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禟將袖子弄起來,眾人隻見到那傷處貫穿整個手臂,傷疤猙獰無比,老五不忍,老十也驚唿,「九哥真是吃了苦頭了,武藝又不行,還好命還在。」
老九翻白眼,「我命硬。」
「就瞎說。」胤禛輕斥了一句,「何須你上場與人搏鬥。」
「無妨,也沒多大危險。」胤禟道。
康熙斥道:「那還不知道早些迴來!」
胤禟道:「兒子沒有探查清楚,如何能迴來,也不是多大的傷,就是死了不少將士。」
他抿唇一瞬,繼續道:「之後兒臣為了打聽他們事,用了一批絲綢和瓷器,才知道西洋人到他們那裏燒殺擄掠,搶奪金銀,不僅是什麽葡萄牙,還有別國的人,不僅是他們遭了殃,還有臨近的一些國家也是如此。」
康熙慨然,「果然,這西洋人是不知大義的野蠻人!狼子野心!你做的對,那些隻是一些財貨而已,要緊得是打探出敵情來。」
胤禟細說著海外發生的許多事,在說到這些事兒的時候,他特意提到了他們的船隻與火器。
其餘人唏噓不已,這麽說來,弘昀和十四這些年做的倒是十分緊要的大事兒,若非老九出海一趟,他們也難以知道海外發生了這樣多的事兒。
雖說這些人不至於對他們動手,但看他們在周邊做下的事兒,就知道怕是不會消了野心。
康熙聽得不住點頭,與眾皇子商議其新學的事兒來。
胤禛雖然對新學不大上心,但看到弘昀在紙上的各類演算,猶如一個解讀天書的人,便也忍不住感到吃驚,如今看到火器雄遠海外,也忍不住嚴肅對待。
既然皇上讓他們商討此事,他也不得不為兒子說幾句話,弘皙早已不足為慮,如今時常跟在皇上身邊的是弘昀。
幹清宮裏的小朝會散去,老九邀約眾人明日一同在府中小聚,等出了宮便問起老八來。
胤禛沒吭氣,老十道:「八哥觸怒了汗阿瑪,汗阿瑪叫他在府中養著。」
老九忍不住嘆息,「八哥……」還真是不得汗阿瑪待見,看來弘昀當初的判斷是沒錯的。
他既如此招汗阿瑪厭惡,再多的人支持,也不可能叫他坐上那個位置的,難道他還能反了不成?
八哥沒有這樣的魄力,而其餘大臣也沒有這樣的膽子。
反而十四弟瞧著沉穩許多,三哥身邊圍聚了一些人不過都是些文人罷了。
至於弘昀……
胤禟遲疑,忍不住將視線投向了四哥。
次日。
康熙當著群臣的麵說起開辦京都大學的事兒,他已下定主意要在京城開一個從各地選拔人才的大學。
按照學堂中就分好的清語、物理、化學、醫藥、西洋語、天文學等科目開辦,八旗子弟可以憑恩蔭入學,平民子弟需考試選拔。
大臣忍不住問這大學與國子監有什麽區別,出來的學子可以做什麽,學了裏麵的東西,能用在何處。
有學識的三阿哥,得了好處的五阿哥,七阿哥,還有九、十、十四阿哥都為新學說了許多好話。
漢大臣不滿墨家的淫能巧技,滿大臣覺得學了這東西不好安排前程,興趣不大,但是皇上興致勃勃,且有些勢在必行的樣子,他們也需要應付幾句。
但此事在康熙這裏,迫在眉睫,他如何覺察不出科學帶來的巨大威力。
尤其是知道弘昀造出的火炮在海外打了一仗,而且打得十分漂亮,他更覺得火器的重要。
這火器光靠匠人是不行的,由其往日依賴傳教士的做法也實在不是長久之計。
看了弘昀用算式用推演,用改變火-藥的配比和鋼鐵的冶煉來不斷提高武器的能耐,他覺得,這些學問務必要傳下去才行。
就像弘昀說的,一旦離開了匠人,沒了圖紙,大家就不會再造,可若是有人才不斷湧現,那麽總有人能摸索出來。
康熙說了海外的勝仗,大臣們驚訝一瞬,但很快提到了當初□□的那場戰事來,他們不覺得稀奇。
老九氣啊,「我們用的可是商船,商船上的才幾尊大炮,若非大炮的射程夠遠,火力夠猛,如何能輕易打贏,那些西洋人久經海上,四處搶掠,我們都沒靠近呢。」
胤禟將戰況和見聞又給他們說了一遍,眾臣不由唏噓,馬齊道:「南洋諸國諸過許多都被葡萄牙人占領了,那些炮將當地的人打得落花流水,也就是我朝國力非凡他們不敢來犯罷了,臣以為這新學若是對火器製造有益,那可是大好事,以往造炮大多用傳教士,誰知道他們什麽心思。」
十四立刻應聲,他管了火器營,如何不知以前是個什麽境況,自從有了弘昀,這造炮逐漸開始擺脫這些人的控製。
大臣們見皇上和皇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大有非做不可的架勢,有人忍不住問新學官員如何安排。
「同此前的學堂一樣,讓有才能的人擔當學官,且必須是這一科的佼佼者才成,凡是入學的人,需要在四至六年內完成相應學業,這期間的一應費用均由朝廷出,由海外貿易所得之利來補足。」
大臣們諫言,此事要不先放一放,等到南洋的生意徹底穩妥了再說。
禮部對學官的考察和人才的選拔持反對意見,認為不能又兩套體係,鴻詞科已經是選拔江南人士,現在再來個新學,用的了那麽多洋人,幹脆將他們合併到翰林院,受翰林院管轄豈不更好,反正翰林院也有不少洋翰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老九翻白眼,「我命硬。」
「就瞎說。」胤禛輕斥了一句,「何須你上場與人搏鬥。」
「無妨,也沒多大危險。」胤禟道。
康熙斥道:「那還不知道早些迴來!」
胤禟道:「兒子沒有探查清楚,如何能迴來,也不是多大的傷,就是死了不少將士。」
他抿唇一瞬,繼續道:「之後兒臣為了打聽他們事,用了一批絲綢和瓷器,才知道西洋人到他們那裏燒殺擄掠,搶奪金銀,不僅是什麽葡萄牙,還有別國的人,不僅是他們遭了殃,還有臨近的一些國家也是如此。」
康熙慨然,「果然,這西洋人是不知大義的野蠻人!狼子野心!你做的對,那些隻是一些財貨而已,要緊得是打探出敵情來。」
胤禟細說著海外發生的許多事,在說到這些事兒的時候,他特意提到了他們的船隻與火器。
其餘人唏噓不已,這麽說來,弘昀和十四這些年做的倒是十分緊要的大事兒,若非老九出海一趟,他們也難以知道海外發生了這樣多的事兒。
雖說這些人不至於對他們動手,但看他們在周邊做下的事兒,就知道怕是不會消了野心。
康熙聽得不住點頭,與眾皇子商議其新學的事兒來。
胤禛雖然對新學不大上心,但看到弘昀在紙上的各類演算,猶如一個解讀天書的人,便也忍不住感到吃驚,如今看到火器雄遠海外,也忍不住嚴肅對待。
既然皇上讓他們商討此事,他也不得不為兒子說幾句話,弘皙早已不足為慮,如今時常跟在皇上身邊的是弘昀。
幹清宮裏的小朝會散去,老九邀約眾人明日一同在府中小聚,等出了宮便問起老八來。
胤禛沒吭氣,老十道:「八哥觸怒了汗阿瑪,汗阿瑪叫他在府中養著。」
老九忍不住嘆息,「八哥……」還真是不得汗阿瑪待見,看來弘昀當初的判斷是沒錯的。
他既如此招汗阿瑪厭惡,再多的人支持,也不可能叫他坐上那個位置的,難道他還能反了不成?
八哥沒有這樣的魄力,而其餘大臣也沒有這樣的膽子。
反而十四弟瞧著沉穩許多,三哥身邊圍聚了一些人不過都是些文人罷了。
至於弘昀……
胤禟遲疑,忍不住將視線投向了四哥。
次日。
康熙當著群臣的麵說起開辦京都大學的事兒,他已下定主意要在京城開一個從各地選拔人才的大學。
按照學堂中就分好的清語、物理、化學、醫藥、西洋語、天文學等科目開辦,八旗子弟可以憑恩蔭入學,平民子弟需考試選拔。
大臣忍不住問這大學與國子監有什麽區別,出來的學子可以做什麽,學了裏麵的東西,能用在何處。
有學識的三阿哥,得了好處的五阿哥,七阿哥,還有九、十、十四阿哥都為新學說了許多好話。
漢大臣不滿墨家的淫能巧技,滿大臣覺得學了這東西不好安排前程,興趣不大,但是皇上興致勃勃,且有些勢在必行的樣子,他們也需要應付幾句。
但此事在康熙這裏,迫在眉睫,他如何覺察不出科學帶來的巨大威力。
尤其是知道弘昀造出的火炮在海外打了一仗,而且打得十分漂亮,他更覺得火器的重要。
這火器光靠匠人是不行的,由其往日依賴傳教士的做法也實在不是長久之計。
看了弘昀用算式用推演,用改變火-藥的配比和鋼鐵的冶煉來不斷提高武器的能耐,他覺得,這些學問務必要傳下去才行。
就像弘昀說的,一旦離開了匠人,沒了圖紙,大家就不會再造,可若是有人才不斷湧現,那麽總有人能摸索出來。
康熙說了海外的勝仗,大臣們驚訝一瞬,但很快提到了當初□□的那場戰事來,他們不覺得稀奇。
老九氣啊,「我們用的可是商船,商船上的才幾尊大炮,若非大炮的射程夠遠,火力夠猛,如何能輕易打贏,那些西洋人久經海上,四處搶掠,我們都沒靠近呢。」
胤禟將戰況和見聞又給他們說了一遍,眾臣不由唏噓,馬齊道:「南洋諸國諸過許多都被葡萄牙人占領了,那些炮將當地的人打得落花流水,也就是我朝國力非凡他們不敢來犯罷了,臣以為這新學若是對火器製造有益,那可是大好事,以往造炮大多用傳教士,誰知道他們什麽心思。」
十四立刻應聲,他管了火器營,如何不知以前是個什麽境況,自從有了弘昀,這造炮逐漸開始擺脫這些人的控製。
大臣們見皇上和皇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大有非做不可的架勢,有人忍不住問新學官員如何安排。
「同此前的學堂一樣,讓有才能的人擔當學官,且必須是這一科的佼佼者才成,凡是入學的人,需要在四至六年內完成相應學業,這期間的一應費用均由朝廷出,由海外貿易所得之利來補足。」
大臣們諫言,此事要不先放一放,等到南洋的生意徹底穩妥了再說。
禮部對學官的考察和人才的選拔持反對意見,認為不能又兩套體係,鴻詞科已經是選拔江南人士,現在再來個新學,用的了那麽多洋人,幹脆將他們合併到翰林院,受翰林院管轄豈不更好,反正翰林院也有不少洋翰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