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內假山頂一處平整的石台上,繇蠡被七戒繩綁著,百無聊賴地打量著園林內的景致。
“道友好雅興。”扶璃現在也修習了魔道功法,倒也是真能稱她一句道友。
在旁邊隨便找了一塊兒凸出的青石坐下,扶璃順著她的目光看去。
條條清流落於溪石上、沒入芳草間,遠眺可觀無盡花海,丹楹刻桷藏於其中,玉牆晶瓦,正而視之色白、側而視之色碧,正是玲瓏閣慣用的藏靈璧。
“你還活著呢。”繇蠡懶靠著石頭淡淡開口。
扶璃點頭:“你一個人能孤立一整個燁琰殿,果然是有一定說話技巧的。”
繇蠡撇嘴:“該說的我都說了,就算換個人來問也一樣。”
“巧了,我這次來,就是想問你一些不該說的。”
扶璃的話並沒有讓繇蠡露出其他神色,被鎖清秋觀察著微表情盤問了這麽久,裝也裝會喜怒不形於色了。
“我這人一貫沒有腦子、愛得罪人,所以也不知道什麽機密要事,怕是容易讓你失望呢。”
“出流放之地的名額,你得到了第一批,怎麽會是無腦之人呢!”
繇蠡:“!”
這段不見的時間說起來並不長,她沒想到麵前這人連這種事都能打聽出來。
“這可是絕密之事,你就算利用我提供的消息接近了燁琰殿,又怎會輕易探尋?”
她不知道扶璃是不是在詐她,但話既然能問出來,就一定會想辦法從她口中得知一些什麽,她再假裝什麽都不知,並沒什麽其他意義。
“絕密嗎?”扶璃笑了一下。
不一定吧。
她沒說自己連燁琰殿的門都沒入,這‘絕密消息’是因為選美得到的。
“你是怎麽獲得的這個名額?你知道的還有誰?”不知道繇蠡是不是在裝,扶璃沒有迴答她,隻是自顧自的問。
“是燁琰殿殿主挑選的,進入曆練之地的魔修都是四殿弟子,都有名額,這次曆練便是第二次挑選。”
第二次挑選?城主可沒跟她說過什麽第二次挑選。
難道是見她與燁琰殿有關係,認為她知道?
還是隻有四殿中人才有所謂的第二次選拔?
不,沒道理。
“各城挑選出來的名額,還需要第二次選拔嗎?”
“各城?”繇蠡搖頭:“沒聽說過還有各城選拔。我知道的都說了,除了燁琰殿的事,其他的勢力我並不知曉。”
扶璃仔細審視著繇蠡,神色冷得好似修了無情道。
“不知道了?那你便沒有用處了。”
還沒反應過來,繇蠡隻瞬間便覺得體內仿佛有一團火在燃燒,要燒穿她的五髒六腑一般,這種感覺很熟悉,便是這女仙修第一次威脅她的時候用的招數。
她想殺了她!
繇蠡一個激靈醒過神來,趕緊開口:“不!
我…我有用處,我可以…可以把離開流放之地的魔修全部幫你們找出來!我還可以……我還可以做很多事,什麽都能做!”
“啊!!~”
地心火沒完全停下,隻停滯了一瞬間,雖然下一刻便立刻再次讓她感覺到五內俱焚的痛苦,但繇蠡察覺到了希望。
“出流放之地不一定要偽裝成仙修,已經有魔修成功了!”
這句話出口,扶璃控製著地心火毒的動作停止,繇蠡仿佛活了過來,隻是被封了靈力,沒有辦法減緩剛剛被焚燒的痛苦,臉上的表情扭曲著。
“這不是第一批?”
扶璃的神色冷淡,動作卻殘忍,與剛剛走過來叫她道友時的友善完全不同。
繇蠡不敢有所保留,扶璃這般突然的動作讓她徹底清醒。
什麽仙修魔修,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誰也沒比誰良善到哪裏去。
她被留下這麽久,是因為他們覺得她還有用,如果他們認為她沒用了,就會直接殺了她!
“我隻知道有魔修離開過,但是怎麽離開的不知道,就算是燁琰殿估計除了殿主也沒人清楚,因為他們是勾結邪修,入了邪才得以離開的。
我們魔修先祖也曾參與過誅邪之戰,不是所有魔修都願意入邪。隻是被關在這裏太久了,有些人寧願鋌而走險也要離開。
因為這所謂的流放之地,根本沒有飛升的通道,這是一個死地!
就算修煉到渡劫期也隻能死在這裏的死地!”
繇蠡被灼燒過的嗓子變得沙啞,仿佛即將作古的老人,配上她口中所說的真相,讓站在不遠處看著的鎖清秋背後一涼。
“所以,這次大批修仙者進入流放之地,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扶璃感覺隱約觸碰到了真相。
“所以為何會讓這麽多修仙者進入這裏?”
繇蠡聽著扶璃好似自語的喃喃,忍著痛抬頭看她,好似聽到什麽好笑的話般咧了咧嘴。
“這你應該去問讓你們進來的人。”
扶璃沒有說話,這話本也不指望她迴答。
“不過有什麽重要的,隻要能夠離開這死地,憑我的天賦早晚能夠飛升!”繇蠡眼神堅定,隻要她不死在這裏。
死地?飛升!
魔修出流放之地是為了飛升,那他們進來是為了什麽?
扶璃腦海中一道靈光閃現,她好像抓住了什麽重要的點。
他們這些天驕,是因為山海圖出現,邪道氣運漸起,進來接受仙人傳承,誅邪衛道的。
山海秘境內有翰辰書院、有升仙台,有上古靈氣與仙靈之氣,可讓他們脫胎換骨,這是每個天驕在進入秘境之前都被告知過的事情。
可是山海秘境不是其他的秘境,每隔一段時間便能進入,而是十萬年來頭一次。
‘上海出,山海覆;山海現,山海亂。山海之內,翰辰書院;誌同道合,山海圖現。’
她本以為,當初先輩留下這句話,是因為預言了十萬年後的邪修氣運複蘇,所以設置了山海秘境出現的時間,為了傳承正道,壓製邪道。
天下修者同歸而殊途,無非為了探尋大道、永生不朽,可算誌同。他們進入山海秘境,受到誅仙戰場中先輩認可,願承先輩遺誌,肅清乾坤,可謂道合。
可若是不止如此呢?
“道友好雅興。”扶璃現在也修習了魔道功法,倒也是真能稱她一句道友。
在旁邊隨便找了一塊兒凸出的青石坐下,扶璃順著她的目光看去。
條條清流落於溪石上、沒入芳草間,遠眺可觀無盡花海,丹楹刻桷藏於其中,玉牆晶瓦,正而視之色白、側而視之色碧,正是玲瓏閣慣用的藏靈璧。
“你還活著呢。”繇蠡懶靠著石頭淡淡開口。
扶璃點頭:“你一個人能孤立一整個燁琰殿,果然是有一定說話技巧的。”
繇蠡撇嘴:“該說的我都說了,就算換個人來問也一樣。”
“巧了,我這次來,就是想問你一些不該說的。”
扶璃的話並沒有讓繇蠡露出其他神色,被鎖清秋觀察著微表情盤問了這麽久,裝也裝會喜怒不形於色了。
“我這人一貫沒有腦子、愛得罪人,所以也不知道什麽機密要事,怕是容易讓你失望呢。”
“出流放之地的名額,你得到了第一批,怎麽會是無腦之人呢!”
繇蠡:“!”
這段不見的時間說起來並不長,她沒想到麵前這人連這種事都能打聽出來。
“這可是絕密之事,你就算利用我提供的消息接近了燁琰殿,又怎會輕易探尋?”
她不知道扶璃是不是在詐她,但話既然能問出來,就一定會想辦法從她口中得知一些什麽,她再假裝什麽都不知,並沒什麽其他意義。
“絕密嗎?”扶璃笑了一下。
不一定吧。
她沒說自己連燁琰殿的門都沒入,這‘絕密消息’是因為選美得到的。
“你是怎麽獲得的這個名額?你知道的還有誰?”不知道繇蠡是不是在裝,扶璃沒有迴答她,隻是自顧自的問。
“是燁琰殿殿主挑選的,進入曆練之地的魔修都是四殿弟子,都有名額,這次曆練便是第二次挑選。”
第二次挑選?城主可沒跟她說過什麽第二次挑選。
難道是見她與燁琰殿有關係,認為她知道?
還是隻有四殿中人才有所謂的第二次選拔?
不,沒道理。
“各城挑選出來的名額,還需要第二次選拔嗎?”
“各城?”繇蠡搖頭:“沒聽說過還有各城選拔。我知道的都說了,除了燁琰殿的事,其他的勢力我並不知曉。”
扶璃仔細審視著繇蠡,神色冷得好似修了無情道。
“不知道了?那你便沒有用處了。”
還沒反應過來,繇蠡隻瞬間便覺得體內仿佛有一團火在燃燒,要燒穿她的五髒六腑一般,這種感覺很熟悉,便是這女仙修第一次威脅她的時候用的招數。
她想殺了她!
繇蠡一個激靈醒過神來,趕緊開口:“不!
我…我有用處,我可以…可以把離開流放之地的魔修全部幫你們找出來!我還可以……我還可以做很多事,什麽都能做!”
“啊!!~”
地心火沒完全停下,隻停滯了一瞬間,雖然下一刻便立刻再次讓她感覺到五內俱焚的痛苦,但繇蠡察覺到了希望。
“出流放之地不一定要偽裝成仙修,已經有魔修成功了!”
這句話出口,扶璃控製著地心火毒的動作停止,繇蠡仿佛活了過來,隻是被封了靈力,沒有辦法減緩剛剛被焚燒的痛苦,臉上的表情扭曲著。
“這不是第一批?”
扶璃的神色冷淡,動作卻殘忍,與剛剛走過來叫她道友時的友善完全不同。
繇蠡不敢有所保留,扶璃這般突然的動作讓她徹底清醒。
什麽仙修魔修,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誰也沒比誰良善到哪裏去。
她被留下這麽久,是因為他們覺得她還有用,如果他們認為她沒用了,就會直接殺了她!
“我隻知道有魔修離開過,但是怎麽離開的不知道,就算是燁琰殿估計除了殿主也沒人清楚,因為他們是勾結邪修,入了邪才得以離開的。
我們魔修先祖也曾參與過誅邪之戰,不是所有魔修都願意入邪。隻是被關在這裏太久了,有些人寧願鋌而走險也要離開。
因為這所謂的流放之地,根本沒有飛升的通道,這是一個死地!
就算修煉到渡劫期也隻能死在這裏的死地!”
繇蠡被灼燒過的嗓子變得沙啞,仿佛即將作古的老人,配上她口中所說的真相,讓站在不遠處看著的鎖清秋背後一涼。
“所以,這次大批修仙者進入流放之地,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扶璃感覺隱約觸碰到了真相。
“所以為何會讓這麽多修仙者進入這裏?”
繇蠡聽著扶璃好似自語的喃喃,忍著痛抬頭看她,好似聽到什麽好笑的話般咧了咧嘴。
“這你應該去問讓你們進來的人。”
扶璃沒有說話,這話本也不指望她迴答。
“不過有什麽重要的,隻要能夠離開這死地,憑我的天賦早晚能夠飛升!”繇蠡眼神堅定,隻要她不死在這裏。
死地?飛升!
魔修出流放之地是為了飛升,那他們進來是為了什麽?
扶璃腦海中一道靈光閃現,她好像抓住了什麽重要的點。
他們這些天驕,是因為山海圖出現,邪道氣運漸起,進來接受仙人傳承,誅邪衛道的。
山海秘境內有翰辰書院、有升仙台,有上古靈氣與仙靈之氣,可讓他們脫胎換骨,這是每個天驕在進入秘境之前都被告知過的事情。
可是山海秘境不是其他的秘境,每隔一段時間便能進入,而是十萬年來頭一次。
‘上海出,山海覆;山海現,山海亂。山海之內,翰辰書院;誌同道合,山海圖現。’
她本以為,當初先輩留下這句話,是因為預言了十萬年後的邪修氣運複蘇,所以設置了山海秘境出現的時間,為了傳承正道,壓製邪道。
天下修者同歸而殊途,無非為了探尋大道、永生不朽,可算誌同。他們進入山海秘境,受到誅仙戰場中先輩認可,願承先輩遺誌,肅清乾坤,可謂道合。
可若是不止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