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紅樓同人] 姑娘偏從末世來 作者:葉鸝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惜春點點頭: 「小女扶乩問過了,仙人說能,不早不晚,一定準時。」
上皇點點頭,他跟皇上在這方麵的心思是一樣的,命這東西誰也不嫌長。
「仙人也一直沒提起,那個邪神究竟是什麽來歷?」
惜春又搖搖頭,這也是她最不能理解的地方。
整整三年,對方居然沉得住氣,沒有採取任何舉動,也真是讓她大開眼界。
比起這個,任務係統三年沒給她發任務這件事,也讓她頗為奇怪。
但是惜春也曾經進行過係統自查,得到的答覆是係統沒有任何問題,她也隻能忍著。
可能是三年前賺積分賺得太狠了,係統在這兒找平衡呢。
……
傅秋芳進門之後,賈母相看過,覺得也很滿意,雖然家世不比王夫人,但對於此時的賈政來說,也就稱得上是良配了。
況且傅秋芳跟王夫人比也有不同之處,最起碼她年紀輕,相貌出挑,又識文斷字的,反倒比王夫人更適合賈政的心意。
賈政年少時與王夫人結為夫妻,王夫人當年雖然也稱得上一句美人胚子,無奈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賈政和她根本談不到一起去。
要說光是不識字也就罷了,教妻子習字也是閨房之樂,無奈王夫人不僅不識字,她還強,一門心思認準了女子無才便是德,抵死不肯跟賈政學認字,把賈政慪得夠嗆。
若非他據理力爭,兼賈家家風如此,王夫人還想將這個原則貫徹到底,連元春都不叫識字的。
雖然在賈政的要求下,元春還是念了書的,但選兒媳婦的時候,他實在拗不過王夫人,隻能依著她的心思,選了隻懂些女四書的李紈。
賈政自己便深受與妻子沒有共同語言之苦,卻又攔不住妻子將兒子也推入這個深淵,果不其然,賈珠寧可日日在書房苦讀,也不願意跟李紈相處,生生把自己讀入了魔,大病一場,結了性命。
而今看看賈家的模樣,再看看王夫人的下場,賈政深深覺得,還不如當初不娶王氏女,又或者,他當初若是能再強勢一些便好了。
事到如今,說這個也晚了,雖然榮國府在京裏的名聲已經差得不能再差,但賈政倒是鬧了個老來俏,反而比從前過得順心多了。
隻是苦了賈寶玉,從王夫人合離到傅秋芳進門,統共不過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裏,賈寶玉心裏的滋味就甭提了。
他眼睜睜看著父親與母親合離,母親離去之後還不到一個月,父親就與新人恩恩愛愛,這件事給了賈寶玉很大的刺激,原本他覺得夫妻之間原本就是如此,妻子去世之後,丈夫再娶乃是天經地義,隻要不把舊人忘到腦後去就是了,但賈政的行為,和他心底裏一個合格丈夫該做的,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這不就恰恰是「新人進了房,舊人丟過牆」嗎?
賈寶玉也曾勸過賈政,好歹去水月庵裏瞧瞧王夫人,但賈政別說親自去了,就連送個消息過去都不願意。
這件事過後,賈寶玉比從前沉默了許多,賈母雖然看在眼裏,無奈這件事她實在幫不上忙,也隻得罷了。
眼看著就是二月底,林如海馬上就要離京了,京城裏也沒有傳出林家跟誰家議親的消息,賈母見狀,心裏不由得又活躍了起來,她倒也沒敢奢望,覺得賈寶玉能跟林黛玉定親,隻是不免又把心思放在了別人的身上。
這日午膳之後,賈母特地把賈政叫了過來,絮絮地說著話:
「可惜兩個玉兒沒緣分,明明是天定的姻緣,偏偏被人給阻了,我到現在仍是想不明白,四丫頭這麽做為的是什麽呢?」
賈母唉聲嘆氣片刻之後,心思漸漸迴轉到現在,又看向了賈政:
「你妹夫眼瞧著就離京了,說什麽咱們也得趕在他走之前請他一頓才好,想來你妹夫也不是那等無情的人,咱們兩家到底也是實在親眷,難道還真的就撕破臉不成嗎?」
賈政心裏也是這般想,雖然林如海這次入京述職,似乎沒有什麽大動靜,但正因為如此,反而更引人注意。
揚州鹽政又不是什麽世襲罔替的官職,難道還讓林如海一坐就是一輩子不成嗎?
這一次他迴京述職,多少人盯著他看,等著瞧他到底是升是遷,是平是調,誰知道林如海居然好像隻是在京裏頭轉了一圈,迴來跟皇上敘敘舊一樣,怎麽來的就怎麽迴去了。
若是外行人,八成要覺得林如海這兩年幹的也不過如此,但真正對官場有研究的人,心裏就不是這麽迴事了。
在他還沒跟王氏合離之前,也曾幾次見過王子騰,那時王子騰就時不時跟他提起,林如海怕是要升了。
鹽鐵歷來為國之重政,林如海能在揚州鹽政這個位置上坐滿十年,足可以見皇上對他的信任和器重,這次迴京述職,其實就是升遷的前兆了,至於為什麽讓他先離京再升遷,王子騰沒有明說,賈政倒也沒有細問。
但,賈政不問,不代表他心裏就不猜了。
據賈政想來,皇上讓林如海先行離京,自然為的是保護他了,如果林如海還在京城的時候,皇上就下旨給他升官,那必然會有許多人參他在京時的言行,試圖把他拉下來,而等林如海離京之後再行升官,那些人就是想參也參不了,人都走了,你還讓人家迴來受你的彈劾不成嗎?
不管對不對,賈政反正是這麽想的了。
上皇點點頭,他跟皇上在這方麵的心思是一樣的,命這東西誰也不嫌長。
「仙人也一直沒提起,那個邪神究竟是什麽來歷?」
惜春又搖搖頭,這也是她最不能理解的地方。
整整三年,對方居然沉得住氣,沒有採取任何舉動,也真是讓她大開眼界。
比起這個,任務係統三年沒給她發任務這件事,也讓她頗為奇怪。
但是惜春也曾經進行過係統自查,得到的答覆是係統沒有任何問題,她也隻能忍著。
可能是三年前賺積分賺得太狠了,係統在這兒找平衡呢。
……
傅秋芳進門之後,賈母相看過,覺得也很滿意,雖然家世不比王夫人,但對於此時的賈政來說,也就稱得上是良配了。
況且傅秋芳跟王夫人比也有不同之處,最起碼她年紀輕,相貌出挑,又識文斷字的,反倒比王夫人更適合賈政的心意。
賈政年少時與王夫人結為夫妻,王夫人當年雖然也稱得上一句美人胚子,無奈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賈政和她根本談不到一起去。
要說光是不識字也就罷了,教妻子習字也是閨房之樂,無奈王夫人不僅不識字,她還強,一門心思認準了女子無才便是德,抵死不肯跟賈政學認字,把賈政慪得夠嗆。
若非他據理力爭,兼賈家家風如此,王夫人還想將這個原則貫徹到底,連元春都不叫識字的。
雖然在賈政的要求下,元春還是念了書的,但選兒媳婦的時候,他實在拗不過王夫人,隻能依著她的心思,選了隻懂些女四書的李紈。
賈政自己便深受與妻子沒有共同語言之苦,卻又攔不住妻子將兒子也推入這個深淵,果不其然,賈珠寧可日日在書房苦讀,也不願意跟李紈相處,生生把自己讀入了魔,大病一場,結了性命。
而今看看賈家的模樣,再看看王夫人的下場,賈政深深覺得,還不如當初不娶王氏女,又或者,他當初若是能再強勢一些便好了。
事到如今,說這個也晚了,雖然榮國府在京裏的名聲已經差得不能再差,但賈政倒是鬧了個老來俏,反而比從前過得順心多了。
隻是苦了賈寶玉,從王夫人合離到傅秋芳進門,統共不過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裏,賈寶玉心裏的滋味就甭提了。
他眼睜睜看著父親與母親合離,母親離去之後還不到一個月,父親就與新人恩恩愛愛,這件事給了賈寶玉很大的刺激,原本他覺得夫妻之間原本就是如此,妻子去世之後,丈夫再娶乃是天經地義,隻要不把舊人忘到腦後去就是了,但賈政的行為,和他心底裏一個合格丈夫該做的,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這不就恰恰是「新人進了房,舊人丟過牆」嗎?
賈寶玉也曾勸過賈政,好歹去水月庵裏瞧瞧王夫人,但賈政別說親自去了,就連送個消息過去都不願意。
這件事過後,賈寶玉比從前沉默了許多,賈母雖然看在眼裏,無奈這件事她實在幫不上忙,也隻得罷了。
眼看著就是二月底,林如海馬上就要離京了,京城裏也沒有傳出林家跟誰家議親的消息,賈母見狀,心裏不由得又活躍了起來,她倒也沒敢奢望,覺得賈寶玉能跟林黛玉定親,隻是不免又把心思放在了別人的身上。
這日午膳之後,賈母特地把賈政叫了過來,絮絮地說著話:
「可惜兩個玉兒沒緣分,明明是天定的姻緣,偏偏被人給阻了,我到現在仍是想不明白,四丫頭這麽做為的是什麽呢?」
賈母唉聲嘆氣片刻之後,心思漸漸迴轉到現在,又看向了賈政:
「你妹夫眼瞧著就離京了,說什麽咱們也得趕在他走之前請他一頓才好,想來你妹夫也不是那等無情的人,咱們兩家到底也是實在親眷,難道還真的就撕破臉不成嗎?」
賈政心裏也是這般想,雖然林如海這次入京述職,似乎沒有什麽大動靜,但正因為如此,反而更引人注意。
揚州鹽政又不是什麽世襲罔替的官職,難道還讓林如海一坐就是一輩子不成嗎?
這一次他迴京述職,多少人盯著他看,等著瞧他到底是升是遷,是平是調,誰知道林如海居然好像隻是在京裏頭轉了一圈,迴來跟皇上敘敘舊一樣,怎麽來的就怎麽迴去了。
若是外行人,八成要覺得林如海這兩年幹的也不過如此,但真正對官場有研究的人,心裏就不是這麽迴事了。
在他還沒跟王氏合離之前,也曾幾次見過王子騰,那時王子騰就時不時跟他提起,林如海怕是要升了。
鹽鐵歷來為國之重政,林如海能在揚州鹽政這個位置上坐滿十年,足可以見皇上對他的信任和器重,這次迴京述職,其實就是升遷的前兆了,至於為什麽讓他先離京再升遷,王子騰沒有明說,賈政倒也沒有細問。
但,賈政不問,不代表他心裏就不猜了。
據賈政想來,皇上讓林如海先行離京,自然為的是保護他了,如果林如海還在京城的時候,皇上就下旨給他升官,那必然會有許多人參他在京時的言行,試圖把他拉下來,而等林如海離京之後再行升官,那些人就是想參也參不了,人都走了,你還讓人家迴來受你的彈劾不成嗎?
不管對不對,賈政反正是這麽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