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紅樓同人] 姑娘偏從末世來 作者:葉鸝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據賈母想來,這時候王夫人不在家,薛家母女再怎麽不願意,也沒人與她們做主。
何況李紈雖是個寡婦,卻也是國公府二房長媳,薛家母女若是不給李紈麵子,王夫人也不能幫著薛家人打自家人的臉——真那麽幹了,丟的也是她的臉。
而且,賈母在這件事上留了個心眼,沒跟王夫人通氣兒,卻把邢夫人身邊的陪房叫了過來。
妯娌之間總有些說不清的心思,攆薛家母女這事兒,邢夫人就算不支持,也絕不會反對的。
至於王夫人的人,這日都跟過東府來了,薛家母女就是想找個報信兒的也沒有。
梨香院的東西本就不多,薛家母女現在使喚的又是賈家的下人,同喜、同貴是不可能擰著李紈的,隻剩薛家母女兩個,也攔不住這些下人。
東西都被搬走了,難道母女倆還能守著空蕩蕩的梨香院過日子?
賈母倒是給母女倆準備了轎子,全她們一場體麵,可真要是那麽樣,那婆子能抬東西,也未必抬不了人。
而且,就算薛姨媽能想到王夫人身上,王夫人也沒工夫搭理她。
先前禮部相看過人家之後,挑了個日子將人選送上了門,闔家上下斟酌了許久,最終選定了東安郡王之孫,現襲一等忠正侯的穆洲。
當初四王八公之中,東安郡王府雖不是功勞最大的,卻是與賈家最相親厚的一家,如今榮禧堂裏掛著的烏木聯上鏨著的,還是東安郡王穆蒔的字。
如今東安郡王府的老太妃年歲已大,但仍記著當日老王爺與榮國公同澤之情,又聽說元春已有三品縣主之位,曾在宮中受教,這些加起來,與自家嫡孫相配也是夠的,因此便點了頭。
不過再怎麽數落名聲禮節,總得見上一麵才好,因此在賈母的授意之下,賈敬生辰之時,尤氏令人給東安郡王府送上了帖子。
因此這一日,王夫人自一大早就忙得團團轉,在元春身上費了十二萬分的心思,又是用意妝飾,又是細心叮囑,倒把元春弄得無奈。
王夫人雖是一片好心,隻是元春在宮裏隨侍多年,規矩自然是極好的,倒也真用不著王夫人左一遍右一遍地告訴。
元春不忍拂母親的一片好意,隻能強忍著不耐煩一一應了。
這日在王夫人和賈母的齊心安排之下,元春身著金寶地織八寶連珠對襟長袖衣,下襯著正紅地芙蓉妝花馬麵裙,長發綰了高髻,帶著一色的金累絲銜珠首飾,從頭到腳都打扮得貴氣十足,更兼舉手投足,高貴端莊,使人不敢逼視。
寧國府裏,東安郡王老太妃也早早到了,見麵與賈母寒暄數句,便拉著元春的手看個不住,眼睛都笑稱了一條縫:
「從前縣主隨侍殿下左右,雖然有所耳聞,卻是一直未曾得見,今日終於一晤,果然形貌不俗,舉止嫻雅,實在是人間難尋!」
元春抿唇微笑,盈盈秋水微斂,一派恭順:
「老太妃謬讚了,小女不過托祖上之功,才得以充任女史,又仰陛下隆恩,方有今日造化,陪伴公主本屬分內之事,又豈敢居功?」
東安太妃笑著點點頭,對元春自然是很滿意的,出身高貴,身有份位,禮數教養都是極好,相貌也是絕佳,這樣的孫媳婦,在京裏也是極難找著的。
東安太妃相看完了孫媳,那邊穆洲的母親陳夫人也注意到了賈母身後的惜春:
「這位姑娘,莫非就是府上的四小姐嗎?」
大皇子洗三那日,東安太妃身子不好,陳夫人在家侍疾,婆媳兩個均告了假,隻將禮物呈了上去。
事後,陳夫人才從旁人口中,得知了那日端地。
雖說皇上下了封口令,但世上本就沒有不透風的牆,況且甄太妃與忠順王被拘也不是什麽秘密,再者這事兒在王公親貴圈子裏早就傳開了,隻是還不曾透露給臣下而已,至於貴戚圈子裏,自然是不避諱的。
陳夫人聽了這事兒之後,不由得便盯上了惜春。
東安郡王世子,原襲忠正公的穆鐸故去不過數載,卻給她留下一個遺腹子穆瀾,從小也是七災八難的,陳夫人難免懸心。
先前聽說惜春與自家小兒子年紀仿佛,又有這等福氣本事,不由得動了些心思,今日見惜春生得可喜,一發有了做親的念頭。
賈母倒是不知道陳夫人的心思,見她問起,笑著執過惜春的手來:
「就是她了。」
一麵又讓惜春拜見了陳夫人,陳夫人趁這機會上下打量了惜春一遍,在心裏暗暗點頭。
若論身份,惜春雖是寧國公府的嫡女,但身無份位,自然無法與元春相比,不過身有福氣,也不是可以被人輕視了去的。
而自家小兒子雖是公侯嫡子,但上頭有了大哥,自是沒有襲爵的份兒,不過靠著恩蔭,將來不必吃苦,也是有前途的,倒也不至於辱沒了惜春。
況且親上做親,也是一件好事。
賈家姊妹嫁了穆家兄弟,互相之間也能有個照應,斷然不至於似平常人家妯娌之間那般常生口角。
陳夫人心裏已存下了這個念頭,隻是一來今日為賀壽而來,人多口雜,倒不好與賈家再議親;二則惜春與穆瀾都還小,眼前還是穆洲與元春的親事更要緊些。
而且,陳夫人也不願意讓賈家覺得,自己一眼就相中了賈家的姑娘。
如此還沒等議親,就先把東安郡王府的身份降下去了。
何況李紈雖是個寡婦,卻也是國公府二房長媳,薛家母女若是不給李紈麵子,王夫人也不能幫著薛家人打自家人的臉——真那麽幹了,丟的也是她的臉。
而且,賈母在這件事上留了個心眼,沒跟王夫人通氣兒,卻把邢夫人身邊的陪房叫了過來。
妯娌之間總有些說不清的心思,攆薛家母女這事兒,邢夫人就算不支持,也絕不會反對的。
至於王夫人的人,這日都跟過東府來了,薛家母女就是想找個報信兒的也沒有。
梨香院的東西本就不多,薛家母女現在使喚的又是賈家的下人,同喜、同貴是不可能擰著李紈的,隻剩薛家母女兩個,也攔不住這些下人。
東西都被搬走了,難道母女倆還能守著空蕩蕩的梨香院過日子?
賈母倒是給母女倆準備了轎子,全她們一場體麵,可真要是那麽樣,那婆子能抬東西,也未必抬不了人。
而且,就算薛姨媽能想到王夫人身上,王夫人也沒工夫搭理她。
先前禮部相看過人家之後,挑了個日子將人選送上了門,闔家上下斟酌了許久,最終選定了東安郡王之孫,現襲一等忠正侯的穆洲。
當初四王八公之中,東安郡王府雖不是功勞最大的,卻是與賈家最相親厚的一家,如今榮禧堂裏掛著的烏木聯上鏨著的,還是東安郡王穆蒔的字。
如今東安郡王府的老太妃年歲已大,但仍記著當日老王爺與榮國公同澤之情,又聽說元春已有三品縣主之位,曾在宮中受教,這些加起來,與自家嫡孫相配也是夠的,因此便點了頭。
不過再怎麽數落名聲禮節,總得見上一麵才好,因此在賈母的授意之下,賈敬生辰之時,尤氏令人給東安郡王府送上了帖子。
因此這一日,王夫人自一大早就忙得團團轉,在元春身上費了十二萬分的心思,又是用意妝飾,又是細心叮囑,倒把元春弄得無奈。
王夫人雖是一片好心,隻是元春在宮裏隨侍多年,規矩自然是極好的,倒也真用不著王夫人左一遍右一遍地告訴。
元春不忍拂母親的一片好意,隻能強忍著不耐煩一一應了。
這日在王夫人和賈母的齊心安排之下,元春身著金寶地織八寶連珠對襟長袖衣,下襯著正紅地芙蓉妝花馬麵裙,長發綰了高髻,帶著一色的金累絲銜珠首飾,從頭到腳都打扮得貴氣十足,更兼舉手投足,高貴端莊,使人不敢逼視。
寧國府裏,東安郡王老太妃也早早到了,見麵與賈母寒暄數句,便拉著元春的手看個不住,眼睛都笑稱了一條縫:
「從前縣主隨侍殿下左右,雖然有所耳聞,卻是一直未曾得見,今日終於一晤,果然形貌不俗,舉止嫻雅,實在是人間難尋!」
元春抿唇微笑,盈盈秋水微斂,一派恭順:
「老太妃謬讚了,小女不過托祖上之功,才得以充任女史,又仰陛下隆恩,方有今日造化,陪伴公主本屬分內之事,又豈敢居功?」
東安太妃笑著點點頭,對元春自然是很滿意的,出身高貴,身有份位,禮數教養都是極好,相貌也是絕佳,這樣的孫媳婦,在京裏也是極難找著的。
東安太妃相看完了孫媳,那邊穆洲的母親陳夫人也注意到了賈母身後的惜春:
「這位姑娘,莫非就是府上的四小姐嗎?」
大皇子洗三那日,東安太妃身子不好,陳夫人在家侍疾,婆媳兩個均告了假,隻將禮物呈了上去。
事後,陳夫人才從旁人口中,得知了那日端地。
雖說皇上下了封口令,但世上本就沒有不透風的牆,況且甄太妃與忠順王被拘也不是什麽秘密,再者這事兒在王公親貴圈子裏早就傳開了,隻是還不曾透露給臣下而已,至於貴戚圈子裏,自然是不避諱的。
陳夫人聽了這事兒之後,不由得便盯上了惜春。
東安郡王世子,原襲忠正公的穆鐸故去不過數載,卻給她留下一個遺腹子穆瀾,從小也是七災八難的,陳夫人難免懸心。
先前聽說惜春與自家小兒子年紀仿佛,又有這等福氣本事,不由得動了些心思,今日見惜春生得可喜,一發有了做親的念頭。
賈母倒是不知道陳夫人的心思,見她問起,笑著執過惜春的手來:
「就是她了。」
一麵又讓惜春拜見了陳夫人,陳夫人趁這機會上下打量了惜春一遍,在心裏暗暗點頭。
若論身份,惜春雖是寧國公府的嫡女,但身無份位,自然無法與元春相比,不過身有福氣,也不是可以被人輕視了去的。
而自家小兒子雖是公侯嫡子,但上頭有了大哥,自是沒有襲爵的份兒,不過靠著恩蔭,將來不必吃苦,也是有前途的,倒也不至於辱沒了惜春。
況且親上做親,也是一件好事。
賈家姊妹嫁了穆家兄弟,互相之間也能有個照應,斷然不至於似平常人家妯娌之間那般常生口角。
陳夫人心裏已存下了這個念頭,隻是一來今日為賀壽而來,人多口雜,倒不好與賈家再議親;二則惜春與穆瀾都還小,眼前還是穆洲與元春的親事更要緊些。
而且,陳夫人也不願意讓賈家覺得,自己一眼就相中了賈家的姑娘。
如此還沒等議親,就先把東安郡王府的身份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