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最重臉麵,沈老夫人再不甘心,也做不出背信毀諾之事。
這日早晨,沈宜秋去青槐院給祖母請安。
正與一眾堂兄弟、堂姊妹垂手立於後堂中,昏昏欲睡地聽祖母訓誡,忽聽門簾嘩啦一聲響,一道暖金色的晨光斜斜地照進昏暗的堂中,眾人精神一振。
沈老夫人打住話頭,朝門口望去,卻是她院裏的海棠。
這婢子一向穩重,如今臉上卻有張皇之色。
沈老夫人擰眉,冷聲道:「出了何事?至於如此冒失?」
海棠穩穩氣息,聲音仍舊有些顫抖:「迴老夫人的話,宮裏來了幾位中官……」
一聽這話,眾人齊刷刷地望向沈三娘,她跟著沈老夫人赴花宴的事,闔府上下無人不知。
便是一開始不清楚的,日日見她穿著宮錦宮緞裁的衣裳招搖過市,也都知道長房三娘子得了皇後與太子的青眼,將要飛黃騰達了。
這會兒一聽說宮裏來人,自然都以為是為著三娘子來的。
沈三娘一張粉麵飛起紅霞,低垂著頭,卻伸手扶了扶鬢邊一對鈿頭金釵——自打從芙蓉園迴來,她這對釵子便似長在頭上,一日也摘不下來。
沈老夫人和沈宜秋卻想深了一層。
天家行事,最講究個穩妥體麵,若是皇後有意讓沈三娘入東宮,必先宣召沈老夫人,先透個風,確保沒什麽變故,然後再降旨賜婚,斷不會突然上門傳旨。
沈老夫人道:「中貴人現下何在?」
海棠道:「大郎君已將他們迎入正堂,說請老夫人和七娘子前去接詔。」
此言一出,旁人還來不及說什麽,沈三娘失聲道:「什麽?七娘?是不是弄錯了?」
滿室的小郎君小娘子麵麵相覷,小聲議論起來,堂中頓時一片嗡嗡的竊竊私語聲。
沈四娘和沈八娘交頭接耳,一臉幸災樂禍,近來三堂姊已成了他們最嫌惡之人,連沈宜秋都要靠邊站。
沈老夫人重重地咳了一聲,孫輩們立即噤聲。
沈三娘臉漲得通紅,不敢再吱聲,一雙眼睛卻緊緊盯著沈宜秋,活似她七堂妹欠了她五百貫錢。
沈宜秋比她更莫名其妙,這與她有何相幹?
她心中困惑,麵上卻不顯,橫豎不可能下詔賜婚,她也不曾作奸犯科,倒也沒什麽好怕的。
沈老夫人吩咐道:「七娘速去更衣。」
沈宜秋道聲是,行過禮退了出去。
堂中眾人的目光也跟著追了過去,豔羨者有之,玩味者有之,嫉妒者更有之。
沈老夫人把孫輩們的神情看在眼裏,暗自搖頭,大抵一家一姓也有氣數,盛衰榮辱都是上天注定的。
有時看著這些兒孫,她便覺得自己是逆勢而行,妄圖力挽狂瀾,實在是徒勞無益之事。
大約三郎已將沈家最後一絲精氣耗盡,餘下這些便都是庸質陋材。
沈宜秋迴房換了一身見客穿的綾羅衣裳,又叫湘娥替她重新梳了發髻,簪上一對滿池嬌荷葉金簪,這才去青槐院與祖母會合,一同往前院去了。
到得正堂,隻見簾幕高卷,堂中坐著兩個中年黃門,她大伯沈景逸陪於末座。
兩個黃門中,一個是沈宜秋前世的老熟人,尉遲越身邊的大黃門來逢春,另一個年紀稍長,略有些麵善,看服色是四品宦官,當是皇帝的人。
沈宜秋觀兩人神色和煦,再看來人身份,便猜到是封賞的旨意,特特將她一個閨中小娘子叫來,定是因她父親的緣故。
她心念電轉,便知是由最近的河西大捷而起。
知道了原因,她放下心來,斂衽行禮:「小女子見過兩位中官。」
兩個黃門也在打量這位國士之後。
在宮中當差,他們自是見慣了富貴,也看多了絕色,但眼前這個少女的容色仍叫他們大為驚詫。
單是那柔細白膩,仿佛漾著水光的肌膚,便已羨煞六宮粉黛;鴉羽般的黑發在日光下微微泛青,更是丹青難摹的顏色。
五官再是尋常,有這雪膚黑發也就是難得一見的美人了,偏偏沈七娘的五官生得比膚發更出色。
尤其是那一雙顧盼生輝的鳳目,眼尾深長微挑,眼神也似藏了鉤子,叫人不敢細瞧。
來逢春暗自思忖,都說郭賢妃年輕時容貌冠絕六宮,其女甥郭九娘是京都第一美人,依他看來,比眼前這少女卻都差得遠了。
也就是沈家自重身份,將女兒藏在深閨,否則郭九娘這第一美怕要退位讓賢。
難得這小娘子生得光豔照人,卻又態度天然,沒有半分扭捏之氣。
來逢春心道,這才真個叫做秋水為神玉為骨。
兩個黃門看得有些發怔,好在他們還記得自己肩負重任。
那陌生中官站起身,清了清嗓子道:「請諸位接詔。」
沈老夫人、沈宜秋和沈大郎齊齊跪下。
那黃門展開詔書,朗聲念道:「《贈沈景玄諡爵詔》。沈景玄鼎足高門,天功世胄。才學著世,任兼文武。鎮守邊要,馭控遐荒。懷忠抱義,輕生殉國。宜從褒飾,以慰泉壤。可追贈上開府臨河縣侯,諡忠靖。特賜其母與其女各大練兩百匹,彩緞百端,京畿良田二十頃,餘者稱是。」
沈老夫人大喜,忙領著長子和孫女拜謝聖恩。
沈大郎方才聽著黃門宣讀詔書,心若擂鼓,血液幾近沸騰,期盼著輪到自己,可惜直至那中官收起詔書,也沒提他半個字。
眼見沈宜秋一個女兒家得了這麽多賞賜,他卻什麽也沒落著,不禁由喜轉怒。
母親也就罷了,沈七娘眼看著要出嫁,這些財帛田地不都成了外人的!
他身為沈家嫡長,如今隻在太常寺領個從六品的閑職,皇帝封一個死人,賞兩個婦人,卻吝於賜他一官半職,倒不如沒有這封賞。
這日早晨,沈宜秋去青槐院給祖母請安。
正與一眾堂兄弟、堂姊妹垂手立於後堂中,昏昏欲睡地聽祖母訓誡,忽聽門簾嘩啦一聲響,一道暖金色的晨光斜斜地照進昏暗的堂中,眾人精神一振。
沈老夫人打住話頭,朝門口望去,卻是她院裏的海棠。
這婢子一向穩重,如今臉上卻有張皇之色。
沈老夫人擰眉,冷聲道:「出了何事?至於如此冒失?」
海棠穩穩氣息,聲音仍舊有些顫抖:「迴老夫人的話,宮裏來了幾位中官……」
一聽這話,眾人齊刷刷地望向沈三娘,她跟著沈老夫人赴花宴的事,闔府上下無人不知。
便是一開始不清楚的,日日見她穿著宮錦宮緞裁的衣裳招搖過市,也都知道長房三娘子得了皇後與太子的青眼,將要飛黃騰達了。
這會兒一聽說宮裏來人,自然都以為是為著三娘子來的。
沈三娘一張粉麵飛起紅霞,低垂著頭,卻伸手扶了扶鬢邊一對鈿頭金釵——自打從芙蓉園迴來,她這對釵子便似長在頭上,一日也摘不下來。
沈老夫人和沈宜秋卻想深了一層。
天家行事,最講究個穩妥體麵,若是皇後有意讓沈三娘入東宮,必先宣召沈老夫人,先透個風,確保沒什麽變故,然後再降旨賜婚,斷不會突然上門傳旨。
沈老夫人道:「中貴人現下何在?」
海棠道:「大郎君已將他們迎入正堂,說請老夫人和七娘子前去接詔。」
此言一出,旁人還來不及說什麽,沈三娘失聲道:「什麽?七娘?是不是弄錯了?」
滿室的小郎君小娘子麵麵相覷,小聲議論起來,堂中頓時一片嗡嗡的竊竊私語聲。
沈四娘和沈八娘交頭接耳,一臉幸災樂禍,近來三堂姊已成了他們最嫌惡之人,連沈宜秋都要靠邊站。
沈老夫人重重地咳了一聲,孫輩們立即噤聲。
沈三娘臉漲得通紅,不敢再吱聲,一雙眼睛卻緊緊盯著沈宜秋,活似她七堂妹欠了她五百貫錢。
沈宜秋比她更莫名其妙,這與她有何相幹?
她心中困惑,麵上卻不顯,橫豎不可能下詔賜婚,她也不曾作奸犯科,倒也沒什麽好怕的。
沈老夫人吩咐道:「七娘速去更衣。」
沈宜秋道聲是,行過禮退了出去。
堂中眾人的目光也跟著追了過去,豔羨者有之,玩味者有之,嫉妒者更有之。
沈老夫人把孫輩們的神情看在眼裏,暗自搖頭,大抵一家一姓也有氣數,盛衰榮辱都是上天注定的。
有時看著這些兒孫,她便覺得自己是逆勢而行,妄圖力挽狂瀾,實在是徒勞無益之事。
大約三郎已將沈家最後一絲精氣耗盡,餘下這些便都是庸質陋材。
沈宜秋迴房換了一身見客穿的綾羅衣裳,又叫湘娥替她重新梳了發髻,簪上一對滿池嬌荷葉金簪,這才去青槐院與祖母會合,一同往前院去了。
到得正堂,隻見簾幕高卷,堂中坐著兩個中年黃門,她大伯沈景逸陪於末座。
兩個黃門中,一個是沈宜秋前世的老熟人,尉遲越身邊的大黃門來逢春,另一個年紀稍長,略有些麵善,看服色是四品宦官,當是皇帝的人。
沈宜秋觀兩人神色和煦,再看來人身份,便猜到是封賞的旨意,特特將她一個閨中小娘子叫來,定是因她父親的緣故。
她心念電轉,便知是由最近的河西大捷而起。
知道了原因,她放下心來,斂衽行禮:「小女子見過兩位中官。」
兩個黃門也在打量這位國士之後。
在宮中當差,他們自是見慣了富貴,也看多了絕色,但眼前這個少女的容色仍叫他們大為驚詫。
單是那柔細白膩,仿佛漾著水光的肌膚,便已羨煞六宮粉黛;鴉羽般的黑發在日光下微微泛青,更是丹青難摹的顏色。
五官再是尋常,有這雪膚黑發也就是難得一見的美人了,偏偏沈七娘的五官生得比膚發更出色。
尤其是那一雙顧盼生輝的鳳目,眼尾深長微挑,眼神也似藏了鉤子,叫人不敢細瞧。
來逢春暗自思忖,都說郭賢妃年輕時容貌冠絕六宮,其女甥郭九娘是京都第一美人,依他看來,比眼前這少女卻都差得遠了。
也就是沈家自重身份,將女兒藏在深閨,否則郭九娘這第一美怕要退位讓賢。
難得這小娘子生得光豔照人,卻又態度天然,沒有半分扭捏之氣。
來逢春心道,這才真個叫做秋水為神玉為骨。
兩個黃門看得有些發怔,好在他們還記得自己肩負重任。
那陌生中官站起身,清了清嗓子道:「請諸位接詔。」
沈老夫人、沈宜秋和沈大郎齊齊跪下。
那黃門展開詔書,朗聲念道:「《贈沈景玄諡爵詔》。沈景玄鼎足高門,天功世胄。才學著世,任兼文武。鎮守邊要,馭控遐荒。懷忠抱義,輕生殉國。宜從褒飾,以慰泉壤。可追贈上開府臨河縣侯,諡忠靖。特賜其母與其女各大練兩百匹,彩緞百端,京畿良田二十頃,餘者稱是。」
沈老夫人大喜,忙領著長子和孫女拜謝聖恩。
沈大郎方才聽著黃門宣讀詔書,心若擂鼓,血液幾近沸騰,期盼著輪到自己,可惜直至那中官收起詔書,也沒提他半個字。
眼見沈宜秋一個女兒家得了這麽多賞賜,他卻什麽也沒落著,不禁由喜轉怒。
母親也就罷了,沈七娘眼看著要出嫁,這些財帛田地不都成了外人的!
他身為沈家嫡長,如今隻在太常寺領個從六品的閑職,皇帝封一個死人,賞兩個婦人,卻吝於賜他一官半職,倒不如沒有這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