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生死未卜
穿成紈絝後,我靠躺平撿了個皇位 作者:蜀中有嘉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日熾熱,陽光如焰,照得大地金黃。
吳府東院,綠蔭蔥蘢之下,微風細拂,帶來絲絲涼意,驅散了周遭的燥熱。
沈玉正帶著子安和朝露、明月三人在院中曬著書。
這些書籍大多是沈玉從南州帶來的藏書,還有少數是吳楚洵書架上那些積滿塵埃的舊書。
他一襲青色長衫映襯著如玉的麵龐,黑發輕束,斜插著一枝舊式玉簪,額前兩縷發絲輕輕垂落,宛如謫仙下凡。
子安和兩名丫鬟難得如此近距離與沈玉接觸。
三人臉頰微紅,手中翻動書頁的動作不禁帶上了幾分顫抖。
不知是夏日熱浪所致,還是為眼前這絕美風姿所傾倒。
吳楚洵已傳書歸來,言明今日將返京。
朝露與明月一早便忙碌起來,將吳楚洵偏愛的夏衣一一取出,細心熏香熨平。
子安亦不甘落後,將書房打理得井井有條,靜待少爺歸來。
沈玉特意調換了輪值,在家靜候。
未曾想,申時已過,仍未見這家夥的蹤影。
閑來無事,沈玉便請三人幫忙,將自己書箱裏的書拿出來曬曬,以防蠹蟲侵蝕。
他挽起袖管,露出勻稱的手臂,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一種不經意的雅致與閑適。
三人皆知這些書的珍貴,翻動時格外小心翼翼,生怕有絲毫損傷。
沈玉見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輕聲道:“無需如此謹慎,皆是手抄本,隻需輕輕展平晾曬即可。
他笑時,眼波流轉,仿佛春水初生,映日生輝,把幾個小家夥迷得不要不要的。
子安連忙低下頭去,心中暗自懺悔:“罪過,罪過!”
這話是替自家少爺說的。
如此風雅絕代的美人,竟然也被他家少爺拐帶迴了家,真是如同一朵鮮花插在了那啥上。
他偷偷瞄向朝露與明月,三人交流了一個默契的眼神,一切盡在不言中。
他們將書攤開在院子中的石桌上,其他書籍則擺放在幾個小書櫃上,讓日光灑滿書頁。
沈玉見三人做得有條不紊,想了想,又去吳楚洵的書房裏取出一些畫軸來曬。
這些畫卷隻需陰曬,子安機靈地拿出一張大墊子鋪在樹下。
沈玉將這些畫卷一一展開,輕輕放在墊子上。
有的畫軸上已有塵埃,他取來一匹柔軟的絹布,輕柔地拂去上麵的灰塵。
待至最後一軸緩緩展開,畫中景致瞬間攫取了他的心神。
雖未知出自哪位大家手筆,然此畫筆觸細膩入微,運墨如行雲流水。
青綠之間,水色漸變自然,層次分明。
桃花樹上,朵朵花瓣勾勒細膩,嬌豔之態躍然紙上,仿佛能嗅其芬芳。
畫中人物,形神兼備,沈玉細細觀賞,嘴角不自覺勾起一抹笑意。
隻因那畫中之人,正是他心中所念的吳楚洵。
他再將目光轉向畫幅左側,那裏題有一首詩:
【青山綠水隱仙蹤,忘卻紅塵萬縷空。 若得閑來與君隱,逍遙天地任浮沉。】
右下方的落款是“元康”。
竟是一首寄情詩!
沈玉笑容漸斂,恍若窺見了吳楚洵心底秘密,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情緒。
他環視子安等人,見正自得其樂,便壓下了詢問的衝動。
抿了抿薄唇,還是選擇將此畫展開,放在一旁陰曬。
正欲輕手放下,忽覺異樣。
尋常畫軸,上下均衡,持之穩重。
而此畫,手感偏重下方。
這種微妙的差異引起了沈玉的好奇。
他仔細審視,終於發現下端的軸頭似乎比上端略重。
沈玉好奇地摩挲著那異常的軸頭。
正當他俯身細看時,子安突然大喝一聲:“誰在哪兒?”
他圓滾滾的身軀瞬間爆發出驚人的速度,轉瞬已至門檻邊。
旋即又驚訝地喊道:“哎呀,這不是菊葉姐姐嘛!”
語氣中帶著幾分熟絡,撓頭一笑,側身讓開了道。
隻見一個細皮白肉,身材窈窕的丫鬟,雙手托著一個木托盤,笑靨如花地走了院內。
沈玉放下畫卷,目光輕掃,這丫鬟他認得,是吳若身邊的貼身丫鬟。
朝露與明月見到此人,手中的書籍輕輕滑落,警覺地站起身,卻未敢輕舉妄動。
多年的相處,讓她們對菊葉有著本能的畏懼。
“菊葉姐!”
“菊葉姐!”
兩人怯生生地打著招唿。
菊葉對幾人微微一笑,步伐輕盈地走向沈玉。
麵對眼前這張絕世容顏,菊葉黑白分明的眼睛閃了閃,才向沈玉行了一禮。
“沈公子,我們姑娘特地命我送來了冰鎮綠豆銀耳湯,為大家解暑。”
朝露和明月這才鬆了口氣,原來隻是送吃的。
一旁的子安一聽有喝的,立刻跑去廚房拿碗。
幾人將清涼的綠豆銀耳湯盛入碗中,那絲絲涼意透過瓷碗傳遞至手心,讓人心曠神怡。
子安捧著碗,滿臉幸福地感歎道:“真是舒服啊!”
他倒是機靈,第一碗趕緊給沈玉送了過去。
菊葉見狀,攔下欲跟隨而出的朝露與明月,笑道:“姑娘說了,這湯也有你們的份,快喝吧。”
她笑得溫柔,與往日在東院時的跋扈截然不同,讓兩個小姑娘漸漸放下了防備,開心地品嚐起來。
冰涼的湯水滑入喉間,帶來一抹難以言喻的愜意,兩人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菊葉也笑得溫柔。
她目光怔惘地在房間裏掃過。
四周的陳設與她離開時無異,給她一種仿佛從未離開的錯覺。
她輕聲問道:“聽姑娘提起,大公子今日要迴府了嗎?”
朝露點頭應道:“是的,說是今日,可能先去了宮裏。”
菊葉聞言,眸光微閃,未再多言。
門外,子安像一陣風似地跑了進來,手裏拿了一個空碗。
他臉上紅撲撲的,放下碗後,便急忙給自己倒了一碗。
“哇,真舒服!”
那一臉享受的模樣,引得幾人忍不住輕聲笑起來。
……
夜風帶走了夏日的燥熱。
吳楚洵迴到吳府時,已是戌時。
原本他應早歸,但出宮時被楊慶奎硬拉到楊府去飲酒,耽誤了時間。
楊慶奎與耿三娘成親後,還似新婚燕爾一般,如膠似漆,讓吳楚洵不禁想到了家中的沈玉。
他匆匆用過晚膳便急忙迴府。
推開院門,隻見廊簷燈火輝煌,寢室明亮,其餘廂房皆已熄燈。
吳楚洵心中掛念著沈玉,未及多想,便推開了寢室的門。
然而,眼前的景象卻讓他笑容瞬間凝固——
子安、朝露、明月倒在血泊之中,沈玉也滿身是血,倒在圓椅上,生死未卜。
而原身那個叫菊葉的丫鬟,手持黃符和短刃,立於沈玉身後,正一臉陰冷地望向他……
吳府東院,綠蔭蔥蘢之下,微風細拂,帶來絲絲涼意,驅散了周遭的燥熱。
沈玉正帶著子安和朝露、明月三人在院中曬著書。
這些書籍大多是沈玉從南州帶來的藏書,還有少數是吳楚洵書架上那些積滿塵埃的舊書。
他一襲青色長衫映襯著如玉的麵龐,黑發輕束,斜插著一枝舊式玉簪,額前兩縷發絲輕輕垂落,宛如謫仙下凡。
子安和兩名丫鬟難得如此近距離與沈玉接觸。
三人臉頰微紅,手中翻動書頁的動作不禁帶上了幾分顫抖。
不知是夏日熱浪所致,還是為眼前這絕美風姿所傾倒。
吳楚洵已傳書歸來,言明今日將返京。
朝露與明月一早便忙碌起來,將吳楚洵偏愛的夏衣一一取出,細心熏香熨平。
子安亦不甘落後,將書房打理得井井有條,靜待少爺歸來。
沈玉特意調換了輪值,在家靜候。
未曾想,申時已過,仍未見這家夥的蹤影。
閑來無事,沈玉便請三人幫忙,將自己書箱裏的書拿出來曬曬,以防蠹蟲侵蝕。
他挽起袖管,露出勻稱的手臂,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一種不經意的雅致與閑適。
三人皆知這些書的珍貴,翻動時格外小心翼翼,生怕有絲毫損傷。
沈玉見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輕聲道:“無需如此謹慎,皆是手抄本,隻需輕輕展平晾曬即可。
他笑時,眼波流轉,仿佛春水初生,映日生輝,把幾個小家夥迷得不要不要的。
子安連忙低下頭去,心中暗自懺悔:“罪過,罪過!”
這話是替自家少爺說的。
如此風雅絕代的美人,竟然也被他家少爺拐帶迴了家,真是如同一朵鮮花插在了那啥上。
他偷偷瞄向朝露與明月,三人交流了一個默契的眼神,一切盡在不言中。
他們將書攤開在院子中的石桌上,其他書籍則擺放在幾個小書櫃上,讓日光灑滿書頁。
沈玉見三人做得有條不紊,想了想,又去吳楚洵的書房裏取出一些畫軸來曬。
這些畫卷隻需陰曬,子安機靈地拿出一張大墊子鋪在樹下。
沈玉將這些畫卷一一展開,輕輕放在墊子上。
有的畫軸上已有塵埃,他取來一匹柔軟的絹布,輕柔地拂去上麵的灰塵。
待至最後一軸緩緩展開,畫中景致瞬間攫取了他的心神。
雖未知出自哪位大家手筆,然此畫筆觸細膩入微,運墨如行雲流水。
青綠之間,水色漸變自然,層次分明。
桃花樹上,朵朵花瓣勾勒細膩,嬌豔之態躍然紙上,仿佛能嗅其芬芳。
畫中人物,形神兼備,沈玉細細觀賞,嘴角不自覺勾起一抹笑意。
隻因那畫中之人,正是他心中所念的吳楚洵。
他再將目光轉向畫幅左側,那裏題有一首詩:
【青山綠水隱仙蹤,忘卻紅塵萬縷空。 若得閑來與君隱,逍遙天地任浮沉。】
右下方的落款是“元康”。
竟是一首寄情詩!
沈玉笑容漸斂,恍若窺見了吳楚洵心底秘密,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情緒。
他環視子安等人,見正自得其樂,便壓下了詢問的衝動。
抿了抿薄唇,還是選擇將此畫展開,放在一旁陰曬。
正欲輕手放下,忽覺異樣。
尋常畫軸,上下均衡,持之穩重。
而此畫,手感偏重下方。
這種微妙的差異引起了沈玉的好奇。
他仔細審視,終於發現下端的軸頭似乎比上端略重。
沈玉好奇地摩挲著那異常的軸頭。
正當他俯身細看時,子安突然大喝一聲:“誰在哪兒?”
他圓滾滾的身軀瞬間爆發出驚人的速度,轉瞬已至門檻邊。
旋即又驚訝地喊道:“哎呀,這不是菊葉姐姐嘛!”
語氣中帶著幾分熟絡,撓頭一笑,側身讓開了道。
隻見一個細皮白肉,身材窈窕的丫鬟,雙手托著一個木托盤,笑靨如花地走了院內。
沈玉放下畫卷,目光輕掃,這丫鬟他認得,是吳若身邊的貼身丫鬟。
朝露與明月見到此人,手中的書籍輕輕滑落,警覺地站起身,卻未敢輕舉妄動。
多年的相處,讓她們對菊葉有著本能的畏懼。
“菊葉姐!”
“菊葉姐!”
兩人怯生生地打著招唿。
菊葉對幾人微微一笑,步伐輕盈地走向沈玉。
麵對眼前這張絕世容顏,菊葉黑白分明的眼睛閃了閃,才向沈玉行了一禮。
“沈公子,我們姑娘特地命我送來了冰鎮綠豆銀耳湯,為大家解暑。”
朝露和明月這才鬆了口氣,原來隻是送吃的。
一旁的子安一聽有喝的,立刻跑去廚房拿碗。
幾人將清涼的綠豆銀耳湯盛入碗中,那絲絲涼意透過瓷碗傳遞至手心,讓人心曠神怡。
子安捧著碗,滿臉幸福地感歎道:“真是舒服啊!”
他倒是機靈,第一碗趕緊給沈玉送了過去。
菊葉見狀,攔下欲跟隨而出的朝露與明月,笑道:“姑娘說了,這湯也有你們的份,快喝吧。”
她笑得溫柔,與往日在東院時的跋扈截然不同,讓兩個小姑娘漸漸放下了防備,開心地品嚐起來。
冰涼的湯水滑入喉間,帶來一抹難以言喻的愜意,兩人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菊葉也笑得溫柔。
她目光怔惘地在房間裏掃過。
四周的陳設與她離開時無異,給她一種仿佛從未離開的錯覺。
她輕聲問道:“聽姑娘提起,大公子今日要迴府了嗎?”
朝露點頭應道:“是的,說是今日,可能先去了宮裏。”
菊葉聞言,眸光微閃,未再多言。
門外,子安像一陣風似地跑了進來,手裏拿了一個空碗。
他臉上紅撲撲的,放下碗後,便急忙給自己倒了一碗。
“哇,真舒服!”
那一臉享受的模樣,引得幾人忍不住輕聲笑起來。
……
夜風帶走了夏日的燥熱。
吳楚洵迴到吳府時,已是戌時。
原本他應早歸,但出宮時被楊慶奎硬拉到楊府去飲酒,耽誤了時間。
楊慶奎與耿三娘成親後,還似新婚燕爾一般,如膠似漆,讓吳楚洵不禁想到了家中的沈玉。
他匆匆用過晚膳便急忙迴府。
推開院門,隻見廊簷燈火輝煌,寢室明亮,其餘廂房皆已熄燈。
吳楚洵心中掛念著沈玉,未及多想,便推開了寢室的門。
然而,眼前的景象卻讓他笑容瞬間凝固——
子安、朝露、明月倒在血泊之中,沈玉也滿身是血,倒在圓椅上,生死未卜。
而原身那個叫菊葉的丫鬟,手持黃符和短刃,立於沈玉身後,正一臉陰冷地望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