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清平樂·村居[種田] 作者:丁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爺子、蘇婉都驚訝,「巡查使從北關迴來了?」
「迴來了,不過要急著趕迴京城,不在府城逗留了。」蘇誌安說著轉身找書包,翻出一個信封,興奮道:「我又見到那位巡查使了,還給我送了手書,讓我有機會以後到京城書院去讀書呢!」
老爺子接過信封看,沒蠟封,裏麵一張信紙,「讀書萬卷明理,行路萬裏識人,積矽步致千裏,鏤金石可大成。」
筆法渾厚又不失飄逸,運筆自成一家很是特別,感慨道:「這位巡查使書法不一般!」
「這可是文瀚兄的墨寶,衛叔叔說老值錢了!」蘇誌安很是自豪。
今日下學就聽路人說巡查使在知府衙門,他專門跑去知府衙門外等候,待人出來,本隻想看看能不能再見到那個叫元良的巡查使,未曾想人竟然記得他。
將他叫上馬車,同乘一車直到出府城上官道,這封手書就是在馬車上寫的。
「在路口我下車,巡查使車隊就走了,衛叔叔跟我一起下車,不過他有馬,送我到村口,我就自己迴來了。」
老爺子心下思忖,難怪孫子迴來晚,原來是去看巡查使了,心裏的酸氣散了些,將手書遞過去,「好好放著,咱自家知道就行。」
京城高品大員的手書,是天下讀書人都渴求的推薦信,以後有大用處。
蘇誌安不知其中門道,他就單純高興,蘇婉也不知道太子有個別稱叫「元良」,也沒當迴事。
蘇誌棟知曉時,找弟弟要來看了又看,最後神色複雜地叮囑人收好。
蘇誌安以為他嫉妒,嘚瑟道:「你嫉妒也沒用,我以後遊學要是去京城,就帶著這個去找文瀚兄,讓他帶我遊京城。」
蘇誌棟捂著胸口,看傻子一樣看著弟弟,很是懷疑這難道就是傻人有傻福?
文瀚,絕對是太子殿下鮮為人知的名或字,也不知是哪個瀚?
還想著人帶你遊京城,想屁吃呢,別到時候殿試見到人嚇尿褲子!
蘇誌棟絕不承認,自己是嫉妒弟弟的傻福!
蘇誌安還不知道親親大哥等著看他日後鬧笑話,細心地將手書壓在自己的日記簿中。
那頁,隻一行:山高路遠,終會相見!
他很是愛惜,時常翻出來看。
後來,蘇婉無意中看見,調侃道:「也就見了兩麵,感情這麽好?」
「我們是知己,就跟俞伯牙與鍾子期一樣!」
見弟弟腦袋頂著炸毛,卻誠摯又認真的說自己的至交,蘇婉覺得古人有些友情,現代人真的難以理解,提議道:「那給你的文瀚兄寫信唄,你兩雖天南海北,但有鏢局送信,也算筆友了!」
第92章 兩麵之緣的忘年交
對於姐姐的提議, 蘇誌安表明表示:寫信什麽的多冒昧啊!
文瀚兄是朝廷命官,要處理公務,多忙啊, 不好打擾人家!
結果,轉頭就考慮可行性!
托鏢局給人送信, 鏢銀事小,但他不知道文瀚兄是哪家府上的公子啊, 這可就難了。
苦思冥想好幾日,蘇誌安終於想出個萬全之計。
提前給秦府留了話, 最近幾日下學暫時不來了, 為了不引人懷疑, 還找了個看似很正當的理由——大表哥正忙著打家具, 大姐不能親自來看,他作為弟弟幫忙掌眼,義不容辭。
當然,在舅家人麵前又是另一番說辭, 能得巡查使稱讚何其有幸,不能辜負其勉勵, 他要好好體察一番昌平府城的風土人情,寫一篇驚世絕艷的策論,名震全書院。
春耕結束, 張栓糧留在姚莊照看菜園、地裏莊稼,文氏自是留下給丈夫做飯,因此,張有地夫婦帶著孫女來府城, 照料孫子外孫的飯食起居。
張有地見外孫信誓旦旦要寫讓夫子都驚嘆的課業,還特意叮囑老妻做飯多放肉蛋, 給兩個讀書人補補。
張良森每日忙著在新房做家具,早出晚歸,還不知道表弟有如此豪言,不然,拙劣的藉口立馬被戳穿。
就這樣陰差陽錯之下,連著好幾日傍晚下學,蘇誌安光明正大帶著不是很情願的表弟兼好友張良樹,大搖大擺在府城晃悠。
說是晃悠,他也隻在知府衙門那條街晃悠,盼著能「偶遇」知府大人。
至於為啥找知府大人,當然是因為知府大人是昌平府最有可能知道他的「文瀚兄」家住京城何處的人。
原本,他還想著蹭知府大人的信鴿或是人手,免費捎帶將自己的信送到文瀚兄手中,隻是,礙於某些「羞恥」的原因,他放棄了。
就這樣,知府衙門外的護衛,一連五日都看見兩個鬼鬼祟祟的少年在不遠不近的地兒向衙門口張望,甚至,還藏在牆角、樹後,偷偷觀察自己和同僚。
這就??????很是可疑!
又一次被好兄弟的屁股貼臉後,張良樹忍不了了,揉著臉站起身道:「你就不能直接去找人,非要像做賊一樣?」
「噓,你小點聲!」蘇誌安轉頭示意小點聲,「剛才差點被發現,再嚷嚷他們聽見了。」
張良樹看著走來的人,眨了眨眼睛。
蘇誌安從懷裏掏出早就寫好的信,愛惜地摸了摸,繼而愁苦道:「我們跟知府大人又沒交情,也就上次知府大人騎馬送我到村口,叫人一聲叔還是我自己舔著臉借我哥攀交情,你以為我不想直接找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迴來了,不過要急著趕迴京城,不在府城逗留了。」蘇誌安說著轉身找書包,翻出一個信封,興奮道:「我又見到那位巡查使了,還給我送了手書,讓我有機會以後到京城書院去讀書呢!」
老爺子接過信封看,沒蠟封,裏麵一張信紙,「讀書萬卷明理,行路萬裏識人,積矽步致千裏,鏤金石可大成。」
筆法渾厚又不失飄逸,運筆自成一家很是特別,感慨道:「這位巡查使書法不一般!」
「這可是文瀚兄的墨寶,衛叔叔說老值錢了!」蘇誌安很是自豪。
今日下學就聽路人說巡查使在知府衙門,他專門跑去知府衙門外等候,待人出來,本隻想看看能不能再見到那個叫元良的巡查使,未曾想人竟然記得他。
將他叫上馬車,同乘一車直到出府城上官道,這封手書就是在馬車上寫的。
「在路口我下車,巡查使車隊就走了,衛叔叔跟我一起下車,不過他有馬,送我到村口,我就自己迴來了。」
老爺子心下思忖,難怪孫子迴來晚,原來是去看巡查使了,心裏的酸氣散了些,將手書遞過去,「好好放著,咱自家知道就行。」
京城高品大員的手書,是天下讀書人都渴求的推薦信,以後有大用處。
蘇誌安不知其中門道,他就單純高興,蘇婉也不知道太子有個別稱叫「元良」,也沒當迴事。
蘇誌棟知曉時,找弟弟要來看了又看,最後神色複雜地叮囑人收好。
蘇誌安以為他嫉妒,嘚瑟道:「你嫉妒也沒用,我以後遊學要是去京城,就帶著這個去找文瀚兄,讓他帶我遊京城。」
蘇誌棟捂著胸口,看傻子一樣看著弟弟,很是懷疑這難道就是傻人有傻福?
文瀚,絕對是太子殿下鮮為人知的名或字,也不知是哪個瀚?
還想著人帶你遊京城,想屁吃呢,別到時候殿試見到人嚇尿褲子!
蘇誌棟絕不承認,自己是嫉妒弟弟的傻福!
蘇誌安還不知道親親大哥等著看他日後鬧笑話,細心地將手書壓在自己的日記簿中。
那頁,隻一行:山高路遠,終會相見!
他很是愛惜,時常翻出來看。
後來,蘇婉無意中看見,調侃道:「也就見了兩麵,感情這麽好?」
「我們是知己,就跟俞伯牙與鍾子期一樣!」
見弟弟腦袋頂著炸毛,卻誠摯又認真的說自己的至交,蘇婉覺得古人有些友情,現代人真的難以理解,提議道:「那給你的文瀚兄寫信唄,你兩雖天南海北,但有鏢局送信,也算筆友了!」
第92章 兩麵之緣的忘年交
對於姐姐的提議, 蘇誌安表明表示:寫信什麽的多冒昧啊!
文瀚兄是朝廷命官,要處理公務,多忙啊, 不好打擾人家!
結果,轉頭就考慮可行性!
托鏢局給人送信, 鏢銀事小,但他不知道文瀚兄是哪家府上的公子啊, 這可就難了。
苦思冥想好幾日,蘇誌安終於想出個萬全之計。
提前給秦府留了話, 最近幾日下學暫時不來了, 為了不引人懷疑, 還找了個看似很正當的理由——大表哥正忙著打家具, 大姐不能親自來看,他作為弟弟幫忙掌眼,義不容辭。
當然,在舅家人麵前又是另一番說辭, 能得巡查使稱讚何其有幸,不能辜負其勉勵, 他要好好體察一番昌平府城的風土人情,寫一篇驚世絕艷的策論,名震全書院。
春耕結束, 張栓糧留在姚莊照看菜園、地裏莊稼,文氏自是留下給丈夫做飯,因此,張有地夫婦帶著孫女來府城, 照料孫子外孫的飯食起居。
張有地見外孫信誓旦旦要寫讓夫子都驚嘆的課業,還特意叮囑老妻做飯多放肉蛋, 給兩個讀書人補補。
張良森每日忙著在新房做家具,早出晚歸,還不知道表弟有如此豪言,不然,拙劣的藉口立馬被戳穿。
就這樣陰差陽錯之下,連著好幾日傍晚下學,蘇誌安光明正大帶著不是很情願的表弟兼好友張良樹,大搖大擺在府城晃悠。
說是晃悠,他也隻在知府衙門那條街晃悠,盼著能「偶遇」知府大人。
至於為啥找知府大人,當然是因為知府大人是昌平府最有可能知道他的「文瀚兄」家住京城何處的人。
原本,他還想著蹭知府大人的信鴿或是人手,免費捎帶將自己的信送到文瀚兄手中,隻是,礙於某些「羞恥」的原因,他放棄了。
就這樣,知府衙門外的護衛,一連五日都看見兩個鬼鬼祟祟的少年在不遠不近的地兒向衙門口張望,甚至,還藏在牆角、樹後,偷偷觀察自己和同僚。
這就??????很是可疑!
又一次被好兄弟的屁股貼臉後,張良樹忍不了了,揉著臉站起身道:「你就不能直接去找人,非要像做賊一樣?」
「噓,你小點聲!」蘇誌安轉頭示意小點聲,「剛才差點被發現,再嚷嚷他們聽見了。」
張良樹看著走來的人,眨了眨眼睛。
蘇誌安從懷裏掏出早就寫好的信,愛惜地摸了摸,繼而愁苦道:「我們跟知府大人又沒交情,也就上次知府大人騎馬送我到村口,叫人一聲叔還是我自己舔著臉借我哥攀交情,你以為我不想直接找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