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他不是真有這個本事,那這句話的來歷就有兩個可能,一個是盧生自己胡說的,一個是後人加上去的,不管是司馬遷,或者是後世其他的人,若是後人加上去的,我個人覺得是司馬遷加的可能性更大一點,或者說跟他親近的最開始保留《史記》的人。】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幕中女子說得眾人直皺眉。
這司馬遷寫的什麽史書,怎麽這麽多自己改動的地方呢?
哪有這樣寫史書的?
更奇怪的是幕中女子明明都猜測他這樣對待史書竟還說這是最好的史書,後世的那些人,未免太沒用了一點。
【因為《史記》這本書,它一旦麵世,那就會讓許多人看到,就像這世上許多的文學作品一樣,會出現很多的版本,然而在版本上來說,這兒是沒有什麽爭議的。】
若是沒有爭議,那就是司馬遷一開始就寫了的。
【而我們站在上帝視角來說,這個胡自然是指的胡亥,司馬遷肯定會這樣想,那就顯得這其中的神秘色彩很濃厚。】
【是什麽意思呢,也就是說,如果這是司馬遷添上去的,那就是他利用後麵的史實來編造這個故事,目的是為了說明秦始皇沒能在可以及時止損的時候及時止損,再一個就是說明了他在很大程度上認為秦朝的滅亡最主要的責任人還是在胡亥。】
這麽一說好像這裏即便是司馬遷的更改也沒什麽錯了。
因為大多數的人都覺得秦朝的滅亡確實得怪胡亥。
再一想之前女子一直強調的司馬遷說的「究天人之際」,那他添上去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後世的一些學者想得更遠一些。
先時幕中女子提到過《史記》可能會有揚秦鄙漢的傾向,即便這是東漢時期的人的意思,然而許多人就下意識地認為了這樣說法是正確的。
但萬一如果不是呢?
萬一司馬遷其實是為著漢朝的呢,那他加上這樣的故事極力地「究天人之際」是為了什麽呢?
難道不是維護漢武帝的君權神授嗎?
果然有的時候看待歷史還是不能一味地聽從別人的說法,要有自己的思考。
【假如,假如是盧生胡說的,也有幾個可能性,第一,他是為了哄得秦始皇的信任,到了這個位置,自然是要做這個事情,但為什麽是胡呢?因為胡人一直是中原人的敵人,兩方對峙很多年,一直沒能分出個勝負。】
【他算出這樣的結果,秦始皇或者是其他的什麽人,就算是懷疑他,他們也沒有辦法找出證據說明盧生說的不是對的,盧生也沒有證據證明自己說的是對的錯的,要想驗證,那就隻能交給時間,而這個時間可能會經歷幾年幾十年幾百年也可能就是永遠都不會發生,但是這個時候盧生就可以說了,我是說亡秦者胡也,我沒說什麽時候亡啊。】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有些呆了,還能這樣。
原來想要蒙蔽他,比他想像的方法還要多。
他可以信任這些人,因為他是皇帝,但他卻不該給予這些人太多的信任。
若是這些人沒騙他還好,若是騙他了亦或是六國餘孽派來害他的人,那他不是害了自己嗎?
有沒有可能這些人從一開始就是六國餘孽呢?
【這裏還說明了另外一個問題,假如我們的假設是成立的,那麽這裏就說明至少在盧生看來,秦不可能那麽快地就滅亡,或許沒有任何人認為秦會那麽快的滅亡,六國之所以還反,他們反的也隻能是秦始皇這個人了,即便殺了秦始皇,秦朝的帝國也已經起了根基,隻是沒想到的是秦國最後自己玩完了。】
是啊。
鹹陽宮眾人都有些恍惚。
雖然他們中有很多人從前並不是秦國的人。
但是在秦國做事的這些年,眼睜睜地看著大秦帝國建立,一步一步地看著秦國走到今天,現在卻告訴他們秦國馬上就要滅亡了。
他們這些人心中自是萬般滋味。
【還有一種可能,一種微小的可能哈,這個盧生所針對的會不會就是胡亥呢?按理來說應該不可能,畢竟咱們的始皇陛下好像從來都沒有懷疑過胡亥,至少史書中是沒有記載的。】
嬴政確實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小兒子。
他年紀還小,自小看起來便天真。
而且跟在趙高身邊……
想起趙高,嬴政仿佛什麽都明白了,其實他也早該明白了。
他用趙高這麽多年,即便趙高犯錯,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是為什麽,不就是因為對方能幹懂得看人臉色嗎?
趙高不管說話做事,常常是一絲不茍。
沒錯,就是一絲不茍,幕中女子曾經提到過的這個詞語漂浮在了嬴政的腦子裏。
他那般一絲不茍,能讓自己那般滿意,隱瞞了自己多少東西才能達到如此?
可是嬴政怎麽也沒想到,他有那麽大的膽子,不僅自己欺上瞞下,竟還敢教著自己的兒子來謀反。
【但是既然咱們是聊天,那發揮想像力也沒什麽的吧,假如說這個盧生就是針對的胡亥,而秦始皇其實也是懷疑胡亥的,不過他卻沒有放在眼裏,不僅把自己看好的扶蘇放到蒙恬身邊去保護他,而且還攻打胡人混淆視聽,目的就是為了看胡亥等人的表演,結果沒想到,在陰溝裏翻了船,被胡亥給搞死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幕中女子說得眾人直皺眉。
這司馬遷寫的什麽史書,怎麽這麽多自己改動的地方呢?
哪有這樣寫史書的?
更奇怪的是幕中女子明明都猜測他這樣對待史書竟還說這是最好的史書,後世的那些人,未免太沒用了一點。
【因為《史記》這本書,它一旦麵世,那就會讓許多人看到,就像這世上許多的文學作品一樣,會出現很多的版本,然而在版本上來說,這兒是沒有什麽爭議的。】
若是沒有爭議,那就是司馬遷一開始就寫了的。
【而我們站在上帝視角來說,這個胡自然是指的胡亥,司馬遷肯定會這樣想,那就顯得這其中的神秘色彩很濃厚。】
【是什麽意思呢,也就是說,如果這是司馬遷添上去的,那就是他利用後麵的史實來編造這個故事,目的是為了說明秦始皇沒能在可以及時止損的時候及時止損,再一個就是說明了他在很大程度上認為秦朝的滅亡最主要的責任人還是在胡亥。】
這麽一說好像這裏即便是司馬遷的更改也沒什麽錯了。
因為大多數的人都覺得秦朝的滅亡確實得怪胡亥。
再一想之前女子一直強調的司馬遷說的「究天人之際」,那他添上去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後世的一些學者想得更遠一些。
先時幕中女子提到過《史記》可能會有揚秦鄙漢的傾向,即便這是東漢時期的人的意思,然而許多人就下意識地認為了這樣說法是正確的。
但萬一如果不是呢?
萬一司馬遷其實是為著漢朝的呢,那他加上這樣的故事極力地「究天人之際」是為了什麽呢?
難道不是維護漢武帝的君權神授嗎?
果然有的時候看待歷史還是不能一味地聽從別人的說法,要有自己的思考。
【假如,假如是盧生胡說的,也有幾個可能性,第一,他是為了哄得秦始皇的信任,到了這個位置,自然是要做這個事情,但為什麽是胡呢?因為胡人一直是中原人的敵人,兩方對峙很多年,一直沒能分出個勝負。】
【他算出這樣的結果,秦始皇或者是其他的什麽人,就算是懷疑他,他們也沒有辦法找出證據說明盧生說的不是對的,盧生也沒有證據證明自己說的是對的錯的,要想驗證,那就隻能交給時間,而這個時間可能會經歷幾年幾十年幾百年也可能就是永遠都不會發生,但是這個時候盧生就可以說了,我是說亡秦者胡也,我沒說什麽時候亡啊。】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有些呆了,還能這樣。
原來想要蒙蔽他,比他想像的方法還要多。
他可以信任這些人,因為他是皇帝,但他卻不該給予這些人太多的信任。
若是這些人沒騙他還好,若是騙他了亦或是六國餘孽派來害他的人,那他不是害了自己嗎?
有沒有可能這些人從一開始就是六國餘孽呢?
【這裏還說明了另外一個問題,假如我們的假設是成立的,那麽這裏就說明至少在盧生看來,秦不可能那麽快地就滅亡,或許沒有任何人認為秦會那麽快的滅亡,六國之所以還反,他們反的也隻能是秦始皇這個人了,即便殺了秦始皇,秦朝的帝國也已經起了根基,隻是沒想到的是秦國最後自己玩完了。】
是啊。
鹹陽宮眾人都有些恍惚。
雖然他們中有很多人從前並不是秦國的人。
但是在秦國做事的這些年,眼睜睜地看著大秦帝國建立,一步一步地看著秦國走到今天,現在卻告訴他們秦國馬上就要滅亡了。
他們這些人心中自是萬般滋味。
【還有一種可能,一種微小的可能哈,這個盧生所針對的會不會就是胡亥呢?按理來說應該不可能,畢竟咱們的始皇陛下好像從來都沒有懷疑過胡亥,至少史書中是沒有記載的。】
嬴政確實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小兒子。
他年紀還小,自小看起來便天真。
而且跟在趙高身邊……
想起趙高,嬴政仿佛什麽都明白了,其實他也早該明白了。
他用趙高這麽多年,即便趙高犯錯,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是為什麽,不就是因為對方能幹懂得看人臉色嗎?
趙高不管說話做事,常常是一絲不茍。
沒錯,就是一絲不茍,幕中女子曾經提到過的這個詞語漂浮在了嬴政的腦子裏。
他那般一絲不茍,能讓自己那般滿意,隱瞞了自己多少東西才能達到如此?
可是嬴政怎麽也沒想到,他有那麽大的膽子,不僅自己欺上瞞下,竟還敢教著自己的兒子來謀反。
【但是既然咱們是聊天,那發揮想像力也沒什麽的吧,假如說這個盧生就是針對的胡亥,而秦始皇其實也是懷疑胡亥的,不過他卻沒有放在眼裏,不僅把自己看好的扶蘇放到蒙恬身邊去保護他,而且還攻打胡人混淆視聽,目的就是為了看胡亥等人的表演,結果沒想到,在陰溝裏翻了船,被胡亥給搞死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