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日,他們到了洛鎮,終於吃光了所有幹糧。
數九寒天,謝明翊染了風寒,腿上本來已經癒合的傷勢忽地又惡化了。
崔嬪也備受飢餓折磨,渾身無力。
她撐著最後的力氣,抱著瘦弱的幼童,蹣跚而行,沿路問詢,問有沒有人能救救她的孩子。
他就縮在她懷裏,睜著漆黑的眼眸,空洞地望她,不哭也不喊疼。
崔嬪抱著他去曲州城裏,眼裏含著愴然,不住地低聲懇求:「救救他,他不能死,他還那麽小,救救他……」
可沿路行人自顧不暇,無人多看她半眼。
冬日太冷了,她拖著疲憊的身子,雙臂凍得僵硬,快要抱不動他。
大雪飄飛,崔嬪深一腳淺一腳踩在雪裏,朝著城裏最破敗的醫館踽踽行去。
「你以後不能姓謝了,該叫你什麽?」她望著黑沉沉的烏雲,喃喃嘆氣,「你母親給你取的名字叫晟兒,真好聽啊……可我沒什麽學識,我沒念過書。」
「這麽冷的天,若能有太陽就好了。」她衣衫襤褸,望著他的目光卻慈祥溫柔。
「不如,以後就叫你奕兒。」
謝明翊不知她怎麽熬過去的,他神思渙散,漸漸聽不清她的話。
等再醒來的時候,他已經躺在一間小竹屋裏了。
屋裏燃著一堆火,崔嬪坐在竹榻上,借著微弱的燭光,給他縫製衣衫。
火光微晃,他看清了破舊逼仄的小屋。與長寧宮相比,這裏簡陋得幾乎不避風雨,可這一刻他卻覺得很溫暖。
崔嬪摸著他的腦袋,笑著告訴他,「你以後就在這裏住下來,好好治病,跟著我父親學醫。」
謝明翊眼神麻木,看見板著臉熬藥的老頭兒。那是他第一次見賀春水。
他躺在榻上一動不動,發覺自己雙腿好似沒有了知覺。
這時,又聽崔嬪說:「你放心,我父親雖然脾氣有些古怪,但他也算你半個親戚,會好好待你。」
見他神色落寞,崔嬪又安慰他,「你若是想迴京城,等你的病好了,我再帶你迴去。」
後來,她確實踐行了諾言,又迴到千花穀來接他,帶他迴京去祭奠父母。
隻是,這次卻是生離死別。
謝明翊斂下眸子,將眼底的所有情緒深埋起來。
他也曾被人深愛過。
他沒有母親的陪伴,卻有過兩位母親。
她們都愛他。
可,那都是七歲前的事了。
謝明翊慢吞吞撚起一塊棗泥糕,嚐著甜膩的味道,艱難咽下去。
太甜了。
是他不曾嚐過的甜。
他擦拭幹淨指尖的甜味,掀起車簾,平靜問道:「到地方了嗎?」
「快到了,芫大夫說,還有半個時辰。」長順在外麵應聲。
謝明翊又看了一眼衛姝瑤丟在一旁的幾本醫書,隨手撿了本《千金要方》翻起來。
他發覺衛姝瑤將其中一頁小心地折了起來,指腹劃開那頁,映入眼簾的是一行墨字——
「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又曰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
謝明翊盯了好一會兒,才挪開眼,視線落在酣睡的衛姝瑤臉頰上。
窗外夕陽透過車簾,灑在她纖長的眼睫上。她年紀本也不大,又生得嬌艷,睡著的樣子宛若孩童般純稚。
天真、純粹,不諳世事。
即便公府傾覆,她最提心弔膽的也不過是父兄的安危,和求一個公道。
「公道麽……」謝明翊指節叩了叩書頁,想起貶斥的徐瞻,眼裏的笑意又散了。
等北狄事了,山河無恙,他便還她一個公道。
天色將晚時,一行人走走停停到了洛鎮郊外的一座山下。
芫華從馬背上跳下來,上前來領路。
衛姝瑤和謝明翊下了馬車,就見山下支棱著個茶水攤。
茶博士一麵收拾著東西,一麵和趕路迴去的幾個村民低聲議論。
「聽說了麽,聖上癡迷煉丹長生之術,竟然將批給北線的軍餉拿去出海尋仙了。那寧王居然沒死,如今在北邊又東山再起了。」
「天子當真是荒謬!要我說,這還不如讓寧王來……」
「唉,若不是長公主和瑞王去世得早,彼時寧王又年紀尚小,皇位哪裏輪得到當今聖上?」
「是啊,他本就不得先帝歡心,若不是得了衛姚徐陸那幾家相助……」
「瑞王和寧王也就罷了,你們說長公主是什麽個意思?」
「怎的,連先帝都誇讚過長公主可堪大任,你們倒比先帝還有見識了?」
快步靠近的芫華大聲咳嗽,提醒議論的眾人,小聲地嘟噥:「有外人來了。」
一眾七嘴八舌的人們齊刷刷望向謝明翊等人,霎時噤若寒蟬,全都低下頭去不再吭聲,急匆匆做鳥獸散了。
衛姝瑤愣了好一會兒,神色錯愕。
她扯了扯謝明翊的袖擺。
「他們說的是真的麽?聖上他真的……如此揮霍軍餉?」她難以置信,一國之君會荒謬至此。
謝明翊唇角勾起涼涼的笑意,沒有迴答她。
衛姝瑤猶豫著問:「殿下,你真的不迴京去,勸說勸說聖上?」
謝明翊反手握住她的手,冷聲道:「陸相和周大夫會處理的,你不必擔憂。治病要緊,耽擱不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數九寒天,謝明翊染了風寒,腿上本來已經癒合的傷勢忽地又惡化了。
崔嬪也備受飢餓折磨,渾身無力。
她撐著最後的力氣,抱著瘦弱的幼童,蹣跚而行,沿路問詢,問有沒有人能救救她的孩子。
他就縮在她懷裏,睜著漆黑的眼眸,空洞地望她,不哭也不喊疼。
崔嬪抱著他去曲州城裏,眼裏含著愴然,不住地低聲懇求:「救救他,他不能死,他還那麽小,救救他……」
可沿路行人自顧不暇,無人多看她半眼。
冬日太冷了,她拖著疲憊的身子,雙臂凍得僵硬,快要抱不動他。
大雪飄飛,崔嬪深一腳淺一腳踩在雪裏,朝著城裏最破敗的醫館踽踽行去。
「你以後不能姓謝了,該叫你什麽?」她望著黑沉沉的烏雲,喃喃嘆氣,「你母親給你取的名字叫晟兒,真好聽啊……可我沒什麽學識,我沒念過書。」
「這麽冷的天,若能有太陽就好了。」她衣衫襤褸,望著他的目光卻慈祥溫柔。
「不如,以後就叫你奕兒。」
謝明翊不知她怎麽熬過去的,他神思渙散,漸漸聽不清她的話。
等再醒來的時候,他已經躺在一間小竹屋裏了。
屋裏燃著一堆火,崔嬪坐在竹榻上,借著微弱的燭光,給他縫製衣衫。
火光微晃,他看清了破舊逼仄的小屋。與長寧宮相比,這裏簡陋得幾乎不避風雨,可這一刻他卻覺得很溫暖。
崔嬪摸著他的腦袋,笑著告訴他,「你以後就在這裏住下來,好好治病,跟著我父親學醫。」
謝明翊眼神麻木,看見板著臉熬藥的老頭兒。那是他第一次見賀春水。
他躺在榻上一動不動,發覺自己雙腿好似沒有了知覺。
這時,又聽崔嬪說:「你放心,我父親雖然脾氣有些古怪,但他也算你半個親戚,會好好待你。」
見他神色落寞,崔嬪又安慰他,「你若是想迴京城,等你的病好了,我再帶你迴去。」
後來,她確實踐行了諾言,又迴到千花穀來接他,帶他迴京去祭奠父母。
隻是,這次卻是生離死別。
謝明翊斂下眸子,將眼底的所有情緒深埋起來。
他也曾被人深愛過。
他沒有母親的陪伴,卻有過兩位母親。
她們都愛他。
可,那都是七歲前的事了。
謝明翊慢吞吞撚起一塊棗泥糕,嚐著甜膩的味道,艱難咽下去。
太甜了。
是他不曾嚐過的甜。
他擦拭幹淨指尖的甜味,掀起車簾,平靜問道:「到地方了嗎?」
「快到了,芫大夫說,還有半個時辰。」長順在外麵應聲。
謝明翊又看了一眼衛姝瑤丟在一旁的幾本醫書,隨手撿了本《千金要方》翻起來。
他發覺衛姝瑤將其中一頁小心地折了起來,指腹劃開那頁,映入眼簾的是一行墨字——
「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又曰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
謝明翊盯了好一會兒,才挪開眼,視線落在酣睡的衛姝瑤臉頰上。
窗外夕陽透過車簾,灑在她纖長的眼睫上。她年紀本也不大,又生得嬌艷,睡著的樣子宛若孩童般純稚。
天真、純粹,不諳世事。
即便公府傾覆,她最提心弔膽的也不過是父兄的安危,和求一個公道。
「公道麽……」謝明翊指節叩了叩書頁,想起貶斥的徐瞻,眼裏的笑意又散了。
等北狄事了,山河無恙,他便還她一個公道。
天色將晚時,一行人走走停停到了洛鎮郊外的一座山下。
芫華從馬背上跳下來,上前來領路。
衛姝瑤和謝明翊下了馬車,就見山下支棱著個茶水攤。
茶博士一麵收拾著東西,一麵和趕路迴去的幾個村民低聲議論。
「聽說了麽,聖上癡迷煉丹長生之術,竟然將批給北線的軍餉拿去出海尋仙了。那寧王居然沒死,如今在北邊又東山再起了。」
「天子當真是荒謬!要我說,這還不如讓寧王來……」
「唉,若不是長公主和瑞王去世得早,彼時寧王又年紀尚小,皇位哪裏輪得到當今聖上?」
「是啊,他本就不得先帝歡心,若不是得了衛姚徐陸那幾家相助……」
「瑞王和寧王也就罷了,你們說長公主是什麽個意思?」
「怎的,連先帝都誇讚過長公主可堪大任,你們倒比先帝還有見識了?」
快步靠近的芫華大聲咳嗽,提醒議論的眾人,小聲地嘟噥:「有外人來了。」
一眾七嘴八舌的人們齊刷刷望向謝明翊等人,霎時噤若寒蟬,全都低下頭去不再吭聲,急匆匆做鳥獸散了。
衛姝瑤愣了好一會兒,神色錯愕。
她扯了扯謝明翊的袖擺。
「他們說的是真的麽?聖上他真的……如此揮霍軍餉?」她難以置信,一國之君會荒謬至此。
謝明翊唇角勾起涼涼的笑意,沒有迴答她。
衛姝瑤猶豫著問:「殿下,你真的不迴京去,勸說勸說聖上?」
謝明翊反手握住她的手,冷聲道:「陸相和周大夫會處理的,你不必擔憂。治病要緊,耽擱不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