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之前說好的六國聯盟鬧得沸沸揚揚的,如今也不知為何突然就散了。
其實這些與他們這些老百姓又有什麽關係呢?
隻要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似乎由秦國帶著他們也沒什麽不好。
雖然他們知道自己是個楚國人。
可隻要一想到日後秦國終會統一,與其要打仗要流血,如今這樣也挺好的。
其餘諸國各自守好了自己的國家,生怕被秦國找機會攻了進來。
他們不知道秦國是怎麽突然闖入楚國的,也不知道自己國家派到楚國去的人都如何了。
誰也不敢先冒頭,誰也不想先冒頭。
因為他們清楚,先冒頭的損失一定是最大的。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說幹就幹,等巨幕一結束他就開始與眾人商議要徵收女官之事。
其實對此他自己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是這能響應巨幕,能激勵男子,能拉攏女子,或許也真能收穫人才,嬴政覺得不虧。
然而,如他所料,他的一切安排眾人都答應了,就這女子為官之事遭到了許多人的勸阻。
嬴政淡淡地看向嘴裏嘰裏呱啦說個不停的眾人。
「眾卿如此反對,那我大秦也採取科舉考試好了 。」
「爾等不會以為男子考不過女子吧?」
眾臣啞然。
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秦國都沸騰了。
因為陛下下令,不問出身不論男女,隻要年滿十五便可參加考試。
擔心著再沒了戰爭再也無法獲得軍功的眾人高興了,他們又有機會了。
仇視著嬴政的六國舊人也高興了,他們若是能成功進入朝堂,離得嬴政近了,他們也就能有機會殺了他了,所以他們要參加科舉考試!
而普通百姓自然也很高興,做官便不用服役,他們如今隻想做一件事情,讀書,參加科舉考試!
眾人都很激動,可陛下說了,因為是第一次舉辦科舉考試,那自然得好好安排,百家之說都得有所涉獵,所以考試時間定在五年之後。
但是沒有修完的長城宮殿還得修,不過若是報名科舉考試,那便可以半日上工半日讀書。
女子們卯足了勁兒學習,誰人不想像幕中女子那般呢?
男子們生怕自己比不上女子,也奮發讀書。
一時間,秦國上下的人見麵招唿也都成了「今日讀書否」。
公元前202年, 漢五年。
令眾人目瞪口呆的事情發生了。
陛下並沒有處置皇後,甚至沒有動呂家任何一個人。
朝中自是有那平日與 呂家不睦的,在朝堂上旁敲側擊。
可陛下什麽也不說,顧左右而言他。
後來才傳出消息。
原來皇後如今深信教育最為重要,所以打算閉門不出,在宮中認真教養皇子公主,希望陛下將後宮事務交與旁人。
連皇後都要為了孩子不處理後宮事務了,其他有了孩子的夫人們自也得效仿。
最後陛下將宮中事務交給了未有子嗣的夫人,每日處理朝中事務,每日各宮看看皇子公主。
原以為的後宮清洗並沒有發生,什麽呂後,什麽戚夫人,什麽薄姬,幾人竟是各自帶著孩子在各自宮中相安無事。
大臣們不得不感嘆陛下實在是厲害啊,也不知使了什麽法子。
然而劉邦使了什麽法子?
他還什麽都沒做呢,國事他能處理,可是這事與他而言,他想不管是於誰而言都是極難處理的。
可他到底不傻,這幾個人也不過是為了自保而已。
呂雉若是再有任何一點小動作,那自己肯定會不顧呂家人率先處決了她。
她是個聰明人,懂得審時度勢,也知道自己兒子確實算不得優秀,所以認真在宮中教導孩子是不錯的選擇。
而戚夫人或許一開始有點野心,可隻要一想到自己和兒子都會慘遭殺害,她如今又根本無法與皇後抗衡,自然願意自保為主。
薄姬是整件事中獲利最大的那個,她自然害怕有人害了他們母子。
到頭來,倒是省了他的麻煩。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劉徹有些懊惱幕中女子說他不如說秦始皇詳細,但是他卻得到了很重要的信息。
巫蠱之禍!
即便說得不夠詳細他也懂了,是他沒有護好自己的兒子。
若不是他尋仙問藥,過分重視宮中巫蠱之術便不會有人以此做文章。
不管是何事,即便再生氣也得多加審查。
是他對不起皇後,對不起太子,還好,一切都還來得及。
一時間他竟有些害怕去後宮,不知如何麵對皇後,也不知如何麵對滿宮妃嬪。
早在聽了唐代李隆基的事情之後他就對宮中女子更加忌憚了。
如今想來,似乎確實也怪不得她們。
劉徹一邊關注著朝中那些蠢蠢欲動的人就偏不發作,就連司馬遷也是並未有任何處理,搞得眾人都是膽戰心驚的。
但就這樣,朝堂之上竟一時出現一種前所未有的詭異的和諧之相來。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陸遊猜到幕中女子可能會提及自己,可是卻沒想到自己能成為這專題的最後一個。
悲情文人,該不會他是這其中最悲情的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其實這些與他們這些老百姓又有什麽關係呢?
隻要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似乎由秦國帶著他們也沒什麽不好。
雖然他們知道自己是個楚國人。
可隻要一想到日後秦國終會統一,與其要打仗要流血,如今這樣也挺好的。
其餘諸國各自守好了自己的國家,生怕被秦國找機會攻了進來。
他們不知道秦國是怎麽突然闖入楚國的,也不知道自己國家派到楚國去的人都如何了。
誰也不敢先冒頭,誰也不想先冒頭。
因為他們清楚,先冒頭的損失一定是最大的。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說幹就幹,等巨幕一結束他就開始與眾人商議要徵收女官之事。
其實對此他自己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是這能響應巨幕,能激勵男子,能拉攏女子,或許也真能收穫人才,嬴政覺得不虧。
然而,如他所料,他的一切安排眾人都答應了,就這女子為官之事遭到了許多人的勸阻。
嬴政淡淡地看向嘴裏嘰裏呱啦說個不停的眾人。
「眾卿如此反對,那我大秦也採取科舉考試好了 。」
「爾等不會以為男子考不過女子吧?」
眾臣啞然。
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秦國都沸騰了。
因為陛下下令,不問出身不論男女,隻要年滿十五便可參加考試。
擔心著再沒了戰爭再也無法獲得軍功的眾人高興了,他們又有機會了。
仇視著嬴政的六國舊人也高興了,他們若是能成功進入朝堂,離得嬴政近了,他們也就能有機會殺了他了,所以他們要參加科舉考試!
而普通百姓自然也很高興,做官便不用服役,他們如今隻想做一件事情,讀書,參加科舉考試!
眾人都很激動,可陛下說了,因為是第一次舉辦科舉考試,那自然得好好安排,百家之說都得有所涉獵,所以考試時間定在五年之後。
但是沒有修完的長城宮殿還得修,不過若是報名科舉考試,那便可以半日上工半日讀書。
女子們卯足了勁兒學習,誰人不想像幕中女子那般呢?
男子們生怕自己比不上女子,也奮發讀書。
一時間,秦國上下的人見麵招唿也都成了「今日讀書否」。
公元前202年, 漢五年。
令眾人目瞪口呆的事情發生了。
陛下並沒有處置皇後,甚至沒有動呂家任何一個人。
朝中自是有那平日與 呂家不睦的,在朝堂上旁敲側擊。
可陛下什麽也不說,顧左右而言他。
後來才傳出消息。
原來皇後如今深信教育最為重要,所以打算閉門不出,在宮中認真教養皇子公主,希望陛下將後宮事務交與旁人。
連皇後都要為了孩子不處理後宮事務了,其他有了孩子的夫人們自也得效仿。
最後陛下將宮中事務交給了未有子嗣的夫人,每日處理朝中事務,每日各宮看看皇子公主。
原以為的後宮清洗並沒有發生,什麽呂後,什麽戚夫人,什麽薄姬,幾人竟是各自帶著孩子在各自宮中相安無事。
大臣們不得不感嘆陛下實在是厲害啊,也不知使了什麽法子。
然而劉邦使了什麽法子?
他還什麽都沒做呢,國事他能處理,可是這事與他而言,他想不管是於誰而言都是極難處理的。
可他到底不傻,這幾個人也不過是為了自保而已。
呂雉若是再有任何一點小動作,那自己肯定會不顧呂家人率先處決了她。
她是個聰明人,懂得審時度勢,也知道自己兒子確實算不得優秀,所以認真在宮中教導孩子是不錯的選擇。
而戚夫人或許一開始有點野心,可隻要一想到自己和兒子都會慘遭殺害,她如今又根本無法與皇後抗衡,自然願意自保為主。
薄姬是整件事中獲利最大的那個,她自然害怕有人害了他們母子。
到頭來,倒是省了他的麻煩。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劉徹有些懊惱幕中女子說他不如說秦始皇詳細,但是他卻得到了很重要的信息。
巫蠱之禍!
即便說得不夠詳細他也懂了,是他沒有護好自己的兒子。
若不是他尋仙問藥,過分重視宮中巫蠱之術便不會有人以此做文章。
不管是何事,即便再生氣也得多加審查。
是他對不起皇後,對不起太子,還好,一切都還來得及。
一時間他竟有些害怕去後宮,不知如何麵對皇後,也不知如何麵對滿宮妃嬪。
早在聽了唐代李隆基的事情之後他就對宮中女子更加忌憚了。
如今想來,似乎確實也怪不得她們。
劉徹一邊關注著朝中那些蠢蠢欲動的人就偏不發作,就連司馬遷也是並未有任何處理,搞得眾人都是膽戰心驚的。
但就這樣,朝堂之上竟一時出現一種前所未有的詭異的和諧之相來。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陸遊猜到幕中女子可能會提及自己,可是卻沒想到自己能成為這專題的最後一個。
悲情文人,該不會他是這其中最悲情的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