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煥然一新,著實讓虞朝京城諸位官員一驚。按照律法,都察院權力很大。那些言官,可以隨意上書彈劾。


    正元帝和丞相範大,倒是一心隻想著通過都察院來刷新吏治。同時,朝廷的那些官員盤根錯節,根本就沒有把都察院放在眼裏。


    麵對嶄新的都察院時,他們壓根就不在乎。而李神通正是抓住這個機會,坐實貪汙證據。


    一時間,正元帝的勤政殿內,言官彈劾的奏章鋪滿了整個屋子。


    這範大看著如此彈劾的奏章,對正元帝說道:“陛下,我們選擇李神通為都察院左都禦史,是不是選擇錯了?”


    正元帝歎息一聲,迴答道:“萬歲爺親自下達的旨意,不會有錯。隻是這李神通重用一群非言官出身之人,他們大都是風聞奏事。如此不按照常理出牌,確實讓人頭疼。”


    範大立即接道:“可是人家早就將證據坐實,不可翻供了。”


    “不必擔心,萬歲早有旨意。”正元帝說完,立即將一份聖旨拿了出來。


    範大接過聖旨一看,愣了一下,問道:“為什麽將謝晃調迴京城出任大理寺卿?還有這個李燦,好好的兵部侍郎,直接轉任刑部尚書。那崔浩崔大人怎麽辦,放在哪裏?”


    正元帝這時看向天空,然後像是自言自語道:“看著辦吧。”


    範大經過半個月的努力,算是將謝晃調迴京城。同時,李燦改任了刑部尚書。原來刑部尚書崔浩,特命欽差大臣巡視江南去了。


    這時,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三位主管悉數到場。而正元帝召開的勤政殿朝議,直接讓他們三位全權審核言官們的彈劾。


    謝晃再次見到李神通,雖然頗有恨意,但是也是要顧及官場規矩。李燦雖然對李神通頗有不滿,但是想到他們二人在豫州共事。


    李燦多少這心裏,還是有點過意不去。於是他並未反對李神通的任何決定,而是打算選擇居中調停為主。


    很快,一大批官員貪汙受賄的證據坐實。按照虞朝的法律,他們是要革職查辦的。


    但是謝晃為人圓滑世故,他早就暗中通知他們,將貪汙受賄所得全部交於國庫,然後再上書請罪。


    等到李神通拿著都察院調查的罪證堂審時,他們紛紛大唿冤枉。而坐在旁邊的謝晃,則是趁機為他們開脫。


    因為他們提前將貪汙的錢財上交,所以並未查出其他受賄貪汙的證據。按照虞朝法律,是可以從輕處罰的。


    雖然李神通選擇從重處罰,但是經過謝晃和李燦二人的暗中調和。最後,很多貪官汙吏不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還保留了官位。


    看到如此場景,李神通氣憤不已。與此同時,他也發現自己新組建的都察院這個利刃,開始慢慢的變得腐朽起來。


    原來這些人雖然開始時鬥誌昂揚,可是在經曆過京城官場的大染缸之後,慢慢的都被汙染了。從最開始的為親朋好友鬆鬆手,到最後的膽大包天,明目張膽的收受賄賂。


    李神通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但是無可奈何。


    他深知這些人隻能加以利用一次,後麵決計不可以再使用。一開始他們並未感受到手中的權力,到了後來才發覺手中的權力如此的厲害。


    甚至有的言官不單單是貪汙受賄,開始了徇私報複。更有甚者,拿著言官的彈劾要挾索賄,無惡不作。


    這個時候,李神通才發現,虞朝官場的黑暗和無恥。甚至讀書人早就沒有了氣節,為了出人頭地開始努力的鑽營。


    虞朝從第三任皇帝開始,就采取了修行者,讀書人科舉雙管齊下的招募人才的方式。開始還是很好的,讀書人科舉為主。後來修行者越來越多,讀書人反而無法出人頭地。


    再加上曆年科舉朝廷越來越不重視,造成了部分讀書人仕途無望。最後,大家都開始拚命鑽營,試圖通過其他途徑走上仕途道路。


    積弊如此,難以負重。


    李神通原本想著這些微末小吏,可以將這虞朝官場的腐朽之氣給衝出一道清爽之氣。豈料時間還未挺過多久,他們也被這腐朽的官場給玷汙了。選擇同流合汙,甚至更加放肆。


    看到如此場景,李神通知道自己不過是他們手中的一枚棋子。而謝晃和李燦二人,還在為拯救了京城官場而沾沾自喜。


    廟堂之上,謝晃大放厥詞,對李神通說道:“堂堂都察院,彈劾百官。難道普天之下,就是你們言官最為清廉?我看,不是吧。”


    而那李燦,立即將幾十個言官貪汙受賄的證據拿了出來。這些人,壓根不知道敵人如何對付他們。甚至他們經不住誘惑,直接就將都察院的臉給丟盡了。


    範大看著如此的貪汙受賄的證據,瞬間也是明白了這是有人在給他們做局。但是正元帝不開口,他如何開口去說,去點明這件事。


    李神通沒有說話,也沒有去反駁。因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都察院這些人,確實不太適合言官之職。


    於是,他立即上書正元帝,請求辭去都察院左都禦史之職。


    看著李神通的請辭,正元帝陷入了兩難之中。一方麵他不願意放棄李神通,因為他是一把好刀。但是另外,他的都察院確實惹怒了滿朝文武。他不得不出麵,收攏人心。


    可是崇德殿內,太宗皇帝萬歲爺沒有任何旨意。何去何從,他也不知。


    最後,還是範大開口勸解道:“李神通李大人,勞苦功高。都察院糾察百官,盡力而為。諸位大人,也都清楚自己的身子幹淨不幹淨。得饒人處且饒人,這件事就算了吧。”


    丞相範大開了口,大家也都不再糾纏。倒是那李神通,此時早就對虞朝放棄信念。


    他提交了辭呈,等著朝廷批準。在這期間,他混跡在風語樓內。一方麵對上官虞唐的下落不明難以接受,睹物思人,寄托相思。


    另一方麵,他也在思考接下來該何去何從。這次京城之行,讓他對官場失望透頂。


    眼前一縷紅衣飄過,李神通來到了大街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地瓜田李家三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地瓜田李家三叔並收藏千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