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頷首,「新學勢在必行,朕決定廣納賢才。西洋語也務必要學出個樣子,以便了解敵情,咱們的人最好也能去他們的皇宮看看,不能總是聽傳教士說。」
弘昀眼中有蠢蠢欲動,「孫兒想去。」
「你少胡來,好好的替朕將這新學理順。」
「是。」弘昀笑道。
新學雖說要開設了,但是地址也要選上一陣子,等到徹底建好,要等到一二年以後了。
就在弘昀為電力學編寫教材並努力與胤祿和黃履莊實驗的時候,西北忽然傳來戰事。
策妄阿拉布坦襲擊哈密,其來勢洶洶,大有西進青海藏地的意圖,康熙聞此,隻皺眉一瞬,便露出幾分神采來。
太子被廢以後,朝中為了立儲沒有一日安寧,老八咄咄逼人,為名分奔走,大臣們或者請求復立太子,其餘諸子也暗流湧動,雖不至於像老八那麽明顯,但也時常露出野心來,太子那裏也不曾真正安分。
除了新學常有喜訊能叫他高興,他已能察覺出精力的不濟,此刻聽到戰事打響,他覺得找到了自己擅長的地方,立刻在朝堂宣布要再次上戰場親征。
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極力反對。
皇帝已經六十多了,如何能再上戰場,諸位王公,兵部殷特布,大學士溫達、張玉書等人紛紛陳奏不可,一則戰事還沒有要緊的需要皇上親自上戰場的時候,其次,皇上已不是年輕時候了。
康熙鬱悶不已,聽完朝堂眾人的勸說和舉薦後,沒有徹底死心。
傳旨西部駐守官兵,務必警惕,同時警戒青海官兵,務必防備,然而不過幾日青海那裏傳來不好的消息,策妄阿拉布坦侵襲青海。
十四急匆匆趕到幹清宮裏,跪在康熙麵前,「汗阿瑪,邊地烽煙已起,兒臣願意領兵前線。」
康熙目中有欣賞之色,「此事幹係重大,你不曾像你幾個兄長們那樣上過戰場……」
「難道汗阿瑪這些教給兒子的還不夠多嗎,就算去做個督戰的,兒子也願意。」
康熙心中起了幾分意氣,親自將他扶了起來,打量著他,眼中有幾分滿意之色,「既然你有這樣的誌氣,朕成全你。」
但是這場戰役,他還是想要親自指揮。
康熙次日宣布封十四為撫遠將軍,督戰西北。
弘昇已經到了相應的年歲,自從前年從宮裏搬出以後,他也開始當差,所以這次特意請求上戰場,康熙同意了。
這迴同去的除了弘昇之外還有一些王公子弟,他們也是想跟著十四阿哥搏個功勞,比如延信,傅爾丹等等。
弘昀在聽說了這事兒的以後,隔日也請求一同去前線。
康熙擰眉斥道:「你年紀還不到,去了能做什麽?」
弘昀眼中亮晶晶的,道:「孫兒可是改良火器的人,如果不能親眼看到火炮的使用又如何能改進。這迴也是檢驗孫兒那些藥的時候,戰場上難免有傷亡,這些藥可以避免傷口感染,有助於恢復,不在殘酷的環境中使用,如何能夠推廣開來。
孫兒能幫上十四叔,也想去瞧瞧曾經叫皇瑪法打得龜縮一處的厄魯特。」
康熙眼中有欣賞,但是還是不同意。
弘昀鄭重俯首道:「還請皇瑪法應允,孫兒請求太醫跟隨,一同前去相助。」
「你年紀太小,你阿瑪也不會放心,你目下要管的事是新學。」新學如今叫康熙極滿意,別看弘昀年紀小,但是在新學中的威望極高,一點都不亞於編書的胤祉。
而且他既聰慧又貼心,在政事上頗機敏,是他十分看好的孩子,這些年因為皇子奪位鬧得他心中不舒坦,弘昀率先察覺他身體的不適,時常侍奉左右,令他頗為安慰。
弘昀執拗,抿唇道,「溫室中養不出雄獅虎豹,孫兒不想當個燕雀!若上戰場,孫兒可以幫忙押送糧草,準備醫藥,救治傷員,還請皇瑪法下令讓孫兒能盡一分力。孫兒是以雍親王世子的身份請求隨軍的。」
「你!」康熙想到當初封他為世子時,前來陳說,說他之上有嫡兄,兄長學識淵博,讀書奮進,風度藹然,是他所不能及,他請辭世子之外。
聖旨已下,豈能由他推辭,弘暉當然很好,但比之弘昀差了許多,眾人皆以為弘昀將精力放在西洋學上,對儒學不甚精通,但他看得清楚。
有弘皙的時候,他顯得愚鈍憨然,實際他記憶超群,孜孜不倦,想他年少時也長於記憶,日有所誦,字字成誦,弘昀像另一個他。
一個在六七歲就叫傅敏講授史記的孩子,怎麽可能是庸碌之輩,何況他身邊還有胤祿這雙眼睛在。
老四的爵位尚且是他給的,世子之位如何不能封。
康熙想到當初他將與老九賭博的宗室子耍的團團轉,道:「世子之位是朕要給的,朕願意給,你何必不安?還是你故意這般做給朕看?」
「孫兒心中若無愧怍不安便是沒有心肝,但想建功立業,想上戰場,也是孫兒所求。」
「你如今做出的這些事還不夠你坐穩世子之位?」
「孫兒弄這些是興趣之所在,與我是不是世子沒有什麽關係。若我不能像皇瑪法一樣勇武,沒有習得滿洲尚武的傳統,其他人總免不了嘀嘀咕咕,質疑皇瑪法選我,孫兒想用實力叫那些人閉嘴。」
康熙嗤笑,「起來吧,又是誰在說嘴,嘴碎如此,以至叫你要跑到戰場上去立功!若是不滿,為何不當真朕的麵說!」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弘昀眼中有蠢蠢欲動,「孫兒想去。」
「你少胡來,好好的替朕將這新學理順。」
「是。」弘昀笑道。
新學雖說要開設了,但是地址也要選上一陣子,等到徹底建好,要等到一二年以後了。
就在弘昀為電力學編寫教材並努力與胤祿和黃履莊實驗的時候,西北忽然傳來戰事。
策妄阿拉布坦襲擊哈密,其來勢洶洶,大有西進青海藏地的意圖,康熙聞此,隻皺眉一瞬,便露出幾分神采來。
太子被廢以後,朝中為了立儲沒有一日安寧,老八咄咄逼人,為名分奔走,大臣們或者請求復立太子,其餘諸子也暗流湧動,雖不至於像老八那麽明顯,但也時常露出野心來,太子那裏也不曾真正安分。
除了新學常有喜訊能叫他高興,他已能察覺出精力的不濟,此刻聽到戰事打響,他覺得找到了自己擅長的地方,立刻在朝堂宣布要再次上戰場親征。
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極力反對。
皇帝已經六十多了,如何能再上戰場,諸位王公,兵部殷特布,大學士溫達、張玉書等人紛紛陳奏不可,一則戰事還沒有要緊的需要皇上親自上戰場的時候,其次,皇上已不是年輕時候了。
康熙鬱悶不已,聽完朝堂眾人的勸說和舉薦後,沒有徹底死心。
傳旨西部駐守官兵,務必警惕,同時警戒青海官兵,務必防備,然而不過幾日青海那裏傳來不好的消息,策妄阿拉布坦侵襲青海。
十四急匆匆趕到幹清宮裏,跪在康熙麵前,「汗阿瑪,邊地烽煙已起,兒臣願意領兵前線。」
康熙目中有欣賞之色,「此事幹係重大,你不曾像你幾個兄長們那樣上過戰場……」
「難道汗阿瑪這些教給兒子的還不夠多嗎,就算去做個督戰的,兒子也願意。」
康熙心中起了幾分意氣,親自將他扶了起來,打量著他,眼中有幾分滿意之色,「既然你有這樣的誌氣,朕成全你。」
但是這場戰役,他還是想要親自指揮。
康熙次日宣布封十四為撫遠將軍,督戰西北。
弘昇已經到了相應的年歲,自從前年從宮裏搬出以後,他也開始當差,所以這次特意請求上戰場,康熙同意了。
這迴同去的除了弘昇之外還有一些王公子弟,他們也是想跟著十四阿哥搏個功勞,比如延信,傅爾丹等等。
弘昀在聽說了這事兒的以後,隔日也請求一同去前線。
康熙擰眉斥道:「你年紀還不到,去了能做什麽?」
弘昀眼中亮晶晶的,道:「孫兒可是改良火器的人,如果不能親眼看到火炮的使用又如何能改進。這迴也是檢驗孫兒那些藥的時候,戰場上難免有傷亡,這些藥可以避免傷口感染,有助於恢復,不在殘酷的環境中使用,如何能夠推廣開來。
孫兒能幫上十四叔,也想去瞧瞧曾經叫皇瑪法打得龜縮一處的厄魯特。」
康熙眼中有欣賞,但是還是不同意。
弘昀鄭重俯首道:「還請皇瑪法應允,孫兒請求太醫跟隨,一同前去相助。」
「你年紀太小,你阿瑪也不會放心,你目下要管的事是新學。」新學如今叫康熙極滿意,別看弘昀年紀小,但是在新學中的威望極高,一點都不亞於編書的胤祉。
而且他既聰慧又貼心,在政事上頗機敏,是他十分看好的孩子,這些年因為皇子奪位鬧得他心中不舒坦,弘昀率先察覺他身體的不適,時常侍奉左右,令他頗為安慰。
弘昀執拗,抿唇道,「溫室中養不出雄獅虎豹,孫兒不想當個燕雀!若上戰場,孫兒可以幫忙押送糧草,準備醫藥,救治傷員,還請皇瑪法下令讓孫兒能盡一分力。孫兒是以雍親王世子的身份請求隨軍的。」
「你!」康熙想到當初封他為世子時,前來陳說,說他之上有嫡兄,兄長學識淵博,讀書奮進,風度藹然,是他所不能及,他請辭世子之外。
聖旨已下,豈能由他推辭,弘暉當然很好,但比之弘昀差了許多,眾人皆以為弘昀將精力放在西洋學上,對儒學不甚精通,但他看得清楚。
有弘皙的時候,他顯得愚鈍憨然,實際他記憶超群,孜孜不倦,想他年少時也長於記憶,日有所誦,字字成誦,弘昀像另一個他。
一個在六七歲就叫傅敏講授史記的孩子,怎麽可能是庸碌之輩,何況他身邊還有胤祿這雙眼睛在。
老四的爵位尚且是他給的,世子之位如何不能封。
康熙想到當初他將與老九賭博的宗室子耍的團團轉,道:「世子之位是朕要給的,朕願意給,你何必不安?還是你故意這般做給朕看?」
「孫兒心中若無愧怍不安便是沒有心肝,但想建功立業,想上戰場,也是孫兒所求。」
「你如今做出的這些事還不夠你坐穩世子之位?」
「孫兒弄這些是興趣之所在,與我是不是世子沒有什麽關係。若我不能像皇瑪法一樣勇武,沒有習得滿洲尚武的傳統,其他人總免不了嘀嘀咕咕,質疑皇瑪法選我,孫兒想用實力叫那些人閉嘴。」
康熙嗤笑,「起來吧,又是誰在說嘴,嘴碎如此,以至叫你要跑到戰場上去立功!若是不滿,為何不當真朕的麵說!」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