十六歲那年將權利交接,奏請親政。
直到兩年後病逝被追封,演繹了一場君臣與師徒的典範。
孫傳庭看的熱淚縱橫,長歎一聲:“生平不識陳近南,縱稱英雄也枉然。”
兩名親衛卻體會不到他此時心情,他們都盯著首頁巨幅照片猛吞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