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景行慢條斯理撫平衣襟褶皺,隻是,出口的話卻似火上澆油。


    「看看,恁大年齡了火氣這大,一點都不穩重,白長了年紀!」


    秦嵩雲又要上手,蘇誌棟從身後抱住人勸,好說歹說,秦嵩雲才歇了上手打人的心思。


    衛景行親自幫好友斟茶,笑道:「臨安金陵就不說了,江南湖廣那些人,出手就是上千雪花銀,再不濟也是名作古畫,與之相比,昌平就是地偏人俗啊!」


    「送禮都是風雞山貨,我吃進肚子有啥用,要是那些個富戶能送我銀子,不說上千兩,五百兩也成啊,一家五百兩,四五家也兩三千兩呢,開春我能多買好幾十車糧食!」


    秦嵩雲斜睨他,無奈道:「你就不能走正道,非得打這歪門邪道的主意?」


    「也行,明年無銀賑災,你代我給聖上寫奏摺,如何?」衛景行順杆爬。


    秦嵩雲氣得甩袖起身,已經跨過門檻才想到正事,沒好氣道:「要去南方買糧就趁早,北方大旱南方往往就是澇災。」


    蘇誌棟跟在身後出門,上了馬車才問道:「師父,知府大人會聽嗎?」


    秦嵩雲沉聲道:「他會聽的,而且??????也會聽到。」


    蘇誌棟不理解,按說大越建朝百年,南澇北旱這種事兒應該已有經驗,畢竟這兩種天災,基本都是同時期分別發生在南北兩地,為何朝中無人注意?


    「不是不注意,牽一髮而動全身,要是朝堂下令,災未來民先亂!」秦嵩雲給弟子耐心解釋:「而且,這也是朝堂上無法捅破的窗戶紙,大家都知道,但不約而同選擇不戳。」


    若要捅破,北方察覺即將大旱,往南邊走買糧囤糧以便救災,而南邊的地方官,就得疏浚河道提前預防澇災,自身也要留糧賑災。


    如此交錯之下,形勢更為複雜,牽扯到多方利益,沒人敢做出頭鳥。


    聖上也是奏摺多朝政忙,加之大臣有心隱瞞,若不然,能沒發現南澇北旱時常並發?


    「可是,地方官要上報災情,從時間上也能看出來啊!」


    秦嵩雲搖頭,弟子還是稚嫩!


    「你可知,急報從地方送至京城要多久?而且,災情發生到上報,這中間的時間??????」


    蘇誌棟恍然,沒人會在災害發生之初就上報,隻會在靠自己力量無法控製時才上報,如此拖延之下,時間差可能不止一個月,加之路途延誤、地方官的說辭,很難讓人想到相差幾千裏甚至幾萬裏的不同災害是同時期發生的。


    「最關鍵的是,江南夏日多梅雨,這就是現成的脫罪理由!」秦嵩雲直接點明要害。


    若一個人為官生涯中經常遇到天災,聖上會想是不是此人不適合做官,於為官者而言,被聖上猜疑,無論因何種原因都不是什麽好事兒!


    因此,「此為天災與人無關」是每個當官之人最喜歡的說辭,沒有之一!


    第83章 歲月如梭時光如水


    秦嵩雲沒說的是, 「妖言惑眾」一罪,誰都擔不起!


    麵對災情,當官者恐懼的並非災情本身, 更有甚者,災民活生生倒在麵前眼睛都不眨一下, 可是,他們獨獨害怕災民鬧事, 鬧出無法控製的動靜,而這份惶恐擔心皆是因頭頂的烏紗帽。


    因此, 出現災情, 更多的人是能拖則拖, 拖不過去才想辦法, 若是實在無法應對,才酌情上報,「酌情」之下,不僅延誤救災時機, 還掩藏事實,顛倒是非, 以求脫罪!


    何況,「妖言惑眾」可是大罪名,很多地方官即便發現災情, 也不會第一時間上報朝堂請求救災,而是壓製消息傳遞。


    如昌平府這邊,即便村裏老人已經發現天氣異常,可舉眾行動者隻蘇家村。


    蘇誌棟猜測, 這次村裏之所以齊心協力,與他考中秀才、張康毅作坊生意紅火皆脫不開關係。


    大冬天出白工挖坑存水, 若非有更大的盼頭,沒幾個人願意!


    可若是為了來年的好日子,甚至,有人擔保即使官府追責也不會牽連到自己??????


    炮竹聲中,大越泰安二十八年姍姍而來。


    這一年的新年,與往年無異,年夜飯有魚,大年初一早晨依舊吃餃子,隻不過,家裏老人都在堂前給祖宗上香時,多念叨了幾迴來年風調雨順!


    可惜,無數人家的新年願望到底是落空了!


    泰安二十八年春,比之往年熱了不少,老天爺更是好像忘了有春雨這迴事兒,開春之後,一場雨都未曾下過。


    解凍的土地,本該綠油油,可野草野花像是預感到今年不順,遲遲不願露頭。


    蘇婉捏著地裏的土,幹得掉渣,一捏就散。


    從山上眺望,麥苗垂頭耷耳,在風裏微微搖晃;山林中,四季常青的鬆柏不見新綠,樹葉好像蒙塵,透露著灰綠,顯得老氣橫秋。


    蘇長青在準備種番薯的地裏走動,用鐵鍬翻看了好幾處,要挖到尺深才能見到濕土,眉頭不自覺皺起。


    蘇婉收迴目光,叫道:「爹,迴家。」


    下山的路,本應綠茸茸的山坡,隻一層淺綠,也不知是被兔子還是老鼠啃得亂糟糟。


    「婉婉,你之前說,番薯能種兩季,咱們這邊行嗎?」


    蘇婉揮舞著木棍,道:「原本是不行的,昌平溫度低,但今年不一樣,尤其是番薯,育苗的番薯已經發芽,估計到三月中就能栽,栽秧後還能澆點水,若是一直不下雨,估計長不了太大,到七月直接收。」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平樂·村居[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晗並收藏清平樂·村居[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