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乘車到得東宮門口,尉遲越命輿人停下,自己下了車,走到太子妃的厭翟車前,撩開車帷道:「你先迴宮,孤還有些政務要處理,需前往太極宮一趟。」
沈宜秋一怔,尉遲越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他想去哪兒便去哪兒,為何要向她交代行蹤?
且他臉色雖鬱鬱,卻並無惱怒之意。沈宜秋有些拿不準了,她按捺住心中的驚疑,平靜淡然地行個禮:「妾恭送殿下。」
禮數周到,可他們既成夫妻,如此未免生分疏離,尉遲越臉上鬱色更重。
沈宜秋心裏一鬆,果然還是惱的。不過他素來以國事為重,有政務要處理,自然會將私怨放一放。
這麽一想,她便將那點不安拋諸腦後了。
與太子妃道別後,尉遲越徑直前往太極宮殿的安仁殿——此處是他日常處理政事的地方,離三省六部官廨、翰林院及政事堂都不遠,召見朝臣議政也方便。
前幾日他忙於大婚的齋醮、典儀,分身乏術,朝政難以兼顧,積壓了許多奏報要過目,還要召宰相們議一議山東旱、蝗災情。
到得殿中,積壓的奏表已分門別類放好。尉遲越先吩咐內侍去召朝臣來議政,自己先將山東來的奏報快速瀏覽了一遍。
重活一世,並非所有事都與上輩子相同,譬如今夏的大旱和蝗災,便是上輩子未曾有的。
不過大燕幅員遼闊,水旱災害時有發生,也不足為怪。
隻是他如今以儲君之身監國,大事還需他阿耶首肯,他當了六年皇帝,再迴頭做太子,難免有處處掣肘之感。
他皺了皺眉,隨手撈起一分奏疏,卻是將作監呈上來的萬年宮輿圖,心裏越發煩躁了。
皇帝嫌終南山的翠微宮又小又舊,要重修前朝的仁壽宮,改稱萬年宮,當作避暑行宮。
今上不管事,但知道伸手要錢,上下嘴皮子一碰,戶部和太府寺的錢便流水似地嘩嘩往外淌。
正煩心著,朝臣們陸陸續續到了,一番見禮後,眾人坐定。
尉遲越往群臣中掃了一眼,沒見盧思茂,詫異道:「盧公何在?」
戶部侍郎郭平微露難色:「迴稟殿下,盧公昨夜不慎閃了腰……」
尉遲越心道老胳膊老腿的跳胡旋舞,這下可好了。
又掃一眼,發現禦史中丞周宣也不知去向,這迴不用他問,郭平主動道:「周禦史昨夜多飲了幾杯……」
尉遲越一聽便知道了,這是「會須一飲三百杯」的後遺症。
再一看群臣或多或少都有些臉皮浮腫、神思恍惚,臉色不由一沉。
群臣紛紛暗暗叫屈,誰都以為太子憋到十八才娶媳婦,如今新婚燕爾、夫婦綢繆,少說也得三日不能理政,故此昨夜筵席上都盡情歡歌暢飲。
誰知道小年輕龍精虎猛,第二日便召他們議政,真是猝不及防。
臣僚們紛紛道:「太子殿下心懷萬民,大婚翌日便忙於朝政,仆等欽佩之至。」欽佩是欽佩,也不知皇嗣有沒有著落了。
尉遲越疲憊不堪,捏了捏眉心,開門見山道:「山東諸州大旱,今歲必定欠收,須得未雨綢繆,不知諸公有何高見?」
長安城人口繁庶,京郊土地大多成了權貴的莊園,糧食供應需要仰仗山東諸州,如今山東大旱,長安就有斷糧的危險。
群臣開始七嘴八舌,有說按往年的成例,將朝廷並百官遷去洛陽,度過糧荒再遷迴來,有說疏浚漕路,從江南運糧。
尉遲越聽他們爭了半晌,也沒有什麽萬全之策,他隻得道:「遷往洛陽勞民傷財,疏浚漕路非一日之功,不能解燃眉之急。依孤之見,河東諸州連歲豐稔,穀賤傷農,不如出含嘉倉中糧食,運至京都,再於河東諸州行和糴之法。」
所謂和糴,便是要朝廷出錢帛,從農戶手中買餘糧。
戶部侍郎一聽便開始哭窮,有人提議增收稅賦,尉遲越一口否決:「稅賦繁重,民戶已無擔石之儲,隻可減,不可增。山東諸州至少給複一年。」
戶部侍郎繼續哭窮,又要買糧,山東又要免稅一年,還要給皇帝造離宮,他又不是耍百戲的,能憑空變出錢來麽?
尉遲越也知道戶部的難處,沉吟片刻道:「玉華離宮之事,孤去與聖人商量,再從東宮內庫中出帛五十萬端,以解燃眉之急。」
太子從自己囊中掏錢,眾臣自然稱頌不止。
尉遲越哪裏有心思聽他們歌功頌德,才娶了媳婦,家裏就快揭不開鍋了,過幾日把賬冊拿給她,都不知道要如何交代。
不過他還是一臉端肅,冠冕堂皇道:「孤受萬民給養,這是分所應當。」
眾臣都道太子殿下賢德。
尉遲越不經意瞥了一眼簾外,隻見有宮人在廊下點燈,他這才發現天色已向晚,再一看更漏,已近戌時,心道糟糕,一忙起來便忘了時辰,也沒遣個黃門去東宮說一聲。
沈氏多半還在等他迴去用夕食,她那麽能吃,想必這會兒已經很餓了。
尉遲越匆匆與群臣道了聲失陪,也不耐煩乘輿,叫內侍牽了匹馬來,便翻身上馬,急急忙忙往迴趕。
還好太極宮離東宮近,他的馬又快,片刻便到了長壽院。
尉遲越大步流星地走進院中,便見幾個典膳所的宮人捧著食案、提著食盒、端著殘羹冷炙,從屋裏魚貫而出。
他不由怔立當地,原來太子妃並未等他用夕食,甚至都沒有遣人來問一聲。
微涼的晚風灌滿他的袍袖,吹入他的衣襟,令他心口發涼。
宮人見了他紛紛行禮問安,他心不在焉地點點頭,這時才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從蓬萊宮中迴來,錯過了午膳,一直到此時粒米未進,已經饑腸轆轆。
他正要折返迴去,便見沈宜秋從迴廊後側繞出來。
沈宜秋一怔,尉遲越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他想去哪兒便去哪兒,為何要向她交代行蹤?
且他臉色雖鬱鬱,卻並無惱怒之意。沈宜秋有些拿不準了,她按捺住心中的驚疑,平靜淡然地行個禮:「妾恭送殿下。」
禮數周到,可他們既成夫妻,如此未免生分疏離,尉遲越臉上鬱色更重。
沈宜秋心裏一鬆,果然還是惱的。不過他素來以國事為重,有政務要處理,自然會將私怨放一放。
這麽一想,她便將那點不安拋諸腦後了。
與太子妃道別後,尉遲越徑直前往太極宮殿的安仁殿——此處是他日常處理政事的地方,離三省六部官廨、翰林院及政事堂都不遠,召見朝臣議政也方便。
前幾日他忙於大婚的齋醮、典儀,分身乏術,朝政難以兼顧,積壓了許多奏報要過目,還要召宰相們議一議山東旱、蝗災情。
到得殿中,積壓的奏表已分門別類放好。尉遲越先吩咐內侍去召朝臣來議政,自己先將山東來的奏報快速瀏覽了一遍。
重活一世,並非所有事都與上輩子相同,譬如今夏的大旱和蝗災,便是上輩子未曾有的。
不過大燕幅員遼闊,水旱災害時有發生,也不足為怪。
隻是他如今以儲君之身監國,大事還需他阿耶首肯,他當了六年皇帝,再迴頭做太子,難免有處處掣肘之感。
他皺了皺眉,隨手撈起一分奏疏,卻是將作監呈上來的萬年宮輿圖,心裏越發煩躁了。
皇帝嫌終南山的翠微宮又小又舊,要重修前朝的仁壽宮,改稱萬年宮,當作避暑行宮。
今上不管事,但知道伸手要錢,上下嘴皮子一碰,戶部和太府寺的錢便流水似地嘩嘩往外淌。
正煩心著,朝臣們陸陸續續到了,一番見禮後,眾人坐定。
尉遲越往群臣中掃了一眼,沒見盧思茂,詫異道:「盧公何在?」
戶部侍郎郭平微露難色:「迴稟殿下,盧公昨夜不慎閃了腰……」
尉遲越心道老胳膊老腿的跳胡旋舞,這下可好了。
又掃一眼,發現禦史中丞周宣也不知去向,這迴不用他問,郭平主動道:「周禦史昨夜多飲了幾杯……」
尉遲越一聽便知道了,這是「會須一飲三百杯」的後遺症。
再一看群臣或多或少都有些臉皮浮腫、神思恍惚,臉色不由一沉。
群臣紛紛暗暗叫屈,誰都以為太子憋到十八才娶媳婦,如今新婚燕爾、夫婦綢繆,少說也得三日不能理政,故此昨夜筵席上都盡情歡歌暢飲。
誰知道小年輕龍精虎猛,第二日便召他們議政,真是猝不及防。
臣僚們紛紛道:「太子殿下心懷萬民,大婚翌日便忙於朝政,仆等欽佩之至。」欽佩是欽佩,也不知皇嗣有沒有著落了。
尉遲越疲憊不堪,捏了捏眉心,開門見山道:「山東諸州大旱,今歲必定欠收,須得未雨綢繆,不知諸公有何高見?」
長安城人口繁庶,京郊土地大多成了權貴的莊園,糧食供應需要仰仗山東諸州,如今山東大旱,長安就有斷糧的危險。
群臣開始七嘴八舌,有說按往年的成例,將朝廷並百官遷去洛陽,度過糧荒再遷迴來,有說疏浚漕路,從江南運糧。
尉遲越聽他們爭了半晌,也沒有什麽萬全之策,他隻得道:「遷往洛陽勞民傷財,疏浚漕路非一日之功,不能解燃眉之急。依孤之見,河東諸州連歲豐稔,穀賤傷農,不如出含嘉倉中糧食,運至京都,再於河東諸州行和糴之法。」
所謂和糴,便是要朝廷出錢帛,從農戶手中買餘糧。
戶部侍郎一聽便開始哭窮,有人提議增收稅賦,尉遲越一口否決:「稅賦繁重,民戶已無擔石之儲,隻可減,不可增。山東諸州至少給複一年。」
戶部侍郎繼續哭窮,又要買糧,山東又要免稅一年,還要給皇帝造離宮,他又不是耍百戲的,能憑空變出錢來麽?
尉遲越也知道戶部的難處,沉吟片刻道:「玉華離宮之事,孤去與聖人商量,再從東宮內庫中出帛五十萬端,以解燃眉之急。」
太子從自己囊中掏錢,眾臣自然稱頌不止。
尉遲越哪裏有心思聽他們歌功頌德,才娶了媳婦,家裏就快揭不開鍋了,過幾日把賬冊拿給她,都不知道要如何交代。
不過他還是一臉端肅,冠冕堂皇道:「孤受萬民給養,這是分所應當。」
眾臣都道太子殿下賢德。
尉遲越不經意瞥了一眼簾外,隻見有宮人在廊下點燈,他這才發現天色已向晚,再一看更漏,已近戌時,心道糟糕,一忙起來便忘了時辰,也沒遣個黃門去東宮說一聲。
沈氏多半還在等他迴去用夕食,她那麽能吃,想必這會兒已經很餓了。
尉遲越匆匆與群臣道了聲失陪,也不耐煩乘輿,叫內侍牽了匹馬來,便翻身上馬,急急忙忙往迴趕。
還好太極宮離東宮近,他的馬又快,片刻便到了長壽院。
尉遲越大步流星地走進院中,便見幾個典膳所的宮人捧著食案、提著食盒、端著殘羹冷炙,從屋裏魚貫而出。
他不由怔立當地,原來太子妃並未等他用夕食,甚至都沒有遣人來問一聲。
微涼的晚風灌滿他的袍袖,吹入他的衣襟,令他心口發涼。
宮人見了他紛紛行禮問安,他心不在焉地點點頭,這時才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從蓬萊宮中迴來,錯過了午膳,一直到此時粒米未進,已經饑腸轆轆。
他正要折返迴去,便見沈宜秋從迴廊後側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