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這篇文章,針對當時的那個情況,杜牧在路過驪山華清宮時,還寫了《過華清宮三首》進行批判。】
第190章
杜牧
【咱們之前提到過《過華清宮》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事情,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杜牧筆下的二人,以及他是如何利用唐玄宗的事情來諷刺當朝統治者的。】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首詩李隆基記得,就是因為這個,他把玉奴送到了驪山。
李隆基知道玉奴肯定是怨自己的。
若說他不在意玉奴嗎?
當時是很在意的,送她過去時,自己也是心中難受,可是時間過去這麽久了,自己也許久沒去後宮,想想也好像就沒什麽了。
他原來也不是非要女人的。
【首先是其一,「長安迴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的文筆咱們是不能懷疑的,景物描寫得十分生動形象,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遭人詬病的地方,除了他詩文中多失意頹喪,還有可能就是他太注重於文筆上的塑造,但是呈現出來的整體效果沒有那麽完美,當然了,這隻是相對於比他更厲害的人物而言。在長安,迴頭遠望那驪山上錦繡成堆,山頂的千扇山門依次打開。】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韓信如今已經和蕭何握手言和了。
所有人都不明白韓信怎麽就突然轉了性子。
他們都在想,若是他們自己得知將來會被人陷害而死會如何做。
想來想去也總覺得不會像韓信一般就這樣不在意了。
萬一呢?
萬一事情就是發生了呢?
他怎麽就那麽有自信?
然而韓信知道劉邦不會動自己了,蕭何也知道。
陛下如今已經稱帝了,他要考慮的事情會比以前多很多,不能再像從前那般肆無忌憚了。
不管是因為什麽,隻要韓信出了事,或許都會把罪名推到劉邦身上去。
尤其是近來韓信遇到的幾次刺殺以及幾次挑撥,他也明白了劉邦做這個皇帝其實也並不容易。
所以韓信從被迫接受到如今的真的接受,也不過短短這些時日,他與蕭何也就自然而然地不提那些事情了。
如今再一說到這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兩人都多少有些尷尬,隻裝沒聽到繼續看著巨幕。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話我們講蘇軾的時候講到過的,唐玄宗讓人騎著驛馬送荔枝迴宮,就是咱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從邊關送急報迴來的那個,人家八百裏加急都是送情報,他倒好,送荔枝,真是不虧待了自己。】
雖然幕中女子曾經說過安史之亂的事情不能怪到楊貴妃的身上,但是仍舊有些人覺得楊玉環就是紅顏禍水。
如果不是她把皇帝迷得五迷三道的,何至於就到了後麵的地步呢?
或許是同為女子的緣故,所以幕中女子為著楊玉環說話罷了。
【但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裏跟之前我們提到的《阿房宮賦》一樣,他都有同樣的毛病,杜牧詩文中的褒貶太過於明顯,角度有些片麵,就拿這兩句來說,這兩句對我們這些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可能你還根本分不清唐玄宗和唐朝其他皇帝有什麽區別的時候就聽說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了,然後就會有人告訴你,唐朝有個皇帝為了討妃子歡心,所以做了這樣那樣的不象話的事。】
【然而事實上,楊玉環真的就有那麽大的臉嗎?荔枝就隻是為了討好楊玉環嗎?我看不見得,這首詩它就 讓人先入為主地覺得安史之亂的錯來自於楊玉環,這個問題我們也討論過的,肯定不能說楊玉環無辜,但是全部把錯歸結到她的身上是不對的。】
如此一說似乎也是。
但能夠產生共鳴的更多的還是女人。
男人們從來都不屑於聽女人們的話,哪怕女人們說的都是對的。
可真要是出了什麽事情, 他們又會說是女人們妖言惑眾,甚至於把一切過錯都推到女人的身上,這實在是有些不合理了。
【雖然說大家都知道這肯定是皇帝下的命令,但是很多人都認為楊玉環是紅顏禍水,沒有楊玉環,李隆基就不會這麽荒唐,可是大家難道真不明白嗎?沒有楊玉環還有李玉環,張玉環,楊玉環隻是在李隆基荒唐的火苗上添了一把柴罷了。】
沒錯。
男人荒唐,所以才會無法明辨是非。
哪怕楊玉環說的一切的話都是錯誤的、荒唐的,那也要李隆基肯聽才行啊!
旁的男人尚且自負,更何況是天子。
把一切罪責都推到女子身上,真是可笑啊!
【來看第二首,「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迴。」新豐是地名,距離華清宮不遠,新豐的樹林間揚起黃沙,那是去往漁陽的探使迴來了,其實這時候李隆基已經意識到安祿山的蠢蠢欲動了,他派人去查探,但是沒想到人卻被安祿山收買,這個時候咱們不能簡單地說是李隆基被騙了。】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蹙眉,這是什麽意思?
什麽叫不能簡單地說他被騙了?
這個去查探的人是誰?
幕中女子似乎不會說的樣子,若是他要派人去查探,他會派誰去呢?
李隆基現在越發多疑,連他自己都察覺到了,但是多疑總比被騙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第190章
杜牧
【咱們之前提到過《過華清宮》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事情,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杜牧筆下的二人,以及他是如何利用唐玄宗的事情來諷刺當朝統治者的。】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首詩李隆基記得,就是因為這個,他把玉奴送到了驪山。
李隆基知道玉奴肯定是怨自己的。
若說他不在意玉奴嗎?
當時是很在意的,送她過去時,自己也是心中難受,可是時間過去這麽久了,自己也許久沒去後宮,想想也好像就沒什麽了。
他原來也不是非要女人的。
【首先是其一,「長安迴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的文筆咱們是不能懷疑的,景物描寫得十分生動形象,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遭人詬病的地方,除了他詩文中多失意頹喪,還有可能就是他太注重於文筆上的塑造,但是呈現出來的整體效果沒有那麽完美,當然了,這隻是相對於比他更厲害的人物而言。在長安,迴頭遠望那驪山上錦繡成堆,山頂的千扇山門依次打開。】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韓信如今已經和蕭何握手言和了。
所有人都不明白韓信怎麽就突然轉了性子。
他們都在想,若是他們自己得知將來會被人陷害而死會如何做。
想來想去也總覺得不會像韓信一般就這樣不在意了。
萬一呢?
萬一事情就是發生了呢?
他怎麽就那麽有自信?
然而韓信知道劉邦不會動自己了,蕭何也知道。
陛下如今已經稱帝了,他要考慮的事情會比以前多很多,不能再像從前那般肆無忌憚了。
不管是因為什麽,隻要韓信出了事,或許都會把罪名推到劉邦身上去。
尤其是近來韓信遇到的幾次刺殺以及幾次挑撥,他也明白了劉邦做這個皇帝其實也並不容易。
所以韓信從被迫接受到如今的真的接受,也不過短短這些時日,他與蕭何也就自然而然地不提那些事情了。
如今再一說到這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兩人都多少有些尷尬,隻裝沒聽到繼續看著巨幕。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話我們講蘇軾的時候講到過的,唐玄宗讓人騎著驛馬送荔枝迴宮,就是咱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從邊關送急報迴來的那個,人家八百裏加急都是送情報,他倒好,送荔枝,真是不虧待了自己。】
雖然幕中女子曾經說過安史之亂的事情不能怪到楊貴妃的身上,但是仍舊有些人覺得楊玉環就是紅顏禍水。
如果不是她把皇帝迷得五迷三道的,何至於就到了後麵的地步呢?
或許是同為女子的緣故,所以幕中女子為著楊玉環說話罷了。
【但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裏跟之前我們提到的《阿房宮賦》一樣,他都有同樣的毛病,杜牧詩文中的褒貶太過於明顯,角度有些片麵,就拿這兩句來說,這兩句對我們這些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可能你還根本分不清唐玄宗和唐朝其他皇帝有什麽區別的時候就聽說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了,然後就會有人告訴你,唐朝有個皇帝為了討妃子歡心,所以做了這樣那樣的不象話的事。】
【然而事實上,楊玉環真的就有那麽大的臉嗎?荔枝就隻是為了討好楊玉環嗎?我看不見得,這首詩它就 讓人先入為主地覺得安史之亂的錯來自於楊玉環,這個問題我們也討論過的,肯定不能說楊玉環無辜,但是全部把錯歸結到她的身上是不對的。】
如此一說似乎也是。
但能夠產生共鳴的更多的還是女人。
男人們從來都不屑於聽女人們的話,哪怕女人們說的都是對的。
可真要是出了什麽事情, 他們又會說是女人們妖言惑眾,甚至於把一切過錯都推到女人的身上,這實在是有些不合理了。
【雖然說大家都知道這肯定是皇帝下的命令,但是很多人都認為楊玉環是紅顏禍水,沒有楊玉環,李隆基就不會這麽荒唐,可是大家難道真不明白嗎?沒有楊玉環還有李玉環,張玉環,楊玉環隻是在李隆基荒唐的火苗上添了一把柴罷了。】
沒錯。
男人荒唐,所以才會無法明辨是非。
哪怕楊玉環說的一切的話都是錯誤的、荒唐的,那也要李隆基肯聽才行啊!
旁的男人尚且自負,更何況是天子。
把一切罪責都推到女子身上,真是可笑啊!
【來看第二首,「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迴。」新豐是地名,距離華清宮不遠,新豐的樹林間揚起黃沙,那是去往漁陽的探使迴來了,其實這時候李隆基已經意識到安祿山的蠢蠢欲動了,他派人去查探,但是沒想到人卻被安祿山收買,這個時候咱們不能簡單地說是李隆基被騙了。】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蹙眉,這是什麽意思?
什麽叫不能簡單地說他被騙了?
這個去查探的人是誰?
幕中女子似乎不會說的樣子,若是他要派人去查探,他會派誰去呢?
李隆基現在越發多疑,連他自己都察覺到了,但是多疑總比被騙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