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想著,書桌前的人慢慢垂頭,雖看不清神色,但周身縈繞沮喪之氣!


    殊不知,遠在京城,有人卻是驚訝;而有一份驚喜,也在等待著他。


    蔫噠噠的蘇誌安比之暑熱下的樹葉還沒精神,去書院時,連夫子都驚訝,誤以為他生病了。


    結果,人沒病,隻是沮喪!


    如此情緒低沉了幾日,落在書院夫子眼中,卻是人變得沉穩,很是欣慰!


    結果,夫子還沒高興幾日,就有人找來書院告狀!


    致遠書院的學子,蘇家村蘇秀才的胞弟,將城南劉員外的二孫子打殘啦!


    第93章 親事起波瀾


    說起蘇誌安打人事件, 確有其事,但卻並非如傳言那般將人打殘了。


    對方是小腿骨折,而且若要論起責任, 一半一半吧!


    這事,緣由在於蘇婉, 隻是蘇婉也很震驚,她沒想到以名聲壓人的事件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城南劉家, 昌平府的土著豪門,地頭蛇之一。


    這劉家與蘇家此前並無交情, 甚至, 後者是劉家下人都不帶搭理的人家, 轉折出現在蘇誌棟考中秀才後。


    慶賀宴上, 劉家不僅派人來上禮,還是族中子侄親自來,這算是給足蘇家麵子。


    不管實情如何,在外人眼中, 劉家子侄能親自來,那就是劉家主動放低姿態示好, 要與蘇家交好。


    此後,兩家也確實有人情往來,隻是, 道不同不相為謀,且兩家真真不屬於同一階級,一個是富商豪賈,一個是農耕之家, 往來隻是麵子情。


    若要長久維持麵子情,也不是不行, 偏巧泰安二十七年冬暴雪,由逢知府換任,各種機緣交織之下,兩家本就淺薄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縫。


    那年入冬漫天暴雪,又逢知府換任,為了給新知府下馬威,劉家家主借孫子滿月酒大擺筵席,凡昌平有權有勢者皆收到請帖,有功名、有威望者也沒落下。


    蘇誌棟收到請帖後,依劉家的禮捎了一份同等的禮,人卻是沒去。


    此一事,引發劉家家主對蘇家尤其是蘇誌棟的不滿,認為其不識好歹!


    而後,秦嵩雲借與故友交情為弟子謀了在新知府麵前跑腿的歷練活計,無形中又加深了劉家對蘇家的怨恨。


    尤其是昌平府一眾地頭蛇各種謀劃,給新知府下馬威,結果新知府油鹽不進軟硬不吃不說,還是光腳做派。


    導致他們的下馬威毫無用處,反倒成了新知府拿捏他們的把柄。


    其後,又聽聞存冰儲水應對來年大旱的好幾個點子是蘇誌棟給知府的提議,沒能借著大旱輕輕鬆鬆收攏賤民的良田擴大家業,大旱之際還要拿出糧食賑災,這可真是??????


    至少在劉家家主心中,蘇誌棟簡直就是他積累家財的最大障礙。


    不過,人有功名在身,不能隨隨便便找麻煩,讓衙門出麵收拾知府衙門不站自己這邊,安陽縣縣令又畏懼於秦家勢力不願插手。


    這讓劉家家主很是鬱悶,新勢力的崛起往往伴隨著舊勢力的消亡,蘇家一旦崛起,勢必會擠占自己的勢力。


    因此,劉家家主一直想找機會解決掉日後極有可能起勢,甚至能與自家抗衡的蘇家。


    原本,盯著蘇家就想抓些把柄,可惜,在蘇家村不好打探消息,再說,就一家子泥腿子,不是刨地就是餵雞,實在沒啥把柄。


    劉家家主正考慮要不要放棄時,轉機來了。


    蘇家的二愣子巴結上了知府!


    此事,府城但凡有點心思的人家都知曉。


    兩人都在路邊吃羊湯了,那簡直就是鐵證如山,好些人家大嘆為啥自家孩子就沒巴結知府大人的膽量。


    劉家家主更是不甘心,好在有個智囊管家,出主意:既然拿人沒辦法,那就成為一家人,到時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秦家的勢,知府的勢,自家豈不是也能借到幾分!


    「說得好,哈哈哈,成了一家人,秦家不也是劉家的姻親,就這麽辦!」劉家家主大手一揮,就這麽辦,扒拉了一迴孫子,發現就二孫子最合適,一則年齡十五,正適合說親。


    二則相貌堂堂,生來就是大富大貴的命。


    就這樣,劉家找了媒婆來蘇家提親。


    找媒婆這事也不是很順利,畢竟,能在府城做媒婆,最不缺的就是各家適齡少年少女的資料,那劉家二公子,說是少爺,誰不知道胖得跟頭豬一樣。


    且說,蘇家是讀書人家,長女已經定親而且婚期就是今冬臘月,說親也就二女兒合適。


    雖說蘇家低調,女娃也不咋在府城招搖,可留心的媒婆都知曉,那女娃貌才出色,即便劉家富有金山,蘇家也不可能答應這門親事。


    因此,劉家找了好幾個媒婆,人都婉拒了,隻有那看上劉家謝媒錢又自覺口才了得的呂媒婆接了這活計。


    六月裏,農家忙。


    去年雨水好,為了多收麥,家家戶戶恨不能所有地都種麥子。


    因此,今年夏收,好些人家都得找幫工,不然,遇上雨水天氣,一年白忙活了。


    蘇長青早早定好幫工,又新打了五把鐮刀,小舅子幫忙相的馬還沒買到,先買了一頭四個月的牛犢子。


    西院後院此前的羊圈改了改,直接成了牛棚。


    家裏買了牛,老爺子時常跑過來視察,他老人家一輩子除了讀的書多,幹農活最拿手的就是餵牛了,畢竟,此前與大兒子沒分家時,經常是他餵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平樂·村居[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晗並收藏清平樂·村居[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