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巨幕中提到她時縱使是誇讚,旁邊的宮人也是大氣不敢出一個,那可是後宮幹政的罪名啊!
她們無比慶幸這巨幕是人人都能看見的,若是隻有她們能見隻怕是要被滅口。
明明皇後也是個寬仁的,可她們卻還是不自覺地害怕,這還真叫人不知說什麽好。
【除了遭遇反對,這市易法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演變到後期,漸漸地有了強買強賣的現象,許多地方的市易司官員要求商人們的商品必須經過市易司,賣得掉也不能私自買賣,要賣給他們,有時候市易司今天十貫買入,明天十五貫賣出,大肆斂財。】
王安石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他原本還覺得這法子算是不錯的,雖說是得罪了富商,但是充盈了國庫。
而且若是有他們的安排,對百姓也並非全無好處。
說是搶了富商的利益,但他們可不會像富商那般把貨壓到一個天價才放出來,隻是能賣掉就會出售,也就是幕中女子提到的那個差價,他們並不會賺取太多的差價,更不會逼到百姓不生產。
可是,誰能想到會演變成這後來的樣子呢?
這些人的良心都是被狗吃了嗎?
在這樣的關頭還敢如此大肆斂財的肯定不可能是那些小吏,而是他們身後之人。
而他們身後的這批人,跟那些富商背後的人估摸著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這法子用了跟沒用的差距大抵隻有讓那些沒有背景的商人們怨上朝廷。
【這些措施在當時肯定還是起了作用的,發布的時候各方肯定都按規矩來,所以在短時間內給宋朝廷帶去了好處,隻是後來監管不到位,事態的發展如野馬脫韁一發不可收拾。】
趙禎也對此深惡痛絕。
這些監察史沒一個頂用的。
好不容易看到希望,竟最後敗在自己人的身上,這是趙禎萬萬沒想到的。
【這些現象嚴重地打擊了宋朝工商業的發展,我們剛剛說了,許多商人的商品是從農民的地方買入的,賺的就是差價,所以他們賣出去的價格低了之後,他們就到農民那兒壓價,受傷的隻能是農民。】
許多農民聽到這些話才恍然大悟。
他們平日裏隻管種好自己的莊稼,從來不知道這其中的彎彎繞繞。
原以為會壓榨他們的隻有那些鄉紳和官員,而來收貨的貨郎本也是四處奔波,他們常常聽那些貨郎訴苦還覺得對方不容易,現在看來,壓榨他們的竟也還有那些貨郎嗎?
許多農民都義憤填膺起來,但也有善良的覺得商人是迫不得已的。
他們如何能鬥得過官府和那些富商呢?
【如果是有良心的商人,不願意壓榨農民,那就隻能自己擔著轉行不賣東西,剩下的就是和貪官同流合汙的和壓榨農民保住自身利益的,大家想想,由這樣一群人把持著商業發展,這個商業環境能好嗎?】
聽到這裏,所有人都沉默了。
不隻是那些不抱希望的農民,就連常被抨擊「何不食肉糜」的許多王公貴族也都十分驚訝。
他們中間有許多人是受害者,也有許多人是受益者。
可不管是哪一方,都很少有人想過這樣的後果。
商業的發展怎麽可能由這樣的人把持呢?
趙禎不斷地在自己的腦子裏搜尋著有關這些方麵的奏摺。
哪有,即便是最嘴利的禦史也從未說過事情會發展到這樣的地步啊。
商業方麵的問題,自商業興起便已經不可避免,隻要其中問題不是很大,趙禎認為他都沒有必要過多地幹涉,隻要那些人及時地足額地上交稅額便可。
可現在,他卻懷疑起了自己的做法來。
這天下,哪有小事,哪有他不需要操心的小事?
【許多人都說,若說募役法是第一好法,那這市易法基本上可以算是第一壞法,本意是好的,隻是實施過程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王安石咬緊了牙一言不發。
他先時以為隻要幕中女子將他的失敗說出來,那他就可以想辦法盡力地挽迴,可聽到如今,他才不得不承認,他的失敗似乎真就是註定要失敗的。
這樣的局麵,他如何能改變呢?
他先時並未覺得自己有多厲害,他自詡有雄心壯誌,他認為堅持地做那些事是他作為大宋子民該做的,也是一定會去做的。
所以在幕中女子誇讚他時,他隻覺得理所當然。
可是現在,王安石不這樣認為了,他甚至有點佩服幕中女子口中的那個自己。
那個自己是如何在看清了那麽多的現狀之後還毅然決然地選擇那樣的一條艱難的路的呢?
在上京趕考之前,他也見過許多的人情冷暖。
他以為自己已經見得夠多了,他以為幕中女子所言的那個自己隻不過是見識得更多一些罷了,可誰能想到……
王安石瞬間覺得有一座高山壓在自己的肩頭,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一切都不是那麽簡單的,他也開始有些懷疑自己了。
【另外還有一項均輸法,這是一項針對稅收、採買、上供的措施,原本東南六路各級官府有他們各自的指標,隨便舉個例子,比如說江浙滬他們今年都要上供一千斤的茶葉,聽著呢大家都一樣,是挺公平的,但是真正實施起來肯定會有問題,每個地方每一年的實際情況都不同,今年豐收明年可能就歉收,今年浙江歉收明年就可能江蘇歉收,但是都必須交一樣的一千斤茶葉,這聽起來好像還是公平的,但是對於百姓,尤其是那些歉收了的百姓來說,已經是一個負擔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她們無比慶幸這巨幕是人人都能看見的,若是隻有她們能見隻怕是要被滅口。
明明皇後也是個寬仁的,可她們卻還是不自覺地害怕,這還真叫人不知說什麽好。
【除了遭遇反對,這市易法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演變到後期,漸漸地有了強買強賣的現象,許多地方的市易司官員要求商人們的商品必須經過市易司,賣得掉也不能私自買賣,要賣給他們,有時候市易司今天十貫買入,明天十五貫賣出,大肆斂財。】
王安石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他原本還覺得這法子算是不錯的,雖說是得罪了富商,但是充盈了國庫。
而且若是有他們的安排,對百姓也並非全無好處。
說是搶了富商的利益,但他們可不會像富商那般把貨壓到一個天價才放出來,隻是能賣掉就會出售,也就是幕中女子提到的那個差價,他們並不會賺取太多的差價,更不會逼到百姓不生產。
可是,誰能想到會演變成這後來的樣子呢?
這些人的良心都是被狗吃了嗎?
在這樣的關頭還敢如此大肆斂財的肯定不可能是那些小吏,而是他們身後之人。
而他們身後的這批人,跟那些富商背後的人估摸著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這法子用了跟沒用的差距大抵隻有讓那些沒有背景的商人們怨上朝廷。
【這些措施在當時肯定還是起了作用的,發布的時候各方肯定都按規矩來,所以在短時間內給宋朝廷帶去了好處,隻是後來監管不到位,事態的發展如野馬脫韁一發不可收拾。】
趙禎也對此深惡痛絕。
這些監察史沒一個頂用的。
好不容易看到希望,竟最後敗在自己人的身上,這是趙禎萬萬沒想到的。
【這些現象嚴重地打擊了宋朝工商業的發展,我們剛剛說了,許多商人的商品是從農民的地方買入的,賺的就是差價,所以他們賣出去的價格低了之後,他們就到農民那兒壓價,受傷的隻能是農民。】
許多農民聽到這些話才恍然大悟。
他們平日裏隻管種好自己的莊稼,從來不知道這其中的彎彎繞繞。
原以為會壓榨他們的隻有那些鄉紳和官員,而來收貨的貨郎本也是四處奔波,他們常常聽那些貨郎訴苦還覺得對方不容易,現在看來,壓榨他們的竟也還有那些貨郎嗎?
許多農民都義憤填膺起來,但也有善良的覺得商人是迫不得已的。
他們如何能鬥得過官府和那些富商呢?
【如果是有良心的商人,不願意壓榨農民,那就隻能自己擔著轉行不賣東西,剩下的就是和貪官同流合汙的和壓榨農民保住自身利益的,大家想想,由這樣一群人把持著商業發展,這個商業環境能好嗎?】
聽到這裏,所有人都沉默了。
不隻是那些不抱希望的農民,就連常被抨擊「何不食肉糜」的許多王公貴族也都十分驚訝。
他們中間有許多人是受害者,也有許多人是受益者。
可不管是哪一方,都很少有人想過這樣的後果。
商業的發展怎麽可能由這樣的人把持呢?
趙禎不斷地在自己的腦子裏搜尋著有關這些方麵的奏摺。
哪有,即便是最嘴利的禦史也從未說過事情會發展到這樣的地步啊。
商業方麵的問題,自商業興起便已經不可避免,隻要其中問題不是很大,趙禎認為他都沒有必要過多地幹涉,隻要那些人及時地足額地上交稅額便可。
可現在,他卻懷疑起了自己的做法來。
這天下,哪有小事,哪有他不需要操心的小事?
【許多人都說,若說募役法是第一好法,那這市易法基本上可以算是第一壞法,本意是好的,隻是實施過程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王安石咬緊了牙一言不發。
他先時以為隻要幕中女子將他的失敗說出來,那他就可以想辦法盡力地挽迴,可聽到如今,他才不得不承認,他的失敗似乎真就是註定要失敗的。
這樣的局麵,他如何能改變呢?
他先時並未覺得自己有多厲害,他自詡有雄心壯誌,他認為堅持地做那些事是他作為大宋子民該做的,也是一定會去做的。
所以在幕中女子誇讚他時,他隻覺得理所當然。
可是現在,王安石不這樣認為了,他甚至有點佩服幕中女子口中的那個自己。
那個自己是如何在看清了那麽多的現狀之後還毅然決然地選擇那樣的一條艱難的路的呢?
在上京趕考之前,他也見過許多的人情冷暖。
他以為自己已經見得夠多了,他以為幕中女子所言的那個自己隻不過是見識得更多一些罷了,可誰能想到……
王安石瞬間覺得有一座高山壓在自己的肩頭,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一切都不是那麽簡單的,他也開始有些懷疑自己了。
【另外還有一項均輸法,這是一項針對稅收、採買、上供的措施,原本東南六路各級官府有他們各自的指標,隨便舉個例子,比如說江浙滬他們今年都要上供一千斤的茶葉,聽著呢大家都一樣,是挺公平的,但是真正實施起來肯定會有問題,每個地方每一年的實際情況都不同,今年豐收明年可能就歉收,今年浙江歉收明年就可能江蘇歉收,但是都必須交一樣的一千斤茶葉,這聽起來好像還是公平的,但是對於百姓,尤其是那些歉收了的百姓來說,已經是一個負擔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