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翊傑看著地磚,心裏想著關於許家一事,還有什麽自己不知道的,也在思索,究竟是因為何事,才使得太後改了心思。
太後如今迴來,說明她手裏還有著許願沒有的,定許家一案的關鍵證據。
可她二十多年前沒有拿出來,又為何在今日拿出來?
要知道,太後和許願的祖母,是閨中密友,即便是太後入宮,兩個人也未曾斷了聯係。
此時此刻,沈一川不知應該說些什麽,隻能保持著沉默。
唯有許願和北鈺,同時看向了太後。
太後道:“今日之事,除非是許家的老爺子活過來,否則,除了哀家,誰也說不清,誰也道不明,隻不過二十多年過去了,早就已經成為一樁舊事了,各位就當聽個故事吧。”
太後年紀大了,不喜久站,便找了個椅子坐下。
北鈺有心說話,卻被太後看了一眼,隻能偃旗息鼓,把話咽了迴去。
太後道:“許家是前朝舊臣,往上再數十幾代,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功臣,前朝末年,皇帝荒誕,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北家的先祖揭竿而起,許家聞言,立刻投奔,與先祖一起打下了天齊的江山。”
“天齊立國之後,許家俯首稱臣,願輔佐天齊北氏,與此同時,為了防止許家奪權,北家與許家定下了約定,許家後人,不可入宮,不可為妃,不可禍亂朝綱,此約定口口相傳,直到如今,哀家本應該告訴皇帝的,可許家已經沒了,約定便算是作廢了。”
許願沒有聽說過這個約定。
想來,就是她的父親許文賢也不知道。
北鈺道:“既然有這個約定,那皇兄為何會娶許家之女?”
“此事,還得從先帝的身世說起。”太後說著,眸光也淡了下來。
“先帝雖不是嫡出,可他的母妃,是後宮中最得寵的妃子,甚至於,有漸漸取代哀家的意思,也正是因為得寵,她年紀輕輕,便死在了權利的爭鬥之中,你的父皇想將皇位傳給你兄長,卻師出無名,於是,他想著將其記在哀家的名下,也算是半個嫡親的皇子了。”
“哀家那時候是皇後,雖不喜先帝,卻也不忍苛待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待他不算熱絡,也說不上冷落,他一日一日的長大,對權利的渴望越來越重,與此同時,你的父皇身體也出了問題,立儲一事,刻不容緩。”
“朝廷大臣對此事,分為了兩派,以你父皇為首的,希望立北瑉為太子,理由是他是長子。另外一部分人,則是以許丞相為主,堅持立嫡不立長,要立你為太子。”
太後說完,看向了北鈺。
北鈺後知後覺的反應了過來,立刻道:“怎麽會?朕那時候與許家並無半點關係,許家怎麽可能會……”
“這就是許家為人稱讚的地方,許家忠於天齊,卻不忠北氏,因為在他們眼裏,最重要的,是黎民百姓,許家反對立北瑉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北瑉好戰,事實證明,許家老爺子看人的眼光很準。”
北鈺沉默了。
太後所說不假,北瑉好戰,尤其是登基以後。
立刻選擇出征歌舒。
最終,也死在了那一場戰爭之中。
若不是北瑉死了,這皇位,還輪不到他來坐。
可北鈺怎麽都想不到,一切怎麽會變成現在這樣。
“許家門生眾多,許丞相年紀又大,你父皇無計可施,想著便能拖一日就是一日,可你的皇兄坐不住了,在明知許溪已經訂婚的情況下,依舊去許家提親,口口聲聲說非卿不娶,在京城裏鬧的得沸沸揚揚的。”
“也是因為如此,讓許老爺子,心裏有了另外一個謀劃,許家不可與皇室結親。若是北瑉執意要娶,便不得坐皇位,可北瑉不知,沾沾自喜的覺得自己得到許家的認可。”
“與北瑉一樣,朝中大臣也不知曉此事,見許家與沈家退婚,嫁女入宮,是以,立刻上書請求立北瑉為太子,一邊是兩家世代的約定,一邊是自己疼愛倚重的長子,你父皇,最終選擇了北瑉,他以雷霆之勢立北瑉為太子,將兩家約定,視若無物。”
“就這樣,本以為是為了天齊好的許丞相,做了人生中最錯誤的決定,而北瑉也知曉了許家嫁女的真相,可他不會說出來,因為,那時候的他,羽翼未豐,根本不可能與許家作對,所以,他謀劃了另外一件事。”
沈翊傑道:“汙蔑許家謀反。”
沈翊傑話一出,大殿之上,幾個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沈翊傑。
包括許願。
沈翊傑與許溪的婚事,她一直都知曉。
正是因為許家悔婚,才有了許澤和沈翊楓的婚事。
可直到今日,許願才知道許家為何會悔婚。
那沈翊傑,又是何時知道的呢?
沈翊傑道:“許沈兩家的婚事,也是世代流傳下來的,我與先皇後自小一起長大,可家事國事,總得以國為先,是以,先皇後來退婚時,我不可推辭,但不曾想,因此改變了許家的命運。”
“沒錯,北瑉以為許溪嫁入皇室,是他順理成章登基的開始,但怎麽也沒有想到,那是許家為了卸他權力的下策,許老爺子以為,一樁婚事,能斷了北瑉對皇位的幻想,可他也沒有想到,於你父皇而言,一個口頭的約定,比不上自己愛妃唯一的孩子。”
“朝中沒有大臣反對,又有你父皇的支持,北瑉順利登基,也開始動了吞並四周小國的心思,最初他還會詢問許丞相的意見,後來,他幹脆不問了,直接出兵,與許家的恩怨,也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出征,越來越深,直到,北瑉準備攻打歌舒。”
“歌舒是草原部落,曆來崇尚和平,從不曾與外邦發生矛盾,因此,許老爺子極力反對北瑉出兵,那時正值許溪生產,北瑉興許是想借許溪威脅許老爺子鬆口,可不曾想,許丞相一句許溪許許家無關,斷了北瑉的心思,更是直言北瑉要是敢出兵,他便一頭撞死在議事殿內。”
“許老爺子是皇後父親,又是丞相,北瑉自然不敢逼死許老爺子,所以,他暫時妥協,私下裏,也加快了汙蔑許家謀反的步伐。”
太後如今迴來,說明她手裏還有著許願沒有的,定許家一案的關鍵證據。
可她二十多年前沒有拿出來,又為何在今日拿出來?
要知道,太後和許願的祖母,是閨中密友,即便是太後入宮,兩個人也未曾斷了聯係。
此時此刻,沈一川不知應該說些什麽,隻能保持著沉默。
唯有許願和北鈺,同時看向了太後。
太後道:“今日之事,除非是許家的老爺子活過來,否則,除了哀家,誰也說不清,誰也道不明,隻不過二十多年過去了,早就已經成為一樁舊事了,各位就當聽個故事吧。”
太後年紀大了,不喜久站,便找了個椅子坐下。
北鈺有心說話,卻被太後看了一眼,隻能偃旗息鼓,把話咽了迴去。
太後道:“許家是前朝舊臣,往上再數十幾代,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功臣,前朝末年,皇帝荒誕,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北家的先祖揭竿而起,許家聞言,立刻投奔,與先祖一起打下了天齊的江山。”
“天齊立國之後,許家俯首稱臣,願輔佐天齊北氏,與此同時,為了防止許家奪權,北家與許家定下了約定,許家後人,不可入宮,不可為妃,不可禍亂朝綱,此約定口口相傳,直到如今,哀家本應該告訴皇帝的,可許家已經沒了,約定便算是作廢了。”
許願沒有聽說過這個約定。
想來,就是她的父親許文賢也不知道。
北鈺道:“既然有這個約定,那皇兄為何會娶許家之女?”
“此事,還得從先帝的身世說起。”太後說著,眸光也淡了下來。
“先帝雖不是嫡出,可他的母妃,是後宮中最得寵的妃子,甚至於,有漸漸取代哀家的意思,也正是因為得寵,她年紀輕輕,便死在了權利的爭鬥之中,你的父皇想將皇位傳給你兄長,卻師出無名,於是,他想著將其記在哀家的名下,也算是半個嫡親的皇子了。”
“哀家那時候是皇後,雖不喜先帝,卻也不忍苛待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待他不算熱絡,也說不上冷落,他一日一日的長大,對權利的渴望越來越重,與此同時,你的父皇身體也出了問題,立儲一事,刻不容緩。”
“朝廷大臣對此事,分為了兩派,以你父皇為首的,希望立北瑉為太子,理由是他是長子。另外一部分人,則是以許丞相為主,堅持立嫡不立長,要立你為太子。”
太後說完,看向了北鈺。
北鈺後知後覺的反應了過來,立刻道:“怎麽會?朕那時候與許家並無半點關係,許家怎麽可能會……”
“這就是許家為人稱讚的地方,許家忠於天齊,卻不忠北氏,因為在他們眼裏,最重要的,是黎民百姓,許家反對立北瑉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北瑉好戰,事實證明,許家老爺子看人的眼光很準。”
北鈺沉默了。
太後所說不假,北瑉好戰,尤其是登基以後。
立刻選擇出征歌舒。
最終,也死在了那一場戰爭之中。
若不是北瑉死了,這皇位,還輪不到他來坐。
可北鈺怎麽都想不到,一切怎麽會變成現在這樣。
“許家門生眾多,許丞相年紀又大,你父皇無計可施,想著便能拖一日就是一日,可你的皇兄坐不住了,在明知許溪已經訂婚的情況下,依舊去許家提親,口口聲聲說非卿不娶,在京城裏鬧的得沸沸揚揚的。”
“也是因為如此,讓許老爺子,心裏有了另外一個謀劃,許家不可與皇室結親。若是北瑉執意要娶,便不得坐皇位,可北瑉不知,沾沾自喜的覺得自己得到許家的認可。”
“與北瑉一樣,朝中大臣也不知曉此事,見許家與沈家退婚,嫁女入宮,是以,立刻上書請求立北瑉為太子,一邊是兩家世代的約定,一邊是自己疼愛倚重的長子,你父皇,最終選擇了北瑉,他以雷霆之勢立北瑉為太子,將兩家約定,視若無物。”
“就這樣,本以為是為了天齊好的許丞相,做了人生中最錯誤的決定,而北瑉也知曉了許家嫁女的真相,可他不會說出來,因為,那時候的他,羽翼未豐,根本不可能與許家作對,所以,他謀劃了另外一件事。”
沈翊傑道:“汙蔑許家謀反。”
沈翊傑話一出,大殿之上,幾個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沈翊傑。
包括許願。
沈翊傑與許溪的婚事,她一直都知曉。
正是因為許家悔婚,才有了許澤和沈翊楓的婚事。
可直到今日,許願才知道許家為何會悔婚。
那沈翊傑,又是何時知道的呢?
沈翊傑道:“許沈兩家的婚事,也是世代流傳下來的,我與先皇後自小一起長大,可家事國事,總得以國為先,是以,先皇後來退婚時,我不可推辭,但不曾想,因此改變了許家的命運。”
“沒錯,北瑉以為許溪嫁入皇室,是他順理成章登基的開始,但怎麽也沒有想到,那是許家為了卸他權力的下策,許老爺子以為,一樁婚事,能斷了北瑉對皇位的幻想,可他也沒有想到,於你父皇而言,一個口頭的約定,比不上自己愛妃唯一的孩子。”
“朝中沒有大臣反對,又有你父皇的支持,北瑉順利登基,也開始動了吞並四周小國的心思,最初他還會詢問許丞相的意見,後來,他幹脆不問了,直接出兵,與許家的恩怨,也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出征,越來越深,直到,北瑉準備攻打歌舒。”
“歌舒是草原部落,曆來崇尚和平,從不曾與外邦發生矛盾,因此,許老爺子極力反對北瑉出兵,那時正值許溪生產,北瑉興許是想借許溪威脅許老爺子鬆口,可不曾想,許丞相一句許溪許許家無關,斷了北瑉的心思,更是直言北瑉要是敢出兵,他便一頭撞死在議事殿內。”
“許老爺子是皇後父親,又是丞相,北瑉自然不敢逼死許老爺子,所以,他暫時妥協,私下裏,也加快了汙蔑許家謀反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