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燈王
漁家福寶靠趕海發家致富 作者:喵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還有個老漁民,你看他背著漁網還挺像那麽迴事的。”李老三說。
李老漢搖頭,“花架子!花架子!”
“花車來了!”
不知道誰喊了一嗓子,人群立刻爆發出歡唿聲。
走在最前邊的花車是一個巨大的錦鯉,錦鯉躍龍門,在沿海城市,錦鯉對媽祖娘娘來說就像是觀音座前的善財童子。
代表著好運與吉祥如意。
巨大的錦鯉花燈是金色的,每一片魚鱗都是經過精雕細琢的,魚眼睛更是用一種特殊的石頭打造,能被內部燈光穿透,呈現出熠熠生輝的燈效。
大錦鯉下邊是無數小錦鯉燈,色彩繽紛,精致玲瓏。
花車上還有一個吹嗩呐的樂人,他穿著跟錦鯉類似顏色的華服,笑著吹奏嗩呐,時不時停下來,朝圍觀的百姓揮手致意。
除了錦鯉和樂人,花車上最搶眼的就是一塊用燈組成的牌子了,上邊寫著“玲瓏坊。”
第二輛花車竟然是群芳樓的,上邊有一個巨大的美人花燈,那美人花燈呈現跳舞的姿態,身姿妖嬈窈窕,玲瓏有致,一襲紅衣飄飄欲飛。
與花燈所塑造的美人一樣的是一個真人,她一襲紅衣,手持琵琶,反彈佳樂,紅色的麵紗恰到好處的勾勒出她的神秘與美麗。
人群裏爆發出一陣口哨聲與歡唿聲。
“知道嗎,那上邊的是群芳樓的頭牌柳飄飄。”一個路人說。
“真是國色天香啊!像仙女一樣。”另一個路人說。
“她扮演的不就是仙女嗎。”
花車遊街是民間舉行的惠民活動,花車上跟車的藝人可以隨意扮演身份,但默認不許扮演媽祖娘娘,媽祖生日時,有專門的女子扮演媽祖娘娘,是非常隆重的官方活動。
能被選做媽祖娘娘扮演者的女子,要求極高,出身就得清貴,多是名門閨秀。
而且媽祖娘娘隻需要坐在轎子裏受萬民朝拜即可,不需要拋頭露麵。
李魚兒在心裏暗暗嘀咕,這花車不就是赤裸裸的商業廣告嗎。
不過花車好看,還有免費表演,算是惠民的公益廣告了。
車隊長長,宛若遊龍,沿著鎮中的街道緩緩遊走。
最後壓軸的花車是萬家的花車,光拉車的馬就有四匹,車身巨大,上邊是一座玲瓏寶塔花燈。
寶塔坐於驚濤駭浪之上,海浪也是燈,而且用的是李魚兒的流沙技術,也不知道萬家從哪弄的藍色的細粉,裏邊的液體也不是水,而是清澈的類油物質,藍色的細粉因為馬車行駛帶來的動力,在液體裏不停的晃動,真的像是起伏的海浪。
玲瓏寶塔是用實木雕刻的框架,非常結實,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圖畫,花燈的裝飾同樣用上了李魚兒的彩膠技術,因為彩膠是透明的,就出現了晶瑩閃爍的效果,美的突出而夢幻。
每一層玲瓏塔上都有一個表演的藝人,最下邊的是舞劍的白衣男子,中間的是撫琴的青衣女子,最上邊的是天女撒花的舞者。
萬家的花燈一出場,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當之無愧成了今年元宵節的燈王。
這無形的帶動了後期萬家新款油燈的銷量,幾乎火遍了整個寧州府,其他州也有萬家的油燈。
你可以沒買過萬家的油燈,但你不能不知道萬家的油燈。
這個元宵節,李家人過的非常快樂。
就連留守家中的幾人,也點上了好看的花燈,李老漢他們迴去的時候,還給他們帶了很多美味的小吃。
元宵節過後,年就漸漸走遠了。
李老漢夫婦又去了蔡家,開始著手買地建房的事。
百姓這個年過的還算安穩,聽說是因為吳縣令父子新得了一對雙胞胎胡姬美人,正樂不思蜀呢,沒時間找百姓的麻煩。
胡姬的美貌不同於中原女子的婉約,她們熱情奔放,像夏日裏盛開的紅花,嬌豔欲滴,令人沉醉。
胡姬五官深邃立體,膚白如雪,身材更是前凸後翹十分婀娜。
“知道是誰送的嗎?”家雀兒從攤位上拿了一些鹵海鮮遞給老乞丐老豆,老豆沒有名字,在鑫浦鎮當了一輩子乞丐,估計小時候叫小豆,老了就叫老豆了。
老豆瘦的很,整張臉都是褶皺,他一張嘴,老的都沒幾顆牙了。
“好像是南邊來的一個大商戶,叫什麽仙來著。”
老豆年紀大了,記性不好了,想了很久才想起來,“對了,叫胡半仙。”
“知道了。”
家雀兒將他聽來的消息告訴李老三,李老三迴家的時候就將消息告訴給李魚兒。
李魚兒若有所思的說:“胡半仙不就是那次偷偷往北方運糧的人。”
“噓!”李二郎緊張的說:“這事以後別提了,別為了不相幹的人和事丟了命。”
他們家現在的日子好過多了,就過年這些日子,他都攢了六兩銀子了,他現在一點都不想死了。
李魚兒說:“大哥,你這樣想是好的,但是咱們是商人,以後咱家生意做大了,你們就應該有危機意識。”
“啥是危機意識?”李二郎不懂就問。
“就是,就是提前將跟咱家生意有關係的一切危險因素都想到,然後采取措施預防。比如,競爭對手使壞,若是有人故意找拖來咱們攤子鬧事,裝做吃了咱家的東西吃壞了你該怎麽辦?”
李魚兒看向幾人,等著他們迴答。
李老大說:“跟他們講理,咱們東西又沒壞,他說壞就壞了嗎?”
李老三說:“他們都誣陷咱們了還能跟你講理?再說了,其他客人處於自身安危的考慮,肯定也會害怕食物真有問題的,這法子不行。”
李梅兒說:“咱們報官唄。”
李二郎立刻反駁到:“那吳知縣是啥貨色你不知道啊,你是報官啊還是自投羅網啊,隻怕報官後,他吃了原告吃被告,咱們連骨頭渣子都不剩了。”
這位新縣令審案那叫一個不公,不問對錯,就看誰銀子給的多,而且是吃了原告吃被告,還是那種吸血吸到骨髓裏的狠角色。
不榨幹你最後一個銅板,他是不會把人放出來的。
若是沒銀子贖身,好吧,就將你發配到礦山上挖礦。
總之,老百姓在他眼裏,就是個換錢的物件。
李老漢搖頭,“花架子!花架子!”
“花車來了!”
不知道誰喊了一嗓子,人群立刻爆發出歡唿聲。
走在最前邊的花車是一個巨大的錦鯉,錦鯉躍龍門,在沿海城市,錦鯉對媽祖娘娘來說就像是觀音座前的善財童子。
代表著好運與吉祥如意。
巨大的錦鯉花燈是金色的,每一片魚鱗都是經過精雕細琢的,魚眼睛更是用一種特殊的石頭打造,能被內部燈光穿透,呈現出熠熠生輝的燈效。
大錦鯉下邊是無數小錦鯉燈,色彩繽紛,精致玲瓏。
花車上還有一個吹嗩呐的樂人,他穿著跟錦鯉類似顏色的華服,笑著吹奏嗩呐,時不時停下來,朝圍觀的百姓揮手致意。
除了錦鯉和樂人,花車上最搶眼的就是一塊用燈組成的牌子了,上邊寫著“玲瓏坊。”
第二輛花車竟然是群芳樓的,上邊有一個巨大的美人花燈,那美人花燈呈現跳舞的姿態,身姿妖嬈窈窕,玲瓏有致,一襲紅衣飄飄欲飛。
與花燈所塑造的美人一樣的是一個真人,她一襲紅衣,手持琵琶,反彈佳樂,紅色的麵紗恰到好處的勾勒出她的神秘與美麗。
人群裏爆發出一陣口哨聲與歡唿聲。
“知道嗎,那上邊的是群芳樓的頭牌柳飄飄。”一個路人說。
“真是國色天香啊!像仙女一樣。”另一個路人說。
“她扮演的不就是仙女嗎。”
花車遊街是民間舉行的惠民活動,花車上跟車的藝人可以隨意扮演身份,但默認不許扮演媽祖娘娘,媽祖生日時,有專門的女子扮演媽祖娘娘,是非常隆重的官方活動。
能被選做媽祖娘娘扮演者的女子,要求極高,出身就得清貴,多是名門閨秀。
而且媽祖娘娘隻需要坐在轎子裏受萬民朝拜即可,不需要拋頭露麵。
李魚兒在心裏暗暗嘀咕,這花車不就是赤裸裸的商業廣告嗎。
不過花車好看,還有免費表演,算是惠民的公益廣告了。
車隊長長,宛若遊龍,沿著鎮中的街道緩緩遊走。
最後壓軸的花車是萬家的花車,光拉車的馬就有四匹,車身巨大,上邊是一座玲瓏寶塔花燈。
寶塔坐於驚濤駭浪之上,海浪也是燈,而且用的是李魚兒的流沙技術,也不知道萬家從哪弄的藍色的細粉,裏邊的液體也不是水,而是清澈的類油物質,藍色的細粉因為馬車行駛帶來的動力,在液體裏不停的晃動,真的像是起伏的海浪。
玲瓏寶塔是用實木雕刻的框架,非常結實,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圖畫,花燈的裝飾同樣用上了李魚兒的彩膠技術,因為彩膠是透明的,就出現了晶瑩閃爍的效果,美的突出而夢幻。
每一層玲瓏塔上都有一個表演的藝人,最下邊的是舞劍的白衣男子,中間的是撫琴的青衣女子,最上邊的是天女撒花的舞者。
萬家的花燈一出場,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當之無愧成了今年元宵節的燈王。
這無形的帶動了後期萬家新款油燈的銷量,幾乎火遍了整個寧州府,其他州也有萬家的油燈。
你可以沒買過萬家的油燈,但你不能不知道萬家的油燈。
這個元宵節,李家人過的非常快樂。
就連留守家中的幾人,也點上了好看的花燈,李老漢他們迴去的時候,還給他們帶了很多美味的小吃。
元宵節過後,年就漸漸走遠了。
李老漢夫婦又去了蔡家,開始著手買地建房的事。
百姓這個年過的還算安穩,聽說是因為吳縣令父子新得了一對雙胞胎胡姬美人,正樂不思蜀呢,沒時間找百姓的麻煩。
胡姬的美貌不同於中原女子的婉約,她們熱情奔放,像夏日裏盛開的紅花,嬌豔欲滴,令人沉醉。
胡姬五官深邃立體,膚白如雪,身材更是前凸後翹十分婀娜。
“知道是誰送的嗎?”家雀兒從攤位上拿了一些鹵海鮮遞給老乞丐老豆,老豆沒有名字,在鑫浦鎮當了一輩子乞丐,估計小時候叫小豆,老了就叫老豆了。
老豆瘦的很,整張臉都是褶皺,他一張嘴,老的都沒幾顆牙了。
“好像是南邊來的一個大商戶,叫什麽仙來著。”
老豆年紀大了,記性不好了,想了很久才想起來,“對了,叫胡半仙。”
“知道了。”
家雀兒將他聽來的消息告訴李老三,李老三迴家的時候就將消息告訴給李魚兒。
李魚兒若有所思的說:“胡半仙不就是那次偷偷往北方運糧的人。”
“噓!”李二郎緊張的說:“這事以後別提了,別為了不相幹的人和事丟了命。”
他們家現在的日子好過多了,就過年這些日子,他都攢了六兩銀子了,他現在一點都不想死了。
李魚兒說:“大哥,你這樣想是好的,但是咱們是商人,以後咱家生意做大了,你們就應該有危機意識。”
“啥是危機意識?”李二郎不懂就問。
“就是,就是提前將跟咱家生意有關係的一切危險因素都想到,然後采取措施預防。比如,競爭對手使壞,若是有人故意找拖來咱們攤子鬧事,裝做吃了咱家的東西吃壞了你該怎麽辦?”
李魚兒看向幾人,等著他們迴答。
李老大說:“跟他們講理,咱們東西又沒壞,他說壞就壞了嗎?”
李老三說:“他們都誣陷咱們了還能跟你講理?再說了,其他客人處於自身安危的考慮,肯定也會害怕食物真有問題的,這法子不行。”
李梅兒說:“咱們報官唄。”
李二郎立刻反駁到:“那吳知縣是啥貨色你不知道啊,你是報官啊還是自投羅網啊,隻怕報官後,他吃了原告吃被告,咱們連骨頭渣子都不剩了。”
這位新縣令審案那叫一個不公,不問對錯,就看誰銀子給的多,而且是吃了原告吃被告,還是那種吸血吸到骨髓裏的狠角色。
不榨幹你最後一個銅板,他是不會把人放出來的。
若是沒銀子贖身,好吧,就將你發配到礦山上挖礦。
總之,老百姓在他眼裏,就是個換錢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