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是天下初定,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現在還好了,有了巨幕,全天下都知道陛下的厲害了,陛下也不用再去巡遊了,如此一來,休息的時間也會多些,又有扶蘇的幫忙,秦朝未來可期也。
【第四個猜測就是天氣問題,天氣太熱了,熱死,嗯……怎麽說呢,有可能,但是作為一個皇帝應該也不至於?不過倒是可以和前麵的兩種猜測結合起來,那樣就合理多了。】
結合起來,天氣太熱又太累,再加上遺傳。
嬴政還是覺得自己死得太輕鬆了,心中多少有些不快。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安撫百姓和保住自己的命。
【其實歷來學者們爭辯,無非就是爭一個他是自然死亡還是被害死的,這個對於我們現在來說也不是那麽重要了,不管是怎麽死的,我們都覺得十分遺憾,他要是活著或許他還能做更多的事情,或許秦朝不會那麽快就滅亡。】
對,有他在,天底下的人都能多忌憚三分,對於這點自信嬴政還是有的。
嬴政更加堅定,自己要活下去。
然而想到這個,他的心思又活泛起來,難道這世上真沒有長生不老之術嗎?
其實他已經對此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了。
近來也沒怎麽服用仙丹了,看著那些黑乎乎的丸子,他總覺得裏麵有毒。
【但是他死了,也算是帶著大秦帝國一起走了,因為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恐怕是他在天有靈會氣得掀棺材板的程度。】
【首先他死後,第一個遭殃的是他自己的屍首,根據《秦始皇本紀》記載,嬴政死在外麵,李斯「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隻有幾個人知道,李斯、趙高、胡亥和幾個親近的太監,但是這個趙高的權利已經很大了,這幾個太監不用說肯定是趙高的人,如果有不是的可能這時候也會被解決,好傢夥,這一群人如今算是得了雞毛,令箭想怎麽用怎麽用。】
什麽?
嬴政的臉上也不可避免地露出驚訝的表情來。
連他的屍身都不放過嗎?
這胡亥該被拖去餵狗!
【對於李斯這個人歷來有很大的爭議,我們都知道看一個人不能完全用好壞來評價,但是我卻有點喜歡用好壞來評價,那李斯是不是一個好人呢,應該不算,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他對於秦朝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秦始皇做的很多決定,比如我們提到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六國這些他或提建議或直接出力,其中他占了很大的功勞,他更是一力堅持廢除分封製設立郡縣製,還有他的《諫逐客書》幫秦國留住了很多的人才。】
這些也是嬴政如今還留著他的原因,但是要是知道他後麵會做什麽大逆不道的事情,嬴政也不會放過對方。
若是有過功勞就可以恃寵而驕,那大秦便無法度可言了。
【但是他的錯也很明顯,最主要就是現在他要幹的這事兒,其他的那些包括焚書都沒有他參與胡亥奪位這事情來得危害大,當然了焚書這事情是有爭議的,也有說不是因為他的,不過我們一般還是認為這事情是他提議的,另外還有一個有爭議的事情就是他因為妒忌害死了韓非子。】
嬴政有些後悔,他若留下韓非子,那是不是還能製衡住李斯呢?
這兩個人都是有能力的人。
他隻是想帶著這些有能力的人使整個秦國更好,怎麽就這麽難呢?
【這兩件事咱們可以說是事出有因,至少說於他而言得到的反饋是好的,但是幫助胡亥這事情他自己被害不算,還被「夷滅三族」,而在他們一家遭受這樣的苦難時,他的兒子還在外麵打仗呢,最後是被項羽斬殺。】
跪在地上的李斯眼睛都直了。
夷滅三族。
他努力一生,求的就是這麽個結果嗎?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啊!
【其實我心情很複雜,這大概就是勢窘而溢價的相關心態,明明李斯做了那麽多不可原諒的事情,甚至參與謀反,但是我看到他這樣的結局,我又忍不住去想,李斯好像也沒有那麽壞,唉,不行不行,不能勢窘而溢價。】
朝堂上的人也有些恍惚,哪怕是那些並不喜李斯的人。
這也算不上是勢窘而溢價吧。
李斯這個人是真的為大秦做了很多啊!
他沒被溢價,但他所犯下的罪行確實是該死的。
眾人完全沒辦法為他求情,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情。
他們隻希望自己沒參與其中才好。
【李斯進入到胡亥的陣營我覺得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是他和扶蘇的矛盾,不是說兩個人真有什麽深仇大恨,但是跟嬴政一樣,李斯和扶蘇的觀點那是處於兩個陣營的。麵對秦始皇時,扶蘇隻能低頭,但是若他繼承大統,那聽話的就將變成李斯,從後麵來看,胡亥的思想應該是更法家的,這話簡直是燙嘴,辱滅了法家,對不住。】
從這個方麵來說,似乎是有道理的。
李斯大概不想自己的心血付之一炬。
可是以扶蘇的想法,他大概是要改變如今的一些東西的。
其實對於他們一部分的朝臣來說,不管是信儒家也好,信法家也好,隻要是為著秦國好的,那都是沒有問題的。
但李斯和他們不一樣,他在上麵付出的心血太多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現在還好了,有了巨幕,全天下都知道陛下的厲害了,陛下也不用再去巡遊了,如此一來,休息的時間也會多些,又有扶蘇的幫忙,秦朝未來可期也。
【第四個猜測就是天氣問題,天氣太熱了,熱死,嗯……怎麽說呢,有可能,但是作為一個皇帝應該也不至於?不過倒是可以和前麵的兩種猜測結合起來,那樣就合理多了。】
結合起來,天氣太熱又太累,再加上遺傳。
嬴政還是覺得自己死得太輕鬆了,心中多少有些不快。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安撫百姓和保住自己的命。
【其實歷來學者們爭辯,無非就是爭一個他是自然死亡還是被害死的,這個對於我們現在來說也不是那麽重要了,不管是怎麽死的,我們都覺得十分遺憾,他要是活著或許他還能做更多的事情,或許秦朝不會那麽快就滅亡。】
對,有他在,天底下的人都能多忌憚三分,對於這點自信嬴政還是有的。
嬴政更加堅定,自己要活下去。
然而想到這個,他的心思又活泛起來,難道這世上真沒有長生不老之術嗎?
其實他已經對此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了。
近來也沒怎麽服用仙丹了,看著那些黑乎乎的丸子,他總覺得裏麵有毒。
【但是他死了,也算是帶著大秦帝國一起走了,因為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恐怕是他在天有靈會氣得掀棺材板的程度。】
【首先他死後,第一個遭殃的是他自己的屍首,根據《秦始皇本紀》記載,嬴政死在外麵,李斯「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隻有幾個人知道,李斯、趙高、胡亥和幾個親近的太監,但是這個趙高的權利已經很大了,這幾個太監不用說肯定是趙高的人,如果有不是的可能這時候也會被解決,好傢夥,這一群人如今算是得了雞毛,令箭想怎麽用怎麽用。】
什麽?
嬴政的臉上也不可避免地露出驚訝的表情來。
連他的屍身都不放過嗎?
這胡亥該被拖去餵狗!
【對於李斯這個人歷來有很大的爭議,我們都知道看一個人不能完全用好壞來評價,但是我卻有點喜歡用好壞來評價,那李斯是不是一個好人呢,應該不算,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他對於秦朝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秦始皇做的很多決定,比如我們提到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六國這些他或提建議或直接出力,其中他占了很大的功勞,他更是一力堅持廢除分封製設立郡縣製,還有他的《諫逐客書》幫秦國留住了很多的人才。】
這些也是嬴政如今還留著他的原因,但是要是知道他後麵會做什麽大逆不道的事情,嬴政也不會放過對方。
若是有過功勞就可以恃寵而驕,那大秦便無法度可言了。
【但是他的錯也很明顯,最主要就是現在他要幹的這事兒,其他的那些包括焚書都沒有他參與胡亥奪位這事情來得危害大,當然了焚書這事情是有爭議的,也有說不是因為他的,不過我們一般還是認為這事情是他提議的,另外還有一個有爭議的事情就是他因為妒忌害死了韓非子。】
嬴政有些後悔,他若留下韓非子,那是不是還能製衡住李斯呢?
這兩個人都是有能力的人。
他隻是想帶著這些有能力的人使整個秦國更好,怎麽就這麽難呢?
【這兩件事咱們可以說是事出有因,至少說於他而言得到的反饋是好的,但是幫助胡亥這事情他自己被害不算,還被「夷滅三族」,而在他們一家遭受這樣的苦難時,他的兒子還在外麵打仗呢,最後是被項羽斬殺。】
跪在地上的李斯眼睛都直了。
夷滅三族。
他努力一生,求的就是這麽個結果嗎?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啊!
【其實我心情很複雜,這大概就是勢窘而溢價的相關心態,明明李斯做了那麽多不可原諒的事情,甚至參與謀反,但是我看到他這樣的結局,我又忍不住去想,李斯好像也沒有那麽壞,唉,不行不行,不能勢窘而溢價。】
朝堂上的人也有些恍惚,哪怕是那些並不喜李斯的人。
這也算不上是勢窘而溢價吧。
李斯這個人是真的為大秦做了很多啊!
他沒被溢價,但他所犯下的罪行確實是該死的。
眾人完全沒辦法為他求情,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情。
他們隻希望自己沒參與其中才好。
【李斯進入到胡亥的陣營我覺得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是他和扶蘇的矛盾,不是說兩個人真有什麽深仇大恨,但是跟嬴政一樣,李斯和扶蘇的觀點那是處於兩個陣營的。麵對秦始皇時,扶蘇隻能低頭,但是若他繼承大統,那聽話的就將變成李斯,從後麵來看,胡亥的思想應該是更法家的,這話簡直是燙嘴,辱滅了法家,對不住。】
從這個方麵來說,似乎是有道理的。
李斯大概不想自己的心血付之一炬。
可是以扶蘇的想法,他大概是要改變如今的一些東西的。
其實對於他們一部分的朝臣來說,不管是信儒家也好,信法家也好,隻要是為著秦國好的,那都是沒有問題的。
但李斯和他們不一樣,他在上麵付出的心血太多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