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那鹿來勢洶洶,折了一腿衝勢仍然了得,太子被鹿角掛到肩膀,當即滾落馬下,幸而他隨機應變,往馬腹下一滾,方才沒被鹿蹄踩中。
太子拚死救駕,自然要重賞,他問太子想要什麽賞賜,太子倒也不與他見外,一開口便要了他內藏庫中絕無僅有的至寶。
說這《蘭亭序》是他以命掙來的也不為過。
得了賞賜之後,太子果然也將這寶貝看得跟眼珠子似的,旁人別說染指,連看一眼他都要心疼。
如此珍愛之物,竟會拿去送人,皇帝不由沉吟,莫非是推托之詞?
他打量著兒子,試圖從他臉上找出點蛛絲馬跡。然而太子一臉坦蕩,又不似托辭。
皇帝忍不住想問問《蘭亭序》的新主人究竟是誰,但大庭廣眾之下,又不好問出口。
尉遲越轉向寧十一:「還請寧公子見諒,請稍待一兩日,等孤問過新主,立即派人去貴府通稟。」
寧十一神色淡然,一派寵辱不驚,隻是長揖至地道:「是小子無禮,令殿下為難。」
心中卻不太相信,他早已聽聞《蘭亭序》是太子心頭愛物,如此珍寶,怎會拿去賞人?
興許隻是對他心存芥蒂,故意當著群臣的麵砌詞推脫罷了,可既然有芥蒂,又為何點他為狀元?太子其人真是令人捉摸不透。
寧十一望著高踞上座的儲君,隻見頭戴白玉冠、身著紫金袍,腰間束著金玉起梁珠寶鈿帶,隻比他大了一歲,已有淵渟嶽峙的氣概。
比起形容枯槁、雙眼渾濁的皇帝,年輕的太子反倒更有君臨天下的威儀。
寧彥昭的目光落在太子的手上,正是這對白皙修長,宛如文士一般的手,卻能翻雲覆雨,隨心所欲地左右他的命運。
這雙手可以奪走他心宜的女子,也可以賜予他天下士子夢寐以求的青雲路。
寧彥昭心中有不甘,亦感其知遇之恩,最終化作心中一聲暗暗的歎息。
尉遲越卻無暇考慮他和寧十一之間的恩怨——他隻是發愁該怎麽和太子妃開口。
送出去的東西再要去借已經有些不成話,偏偏還是為了寧彥昭向她借,他不能不說緣由——寧彥昭大庭廣眾之下提出要一睹蘭亭真跡,這段「佳話」想必當天就能傳遍長安城,自然也瞞不過沈宜秋。
她本就對寧彥昭餘情未了,又鬧這麽一出,不知心中又會起什麽波瀾。
尉遲越掃了眼寧十一,越發覺得這張小白臉看著糟心,提什麽要求不好,偏偏是《蘭亭序》,莫非真有靈犀一說?
想到此處,他忙將思緒截斷,如今沈宜秋已是他的太子妃,穩穩當當在承恩殿裏坐著,一百頭靈犀來拉都沒用。
他稍覺寬慰,不過胸中還是堵著一團鬱氣,在宴席上不覺多飲了幾杯酒。
酒闌席散,尉遲越坐上迴東宮的馬車,他素來量淺,飲多了酒便犯暈,靠著車廂壁打了會兒瞌睡,下車時仍覺頭重腳輕。
到得承恩殿中,沈宜秋已經沐浴完畢,穿著寢衣靠在榻上,手裏還握著一卷書,雙目已經闔上,竟是不小心睡著了。
殿內燃著炭盆,與室外的冰天雪地如同兩個季節。
沈宜秋身上搭著一條薄薄的兔褐毯子,足衣和裙擺間露出一截玲瓏如玉的足踝。
尉遲越一眼望去,喉頭發緊,頭暈得越發厲害了。
這時候,沈宜秋聽到動靜醒轉過來,揉了揉眼睛,仍舊有些睡眼惺忪。
她站起身,趿著絲履迎上前來:「殿下可是飲了酒?」
尉遲越忙退開一步:「酒氣很重?」
沈宜秋一笑,腮邊現出淺淺的笑靨:「不重。」說罷便去替他解狐裘,又命宮人去煮醒酒湯。
尉遲越坐在榻上,遲疑了片刻,終於還是清了清嗓子道:「小丸,孤有件事與你相商。」
沈宜秋見他臉上微露赧色,不由納悶,抿抿唇道:「殿下吩咐便是。」
尉遲越道:「《蘭亭序》可否借我一用?」
沈宜秋一怔。
尉遲越覷著她臉上的神色,接著道:「今日聖人在麟德殿饗宴新科進士,席間寧十一應詔賦詩,聖心大悅,意欲厚賞,讓他自己提,寧十一要借《蘭亭序》真跡一觀。」
他頓了頓道:「孤並未應下,你若是不願借,孤便叫人迴絕。」
沈宜秋微啟雙唇,半晌沒發出聲音,好容易迴過神來:「殿下的意思是,妾這裏的《蘭亭序》是真跡?」
尉遲越不由一挑眉:「莫非你一直以為孤送你的是贗品?」
他深吸了一口氣:「禮單上不是白紙黑字寫著?」
沈宜秋道:「禮單足有好幾卷,妾不曾看完。」
尉遲越叫她噎得不輕,不成想沈宜秋比他還憤慨,睜大眼睛,一臉難以置信:「那可是《蘭亭序》啊,殿下怎麽隨便拿來賞人?」
尉遲越氣得肝疼,他是隨便賞人?《蘭亭序》是他心頭肉,他剜出來給她,到了她嘴裏就成了隨便賞人。
莫非重活一世,這女子換了一副鐵鑄的心腸?
但死要麵子活受罪的太子殿下自然不會這麽說,他隻輕描淡寫地哼了一聲:「不過是一軸書卷,孤願意送誰便送誰。」
若是沒有上輩子的經曆,沈宜秋說不定真信了,但這《蘭亭序》可是何婉蕙都求而不得的東西,她狐疑地看著太子,莫非重活一世,他被豬油蒙了心?
不過此刻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沈宜秋拎著裙擺快步跑到牆邊的螺鈿紫檀木櫥前,打開櫥上的小金鎖,打開櫥門,小心翼翼地取出裝《蘭亭序》的木函放到書案上,將燈燭、墨池移開八丈遠,這才凝神屏息打開蓋子。
她一想到自己無數次隨意將這寶貝攤在案上,對著摹寫,或是一邊飲茶、吃菓子一邊揣摩筆意,便覺頭皮一陣陣發麻——好多次尉遲越就在旁邊看著,竟然忍得住一聲不吭。
太子拚死救駕,自然要重賞,他問太子想要什麽賞賜,太子倒也不與他見外,一開口便要了他內藏庫中絕無僅有的至寶。
說這《蘭亭序》是他以命掙來的也不為過。
得了賞賜之後,太子果然也將這寶貝看得跟眼珠子似的,旁人別說染指,連看一眼他都要心疼。
如此珍愛之物,竟會拿去送人,皇帝不由沉吟,莫非是推托之詞?
他打量著兒子,試圖從他臉上找出點蛛絲馬跡。然而太子一臉坦蕩,又不似托辭。
皇帝忍不住想問問《蘭亭序》的新主人究竟是誰,但大庭廣眾之下,又不好問出口。
尉遲越轉向寧十一:「還請寧公子見諒,請稍待一兩日,等孤問過新主,立即派人去貴府通稟。」
寧十一神色淡然,一派寵辱不驚,隻是長揖至地道:「是小子無禮,令殿下為難。」
心中卻不太相信,他早已聽聞《蘭亭序》是太子心頭愛物,如此珍寶,怎會拿去賞人?
興許隻是對他心存芥蒂,故意當著群臣的麵砌詞推脫罷了,可既然有芥蒂,又為何點他為狀元?太子其人真是令人捉摸不透。
寧十一望著高踞上座的儲君,隻見頭戴白玉冠、身著紫金袍,腰間束著金玉起梁珠寶鈿帶,隻比他大了一歲,已有淵渟嶽峙的氣概。
比起形容枯槁、雙眼渾濁的皇帝,年輕的太子反倒更有君臨天下的威儀。
寧彥昭的目光落在太子的手上,正是這對白皙修長,宛如文士一般的手,卻能翻雲覆雨,隨心所欲地左右他的命運。
這雙手可以奪走他心宜的女子,也可以賜予他天下士子夢寐以求的青雲路。
寧彥昭心中有不甘,亦感其知遇之恩,最終化作心中一聲暗暗的歎息。
尉遲越卻無暇考慮他和寧十一之間的恩怨——他隻是發愁該怎麽和太子妃開口。
送出去的東西再要去借已經有些不成話,偏偏還是為了寧彥昭向她借,他不能不說緣由——寧彥昭大庭廣眾之下提出要一睹蘭亭真跡,這段「佳話」想必當天就能傳遍長安城,自然也瞞不過沈宜秋。
她本就對寧彥昭餘情未了,又鬧這麽一出,不知心中又會起什麽波瀾。
尉遲越掃了眼寧十一,越發覺得這張小白臉看著糟心,提什麽要求不好,偏偏是《蘭亭序》,莫非真有靈犀一說?
想到此處,他忙將思緒截斷,如今沈宜秋已是他的太子妃,穩穩當當在承恩殿裏坐著,一百頭靈犀來拉都沒用。
他稍覺寬慰,不過胸中還是堵著一團鬱氣,在宴席上不覺多飲了幾杯酒。
酒闌席散,尉遲越坐上迴東宮的馬車,他素來量淺,飲多了酒便犯暈,靠著車廂壁打了會兒瞌睡,下車時仍覺頭重腳輕。
到得承恩殿中,沈宜秋已經沐浴完畢,穿著寢衣靠在榻上,手裏還握著一卷書,雙目已經闔上,竟是不小心睡著了。
殿內燃著炭盆,與室外的冰天雪地如同兩個季節。
沈宜秋身上搭著一條薄薄的兔褐毯子,足衣和裙擺間露出一截玲瓏如玉的足踝。
尉遲越一眼望去,喉頭發緊,頭暈得越發厲害了。
這時候,沈宜秋聽到動靜醒轉過來,揉了揉眼睛,仍舊有些睡眼惺忪。
她站起身,趿著絲履迎上前來:「殿下可是飲了酒?」
尉遲越忙退開一步:「酒氣很重?」
沈宜秋一笑,腮邊現出淺淺的笑靨:「不重。」說罷便去替他解狐裘,又命宮人去煮醒酒湯。
尉遲越坐在榻上,遲疑了片刻,終於還是清了清嗓子道:「小丸,孤有件事與你相商。」
沈宜秋見他臉上微露赧色,不由納悶,抿抿唇道:「殿下吩咐便是。」
尉遲越道:「《蘭亭序》可否借我一用?」
沈宜秋一怔。
尉遲越覷著她臉上的神色,接著道:「今日聖人在麟德殿饗宴新科進士,席間寧十一應詔賦詩,聖心大悅,意欲厚賞,讓他自己提,寧十一要借《蘭亭序》真跡一觀。」
他頓了頓道:「孤並未應下,你若是不願借,孤便叫人迴絕。」
沈宜秋微啟雙唇,半晌沒發出聲音,好容易迴過神來:「殿下的意思是,妾這裏的《蘭亭序》是真跡?」
尉遲越不由一挑眉:「莫非你一直以為孤送你的是贗品?」
他深吸了一口氣:「禮單上不是白紙黑字寫著?」
沈宜秋道:「禮單足有好幾卷,妾不曾看完。」
尉遲越叫她噎得不輕,不成想沈宜秋比他還憤慨,睜大眼睛,一臉難以置信:「那可是《蘭亭序》啊,殿下怎麽隨便拿來賞人?」
尉遲越氣得肝疼,他是隨便賞人?《蘭亭序》是他心頭肉,他剜出來給她,到了她嘴裏就成了隨便賞人。
莫非重活一世,這女子換了一副鐵鑄的心腸?
但死要麵子活受罪的太子殿下自然不會這麽說,他隻輕描淡寫地哼了一聲:「不過是一軸書卷,孤願意送誰便送誰。」
若是沒有上輩子的經曆,沈宜秋說不定真信了,但這《蘭亭序》可是何婉蕙都求而不得的東西,她狐疑地看著太子,莫非重活一世,他被豬油蒙了心?
不過此刻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沈宜秋拎著裙擺快步跑到牆邊的螺鈿紫檀木櫥前,打開櫥上的小金鎖,打開櫥門,小心翼翼地取出裝《蘭亭序》的木函放到書案上,將燈燭、墨池移開八丈遠,這才凝神屏息打開蓋子。
她一想到自己無數次隨意將這寶貝攤在案上,對著摹寫,或是一邊飲茶、吃菓子一邊揣摩筆意,便覺頭皮一陣陣發麻——好多次尉遲越就在旁邊看著,竟然忍得住一聲不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