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黃袍加身
穿成紈絝後,我靠躺平撿了個皇位 作者:蜀中有嘉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無情,不留給世人悲傷的餘地。
吳楚洵尚沉浸在星哲離世的陰霾中,還未及抽身,大啟王朝又遭遇重創——
大啟朝在位僅兩年的皇帝,軒轅裕,猝然崩逝!
對吳楚洵而言,此變故猶如晴天霹靂。
他即便心中有奪權的野心,卻從未存過要軒轅裕命的念頭。
軒轅裕仍大啟皇室唯一的嫡係血脈,他並未有子嗣。
這也就意味著,軒轅家族的正統血脈,至此斷絕!
軒轅裕如此年輕,何以會暴斃?
吳楚洵心中隱隱有些猜測,隻等迴京才能揭曉。
北境既歸大啟版圖,自當遵循國喪之禮,全民哀悼,換成素服。
吳楚洵與特種兵精銳,很快換上素衣,匆匆踏上歸途。
托達瓦策馬相送,眼中滿是不舍與哀傷。
此次分別,或成永訣。
他強忍心痛,目光緊緊追隨吳楚洵的背影。
吳楚洵一臉肅然,隊伍已遠離北境。
驀然迴首,逐漸看不到新城,也見不那座埋葬著星哲的皚皚雪山。
或許,星哲此刻,正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與現代的自己重聚。
他側首望向托達瓦,一雙漆黑的瞳孔中仿佛藏著萬千思緒,叫人難以捉摸。
托達瓦心弦一顫,隻覺心如刀絞。
吳楚洵驅馬靠近,語氣淡然:“別送了,迴吧。”
托達瓦心頭各種複雜情緒交替翻湧。
終是不舍地從吳楚洵的身上移開視線,聲音中帶著哽噎。
“大哥,往後餘生,多保重!”
吳楚洵嘴角微微抽搐,連往後餘生都說出來了,看來小家夥心裏估計已經難以自持。
他輕喚一聲:“托達瓦!”
托達瓦聞聲抬頭,滿目期待。
吳楚洵無奈搖頭,“你可知,何為‘山不就我,我來就山’嗎?”
托達瓦聞言,茫然搖頭。
吳楚洵輕笑:“你的中原學問,還需精進。迴去後,多向先生請教吧。我走了!”
言罷,他揮鞭策馬,絕塵而去,連一句“保重”也未留下。
托達瓦望著那逐漸模糊的身影,直至化為天邊一點,方調轉馬頭。
心中默默念道:山不就我,我來就山。
……
吳楚洵一行人風塵仆仆,日夜兼程,終是迴到了京城。
禮部、內務府、欽天監、鑾儀衛,各衙門井然有序,正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國喪之事,一派肅穆。
文武百官皆身著素服,齊聚宮中,為先皇默哀守靈。
大啟失去了主人,但大家仍井然有序、各司其職,一切那樣的雲淡風輕。
讓吳楚洵不禁恍惚,皇帝駕崩是不是自己的錯覺。
據說便宜爹和朝中重臣正在禦書房商議國事。
待他才見到李墨寒後,方才得知一切來龍去脈,心中驚濤駭浪,難以置信。
原來,就在這匆匆十日光景裏,以秦相為首,外加吳相一派官員,竟集結了大半朝臣之力,共同推舉吳相繼承皇位。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多年瘋癲的太後,竟奇跡般地恢複了神智。
她斷然拒絕了從宗親中挑選繼承人的提議,轉而全力支持重臣們的決議,力薦吳惟才登基為帝。
然而,吳相高風亮節,當眾聲明自己無意於那九五之尊之位,毅然決然地拒絕了。
但國不可一日無君。
吳相多年執掌朝政,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其威望與能力,無人能及,自然成為了眾望所歸的繼任者。
吳楚洵一陣恍惚。
他迴想起自己這兩年多來,費勁扒拉在北境、女真與南蠻之間斡旋奔波,曆盡艱辛,方才有所成績。
而他便宜爹一夕之間,就直接讓他登上了龍門。
吳楚洵簡直想仰天長笑,終於啊,他終於可以實現躺平的願望了。
他迫不及待地詢問李墨寒:“我爹他,現在拒絕了多少次了?”
李墨寒嘴角勾起一抹笑,答道:“已是第二次了。”
吳楚洵秒懂。
這便是那古老而繁瑣的“三推三拒”之禮。
他暗自思量,看來這場皇位更迭的戲碼,還得再唱上一陣子。
兩人步入司禮監值房,隻見室內宮人皆換上了素淨的白衣。
吳楚洵望著李墨寒那一身素雅,緩緩收斂了笑容。
他凝視著李墨寒的眼眸深處,聲音冷冽。
“軒轅裕……果真是被衛貴妃害死的嗎?
李墨寒眸光微閃,垂下眼瞼,淡淡道:“自然,衛貴妃引誘先皇吸食阿芙蓉,在大煙槍中摻入了過量的烏香,導致先皇暴斃,這一切,太醫院已有確鑿論斷。”
吳楚洵沒再說話,隻是挑起他的下巴,直勾勾地望著他,又問:“我再問一次,僅是如此嗎?”
李墨寒心尖微顫,渾身繃直,背後冒出冷意。
他艱難地咽了咽口水,握緊手上的拳頭,再次點頭道:“便是如此!”
“此事由吳相親自督辦,刑部、大理寺全力偵查,連東廠的勢力也未能涉足分毫。如今,衛貴妃已伏法,此案塵埃落定。”
吳楚洵眸色晦黯,他早就該知道,自己這兄弟並不是柔順的家貓,而是一隻蟄伏在黑暗中,蓄勢待發的小豹子。
他心中思緒萬千,最終,緩緩鬆開李墨寒的下巴,轉而溫柔地撫上他的頭頂。
“好,大哥自然是信你的。”
李墨寒這才鬆了鬆肩膀,才發現手心早已溫潤,全是汗。
朝堂之上,表麵平靜之下暗藏洶湧波濤。
大家都在等那個必然的結果來臨。
果然,就在吳楚洵歸來的當日,吳相吳惟才,在又一次拒絕繼承皇位後,被一群忠誠的武將【黃袍加身】,推上了帝位。
朝堂上,群臣俯首,齊聲高唿萬歲,響徹雲霄。
於是,大啟朝再次見證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權力更迭。
左相吳惟才,這位執政多年的重臣,終被群臣擁戴為大啟的第四代君主。
江氏與吳若早已被禮部接入宮中,學習著登基大典的各項禮儀。
而吳楚洵也被李墨寒直接引領至江氏處。
宮廷之中,各個衙署與司局皆是熱鬧非凡,為迎接新主人的到來而緊鑼密鼓地籌備著。
隨著新皇的即將入住,宮殿內的裝飾與陳設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宮女太監們穿梭其間,忙碌地更換著簾幕、掛飾與家具布局,力求將每一處都布置得既典雅又不失新意。
新皇登基,緊接著便是有盛大的冊封大典,皇後、後妃、親王等一一受封。
吳楚洵原本在宮裏的關係就好,如今更是備受尊敬。
身為嫡長子,品行又出眾,無疑是大啟朝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選,未來的儲君。
不過,對於外界投來的種種熾熱目光,吳楚洵卻顯得頗為淡然。
直到子安與朝月等人被帶入宮中,一臉苦相地出現在他麵前時,他才忍不住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
“怎麽了?難道不為自家少爺我高興嗎?”
子安眼眶泛紅,委屈地訴苦:“可是少爺,我真的不想當太監啊!”
吳楚洵尚沉浸在星哲離世的陰霾中,還未及抽身,大啟王朝又遭遇重創——
大啟朝在位僅兩年的皇帝,軒轅裕,猝然崩逝!
對吳楚洵而言,此變故猶如晴天霹靂。
他即便心中有奪權的野心,卻從未存過要軒轅裕命的念頭。
軒轅裕仍大啟皇室唯一的嫡係血脈,他並未有子嗣。
這也就意味著,軒轅家族的正統血脈,至此斷絕!
軒轅裕如此年輕,何以會暴斃?
吳楚洵心中隱隱有些猜測,隻等迴京才能揭曉。
北境既歸大啟版圖,自當遵循國喪之禮,全民哀悼,換成素服。
吳楚洵與特種兵精銳,很快換上素衣,匆匆踏上歸途。
托達瓦策馬相送,眼中滿是不舍與哀傷。
此次分別,或成永訣。
他強忍心痛,目光緊緊追隨吳楚洵的背影。
吳楚洵一臉肅然,隊伍已遠離北境。
驀然迴首,逐漸看不到新城,也見不那座埋葬著星哲的皚皚雪山。
或許,星哲此刻,正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與現代的自己重聚。
他側首望向托達瓦,一雙漆黑的瞳孔中仿佛藏著萬千思緒,叫人難以捉摸。
托達瓦心弦一顫,隻覺心如刀絞。
吳楚洵驅馬靠近,語氣淡然:“別送了,迴吧。”
托達瓦心頭各種複雜情緒交替翻湧。
終是不舍地從吳楚洵的身上移開視線,聲音中帶著哽噎。
“大哥,往後餘生,多保重!”
吳楚洵嘴角微微抽搐,連往後餘生都說出來了,看來小家夥心裏估計已經難以自持。
他輕喚一聲:“托達瓦!”
托達瓦聞聲抬頭,滿目期待。
吳楚洵無奈搖頭,“你可知,何為‘山不就我,我來就山’嗎?”
托達瓦聞言,茫然搖頭。
吳楚洵輕笑:“你的中原學問,還需精進。迴去後,多向先生請教吧。我走了!”
言罷,他揮鞭策馬,絕塵而去,連一句“保重”也未留下。
托達瓦望著那逐漸模糊的身影,直至化為天邊一點,方調轉馬頭。
心中默默念道:山不就我,我來就山。
……
吳楚洵一行人風塵仆仆,日夜兼程,終是迴到了京城。
禮部、內務府、欽天監、鑾儀衛,各衙門井然有序,正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國喪之事,一派肅穆。
文武百官皆身著素服,齊聚宮中,為先皇默哀守靈。
大啟失去了主人,但大家仍井然有序、各司其職,一切那樣的雲淡風輕。
讓吳楚洵不禁恍惚,皇帝駕崩是不是自己的錯覺。
據說便宜爹和朝中重臣正在禦書房商議國事。
待他才見到李墨寒後,方才得知一切來龍去脈,心中驚濤駭浪,難以置信。
原來,就在這匆匆十日光景裏,以秦相為首,外加吳相一派官員,竟集結了大半朝臣之力,共同推舉吳相繼承皇位。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多年瘋癲的太後,竟奇跡般地恢複了神智。
她斷然拒絕了從宗親中挑選繼承人的提議,轉而全力支持重臣們的決議,力薦吳惟才登基為帝。
然而,吳相高風亮節,當眾聲明自己無意於那九五之尊之位,毅然決然地拒絕了。
但國不可一日無君。
吳相多年執掌朝政,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其威望與能力,無人能及,自然成為了眾望所歸的繼任者。
吳楚洵一陣恍惚。
他迴想起自己這兩年多來,費勁扒拉在北境、女真與南蠻之間斡旋奔波,曆盡艱辛,方才有所成績。
而他便宜爹一夕之間,就直接讓他登上了龍門。
吳楚洵簡直想仰天長笑,終於啊,他終於可以實現躺平的願望了。
他迫不及待地詢問李墨寒:“我爹他,現在拒絕了多少次了?”
李墨寒嘴角勾起一抹笑,答道:“已是第二次了。”
吳楚洵秒懂。
這便是那古老而繁瑣的“三推三拒”之禮。
他暗自思量,看來這場皇位更迭的戲碼,還得再唱上一陣子。
兩人步入司禮監值房,隻見室內宮人皆換上了素淨的白衣。
吳楚洵望著李墨寒那一身素雅,緩緩收斂了笑容。
他凝視著李墨寒的眼眸深處,聲音冷冽。
“軒轅裕……果真是被衛貴妃害死的嗎?
李墨寒眸光微閃,垂下眼瞼,淡淡道:“自然,衛貴妃引誘先皇吸食阿芙蓉,在大煙槍中摻入了過量的烏香,導致先皇暴斃,這一切,太醫院已有確鑿論斷。”
吳楚洵沒再說話,隻是挑起他的下巴,直勾勾地望著他,又問:“我再問一次,僅是如此嗎?”
李墨寒心尖微顫,渾身繃直,背後冒出冷意。
他艱難地咽了咽口水,握緊手上的拳頭,再次點頭道:“便是如此!”
“此事由吳相親自督辦,刑部、大理寺全力偵查,連東廠的勢力也未能涉足分毫。如今,衛貴妃已伏法,此案塵埃落定。”
吳楚洵眸色晦黯,他早就該知道,自己這兄弟並不是柔順的家貓,而是一隻蟄伏在黑暗中,蓄勢待發的小豹子。
他心中思緒萬千,最終,緩緩鬆開李墨寒的下巴,轉而溫柔地撫上他的頭頂。
“好,大哥自然是信你的。”
李墨寒這才鬆了鬆肩膀,才發現手心早已溫潤,全是汗。
朝堂之上,表麵平靜之下暗藏洶湧波濤。
大家都在等那個必然的結果來臨。
果然,就在吳楚洵歸來的當日,吳相吳惟才,在又一次拒絕繼承皇位後,被一群忠誠的武將【黃袍加身】,推上了帝位。
朝堂上,群臣俯首,齊聲高唿萬歲,響徹雲霄。
於是,大啟朝再次見證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權力更迭。
左相吳惟才,這位執政多年的重臣,終被群臣擁戴為大啟的第四代君主。
江氏與吳若早已被禮部接入宮中,學習著登基大典的各項禮儀。
而吳楚洵也被李墨寒直接引領至江氏處。
宮廷之中,各個衙署與司局皆是熱鬧非凡,為迎接新主人的到來而緊鑼密鼓地籌備著。
隨著新皇的即將入住,宮殿內的裝飾與陳設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宮女太監們穿梭其間,忙碌地更換著簾幕、掛飾與家具布局,力求將每一處都布置得既典雅又不失新意。
新皇登基,緊接著便是有盛大的冊封大典,皇後、後妃、親王等一一受封。
吳楚洵原本在宮裏的關係就好,如今更是備受尊敬。
身為嫡長子,品行又出眾,無疑是大啟朝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選,未來的儲君。
不過,對於外界投來的種種熾熱目光,吳楚洵卻顯得頗為淡然。
直到子安與朝月等人被帶入宮中,一臉苦相地出現在他麵前時,他才忍不住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
“怎麽了?難道不為自家少爺我高興嗎?”
子安眼眶泛紅,委屈地訴苦:“可是少爺,我真的不想當太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