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喬遷新居
穿越六零:養娃創業走上人生巔峰 作者:雲雲蕉下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快,就到了林微微一家喬遷新居的日子。
這天陽光明媚,風和日暖,陽光透過雲層照射下來,萬物都顯得生機勃勃。
這是一個一看就讓人心情愉悅的好天氣。
一大早,林微微夫妻倆簡單吃了點早餐,讓顧母看著兒子,夫妻倆便開始整理打包需要搬到新屋的東西。
房間裏的家具都是結婚的時候新打的,自然是要搬過去的。
還有被褥,衣服,布料,日常用品,縫紉機等,整理起來,東西還真不少。
借了村裏的牛車,也跑了三趟,才把東西搬完。
東西搬到了新屋,放到房間裏先不整理。
當務之急是要先準備中午的午飯。
顧大伯一家,顧家自己一家,還有林家人,起碼得準備個三桌才能坐得下。
做什麽菜色林微微之前都已經擬好了。
林微微主廚,顧大嫂顧二嫂幫忙打下手,花了一個半小時才把飯菜做好。
好在她家新廚房有兩個灶膛兩口大鍋,不然時間要更久。
紅燒肉,蒜薹炒肉,香菇燉雞,酸辣土豆絲,油燜春筍,萵筍炒蛋,三葷三素六道菜,再加一個紫菜蛋花湯,主食吃的雜糧饅頭。
飯菜的分量都是足夠的,吃得三家人肚子溜圓。
碗筷桌子是女人們一起收拾的。
她家裏自然是沒那麽多桌椅碗筷的,都是從顧大伯還有老顧家那邊借過來用的。
用完清理幹淨還得還迴去。
林家人看女兒女婿分家後蓋了這麽好的房子很是為他們高興。
父母不都是這樣,隻希望兒女都能過得好,他們便覺得這輩子值了。
送走了一屋子的客人,林微微狠狠鬆了一口氣。
同時,又覺得很開心。
總算是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家了。
之前在老宅,想吃點什麽都不方便,她特別沒有歸屬感。
如今有了自己的房子,她感覺生活更有奔頭了。
稍微休息了一會,夫妻倆又開始忙開了。
大寶讓他奶奶給抱走了,家裏還有太多東西要整理,實在顧不上他。
先拿毛巾把家具和炕好好地擦了一遍,然後把打包好的東西解開,一一歸置好。
這工作不複雜,但是很是瑣碎和耗時間。
這座房子的格局是林微微參與設計的。
畢竟她以後至少還要在這裏住上十幾年的時間,她還是相當用心的。
房子坐北朝南建了三間,都是青磚大瓦房,麵積比村裏其他人家的房子都建得更大一些。
中間一間是堂屋,一道火牆在三分之二處將屋子隔成了南北兩間。
南屋大北屋小,火牆左邊開了一道門通向後麵。
門旁邊靠著火牆和堂屋西牆得是一座大炕,長四米寬兩米三,炕上麵還擺了一個炕櫃和一個炕桌。
林微微在堂屋裏也盤個炕主要是不希望房間裏麵經常有外人進去。
她是個注重隱私的人。
堂屋有炕冬天招待客人就不用再到房間裏去了。
炕前麵的空地擺了一張八仙桌並四個凳子,還有多做的幾個凳子靠堂屋西牆摞在一起,若是家裏有客人可以拿出來使用。
堂屋的左右兩邊靠近大門口的方向各有一道門,通向東西屋兩間臥室。
同樣在三分之二的位置用火牆隔成了南北兩間。
兩間臥室格局都差不多,靠北邊火牆都是長四米寬兩米三的火炕。
東屋準備做主臥,除了炕櫃,靠東麵的牆還有兩個大衣櫃。
衣櫃都是按照林微微畫的圖打成那種可以把衣服掛起來的那種。
靠南邊開了一扇窗戶,擺了一套書桌,書桌旁邊還放著縫紉機。
靠西牆這邊用磚頭墊了一個台子,上麵放了兩個大木箱,是林微微的嫁妝箱子,裏麵存放著一些被褥布料什麽的。
西屋是準備以後給孩子們住,基本的炕櫃和衣櫃跟東屋一樣,另外,靠南牆窗戶邊擺放了兩套書桌椅。
堂屋穿過火牆的門,裏麵就是廚房。
靠最北邊的牆整麵都是灶台,東西兩個灶膛兩口大鐵鍋。
中間的台子就當做是料理台,正對料理台的地方朝北也開了一扇窗戶。
料理台下麵內部安裝了一個水箱,也可以說是一個簡易版的熱水器。
上麵有注水口,側麵靠下方有個水龍頭是出水口,平時兩邊燒火都能加熱,不用另外燒水就可以有熱水用。
這是林微微從現代帶過來的,農村用土灶的很多人家都會裝這樣一個熱水箱。
她跟顧明華說是找了她同學的關係弄過來的,顧明華聽了也沒懷疑什麽。
這畢竟不是太高科技的東西,以現在的水平也很容易能生產出來。
廚房靠南牆,也就是跟堂屋隔開的火牆,放了一個大水缸和一個櫥櫃。
之所以在這個位置放廚房,林微微也是受現在南方房屋的一些影響。
最關鍵的是她不想大冬天的還從廚房端著菜出到院子,再迎著冷風進到堂屋,感覺菜都被吹涼了。
像她設計的這樣多好,屋裏有炕,有火牆取暖,根本不用出去吹西北風,就可以進到廚房,浴室和廁所。
這個設計也是贏得了眾人的一致喜歡,他們都沒想過這屋子還能這麽建,也是長見識了。
廚房東西兩麵靠近火牆的地方同樣有兩道門通往東西屋臥室隔出來的小間。
東邊的那間當做雜物間,裏麵放了兩個置物的架子,地窖的入口就在雜物間的東北角。
西邊的那間還有一道南北縱向的牆隔開,一進門先是一間浴室,進第二道門是廁所,裏麵修了有坡度的坑道,通往外麵的糞坑,還放了一個大水缸,用來存水衝洗廁所。
因為水泥比較有限,所以隻在廁所和浴室裏麵用了,廚房灶台也用了一些。
其他房間的地麵都是用打磨好的石板鋪的地麵。
林微微可不想要那種泥的地麵,不好清理,打濕了還感覺特別髒。
院子用石磚圍了起來,院牆砌得比較高,院子也圍得比較大。
後院是家裏的菜地,屋子到西邊院牆的空地全部搭了起來當做柴棚。
前院西邊也一並搭了棚子遮了起來,這個棚子南邊的一半也可以做柴棚或存放東西的地方,北邊的一半位置則是水井所在地。
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算是水井,而是利用原有的流出地表的一口泉水修建的,有源源不斷的泉水流出來。
林微微選擇這裏建房,很大原因就是為了這汪泉水。
泉水簡單向下挖了兩米,砌成了一口井的樣子。
井沿朝西的方向留了一個缺口,讓多的水可以流出來。
下麵修建了個池子,平時洗菜洗衣服非常方便,池子裏多的水也預留了缺口流入院子裏麵的排水溝。
水井和水池都是在柴棚裏麵的,就算下雨也不影響使用。
前院東邊還有一塊很大的空地,林微微也準備用來種菜。
院門就開在東南角,一進院門就能看到留出來的這塊菜地。
除此以外,屋子東邊通往後院的通道靠圍牆的地方搭了晾衣服的架子。
院子裏除了預留作為菜地的地方其他地方也都鋪了石板,這樣下雨天也不會泥濘弄髒鞋子了。
對於自己設計建造的這個院子,在這年代也是獨一份了,林微微非常滿意。
這天陽光明媚,風和日暖,陽光透過雲層照射下來,萬物都顯得生機勃勃。
這是一個一看就讓人心情愉悅的好天氣。
一大早,林微微夫妻倆簡單吃了點早餐,讓顧母看著兒子,夫妻倆便開始整理打包需要搬到新屋的東西。
房間裏的家具都是結婚的時候新打的,自然是要搬過去的。
還有被褥,衣服,布料,日常用品,縫紉機等,整理起來,東西還真不少。
借了村裏的牛車,也跑了三趟,才把東西搬完。
東西搬到了新屋,放到房間裏先不整理。
當務之急是要先準備中午的午飯。
顧大伯一家,顧家自己一家,還有林家人,起碼得準備個三桌才能坐得下。
做什麽菜色林微微之前都已經擬好了。
林微微主廚,顧大嫂顧二嫂幫忙打下手,花了一個半小時才把飯菜做好。
好在她家新廚房有兩個灶膛兩口大鍋,不然時間要更久。
紅燒肉,蒜薹炒肉,香菇燉雞,酸辣土豆絲,油燜春筍,萵筍炒蛋,三葷三素六道菜,再加一個紫菜蛋花湯,主食吃的雜糧饅頭。
飯菜的分量都是足夠的,吃得三家人肚子溜圓。
碗筷桌子是女人們一起收拾的。
她家裏自然是沒那麽多桌椅碗筷的,都是從顧大伯還有老顧家那邊借過來用的。
用完清理幹淨還得還迴去。
林家人看女兒女婿分家後蓋了這麽好的房子很是為他們高興。
父母不都是這樣,隻希望兒女都能過得好,他們便覺得這輩子值了。
送走了一屋子的客人,林微微狠狠鬆了一口氣。
同時,又覺得很開心。
總算是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家了。
之前在老宅,想吃點什麽都不方便,她特別沒有歸屬感。
如今有了自己的房子,她感覺生活更有奔頭了。
稍微休息了一會,夫妻倆又開始忙開了。
大寶讓他奶奶給抱走了,家裏還有太多東西要整理,實在顧不上他。
先拿毛巾把家具和炕好好地擦了一遍,然後把打包好的東西解開,一一歸置好。
這工作不複雜,但是很是瑣碎和耗時間。
這座房子的格局是林微微參與設計的。
畢竟她以後至少還要在這裏住上十幾年的時間,她還是相當用心的。
房子坐北朝南建了三間,都是青磚大瓦房,麵積比村裏其他人家的房子都建得更大一些。
中間一間是堂屋,一道火牆在三分之二處將屋子隔成了南北兩間。
南屋大北屋小,火牆左邊開了一道門通向後麵。
門旁邊靠著火牆和堂屋西牆得是一座大炕,長四米寬兩米三,炕上麵還擺了一個炕櫃和一個炕桌。
林微微在堂屋裏也盤個炕主要是不希望房間裏麵經常有外人進去。
她是個注重隱私的人。
堂屋有炕冬天招待客人就不用再到房間裏去了。
炕前麵的空地擺了一張八仙桌並四個凳子,還有多做的幾個凳子靠堂屋西牆摞在一起,若是家裏有客人可以拿出來使用。
堂屋的左右兩邊靠近大門口的方向各有一道門,通向東西屋兩間臥室。
同樣在三分之二的位置用火牆隔成了南北兩間。
兩間臥室格局都差不多,靠北邊火牆都是長四米寬兩米三的火炕。
東屋準備做主臥,除了炕櫃,靠東麵的牆還有兩個大衣櫃。
衣櫃都是按照林微微畫的圖打成那種可以把衣服掛起來的那種。
靠南邊開了一扇窗戶,擺了一套書桌,書桌旁邊還放著縫紉機。
靠西牆這邊用磚頭墊了一個台子,上麵放了兩個大木箱,是林微微的嫁妝箱子,裏麵存放著一些被褥布料什麽的。
西屋是準備以後給孩子們住,基本的炕櫃和衣櫃跟東屋一樣,另外,靠南牆窗戶邊擺放了兩套書桌椅。
堂屋穿過火牆的門,裏麵就是廚房。
靠最北邊的牆整麵都是灶台,東西兩個灶膛兩口大鐵鍋。
中間的台子就當做是料理台,正對料理台的地方朝北也開了一扇窗戶。
料理台下麵內部安裝了一個水箱,也可以說是一個簡易版的熱水器。
上麵有注水口,側麵靠下方有個水龍頭是出水口,平時兩邊燒火都能加熱,不用另外燒水就可以有熱水用。
這是林微微從現代帶過來的,農村用土灶的很多人家都會裝這樣一個熱水箱。
她跟顧明華說是找了她同學的關係弄過來的,顧明華聽了也沒懷疑什麽。
這畢竟不是太高科技的東西,以現在的水平也很容易能生產出來。
廚房靠南牆,也就是跟堂屋隔開的火牆,放了一個大水缸和一個櫥櫃。
之所以在這個位置放廚房,林微微也是受現在南方房屋的一些影響。
最關鍵的是她不想大冬天的還從廚房端著菜出到院子,再迎著冷風進到堂屋,感覺菜都被吹涼了。
像她設計的這樣多好,屋裏有炕,有火牆取暖,根本不用出去吹西北風,就可以進到廚房,浴室和廁所。
這個設計也是贏得了眾人的一致喜歡,他們都沒想過這屋子還能這麽建,也是長見識了。
廚房東西兩麵靠近火牆的地方同樣有兩道門通往東西屋臥室隔出來的小間。
東邊的那間當做雜物間,裏麵放了兩個置物的架子,地窖的入口就在雜物間的東北角。
西邊的那間還有一道南北縱向的牆隔開,一進門先是一間浴室,進第二道門是廁所,裏麵修了有坡度的坑道,通往外麵的糞坑,還放了一個大水缸,用來存水衝洗廁所。
因為水泥比較有限,所以隻在廁所和浴室裏麵用了,廚房灶台也用了一些。
其他房間的地麵都是用打磨好的石板鋪的地麵。
林微微可不想要那種泥的地麵,不好清理,打濕了還感覺特別髒。
院子用石磚圍了起來,院牆砌得比較高,院子也圍得比較大。
後院是家裏的菜地,屋子到西邊院牆的空地全部搭了起來當做柴棚。
前院西邊也一並搭了棚子遮了起來,這個棚子南邊的一半也可以做柴棚或存放東西的地方,北邊的一半位置則是水井所在地。
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算是水井,而是利用原有的流出地表的一口泉水修建的,有源源不斷的泉水流出來。
林微微選擇這裏建房,很大原因就是為了這汪泉水。
泉水簡單向下挖了兩米,砌成了一口井的樣子。
井沿朝西的方向留了一個缺口,讓多的水可以流出來。
下麵修建了個池子,平時洗菜洗衣服非常方便,池子裏多的水也預留了缺口流入院子裏麵的排水溝。
水井和水池都是在柴棚裏麵的,就算下雨也不影響使用。
前院東邊還有一塊很大的空地,林微微也準備用來種菜。
院門就開在東南角,一進院門就能看到留出來的這塊菜地。
除此以外,屋子東邊通往後院的通道靠圍牆的地方搭了晾衣服的架子。
院子裏除了預留作為菜地的地方其他地方也都鋪了石板,這樣下雨天也不會泥濘弄髒鞋子了。
對於自己設計建造的這個院子,在這年代也是獨一份了,林微微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