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清平樂·村居[種田] 作者:丁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蘇婉還不知道有這事兒,皺眉問道:「啥時候的事兒,我咋不知道。」
杏兒支支吾吾,「就前一段時間吧,二哥沒細說呢!」
蘇婉嗤笑,這「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神態,「你收了什麽?」
杏兒搖頭,「我沒收,」後麵聲音明顯弱了下來,「是二哥帶給我的。」
蘇婉直起腰身,將手裏蒜薹甩到菜園外的草簾子上,將手指骨節按得「啪啪」作響,咬牙道:「這次又是什麽?」
見她眼睛噴火,杏兒縮著脖子弱弱道:「兩本畫本子。」
「現在就看話本,我看安兒也是皮鬆了。」蘇婉怒。
見二姐誤會,杏兒連忙解釋,「不是話本,就是畫了畫的本子,有山水有花鳥。」
一聽是畫畫的本子,蘇婉的怒火消了一大半,不過還是告誡道:「別亂收人東西,拿人手短不知道?」
「是二哥收的。」杏兒極力撇清自己。
蘇婉心下暗氣張康毅,這人可真是,她現在正是說親的年紀,總有媒婆來,甚至有府城的官媒來提親,這人就火急火燎,不是去雞場幫忙,就是在家裏人麵前各種花式獻殷勤。
以至於老爺子現在都讚不絕口,還反過來嫌棄她挑剔。
蘇婉真真是氣煞也!
中午家裏做飯,蒜薹炒肉絲、蒜薹迴鍋肉、蒜薹炒雞蛋,蒜薹特有的香味不僅充斥灶房,更是在院子繚繞,飯做好給隔壁送了些,又是得了老爺子一通念叨。
晌午做飯,從隔壁飄來的香味他早聞到了,看到碗裏的「綠樹棍」問道:「做了啥喲,中午香的旻逸都不迴來吃?」
「炒了蒜薹,您老嚐嚐味兒如何。」
見三碗都是蒜薹,老爺子念叨:「這種出來省得點吃啊,一頓就做這多,也不怕吃膩了。」
這可真是,蘇婉直接拿起筷子,給老爺子的碗裏每樣菜都撥了兩筷頭,接著將菜碗擺得離老爺子遠遠的,道:「您老怕吃膩就少吃點,剩下的給我奶和堂哥堂嫂吃。」
老爺子目瞪口呆,李氏、蘇誌剛、楊氏紛紛憋笑。
「你,你個難纏精,我就念叨兩句??????」老爺子捏著筷子指著蘇婉道:「以後給你說個厲害的婆家。」
一說起婆家,蘇婉邊擺正菜碗邊道:「您老可別再收康毅哥的東西了,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親事八字還沒一撇呢,萬一以後沒成,不好還人情。」
老爺子有些心虛,主要是張康毅給他送東西很是投他所好,那宣筆、徽墨,澄心堂紙,還有那端硯,試問哪個讀書人能抗拒這些東西的誘惑?
他不過也是俗人矣!
「那是給學堂夫子的,我不收豈不好,再說,我不收你大堂哥也不好收,沒得叫人以為咱家與你張軍大伯家有齷齪呢!」
所以,您老為了些文房四寶就胳膊肘朝外拐啦!
這話蘇婉倒是沒直接說出口,再說張康毅那人為人,真真是八麵玲瓏,從不授人話柄,即便給家裏送東西,名頭正的很。
給老爺子送東西,就打著支持村裏學堂的名義,送筆墨紙硯,還給學堂捐了五十本啟蒙書,為了督促孩子們練字,捐了好些筆墨和紙,村裏誰不說他仁義。
考慮到她爹裏正的身份,也不知如何與商隊談判,今年村裏的果子有商隊來人收。
得知此事已定,她爹組織全村開會,叮囑各家好好照料果樹,眼見秋天摘果子後各家又是一筆進項,她爹能不感激張康毅。
蘇婉就覺得,估計都不用等到六月,家裏人除了出門在外的大哥和不想太早成親的她,其餘人都被張康毅「攻陷」了。
對兩小的,安兒是讀書人,且喜歡書畫,就搜羅字帖名畫,這不杏兒也得了兩本畫本,裏麵是好幾位有點畫技的秀才所做的山水、花鳥畫,勉強算是畫作合集,做個繡圖花樣參考倒也成。
紮好的蒜薹,大伯、二堂哥、族長、老裏正等有些交好的人家每家兩捆,就是魏小妹家、李秀兒家也送了一捆,餘下的就是府城舅家、秦府、二伯家,堂姐家等也送了些。
安兒休沐迴家見狀,將新鮮野菜、木耳幹菌並蒜薹收拾了一籃子送給知府大人。
「是不是太簡單了,聽說有人給知府大人送了半扇豬呢!」張氏覺得給知府大人送,這些東西有些看不過眼,加兩隻雞也好呀。
安兒擺手,道:「娘你可別說了,那半扇豬最後都給知府衙門的大灶做飯了,知府大人一口沒吃,衛叔叔說了,以後送東西,超過一兩銀子一概不收,就是肉蛋也是給知府衙門的大灶用。」
他送這些是給後衙的,太精貴了人肯定不收,再說這蒜薹也算精貴物,要不是他了解衛叔叔喜歡吃鮮菜,估計都送不進去。
蘇婉問道:「地裏還有些,再長幾天就能掐了,要不要給你忘年交好兄弟也送點?」
「算了,送去都老了,不過二姐你今年多曬點幹菜,到時候送幹菜。」想到在京城瓊林書院念書的大哥,安兒羨慕得都嫉妒了,問道:「要不給大哥送點,京城有蒜薹也是貴的要死,大哥肯定捨不得吃。」
「送是能送,就是家裏剩的不多了,給你大哥送不給秦府送失禮,單送蒜薹又簡薄。」張氏不是沒想過給長子送,隻是著實感覺不大夠,就沒提。
聽娘這樣說,安兒擺手道:「那算啦,等明年多種些再送,大哥在京城吃不到,我做弟弟的代勞吧,一樣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蘇婉還不知道有這事兒,皺眉問道:「啥時候的事兒,我咋不知道。」
杏兒支支吾吾,「就前一段時間吧,二哥沒細說呢!」
蘇婉嗤笑,這「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神態,「你收了什麽?」
杏兒搖頭,「我沒收,」後麵聲音明顯弱了下來,「是二哥帶給我的。」
蘇婉直起腰身,將手裏蒜薹甩到菜園外的草簾子上,將手指骨節按得「啪啪」作響,咬牙道:「這次又是什麽?」
見她眼睛噴火,杏兒縮著脖子弱弱道:「兩本畫本子。」
「現在就看話本,我看安兒也是皮鬆了。」蘇婉怒。
見二姐誤會,杏兒連忙解釋,「不是話本,就是畫了畫的本子,有山水有花鳥。」
一聽是畫畫的本子,蘇婉的怒火消了一大半,不過還是告誡道:「別亂收人東西,拿人手短不知道?」
「是二哥收的。」杏兒極力撇清自己。
蘇婉心下暗氣張康毅,這人可真是,她現在正是說親的年紀,總有媒婆來,甚至有府城的官媒來提親,這人就火急火燎,不是去雞場幫忙,就是在家裏人麵前各種花式獻殷勤。
以至於老爺子現在都讚不絕口,還反過來嫌棄她挑剔。
蘇婉真真是氣煞也!
中午家裏做飯,蒜薹炒肉絲、蒜薹迴鍋肉、蒜薹炒雞蛋,蒜薹特有的香味不僅充斥灶房,更是在院子繚繞,飯做好給隔壁送了些,又是得了老爺子一通念叨。
晌午做飯,從隔壁飄來的香味他早聞到了,看到碗裏的「綠樹棍」問道:「做了啥喲,中午香的旻逸都不迴來吃?」
「炒了蒜薹,您老嚐嚐味兒如何。」
見三碗都是蒜薹,老爺子念叨:「這種出來省得點吃啊,一頓就做這多,也不怕吃膩了。」
這可真是,蘇婉直接拿起筷子,給老爺子的碗裏每樣菜都撥了兩筷頭,接著將菜碗擺得離老爺子遠遠的,道:「您老怕吃膩就少吃點,剩下的給我奶和堂哥堂嫂吃。」
老爺子目瞪口呆,李氏、蘇誌剛、楊氏紛紛憋笑。
「你,你個難纏精,我就念叨兩句??????」老爺子捏著筷子指著蘇婉道:「以後給你說個厲害的婆家。」
一說起婆家,蘇婉邊擺正菜碗邊道:「您老可別再收康毅哥的東西了,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親事八字還沒一撇呢,萬一以後沒成,不好還人情。」
老爺子有些心虛,主要是張康毅給他送東西很是投他所好,那宣筆、徽墨,澄心堂紙,還有那端硯,試問哪個讀書人能抗拒這些東西的誘惑?
他不過也是俗人矣!
「那是給學堂夫子的,我不收豈不好,再說,我不收你大堂哥也不好收,沒得叫人以為咱家與你張軍大伯家有齷齪呢!」
所以,您老為了些文房四寶就胳膊肘朝外拐啦!
這話蘇婉倒是沒直接說出口,再說張康毅那人為人,真真是八麵玲瓏,從不授人話柄,即便給家裏送東西,名頭正的很。
給老爺子送東西,就打著支持村裏學堂的名義,送筆墨紙硯,還給學堂捐了五十本啟蒙書,為了督促孩子們練字,捐了好些筆墨和紙,村裏誰不說他仁義。
考慮到她爹裏正的身份,也不知如何與商隊談判,今年村裏的果子有商隊來人收。
得知此事已定,她爹組織全村開會,叮囑各家好好照料果樹,眼見秋天摘果子後各家又是一筆進項,她爹能不感激張康毅。
蘇婉就覺得,估計都不用等到六月,家裏人除了出門在外的大哥和不想太早成親的她,其餘人都被張康毅「攻陷」了。
對兩小的,安兒是讀書人,且喜歡書畫,就搜羅字帖名畫,這不杏兒也得了兩本畫本,裏麵是好幾位有點畫技的秀才所做的山水、花鳥畫,勉強算是畫作合集,做個繡圖花樣參考倒也成。
紮好的蒜薹,大伯、二堂哥、族長、老裏正等有些交好的人家每家兩捆,就是魏小妹家、李秀兒家也送了一捆,餘下的就是府城舅家、秦府、二伯家,堂姐家等也送了些。
安兒休沐迴家見狀,將新鮮野菜、木耳幹菌並蒜薹收拾了一籃子送給知府大人。
「是不是太簡單了,聽說有人給知府大人送了半扇豬呢!」張氏覺得給知府大人送,這些東西有些看不過眼,加兩隻雞也好呀。
安兒擺手,道:「娘你可別說了,那半扇豬最後都給知府衙門的大灶做飯了,知府大人一口沒吃,衛叔叔說了,以後送東西,超過一兩銀子一概不收,就是肉蛋也是給知府衙門的大灶用。」
他送這些是給後衙的,太精貴了人肯定不收,再說這蒜薹也算精貴物,要不是他了解衛叔叔喜歡吃鮮菜,估計都送不進去。
蘇婉問道:「地裏還有些,再長幾天就能掐了,要不要給你忘年交好兄弟也送點?」
「算了,送去都老了,不過二姐你今年多曬點幹菜,到時候送幹菜。」想到在京城瓊林書院念書的大哥,安兒羨慕得都嫉妒了,問道:「要不給大哥送點,京城有蒜薹也是貴的要死,大哥肯定捨不得吃。」
「送是能送,就是家裏剩的不多了,給你大哥送不給秦府送失禮,單送蒜薹又簡薄。」張氏不是沒想過給長子送,隻是著實感覺不大夠,就沒提。
聽娘這樣說,安兒擺手道:「那算啦,等明年多種些再送,大哥在京城吃不到,我做弟弟的代勞吧,一樣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