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阿瑪,汗阿瑪!」太子急急俯跪在康熙跟前,「兒臣就算有錯,但也不至於被圈禁。」
胤禔道:「汗阿瑪,兒臣請求嚴查陳汝弼說的人口拐賣一事,不消幾日就能查的清清楚楚,看看江南還有多少齷齪的射穿。」
太子暗恨,看向胤禔的目光恨不得吃了他。
佟國維道:「不如還是交給陳汝弼吧。」此人鐵麵無私,即便是太子也不會徇私的,大阿哥太過急切,反而不美。
胤禔聽到佟國維如是說,默默放下手,不再提出此事。
康熙道:「此事交由八阿哥審問。」
十四眉頭一跳,眼中是可見的喜悅,汗阿瑪果然看重八哥,這是既索額圖倒台後,汗阿瑪第二次叫八哥參與太子案件了。
散朝後,胤禔看著那幾個得意並行的兄弟冷笑,迴頭看了眼低著頭不知道想什麽的老四,走到幾位王公大臣處去,邀約他們小聚。
於是才將將過了兩日,胤禟的奇玩店就被砸了。
砸的人正是此前在他鋪子裏訂貨的人,因為大家已經知道他借著拍賣的由頭搜刮他們的錢財,這叫他們如何能忍,若是給皇上,那皇上還知道他們在盡忠,可偏偏皇上明年沒有為太後做壽的打算!
胤禟聽到這消息的時候,大為驚訝,「他們是怎麽知道這事兒的?」
下人道:「莫不是幾位爺走漏了消息?」
「不可能,那些王公多與八哥走動,正是八哥幫忙張羅他們才更信的,這事兒隻要汗阿瑪不說,就沒人會往外說。」胤禟道。
知道這事兒的就他們幾個,老十最殷勤,十四也仗義,八哥那更不必說了,這事兒對他沒好處。
「爺不是說四爺也知道嗎?」
胤禟擰眉道:「絕不可能是四哥。」事關弘昀,四哥後來警告過他,不許將弘昀扯進來,他這麽做對他有什麽好處。
幹清宮內。
康熙看著地上的人,道:「朝中王公大臣來告狀說胤禟騙了他們的銀子,此事你可知道?」
胤禛眼眸中一道光一閃而逝,「兒子聽說胤禟幾人舉辦了一次拍賣會,所賣東西皆是西洋貨,其餘的便不知了。」
「你怎麽看歷代各朝設立的市舶司?」
胤禛略略思索,道:「市舶司檢查各處往來船隻,收取通關銀兩,補充了國家用度,汗阿瑪設立通商口岸,收取海關稅,用官治商,以商治夷,可謂英明之舉。」
康熙輕應了一聲,「鄭和下西洋一事你怎麽說?」
「鄭和下西洋雄遠各地,但也靡費太多,以至引起公憤,明之大臣因此燒了船隻等圖,兒子覺得當下開了口岸方便貿易,也可以防止沿海餘孽與外國勢力糾葛,更避免了海外的那些虎視眈眈的人對我們侵擾,所以兒臣鬥膽,出海似不是現在應當做的事。」胤禛試探皇上的意思,不清楚怎麽忽然問起出海的事情。
康熙滿意,已十分確信絕不是胤禛攛掇的胤禟,「老九想要組建商隊,開闢什麽國貿,以國之名義與他國進行海上貿易。」
胤禛下意識地反對,「九弟怎麽會有這樣的想法?四個口岸已經夠用,而且我百姓對海外的東西需求不是很多,除了南洋的大米,我們常買,倭子國的黃銅用以鑄銅錢,其餘便是東北的朝鮮和北麵鄂羅斯以及西北的準格爾與我們常有貿易。」
「正是。」康熙愈發篤定了,「老九說我們不親自管理,江南沿海各處的商人隻怕有朝一日也會為他人所用。」
「他們如何敢,老九未免杞人憂天。」胤禛不滿,康熙道:「老九說是你給他出的點子?」
「兒臣?」胤禛錯愕,這怎麽可能!
他不免心頭打鼓,這不會和弘昀有關吧,「絕非兒臣,可是九弟這麽說的?」
「我聽聞胤禟說起此事時,便覺驚訝,這不像是他能說出來的,倒像是在哪兒聽了幾句就跑來我這兒大放厥詞,便命老十去探他的口風,胤禟酒醉後親口所說是從你這兒得來的想法。」
康熙厲眸銳利。
胤禛暗暗咬牙,想將胤禟打個半死,此事若是與弘昀有關,他必然要揍他不可!
「絕非兒臣,汗阿瑪若是不信,可以叫胤禟來與我對峙。」他怕什麽,就算果真與弘昀有關,他才多大,不過是個稚童,皇上也不會信是弘昀出的主意,隻會以為是胤禟為了推託這麽說的。
康熙道:「行了,起來吧。」
他忽然嘆了口氣,「胤禟有一點說的對,宮中任用了不少傳教士,可是我們的人卻極少去西洋各地的宮廷,我們對他們一無所知,而他們的算學的確比我們還要精通,所造之物不僅是奇巧,許多與農田水利,與戰事也有極大的有關。」
胤禛想了想道:「不管九弟是從何處聽來的,但他能為朝廷將來著想也是一片忠心。」
康熙多日的陰沉抑鬱稍減,冷冷道:「那些王公所言不能不理會,胤禟雖沒有提朕的名字,但也的確從中牟利,是該嚴懲。」
胤禛道:「那些銀子隻要上繳國庫,此事也可平息,眾人所怒者無非是九弟將銀子收在了自己那兒,不曾獻給汗阿瑪,這一片忠心豈不是辜負了。」
康熙輕笑了一下,「自然,你去同胤禟說,讓他將銀子送進宮。」
「是。老九老十二人皆有為汗阿瑪分憂的心思,隻是平日裏不得其法,還請汗阿瑪恕罪,也順便給他們個差事吧,好歹有點事做,也免得整日裏瞎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胤禔道:「汗阿瑪,兒臣請求嚴查陳汝弼說的人口拐賣一事,不消幾日就能查的清清楚楚,看看江南還有多少齷齪的射穿。」
太子暗恨,看向胤禔的目光恨不得吃了他。
佟國維道:「不如還是交給陳汝弼吧。」此人鐵麵無私,即便是太子也不會徇私的,大阿哥太過急切,反而不美。
胤禔聽到佟國維如是說,默默放下手,不再提出此事。
康熙道:「此事交由八阿哥審問。」
十四眉頭一跳,眼中是可見的喜悅,汗阿瑪果然看重八哥,這是既索額圖倒台後,汗阿瑪第二次叫八哥參與太子案件了。
散朝後,胤禔看著那幾個得意並行的兄弟冷笑,迴頭看了眼低著頭不知道想什麽的老四,走到幾位王公大臣處去,邀約他們小聚。
於是才將將過了兩日,胤禟的奇玩店就被砸了。
砸的人正是此前在他鋪子裏訂貨的人,因為大家已經知道他借著拍賣的由頭搜刮他們的錢財,這叫他們如何能忍,若是給皇上,那皇上還知道他們在盡忠,可偏偏皇上明年沒有為太後做壽的打算!
胤禟聽到這消息的時候,大為驚訝,「他們是怎麽知道這事兒的?」
下人道:「莫不是幾位爺走漏了消息?」
「不可能,那些王公多與八哥走動,正是八哥幫忙張羅他們才更信的,這事兒隻要汗阿瑪不說,就沒人會往外說。」胤禟道。
知道這事兒的就他們幾個,老十最殷勤,十四也仗義,八哥那更不必說了,這事兒對他沒好處。
「爺不是說四爺也知道嗎?」
胤禟擰眉道:「絕不可能是四哥。」事關弘昀,四哥後來警告過他,不許將弘昀扯進來,他這麽做對他有什麽好處。
幹清宮內。
康熙看著地上的人,道:「朝中王公大臣來告狀說胤禟騙了他們的銀子,此事你可知道?」
胤禛眼眸中一道光一閃而逝,「兒子聽說胤禟幾人舉辦了一次拍賣會,所賣東西皆是西洋貨,其餘的便不知了。」
「你怎麽看歷代各朝設立的市舶司?」
胤禛略略思索,道:「市舶司檢查各處往來船隻,收取通關銀兩,補充了國家用度,汗阿瑪設立通商口岸,收取海關稅,用官治商,以商治夷,可謂英明之舉。」
康熙輕應了一聲,「鄭和下西洋一事你怎麽說?」
「鄭和下西洋雄遠各地,但也靡費太多,以至引起公憤,明之大臣因此燒了船隻等圖,兒子覺得當下開了口岸方便貿易,也可以防止沿海餘孽與外國勢力糾葛,更避免了海外的那些虎視眈眈的人對我們侵擾,所以兒臣鬥膽,出海似不是現在應當做的事。」胤禛試探皇上的意思,不清楚怎麽忽然問起出海的事情。
康熙滿意,已十分確信絕不是胤禛攛掇的胤禟,「老九想要組建商隊,開闢什麽國貿,以國之名義與他國進行海上貿易。」
胤禛下意識地反對,「九弟怎麽會有這樣的想法?四個口岸已經夠用,而且我百姓對海外的東西需求不是很多,除了南洋的大米,我們常買,倭子國的黃銅用以鑄銅錢,其餘便是東北的朝鮮和北麵鄂羅斯以及西北的準格爾與我們常有貿易。」
「正是。」康熙愈發篤定了,「老九說我們不親自管理,江南沿海各處的商人隻怕有朝一日也會為他人所用。」
「他們如何敢,老九未免杞人憂天。」胤禛不滿,康熙道:「老九說是你給他出的點子?」
「兒臣?」胤禛錯愕,這怎麽可能!
他不免心頭打鼓,這不會和弘昀有關吧,「絕非兒臣,可是九弟這麽說的?」
「我聽聞胤禟說起此事時,便覺驚訝,這不像是他能說出來的,倒像是在哪兒聽了幾句就跑來我這兒大放厥詞,便命老十去探他的口風,胤禟酒醉後親口所說是從你這兒得來的想法。」
康熙厲眸銳利。
胤禛暗暗咬牙,想將胤禟打個半死,此事若是與弘昀有關,他必然要揍他不可!
「絕非兒臣,汗阿瑪若是不信,可以叫胤禟來與我對峙。」他怕什麽,就算果真與弘昀有關,他才多大,不過是個稚童,皇上也不會信是弘昀出的主意,隻會以為是胤禟為了推託這麽說的。
康熙道:「行了,起來吧。」
他忽然嘆了口氣,「胤禟有一點說的對,宮中任用了不少傳教士,可是我們的人卻極少去西洋各地的宮廷,我們對他們一無所知,而他們的算學的確比我們還要精通,所造之物不僅是奇巧,許多與農田水利,與戰事也有極大的有關。」
胤禛想了想道:「不管九弟是從何處聽來的,但他能為朝廷將來著想也是一片忠心。」
康熙多日的陰沉抑鬱稍減,冷冷道:「那些王公所言不能不理會,胤禟雖沒有提朕的名字,但也的確從中牟利,是該嚴懲。」
胤禛道:「那些銀子隻要上繳國庫,此事也可平息,眾人所怒者無非是九弟將銀子收在了自己那兒,不曾獻給汗阿瑪,這一片忠心豈不是辜負了。」
康熙輕笑了一下,「自然,你去同胤禟說,讓他將銀子送進宮。」
「是。老九老十二人皆有為汗阿瑪分憂的心思,隻是平日裏不得其法,還請汗阿瑪恕罪,也順便給他們個差事吧,好歹有點事做,也免得整日裏瞎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