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紅樓同人] 姑娘偏從末世來 作者:葉鸝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夫人也覺得有理,遣人去跟賈政說了一聲,得到迴覆說是已在打聽,這才稍稍放下心來,那放還香菱的事兒也不再提了。
晚膳後,王熙鳳經賈璉的口知道了這件事,登時翻了個白眼:
「你瞧,這多麽沒算計!自家人誰不知曉四妹妹是有大神通的,她為咱們家籌措也非隻一日,倘若不是料到了今日的孽債,何至於早早地派了人去?」
「偏這薛大傻子不爭氣,到底鬧出人命官司來,二太太也是個沒數的,四妹妹的話是能不聽的麽!」
賈璉歪在榻上喝了一杯酒,今日薛家的事兒,他也在裏頭忙裏忙外,跑了許久,這會兒累得坐不住,直接歪在了炕上:
「據我來看,薛大妹妹說得也有道理,就算是四妹妹發了話,該打聽的也得打聽不是,難道還為她一句話,就叫薛家表弟等死不成?」
「就是真救不活了,這該打點的銀子也得花,好歹叫人走之前別受罪啊!」
王熙鳳聽著這話有理,也不再抱怨了,隻是心裏仍是擔心不已。
……
到了第二天,眾人還在四下奔忙的時候,惜春終於從焦大那裏打聽到了事情的原委。
整件事的根源,居然出在她叫焦大給馮家人的銀子上。
當初見馮淵被打死,薛蟠又已走了,惜春也無可奈何,隻好叫焦大留了銀子給馮家人。
為了說得過去,便說焦大也是看中了拐子賣的女孩兒,隻是還不等交銀子就出了這事兒。
按惜春交代焦大的說法,焦大跟馮家人的說法是倘若自己再早一些去領人,被打死的怕不就是自己,馮家公子多少也有些替他受過之意,因此由自己出錢,給馮淵辦了喪事。
但原著裏頭,馮家老僕告狀一是為了給主子伸冤,二便是指望多得些燒埋銀子,好好地發送了馮淵。
結果現在,燒埋銀子惜春這邊給了,馮家老僕便隻剩下了一個念頭——給主子報仇!
此時薛蟠剛走,賈雨村尚未走馬上任,馮家老僕是又急又氣,生怕薛蟠逍遙法外,於是交代了底下人在原籍等著新老爺上任再行報案,自己則是與焦大搭夥兒上了京城。
他明麵上說是來投親,實際上到了京城之後,直奔宮門口,告起了禦狀!
告禦狀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是要滾釘板的,可馮家老僕將七十的人,早把生死置之度外,狀紙是預先寫好帶在身上的,也不怕臨到頭一口氣上不來,訴不出冤情。
而且有司事後查起來,發現這居然也不算越級上告——賈雨村上任、馮家人在原籍狀告在先,馮家老僕告禦狀在後,前後差了能有一日。
雖然隻是一日之差,但既然金陵府受了馮家的案子,那薛蟠就是在逃的人命犯,京城則是他潛逃之地。
馮家老僕這嚴格意義上來說,竟不是告禦狀,而是出首逃犯,非但無罪,簡直有功!
事涉薛家,也算是涉及到了功臣之後,有司不敢擅專,便把事情報到了皇上手裏。
偏偏皇上又是個最講忠孝仁義之主,見馮家這老僕一片忠心赤膽,不由得贊道:
「法不外乎人情,雖則律法綱紀嚴明,但此等忠義情狀亦不可不鑒,否則天下必以朕為無義之君。」
馮家老僕已經重傷,雖經禦醫調治,性命也在旦夕之間了,皇上於是便點了三法司會審,令急調金陵案卷到京。
這一下,實在打了賈雨村一個措手不及,他這邊剛胡亂判了案子,那邊京裏就來人要調卷宗,他隻略推脫幾句,這邊為首的竟就拿出了金牌令箭。
還不等他想要支吾的理由,那幫京城裏來的使者竟是自己看準了卷宗,橫搶了去了!
賈雨村這下可是真嚇得魂飛魄散,他見馮家勢孤,便倚仗強權胡亂判了此案,令薛家額外再多賠些銀子過去。
他原想著馮家不過小門小戶,有了這些銀子日後也可衣食無憂,況且馮家隻有馮淵一個主子,他一死,這些奴僕不過是散沙一片,早晚各自分了金銀財物潛逃了去,既然本是逃奴身份,自然不敢出首,因此也不以為意。
哪裏想到京裏頭又會有一個老僕,鬧出這等情勢來?
卷宗到了京城,這事情可就熱鬧了。
華嚴宮裏,上皇盤膝坐在炕上,手執一串檀木佛珠,一邊翻看麵前的卷宗一邊冷笑,又看向坐在下首的皇帝:
「你道是好笑不好笑,按卷宗記載,這薛蟠竟是已經被冤魂索命而死,敢情如今刑部大牢裏頭關著個鬼吶,這竟不是刑部,是鍾馗天師府了!」
皇上覷著上皇神色,不動聲色地開口:
「這賈化1亦是舊員起復,當初雖有些過失,卻絕非無才之輩,判出這等胡塗案來,必有緣故。」
上皇神色不豫,舊員起複本是他的主意,皇上這些年登基以來,有意無意貶了不少他當日的愛臣後嗣去了,他心下多少有些不痛快,因此和皇上商量了這個主意,撿裏麵有可用的再行起復。
一來施恩於功臣後裔,二來也是填補空官,誰知道竟會選出賈化這等混帳東西來!
他心思微動,手指點著桌麵上的卷宗:「賈化,不要是賈家的親眷吧?」
皇上搖頭:「賈化祖籍胡州,與金陵賈氏並非同宗,不過薦他之人倒確實是榮國府的工部員外郎賈政。」
上皇早知道皇上麵上看著老實,內裏卻是一萬個心眼子,每句話都是斟酌之後說出,總要點他這個為父為君的幾句,但今日是自己理虧,自然也不好發作,隻能往案子裏撒氣:
晚膳後,王熙鳳經賈璉的口知道了這件事,登時翻了個白眼:
「你瞧,這多麽沒算計!自家人誰不知曉四妹妹是有大神通的,她為咱們家籌措也非隻一日,倘若不是料到了今日的孽債,何至於早早地派了人去?」
「偏這薛大傻子不爭氣,到底鬧出人命官司來,二太太也是個沒數的,四妹妹的話是能不聽的麽!」
賈璉歪在榻上喝了一杯酒,今日薛家的事兒,他也在裏頭忙裏忙外,跑了許久,這會兒累得坐不住,直接歪在了炕上:
「據我來看,薛大妹妹說得也有道理,就算是四妹妹發了話,該打聽的也得打聽不是,難道還為她一句話,就叫薛家表弟等死不成?」
「就是真救不活了,這該打點的銀子也得花,好歹叫人走之前別受罪啊!」
王熙鳳聽著這話有理,也不再抱怨了,隻是心裏仍是擔心不已。
……
到了第二天,眾人還在四下奔忙的時候,惜春終於從焦大那裏打聽到了事情的原委。
整件事的根源,居然出在她叫焦大給馮家人的銀子上。
當初見馮淵被打死,薛蟠又已走了,惜春也無可奈何,隻好叫焦大留了銀子給馮家人。
為了說得過去,便說焦大也是看中了拐子賣的女孩兒,隻是還不等交銀子就出了這事兒。
按惜春交代焦大的說法,焦大跟馮家人的說法是倘若自己再早一些去領人,被打死的怕不就是自己,馮家公子多少也有些替他受過之意,因此由自己出錢,給馮淵辦了喪事。
但原著裏頭,馮家老僕告狀一是為了給主子伸冤,二便是指望多得些燒埋銀子,好好地發送了馮淵。
結果現在,燒埋銀子惜春這邊給了,馮家老僕便隻剩下了一個念頭——給主子報仇!
此時薛蟠剛走,賈雨村尚未走馬上任,馮家老僕是又急又氣,生怕薛蟠逍遙法外,於是交代了底下人在原籍等著新老爺上任再行報案,自己則是與焦大搭夥兒上了京城。
他明麵上說是來投親,實際上到了京城之後,直奔宮門口,告起了禦狀!
告禦狀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是要滾釘板的,可馮家老僕將七十的人,早把生死置之度外,狀紙是預先寫好帶在身上的,也不怕臨到頭一口氣上不來,訴不出冤情。
而且有司事後查起來,發現這居然也不算越級上告——賈雨村上任、馮家人在原籍狀告在先,馮家老僕告禦狀在後,前後差了能有一日。
雖然隻是一日之差,但既然金陵府受了馮家的案子,那薛蟠就是在逃的人命犯,京城則是他潛逃之地。
馮家老僕這嚴格意義上來說,竟不是告禦狀,而是出首逃犯,非但無罪,簡直有功!
事涉薛家,也算是涉及到了功臣之後,有司不敢擅專,便把事情報到了皇上手裏。
偏偏皇上又是個最講忠孝仁義之主,見馮家這老僕一片忠心赤膽,不由得贊道:
「法不外乎人情,雖則律法綱紀嚴明,但此等忠義情狀亦不可不鑒,否則天下必以朕為無義之君。」
馮家老僕已經重傷,雖經禦醫調治,性命也在旦夕之間了,皇上於是便點了三法司會審,令急調金陵案卷到京。
這一下,實在打了賈雨村一個措手不及,他這邊剛胡亂判了案子,那邊京裏就來人要調卷宗,他隻略推脫幾句,這邊為首的竟就拿出了金牌令箭。
還不等他想要支吾的理由,那幫京城裏來的使者竟是自己看準了卷宗,橫搶了去了!
賈雨村這下可是真嚇得魂飛魄散,他見馮家勢孤,便倚仗強權胡亂判了此案,令薛家額外再多賠些銀子過去。
他原想著馮家不過小門小戶,有了這些銀子日後也可衣食無憂,況且馮家隻有馮淵一個主子,他一死,這些奴僕不過是散沙一片,早晚各自分了金銀財物潛逃了去,既然本是逃奴身份,自然不敢出首,因此也不以為意。
哪裏想到京裏頭又會有一個老僕,鬧出這等情勢來?
卷宗到了京城,這事情可就熱鬧了。
華嚴宮裏,上皇盤膝坐在炕上,手執一串檀木佛珠,一邊翻看麵前的卷宗一邊冷笑,又看向坐在下首的皇帝:
「你道是好笑不好笑,按卷宗記載,這薛蟠竟是已經被冤魂索命而死,敢情如今刑部大牢裏頭關著個鬼吶,這竟不是刑部,是鍾馗天師府了!」
皇上覷著上皇神色,不動聲色地開口:
「這賈化1亦是舊員起復,當初雖有些過失,卻絕非無才之輩,判出這等胡塗案來,必有緣故。」
上皇神色不豫,舊員起複本是他的主意,皇上這些年登基以來,有意無意貶了不少他當日的愛臣後嗣去了,他心下多少有些不痛快,因此和皇上商量了這個主意,撿裏麵有可用的再行起復。
一來施恩於功臣後裔,二來也是填補空官,誰知道竟會選出賈化這等混帳東西來!
他心思微動,手指點著桌麵上的卷宗:「賈化,不要是賈家的親眷吧?」
皇上搖頭:「賈化祖籍胡州,與金陵賈氏並非同宗,不過薦他之人倒確實是榮國府的工部員外郎賈政。」
上皇早知道皇上麵上看著老實,內裏卻是一萬個心眼子,每句話都是斟酌之後說出,總要點他這個為父為君的幾句,但今日是自己理虧,自然也不好發作,隻能往案子裏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