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做一個交易
開局成寡婦,肚裏還揣個崽,瘋了 作者:@永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彎腰久了,有些酸痛,微微直了直腰依然低垂著頭。
“妾身不敢妄議朝政,可也知道父親雖然手握重權,卻並未與任何皇子有過牽連。這一點,貴嬪娘娘比妾身更有體會,您不也是因為有了四皇子,才斷然與奚家斷了來往的嗎?”
怡貴嬪杏眼微眯,有些犀利的斜眼看向司聰。她所言不假,當初斷了與奚家的往來,就是為了保住她們母子的命。以她那時的地位與實力,如果繼續與奚家來往密切,就是那幾個有皇子的嬪妃不殺她,陛下也不會留著她。
所以,她再一次驗證了這個女人的大智若愚,以前,她都是在藏拙。
“不敢妄議,也議了,今日在這裏說的話,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你但說無妨。”
司聰深施一禮,應了聲是,終於是直起了腰身。“那妾身便一吐為快了。”
怡貴嬪示意她坐下,司聰道了聲謝,規規矩矩的坐了迴去。
“妾身的父親為官三十餘載,從翰林院到京都六部,重要的官職幾乎是任了個遍,最終坐到了首輔宰相的官職。他又曾擔任曆年的科考主考官,可謂是門生滿天下。父親從不搞黨爭,可是相爺一脈已經遍布全國,這一點,已經威脅到了朝廷。”
怡貴嬪不置可否,想當年,相爺夫人過壽,那排隊送禮的從相府門口一直排到東城城門口,收禮收的小廝們暈倒一批又一批的,場麵十分的壯觀,陛下尤有不及。
“父親權勢滔天,很多事情已經到了宰相同意便可拍板定案的程度,陛下的權利隱隱有被架空的危險。恰逢二皇子與大皇子爭奪儲君之位,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陛下怎會錯過。奚家遭難全因父親不懂激流勇退,還是陛下念在父親有從龍之功,從輕發落,才保全了一家人的性命。”
怡貴嬪道:“這也不能說明,相爺與二皇子之間沒有勾結吧?”
“其實這一點,陛下早給了天下人答案,陛下想要清除的不是奚家,而是宰相一職。”
怡貴嬪一臉茫然,司聰道:“三年了,父親被流放三年了,宰相一職一直空懸不定,是我朝無人能勝任嗎?是陛下一心想要廢除宰相製。如今,內閣的興起,就是對宰相製度的宣戰。陛下用東西兩閣的勢力,分化宰相一人獨攬的大權,兩方各執己見,再不會出現宰相一言堂的現象,這才是我奚家被貶的真正原因啊。”
怡貴嬪心下吃驚不已,滿眼不可置信的看著她,這些見解真的出自這位號稱炮筒子兼棒槌似的女人嘴裏?
“你是如何知道這些的?”
司聰苦笑搖頭,“身為世家女,哪能不懂朝堂事?父親甘願被貶,也是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才不會去伸冤,不會去辯解,因為父親知道陛下要的是什麽。”
“陛下要的是什麽?”
“是朝堂穩定。”
司聰神情堅定,“娘娘也知道,自古謀逆之罪沒有不見血的,可是我奚家卻一條性命未傷,是陛下念舊情不假,也是陛下不敢擅動,因為奚家的根基太深,不好拔除。”
怡貴嬪心中吃驚,麵上淡定,說道:“你這些話雖有些道理,可你想要奚家恢複往昔鼎盛,又何其艱難?”
司聰定了定神,道:“所以,妾身想與娘娘做一個交易。”
怡貴嬪定定的注視著她,並未搭言。司聰起身深施一禮,道:“娘娘助我奚家東山再起,我奚家助四殿下登上太子之位。”
“你住口!”
怡貴嬪勃然變色,眼神變得冰冷淩厲。
“休要胡言亂語,本宮從來沒想過這些,你趕緊走,就當本宮從未聽過這些。”
司聰不慌不忙,微微躬身,“娘娘何不聽妾身說明,再拒絕也不遲。”
“你不必說了,這樣大逆不道的話,本宮也不敢聽。”
“何為大逆不道?身為皇子,都有繼承大統的權利,我朝早已廢除立長立嫡的傳統,德才兼備的賢能者才可堪大任。四殿下聰穎敏銳,才學博眾,有哪一點輸於其他皇子了?娘娘要擅自做主決定他的人生嗎?”
怡貴嬪神情糾結,眉頭深蹙,她如何不曉得自己兒子的優秀,可是在這吃人不吐骨頭的後宮,她們母子活著都是艱難,怎麽敢肖想那個位置?
“你別說了,本宮不會如你所願,念你剛受過驚嚇,口不擇言,本宮也不追究你的膽大妄為,你快快退下,出宮去吧。”
司聰怎會半途而廢,遊說這一塊,她就沒失敗過。
“妾身理解娘娘的難處,莫說是生在皇家,就是普通百姓家,也有爭奪家產兄弟鬩牆的。可是娘娘想過沒有,即便是您與四殿下不爭,旁人也未必會放過娘娘母子。陛下年事雖高,可身體還硬朗,如沒有大的病痛,十年八年的都有的熬。到那時,四殿下早已成年,難免不是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怡貴嬪神色冷沉猶豫不定,司聰繼續道:“娘娘與四殿下可以忍辱負重,可是不爭不搶,屆時封王劃地,徹底遠離京都這個富貴圈。還得說四殿下這輩子都謹言慎行,別出一點差錯,不然,都難免一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奏折迫害。到那時,娘娘再後悔也無用了。”
怡貴嬪神色有些頹然,緊繃著身體向後靠去,雙手不自覺的抓緊了椅子的扶手,想要尋求一絲力量不讓她傾倒下去。
“娘娘,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沒有一個母親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平平無奇的,娘娘如此聰慧,怎麽不知這道理?您的一念之差,改變的將是四殿下,乃至您的孫子,曾孫,您世世代代子孫的命運啊!”
怡貴嬪一直保持的平靜神色再也繃不住了,臉上的肌肉抽搐了幾下,似乎是有些鬆動。
司聰撩起裙擺,“噗通!”一聲跪了下去,叩頭道:“貴嬪娘娘,妾身懇請娘娘為四殿下搏一迴,也不枉他生在皇家一場。”
“妾身不敢妄議朝政,可也知道父親雖然手握重權,卻並未與任何皇子有過牽連。這一點,貴嬪娘娘比妾身更有體會,您不也是因為有了四皇子,才斷然與奚家斷了來往的嗎?”
怡貴嬪杏眼微眯,有些犀利的斜眼看向司聰。她所言不假,當初斷了與奚家的往來,就是為了保住她們母子的命。以她那時的地位與實力,如果繼續與奚家來往密切,就是那幾個有皇子的嬪妃不殺她,陛下也不會留著她。
所以,她再一次驗證了這個女人的大智若愚,以前,她都是在藏拙。
“不敢妄議,也議了,今日在這裏說的話,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你但說無妨。”
司聰深施一禮,應了聲是,終於是直起了腰身。“那妾身便一吐為快了。”
怡貴嬪示意她坐下,司聰道了聲謝,規規矩矩的坐了迴去。
“妾身的父親為官三十餘載,從翰林院到京都六部,重要的官職幾乎是任了個遍,最終坐到了首輔宰相的官職。他又曾擔任曆年的科考主考官,可謂是門生滿天下。父親從不搞黨爭,可是相爺一脈已經遍布全國,這一點,已經威脅到了朝廷。”
怡貴嬪不置可否,想當年,相爺夫人過壽,那排隊送禮的從相府門口一直排到東城城門口,收禮收的小廝們暈倒一批又一批的,場麵十分的壯觀,陛下尤有不及。
“父親權勢滔天,很多事情已經到了宰相同意便可拍板定案的程度,陛下的權利隱隱有被架空的危險。恰逢二皇子與大皇子爭奪儲君之位,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陛下怎會錯過。奚家遭難全因父親不懂激流勇退,還是陛下念在父親有從龍之功,從輕發落,才保全了一家人的性命。”
怡貴嬪道:“這也不能說明,相爺與二皇子之間沒有勾結吧?”
“其實這一點,陛下早給了天下人答案,陛下想要清除的不是奚家,而是宰相一職。”
怡貴嬪一臉茫然,司聰道:“三年了,父親被流放三年了,宰相一職一直空懸不定,是我朝無人能勝任嗎?是陛下一心想要廢除宰相製。如今,內閣的興起,就是對宰相製度的宣戰。陛下用東西兩閣的勢力,分化宰相一人獨攬的大權,兩方各執己見,再不會出現宰相一言堂的現象,這才是我奚家被貶的真正原因啊。”
怡貴嬪心下吃驚不已,滿眼不可置信的看著她,這些見解真的出自這位號稱炮筒子兼棒槌似的女人嘴裏?
“你是如何知道這些的?”
司聰苦笑搖頭,“身為世家女,哪能不懂朝堂事?父親甘願被貶,也是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才不會去伸冤,不會去辯解,因為父親知道陛下要的是什麽。”
“陛下要的是什麽?”
“是朝堂穩定。”
司聰神情堅定,“娘娘也知道,自古謀逆之罪沒有不見血的,可是我奚家卻一條性命未傷,是陛下念舊情不假,也是陛下不敢擅動,因為奚家的根基太深,不好拔除。”
怡貴嬪心中吃驚,麵上淡定,說道:“你這些話雖有些道理,可你想要奚家恢複往昔鼎盛,又何其艱難?”
司聰定了定神,道:“所以,妾身想與娘娘做一個交易。”
怡貴嬪定定的注視著她,並未搭言。司聰起身深施一禮,道:“娘娘助我奚家東山再起,我奚家助四殿下登上太子之位。”
“你住口!”
怡貴嬪勃然變色,眼神變得冰冷淩厲。
“休要胡言亂語,本宮從來沒想過這些,你趕緊走,就當本宮從未聽過這些。”
司聰不慌不忙,微微躬身,“娘娘何不聽妾身說明,再拒絕也不遲。”
“你不必說了,這樣大逆不道的話,本宮也不敢聽。”
“何為大逆不道?身為皇子,都有繼承大統的權利,我朝早已廢除立長立嫡的傳統,德才兼備的賢能者才可堪大任。四殿下聰穎敏銳,才學博眾,有哪一點輸於其他皇子了?娘娘要擅自做主決定他的人生嗎?”
怡貴嬪神情糾結,眉頭深蹙,她如何不曉得自己兒子的優秀,可是在這吃人不吐骨頭的後宮,她們母子活著都是艱難,怎麽敢肖想那個位置?
“你別說了,本宮不會如你所願,念你剛受過驚嚇,口不擇言,本宮也不追究你的膽大妄為,你快快退下,出宮去吧。”
司聰怎會半途而廢,遊說這一塊,她就沒失敗過。
“妾身理解娘娘的難處,莫說是生在皇家,就是普通百姓家,也有爭奪家產兄弟鬩牆的。可是娘娘想過沒有,即便是您與四殿下不爭,旁人也未必會放過娘娘母子。陛下年事雖高,可身體還硬朗,如沒有大的病痛,十年八年的都有的熬。到那時,四殿下早已成年,難免不是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怡貴嬪神色冷沉猶豫不定,司聰繼續道:“娘娘與四殿下可以忍辱負重,可是不爭不搶,屆時封王劃地,徹底遠離京都這個富貴圈。還得說四殿下這輩子都謹言慎行,別出一點差錯,不然,都難免一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奏折迫害。到那時,娘娘再後悔也無用了。”
怡貴嬪神色有些頹然,緊繃著身體向後靠去,雙手不自覺的抓緊了椅子的扶手,想要尋求一絲力量不讓她傾倒下去。
“娘娘,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沒有一個母親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平平無奇的,娘娘如此聰慧,怎麽不知這道理?您的一念之差,改變的將是四殿下,乃至您的孫子,曾孫,您世世代代子孫的命運啊!”
怡貴嬪一直保持的平靜神色再也繃不住了,臉上的肌肉抽搐了幾下,似乎是有些鬆動。
司聰撩起裙擺,“噗通!”一聲跪了下去,叩頭道:“貴嬪娘娘,妾身懇請娘娘為四殿下搏一迴,也不枉他生在皇家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