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個月他們用大半積蓄買了城南一間地段繁華的鋪子,剛找人寫好招牌,還沒正式營業就休息了一段時間。原因無他,方硯知操勞過度,最後水土不服了。
他這半月水陸奔波,風吹日曬雨淋地趕路,將沈舒年照顧了個無微不至,卻忽略了自己的身體狀況。在路途中還顧念著在將沈舒年安排好前,自己決不能就這樣倒下,為此總是強提著一口氣。
等到二人風塵僕僕舟車勞頓來到這溫暖繁華的揚州城時,已是人間四月天。方硯知盤下了一間大的鋪子,將規格劃分,前麵開店,後麵住人,打算日後開個製墨坊做生意。
他將一切生活用品和家居用品採購好,忙碌了幾天後見一切都已安排妥當,方硯知心上那口吊著精神的氣才舒了下來,一下子就倒地不起,嚇得身旁做工的工人高聲尖叫,喊著沈舒年來查看情況。
沈舒年本來在後麵住人的院子裏收拾東西,聽見前廳嘈雜一片,疑惑不解地從院後趕了過來,一打眼就看到了昏迷後被工人們七手八腳扶起來的方硯知。
他心髒都嚇得漏跳了一拍,趕忙走上前去查看方硯知的身體情況,生怕人有個什麽三長兩短。沈舒年將方硯知扶到床上,井井有條地將剩下的工人安排妥當,又差人去尋大夫來。
他坐在床邊,緊緊握住方硯知的手,心上怦怦直跳,緊張得快要衝破胸膛。沈舒年咽了口口水,一雙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躺在麵前蒼白無力的方硯知,隻覺得有隻無形的大手掐住了他的脖子,讓他幾乎不能唿吸。
他伸手撥開方硯知散落臉上的碎發,將淩亂的髮絲束在耳後,露出那張奔波勞累略顯疲憊,卻仍舊清俊好看的臉來。
沈舒年微抬起頭,看著剛掛上不久的掛畫。掛畫上麵慈眉善目的佛像正輕垂著它那雙憐憫眾生的眼睛,看著床前手足無措幾近崩潰的沈舒年。
沈舒年小的時候不喜歡寺廟,自然也對端坐高台的神佛菩薩沒有什麽敬畏之情。可是現在大夫還未到來,他沒有辦法,隻能對著畫像上的神佛祈求著方硯知的平安。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屋子裏靜得可怕,沈舒年都能聽到自己緊張不安的心跳聲,隻覺得一分一秒都是煎熬。
前院傳來匆忙又淩亂的腳步聲,那花白鬍子的大夫年過半百,一路趕來有些氣喘,一把老骨頭看起來喘得要散架。
聽到第三個人的唿吸聲,沈舒年才如夢初醒,怔愣著往身旁挪了一步,給匆匆而來的大夫讓開方硯知床邊的位置。
大夫平復好自己急促的氣息,略帶疑惑地看了一眼沈舒年,這才將視線放在看起來情況更糟糕的方硯知身上。他輕車熟路地掀起了方硯知的眼皮查看情況,又搭腕把脈,診斷了好一會兒之後才開始收拾用具。
看著麵前的大夫已經在收拾東西,沈舒年緊張地往前俯著身子,湊到他的跟前,一雙漂亮的眼睛裏全是憂慮,惴惴不安地問道:「大夫,硯知他情況如何,為何會突然昏倒?」
聞言,大夫抬起眼睛,責備地瞪了一眼沈舒年。可是看他這般緊張,又軟下心來,放柔了自己的目光。屋子裏沒有外人,大夫自然也不用避諱什麽,直截了當地給這次出診下了結論。
「人倒是沒什麽大礙,隻是操勞過度,有些累著了。」他慢悠悠地將用具放進自己隨身攜帶的醫箱,像是突然想起來什麽似的問到沈舒年,「我聽你家的人說你們是從外地趕來,走的什麽路?」
聽到大夫主動搭話,沈舒年趕忙如實答道:「先是一周的水路,又趕了一周的陸路。大夫,硯知什麽時候才能醒來?」
「應當是水陸奔波兼以水土不服,我待會兒開幾服藥,餵他喝下去之後就能醒了。醒來之後切莫勞累,好好休息幾天,適應適應揚州的氣候和溫度,才能確保之後不會身子不適。」
「多謝大夫。」
沈舒年站起身子,送大夫去前廳。路上大夫疑惑不解地朝他瞧了好幾眼,卻沒有言語。直到開好藥後,他才引著沈舒年到了一個僻靜地方,將心中疑慮全盤托出。
大夫一雙飽經世事的眼睛看著沈舒年,緩緩說道:「先前我就好奇,明明那位公子的身子看起來比你的要好得多。半月的水路車程,怎麽倒是他先倒下?」
沈舒年隻是苦笑,沒有迴答大夫的問題。大夫見沈舒年是個寡言少語的,自然也沒指望從他身上問詢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留下藥方後便背著那破舊的藥箱離開了屋子。
方硯知倒下了,沈舒年這個二當家自然就成了第一老闆。他接過方硯知沒做完的收尾工作,將大大小小的事務安排的有條不紊,動作麻利,條理清晰,饒是多年工齡的老油子都對這臨危不懼的年輕人讚嘆不已。
直到僕從畢恭畢敬地端來熬好的湯藥,這看起來總是雲淡風輕的二當家才開始犯了難。
方硯知最受不得苦味,清醒時讓他喝藥都要跟這滑頭狐狸鬥智鬥勇,更何況現在昏迷不醒。沈舒年嚐試著用湯勺餵藥,可是這人雖然神誌不清,卻還記得身體反應,唇齒緊閉,藥液半點送不進去。
眼瞧著一勺湯藥浪費了,沈舒年狠下了心,將方硯知扶起來,讓這軟綿綿的人靠在床頭。他看了一眼藥碗,又看了一眼麵前無知無覺的方硯知,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
沈舒年自己喝了一口,而後閉上了眼睛。
他這半月水陸奔波,風吹日曬雨淋地趕路,將沈舒年照顧了個無微不至,卻忽略了自己的身體狀況。在路途中還顧念著在將沈舒年安排好前,自己決不能就這樣倒下,為此總是強提著一口氣。
等到二人風塵僕僕舟車勞頓來到這溫暖繁華的揚州城時,已是人間四月天。方硯知盤下了一間大的鋪子,將規格劃分,前麵開店,後麵住人,打算日後開個製墨坊做生意。
他將一切生活用品和家居用品採購好,忙碌了幾天後見一切都已安排妥當,方硯知心上那口吊著精神的氣才舒了下來,一下子就倒地不起,嚇得身旁做工的工人高聲尖叫,喊著沈舒年來查看情況。
沈舒年本來在後麵住人的院子裏收拾東西,聽見前廳嘈雜一片,疑惑不解地從院後趕了過來,一打眼就看到了昏迷後被工人們七手八腳扶起來的方硯知。
他心髒都嚇得漏跳了一拍,趕忙走上前去查看方硯知的身體情況,生怕人有個什麽三長兩短。沈舒年將方硯知扶到床上,井井有條地將剩下的工人安排妥當,又差人去尋大夫來。
他坐在床邊,緊緊握住方硯知的手,心上怦怦直跳,緊張得快要衝破胸膛。沈舒年咽了口口水,一雙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躺在麵前蒼白無力的方硯知,隻覺得有隻無形的大手掐住了他的脖子,讓他幾乎不能唿吸。
他伸手撥開方硯知散落臉上的碎發,將淩亂的髮絲束在耳後,露出那張奔波勞累略顯疲憊,卻仍舊清俊好看的臉來。
沈舒年微抬起頭,看著剛掛上不久的掛畫。掛畫上麵慈眉善目的佛像正輕垂著它那雙憐憫眾生的眼睛,看著床前手足無措幾近崩潰的沈舒年。
沈舒年小的時候不喜歡寺廟,自然也對端坐高台的神佛菩薩沒有什麽敬畏之情。可是現在大夫還未到來,他沒有辦法,隻能對著畫像上的神佛祈求著方硯知的平安。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屋子裏靜得可怕,沈舒年都能聽到自己緊張不安的心跳聲,隻覺得一分一秒都是煎熬。
前院傳來匆忙又淩亂的腳步聲,那花白鬍子的大夫年過半百,一路趕來有些氣喘,一把老骨頭看起來喘得要散架。
聽到第三個人的唿吸聲,沈舒年才如夢初醒,怔愣著往身旁挪了一步,給匆匆而來的大夫讓開方硯知床邊的位置。
大夫平復好自己急促的氣息,略帶疑惑地看了一眼沈舒年,這才將視線放在看起來情況更糟糕的方硯知身上。他輕車熟路地掀起了方硯知的眼皮查看情況,又搭腕把脈,診斷了好一會兒之後才開始收拾用具。
看著麵前的大夫已經在收拾東西,沈舒年緊張地往前俯著身子,湊到他的跟前,一雙漂亮的眼睛裏全是憂慮,惴惴不安地問道:「大夫,硯知他情況如何,為何會突然昏倒?」
聞言,大夫抬起眼睛,責備地瞪了一眼沈舒年。可是看他這般緊張,又軟下心來,放柔了自己的目光。屋子裏沒有外人,大夫自然也不用避諱什麽,直截了當地給這次出診下了結論。
「人倒是沒什麽大礙,隻是操勞過度,有些累著了。」他慢悠悠地將用具放進自己隨身攜帶的醫箱,像是突然想起來什麽似的問到沈舒年,「我聽你家的人說你們是從外地趕來,走的什麽路?」
聽到大夫主動搭話,沈舒年趕忙如實答道:「先是一周的水路,又趕了一周的陸路。大夫,硯知什麽時候才能醒來?」
「應當是水陸奔波兼以水土不服,我待會兒開幾服藥,餵他喝下去之後就能醒了。醒來之後切莫勞累,好好休息幾天,適應適應揚州的氣候和溫度,才能確保之後不會身子不適。」
「多謝大夫。」
沈舒年站起身子,送大夫去前廳。路上大夫疑惑不解地朝他瞧了好幾眼,卻沒有言語。直到開好藥後,他才引著沈舒年到了一個僻靜地方,將心中疑慮全盤托出。
大夫一雙飽經世事的眼睛看著沈舒年,緩緩說道:「先前我就好奇,明明那位公子的身子看起來比你的要好得多。半月的水路車程,怎麽倒是他先倒下?」
沈舒年隻是苦笑,沒有迴答大夫的問題。大夫見沈舒年是個寡言少語的,自然也沒指望從他身上問詢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留下藥方後便背著那破舊的藥箱離開了屋子。
方硯知倒下了,沈舒年這個二當家自然就成了第一老闆。他接過方硯知沒做完的收尾工作,將大大小小的事務安排的有條不紊,動作麻利,條理清晰,饒是多年工齡的老油子都對這臨危不懼的年輕人讚嘆不已。
直到僕從畢恭畢敬地端來熬好的湯藥,這看起來總是雲淡風輕的二當家才開始犯了難。
方硯知最受不得苦味,清醒時讓他喝藥都要跟這滑頭狐狸鬥智鬥勇,更何況現在昏迷不醒。沈舒年嚐試著用湯勺餵藥,可是這人雖然神誌不清,卻還記得身體反應,唇齒緊閉,藥液半點送不進去。
眼瞧著一勺湯藥浪費了,沈舒年狠下了心,將方硯知扶起來,讓這軟綿綿的人靠在床頭。他看了一眼藥碗,又看了一眼麵前無知無覺的方硯知,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
沈舒年自己喝了一口,而後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